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225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docx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

高考地理冲刺

(1)宇宙中的地球1、光球:

太阳“黑子”(温度约低1500度)。

黑子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标志,2、色球:

“日珥和耀斑”。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全食见。

3、日冕:

有“太阳风”。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电离层:

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注:

Φ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6、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相交成66°34′的夹角。

7、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某地北极星在当地的仰角=当地的纬度。

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边;南极点的四周都是北边。

北极的极昼天数190多天,长于极夜天数170多天。

原因:

8、【在地图上判读东西经度的方法】:

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9、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

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赤道经过: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

赤道经过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新加坡在赤道附近)10、60°纬线圈是赤道的一半11、20°W经线通过冰岛;新西兰位于160°E和180°之间,是东经度的西半球国家。

12、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13夏季,在北极圈上和北极圈内,全地区都有日数不等的极昼;冬季,则有日数不等的极夜。

在南半球正好相反。

14、【用图解法判断最短航线方向】:

地球大圆航线是经过地心的圆的劣弧段。

(注:

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即:

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5、1恒星日:

自转360°;时间是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15天提前1小时,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16、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样。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17、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18、卫星(尤其同步卫星)发射基地为什么靠近赤道?

答:

借力:

卫星飞行速度=火箭速度+地球转动速度分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借助地球自转力提高卫星的飞行速度。

省力:

使卫星飞行轨道与最终运行轨道靠近同一平面内,可节省大量能量,延长卫星运行寿命。

19、①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成因的区别。

②用太阳高度h怎样表示昼夜。

(明确地平圈的概念)(昼半球各地:

h>0°;晨昏线各地:

h=0°;夜半球各地:

h<0°)③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120、地转偏向力对水体、大气运动的作用。

例如:

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N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

21、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7月初,位于远日点时:

速度较慢。

2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

【实际应用】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23、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

反映太阳辐射强弱,H地方时间是12点,太阳在上中天。

【对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的5点认识】:

①地球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③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

④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

⑤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①H因纬度而不同:

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

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

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

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4、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

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25、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26、推测结论:

⑴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

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

⑵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

例如:

°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70°=½×(最高+最低)90°直射在20°N直射在10°S⑶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

3.21~9.23: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9.23~次年3.21: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⑷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

①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2②南回归线以南:

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C27、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纬度、气候、地势高低28、昼夜长短的计算高考地理冲刺

(2)大气1、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全球变暖;氟氯烃化合物的增加破坏臭氧使其减少2、对流层:

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原因:

地面是其热量的直接热源。

⑵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造成的。

其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

8~9千米,平均高度:

12千米。

3、平流层:

⑪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原因:

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

⑵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原因:

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与人类关系也密切:

①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②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能见度很好,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千米~3000千米的高空,可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在80~500千米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讯等有重要作用。

4、[明确几个要点]:

①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②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大气物质是水汽、二氧化碳。

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是大气逆辐射。

这种补偿作用在夜间更为明显,当云层厚的时候,大气逆辐射更强些。

④解释现象: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更强些。

)⑤大气热力作用对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性: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也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②大气的保温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保持在15℃,且变化不大,适宜人类生存。

6、气温的日变化:

3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扩展】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①纬度:

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②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③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7、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比较一月、七月图,读等温线的数据变化,找出规律)①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说明: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

∵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记法】:

一陆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

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

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8、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9、气流与天气的关系:

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下沉气流晴朗天气10、认识风向和风级1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使一些地区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

北半球夏半年,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位置偏南。

①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一些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例如: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北移到赤道以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

412、一月、七月的气压被断裂块状分布:

西侧大西洋←------------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一月:

冰岛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036hPa)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带)←----------切断→(副极地低压带)七月:

亚速尔高压,996hPa)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带)←----------切断----------------→(副热带高压带)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气压中心的位置、强度异常,会造成各地天气、气候异常。

13、季风环流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季风最典型。

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如:

热带季风气候中的西南季风的形成。

冬季:

东亚一西北季风,南亚一东北季风=====盛行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即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夏季:

①东亚一东南季风====盛行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即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高温、湿润和多雨————→海陆热力差异形成;②南亚一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

14、易于成云致雨的气流:

①上升气流:

气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区。

②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

离海洋越近,水汽越多,降水越易形成。

如:

夏季风、西风带、信风带的迎风岸。

③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不易于成云致雨的气流:

①下沉气流:

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控制区;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冬季风、信风带的离风岸。

15、伦敦早期工业发达,烧煤为主,尘埃多,加之近海,湿度大,易成雾,有“雾都”之称。

16、降水的类型对流雨: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

典型分布地: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

实例:

东南亚的对流雨。

地形雨:

特点:

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

例子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国的雨极:

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风坡典型区:

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锋面雨:

特点:

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实例:

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台风雨:

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典型分布地区:

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①全年多雨型:

