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265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变态心理学

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与精神病学的联系和区别

分类

所属分支

着重点

相同点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

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精神病学

临床医学

对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体液学说、“心理是脑的功能”推论的雏形

自然科学出现,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精神分析对精神异常的解释

(一)两个命题:

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二)弗洛伊德推演出的5个判断

5个判断

具体内容

1

心理动力—力比多

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

性心理三个发展阶段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①口欲期;②肛欲期;③生殖器期

3

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

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

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

防御机制

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

(三)3个原因

1.固着:

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充分和必要条件;(口欲期—吸烟、吃零食)

2.焦虑:

自我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矛盾和冲突时产生焦虑;

3.压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行为主义对精神异常的解释

1.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是行为主义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临床病人的观察,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

3.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

一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

4.神经衰弱与癔病的不同神经机制:

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5.研究的技术线路是: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

存在或人本主义的解释

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最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

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人的根本意义是存在,责任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

四大重点:

一精神病性问题;二神经症性问题;三泛化;四压力。

精神障碍(disordernotdesease)症状:

①幻觉;②妄想;③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④并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不敢见人,无法上班上学,严重的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不接电话,持续指半年以上。

抑郁不是精神病性的;⑤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木僵,丧失主动性,摆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⑥紧张症性行为:

单调反复持续地重复某个动作。

神经病特指神经症,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存在着持久而尖锐的心理冲突,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

抑郁症和躁狂不是神经症,而是心境障碍。

心理咨询师不做精神病的诊断,只进行鉴别,可以针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工作,但只是辅助性的。

心理咨询师不能把帮助求助者消除负性情绪作为咨询目标,因为有些负性情绪是必须的。

咨询师只能咨询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帮助求助者发现自我不足,自我成长。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296)

一、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

⑴人的心理行动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⑵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或精神障碍患者),他们的心理活动也不完全是异常的,(因此也不能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偏离常态的)。

⑶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关于精神病性的描述,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列症状的情况:

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三、“精神障碍”=异常心理,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296)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①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②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三、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研究对象相同、侧重点不同。

1.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2.精神病学:

医学分支,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297)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1、天才的推论——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体液说,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

2、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的俯身,治疗的方法是驱魔、魔法服剂、宗教仪式等

�3、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4、19世纪和20世纪初,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②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命题、五个推断、三个原因)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五个判断

⑴心理动力—力比多:

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

⑵性心理三个发展阶段: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的3个发展阶段:

①口欲期;②肛欲期;③生殖器期

⑶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

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相对应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⑷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⑸防御机制:

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三个原因)

(1)“固着”:

①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②如果某个阶段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③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导致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2)“焦虑”:

“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3)“压抑”:

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或者冲突矛盾。

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体验到痛苦。

但压抑住了也未消失,冲突和矛盾会隐藏到潜意识中,如显性梦、隐性梦、口误或失误等,以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产生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1.行为主义的研究路线: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比较。

2.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实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3.认为神经症与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两个条件是“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4.“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在于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性。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1.提出潜能概念,同时赋予潜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2.心理异常的原因:

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300)

正常心理的功能

⑴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⑵正常人际交往,肩负责任;⑶正常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心理异常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方法

区分类别

类别

判别标准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4类判别标准)

1

医学标准

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2

统计学标准

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服从正态分布,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3

内省经验标准

按求助者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判断(有主观性)

4

社会适应标准

能否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道德规范行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心理学的区分:

病与非病三原则

(郭念锋)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⑴有无自知力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无自知力又称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己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识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⑵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

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指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

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心理特征形成后有相对的稳定性;没有重大外界变革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300)

1.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①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③能使人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2.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300)

区分方法包括:

①标准化的区分;②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一、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李天心1991)

1.医学标准:

⑴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纳入医学范畴;⑵有精神障碍的人的脑部有病理生理变化;⑶行为异常是疾病症状,病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

⑴心理异常是可根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⑵多以心理测量为工具;⑶标准的普遍性是相对的;⑷偏离常态并不一定被当作异常;有些特征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测量内容受社会文化影响。

3.内省经验标准:

⑴病人内省经验;⑵观察者内省经验。

具有很大主观性,经验不同标准会不同。

4.社会适应标准:

⑴是否符合社会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⑵是否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病与不病三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都要有同一性,即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这是我们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

幻觉、妄想、神经症性问题。

2.精神科临床上判断精神障碍或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两个指标,⑴自知力(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

①有无“自知力”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之一;②“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③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

⑵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

现实检验能力指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是判断主客观是否统一的前提。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1.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它们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保证人反映客观世界的高度准确和有效;2.心理过程一致性破坏,表现出异常状态。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2.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情况下,人格稳定性破坏提示心理活动出现了问题,即没有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303)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诊断总表

名称

临床表现

认知障碍

㈠.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

⑴感觉过敏、⑵感觉减退、⑶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

⑴错觉

⑵.幻觉

(无对象性知觉)

以感受器官不同:

⑴幻听[①言语性幻听(a命令性幻听;b评论性幻听;c争论性幻听)②非言语性幻听]、⑵幻视、⑶幻嗅、⑷幻味、⑸幻触、⑹内脏性幻觉

以体验的来源:

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

以产生特殊条件:

①功能性幻觉、②思维鸣响(思维回响)、③心因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⑴视物变形症、⑵“非真实感”、⑶“窥镜症”

㈡.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⑴联想障碍

速度方面

①思维奔逸、②思维迟缓、③思维贫乏、⑪病理性赘述

连贯性方面

④思维松弛(思维散漫)、⑤破裂性思维、⑥思维不连贯、⑦思维中断、⑧思维插入、⑨思维被夺、⑩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⑵逻辑障碍