“热雨”——2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②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③夏季多雨型:

“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④全年少雨型:

“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5⑪赤道多雨带:

年降水量2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⑫副热带少雨带:

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

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良性的:

·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6节气候。

··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5、种植制度包括:

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不同气候资源条件下,有不同的种植制度。

[案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

—年二~三熟;黄淮海平原:

—年二熟或两年三熟;西北、东北平原:

—年一熟。

【知识链接】复种指数问题: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

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26、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27、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3.6②根据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来确定海区的位置:

右图根据水温可判断它位于北半球,%722℃23℃24℃再根据盐度分布规律可以确定该海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③河口处盐度高低的判断:

河口处等盐度线较密集,且从河口向外侧海洋增高;汛期更密集,密集区向外海移动。

6、海水热量收支:

收人——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海区收支并不平衡:

低纬:

收>支出;中高纬:

支>收。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a.太阳辐射:

水温低纬高于高纬;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晚。

b.洋流:

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c.水温随深度而递减:

热量集中表层;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常处于低温状态。

8、洋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至-180米)9、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例:

①西风吹送下形成的:

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

②信风吹送下形成的:

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等。

⑵密度流:

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

实例:

①大西洋表层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底层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②表层海水红海←—亚丁湾;③表层海水波罗的海——→北海。

⑶补偿流:

一地流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

实例:

水平方向:

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等。

垂直方向:

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秘鲁附近海区是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10、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极大。

潮汐: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11⑪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反时针流动。

⑫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反时针方向流动极地环流。

⑬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属寒流,环绕地球,跨三大洋。

⑭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12、写出洋流的名称13

(1)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使高低纬度间,热能得到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⑵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实例: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8寒流降温减湿,实例:

加那利、本格拉、西澳大利亚、加利福尼亚、秘鲁等寒流对沿岸荒漠形成。

⑶洋流对渔场的形成:

寒暖流交汇处及上升流处,给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往往形成世界有名的渔场。

实例:

①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②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③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

补偿流中的上升流。

⑷洋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污染范围。

14、海洋资源类型:

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

⑴海洋化学资源:

⑵海洋生物资源:

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

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

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

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

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

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15、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16、利用方式:

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

①交通运输:

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②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

③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

海底电缆。

④储藏空间:

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17、20世纪初开辟通往南北极的航线,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人类能够驶入任何海域18、中国濒临的海洋:

东临“四海一洋”:

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

两个内海:

渤海(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还临北部湾。

19、岛屿有: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500多个。

9/10在东海、南海。

20、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

∵海域广阔,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21、舟山渔场最大。

成因:

处于大陆海岸的中间位置,位置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铒料;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

22、海洋养殖业:

在浅海滩涂上,“种植”海带,“放牧”虾群,23、长芦盐场最著名,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

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24、石油污染:

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

25、赤潮:

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有自然因素作用,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26、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

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

27、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

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

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928、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

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建设沿海防护林。

高考地理冲刺(4)陆地1、岩石的组成: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2、侵入岩——花岗岩;火成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3、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4、推知岩石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1:

石灰岩→珊瑚礁组成→珊瑚生长→温暖广阔的浅海。

例2:

植物化石和含煤层→陆地上,茂密的森林→湿热的气候。

例3:

四川盆地紫红色砂岩-------是气温较高的氧化环境。

例4:

柴达木盆地有煤、石油、石膏、钾盐------曾有过气候温暖湿润的时代,形成煤、石油;以后气候变干燥,形成石膏、钾盐。

56、地壳物质循环7、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①褶皱褶皱常形成山脉。

a.背斜: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向上拱起;一般成山,受侵蚀,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背斜成谷的地形倒置。

b.向斜: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岩层向下弯曲;一般成谷或盆地,受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

②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程度,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叫断层。

案例:

华山北坡大断崖。

断层构造地带,岩石破碎,常发展成沟谷、河流。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

案例:

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

案例: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裂谷带、莱茵河谷地。

8、了解地质构造的意义背斜是石油、天然气良好的储油构造;在背斜的山坡上修大型工厂、铁路易发生滑坡,应加固;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盆地;打隧道以背斜最好,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109、主要外力作用与地形形成10、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V”型谷地,如瀑布、峡谷,溶洞、石林,溶洞中形成石柱、石笋、石钟乳。

11、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沉积规律:

砾石—砂—粉砂—粘土(从上游到下游,从底层到上层)。

12、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搬走常形成戈壁和裸岩荒漠。

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风积地貌(沙漠的基本形态);在沙漠的外缘常形成黄土堆积,案例:

我国的黄土高原。

13、冰川作用:

高寒地区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湖(五大湖);冰川消融后,冰碛物堆积形成冰碛地形(东欧平原的波状起伏)。

14、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案例: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板块相撞挤压地区——常形成山脉。

案例:

喜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