①病理性象征性思维、②语词新作、③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①无根据歪曲②坚信不疑③自我卷入)

按主要内容分

⑴关系妄想、⑵被害妄想、⑶特殊意义妄想、⑷物理影响妄想、⑸夸大妄想、⑹自罪妄想(罪恶妄想)、⑺疑病妄想、⑻嫉妒妄想、⑼钟情妄想、⑽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

⑴被窃妄想、⑵变兽妄想、⑶非血统妄想

按起源分

⑴原发性妄想:

①突发性妄想、②妄想知觉、③妄想心境

⑵继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

⑴强迫性回忆、⑵强迫性穷思竭虑、⑶强迫性计数、⑷强迫性怀疑、⑸强迫性对立观念

3.超价观念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㈢.注意障碍

1.注意减弱、2.注意狭窄

㈣.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⑴顺行性遗忘、⑵逆行性遗忘、⑶心因性遗忘症

4.错构

5.虚构

㈤.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

㈥.自知力障碍

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

1.情感高涨、2.情感低落、3.焦虑、4.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

1.情感迟钝、2.情感淡漠、3.情感倒错

以器质性器官损害

1.情感脆弱、2.易激惹、3.强制性哭笑、4.欣快

意志行为障碍

1.意志增强

2.意志缺乏

3.意志减退

4.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不协调性

5.精神运动性抑制

⑴木僵、⑵违拗、⑶蜡样屈伸、⑷缄默、⑸被动性服从、⑹刻板动作、⑺模仿动作、⑻意向倒错、⑼作态、⑽强迫动作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诊断详表

名称

临床表现

常见疾病

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者

2.感觉减退

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

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3.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

JF、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综合症

知觉障碍

1.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带有恐怖性质。

2.幻觉

感受器官不同

⑴幻听

①言语性幻听

(最常见)a命令性幻听;b评论性幻听;c争论性幻听

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

JF,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

②非言语性幻听

⑵幻视

①原始性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

②也可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JF、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

⑶幻嗅

患者嗅到的异味感,尸臭、车胎烧焦后的气味

JF,颞叶癫痫、肿瘤

⑷幻味

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JF

⑸幻触

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

JF、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⑹内脏性幻觉

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

JF、严重抑郁症发作

体验的来源

⑴真性幻觉

感觉器官参与,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⑵假性幻觉

不与相应的感觉器官联系,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

主观空间产生(如脑内、牙齿内)。

闭上眼看,不用耳朵,脑子也能听声音

产生特殊条件

⑴功能性幻觉

某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如听收音机时听到骂的声音,关闭收音机,便听不到骂的声音

JF,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⑵思维鸣响

(思维回响)

是特殊形式的幻觉.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JF

⑶心因性幻觉

强烈精神刺激引发。

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

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

感知综合障碍

1.视物变形症

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分为视物“显大症”、“显小症”

2.“非真实感”

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油画肖像

抑郁症、神经症、JF

3.“窥镜症”

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模样变化,一日内多次窥镜

JF、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思维活动量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

严重时有“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躁狂状态、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2.思维迟缓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

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

抑郁状态、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3.思维贫乏

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

但语速并不减慢。

JF、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4.思维松弛(思维散漫)

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

即“答非所问”。

JF早期

5.破裂性思维

意识清楚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严重的叫“语词杂拌”

JF

6.思维不连贯

意识障碍下的严重的破裂性思维(语词杂拌)。

脑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

7.思维中断

无意识障碍,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思维过程在短时间内突然中断,言语在不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JF

8.思维插入

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JF

9.思维被夺

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

JF

10.思维云集

(强制性思维)

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无意义和系统,与环境无关。

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JF\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病理性赘述

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最后才讲出了谈话的主题。

自己不觉得啰嗦。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2.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

反映出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障碍,将两者概念混淆了。

JF

13.语词新作

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

JF

14.逻辑倒错性思维

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

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但却坚持己见。

JF

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按主要内容分

关系妄想

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有关系。

JF

被害妄想

坚信某人或某团伙对他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食物和饮水中放毒。

有拒食、控告、逃跑、或伤人、自伤等行为

JF\偏执性精神病

特殊意义妄想

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滚蛋,分梨代表离婚

物理影响妄想

认为操纵其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的外力是由某种先进仪器所发出的激光、X线、红外线、紫外线等物理因素

JF

夸大妄想

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情感性精障躁狂、JF、脑器质性精障

自罪妄想

(罪恶妄想)

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致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JF等其他精神疾病

疑病妄想

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重病或不治之症,到处求医又不相信结果。

严重的疑病妄想“内脏已经腐烂了”叫虚无妄想。

JF,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

坚信配偶对其不忠,有外遇。

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甚至检查配偶的内裤等,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证据。

JF、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

钟情妄想

是被钟情妄想。

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反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

JF

内心被揭露感

(被洞悉感)

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自己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JF

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

按起源分

原发性妄想

突发,内容不可理解,与经历、处境、病态信念无关。

表现形式:

突发性妄想(最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

JF

继发性妄想

以错觉、幻觉、想、情绪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在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临床意义第二。

多种精神疾病。

2.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指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

想摆脱,又摆脱不了,为此而苦恼)

强迫性回忆:

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

强迫症

强迫性穷思竭虑:

反复思考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强迫性计数:

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

强迫性怀疑:

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

强迫性对立观念:

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

3.超价观念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它的发生虽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片面,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

由于这种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患者才坚持这种观念不能自拔。

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

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意识障碍时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1.注意减弱

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影响。

神经衰弱症状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2.注意狭窄

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意识障碍、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智能障碍

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

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偏执状态。

2.记忆减退

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遗忘

顺行性遗忘

忘记发病后的事情

脑器质性疾病

逆行性遗忘

忘记发病前的事情

心因性遗忘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