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21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管理经验.docx

班主任管理经验

如何管理学生

我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个好班主任,也不是个好教师,我在学生中曾以威严出名。

好多年学生们在下面叫的我是邓老虎。

学生怕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可笑,一次上数学课,我讲到了一半内容时,老听见有人在下边打呼噜,而且就在近处,我边讲课边观察,学生都挺精神,没一个睡觉的,我非常纳闷,这时候一个学生瞪着一双大眼睛,(本来平时他的眼睛就大),我发现他现在更大了,而且就在第一排坐着,眼睛一动不动、抬着头朝上死盯着一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停下课来,低声叫他的名字,他不动,我用手在他眼前晃动,他还是盯着一个地方一动不动,而且还在打呼噜。

这时学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也醒来了。

下课后,我问他:

“你怎么睡觉还大瞪着眼睛?

”他说:

“邓老师,我怕你。

”当时候我心中很不好受,但也没向学生道歉,让学生离开了。

一个在刑警队当领导的学生。

一次把我和支登云老师请上到平遥高档饭店吃饭,其间说起我把他打得从桌子下钻来钻去,事实上那次根本不是他捣乱,可我是就连他陈述的机会也没有。

蒋家堡的学生来这里(我们中学)后,和我熟悉以后就告我:

说他们在小学就听说邓老师了,小学的老师们常用邓老师吓唬我们,说:

“你们捣蛋吧,到了中学有个邓老师把你们打不死?

虽然我在教师生涯中,有着沉痛的教训,但后期在育人方面有所觉醒,特别是近年来,爱思考。

有了些心得和体会。

现在年龄大了,我愿把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能给大家些启示。

算是抛砖引玉。

今天我要谈的是“如何管理学生”,题目是大了些,加之本人水平又有限,本不应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但是想起好多年来,从我们教育阵地过早流入社会的学生,(平遥每年千人之上),有的甚至去危害社会,造成多少社会问题和人间悲剧,咱们国家国家大量警力在增加,监狱在增加,还是不够,我们当教师的究竟在干什么?

又想到,我们这几年整个教育界,部分教师的思想、理念、方法,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师生关系为什么越来越紧。

(现在有的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不想管,有的是想管不敢管,有的是敢管不会管)一想到这些,作为一个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师,心中很不平静,老想提笔写点什么,说点什么,今天我谈点认识,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能给大家多少带来点启示,就是我的愿望,对我的某些认识、观点,能提出批评,我更感谢,我本身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向大家学习的。

如何管理学生,一提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就头痛。

累死了、烦死了、急死了。

就是活不过来,过去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可是现在我变了,我不气了,不累了,不狠了,就是说我的心态在变。

下面谈第一个问题。

一、放平心态:

(先说两故事)

(1)第一个故事:

要说的是从前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面,小儿子卖伞。

每当下雨天就愁大儿子的面无法凉干,磨下的面卖不出去,要是天气晴朗,又愁小儿子的伞卖不出去。

一次一位邻居和老人闲谈说:

“你老好有福气,下雨天你小儿子的伞卖的快,好天气你大儿子的面卖的好,老人从此心态改变,满面笑容。

前几天在下边听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两个人在山上捣石头,其中一个舞弄大锤,铿铿有力,精神抖擞,汗流夹背,红光满面。

另一人手执小锤,漫不经心,精神无力,垂头丧气,一脸死相。

一位好事者上前问之为何,前者回答,我是为家乡建设出力,我们这儿铺路架桥,都有我捣的石子,我觉得我很有用,况且每一天的报酬定能养活妻儿老小,因此我很高兴,后者回答是:

铺砖头盖石头寻思寻思没活头。

说明,同样的事情,心态不一,结果不一。

由此,联想到我们当教师的尤其是当班主任,既然我们这一生选择了教师,选择了班主任,就应义无反顾地干下去,就像故事中的乐观者,并且要干好,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实实在在的干事。

不能南山看见北山高,结果什么也干不好。

而且心中老烦躁。

(2)当教师就要当班主任,班主任听起来就是主任级别,在官衔里虽然最小,但大小是个官,在其位就要谋其正,当你为国家培养出人才时;当你的学生毕业后闲时看望你,忙时通过网络问候你,当你了解到国家的各个部门都有你的学生时,你就会有满心欢喜。

所以说,县长有县长的满足,我们有我们的乐趣,请记住,我们把平凡的事情办好了,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干好就不简单了。

(3)我的学生观,我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玩童好动、思维敏捷,捣乱是天性,具有反复性,所以才受教育。

你看我们班主任每接一个班,总是免不了经常迟到的、旷课、抽烟、上网成瘾、过早谈恋爱的、上课打瞌睡、不做作业的、学习差的不能再差的、打架的、捣乱的、没事找事的、好的差的、聪明的迟钝的,我们要把一个班代好,把学生培养好,没有好的方法,没有好的心态,这个班肯定代不好,只能让学生把你折腾的吐血了,哪还说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

所以我们当班主任教师,在遇到出现各种情况时候,要心态平衡,少点烦燥,我们不也活过小吗?

将心比心,学生毕竟是学生,身心正处在成长期,言行失之偏颇再所难免,如果我们能用平常心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就会觉得一切正常。

因此,我们要适应他,从而改变它。

实际上我们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就是做转化工作的,这样就不会觉得学生在折腾自己。

(4)认清形势,提高自己。

目前尽管自上而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注重学生德育工作,但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加之家长娇生惯养。

(现在的孩子,没有饿坏的,也没有冻坏的,只有在吃穿上受害的。

)少数教师无心培养(为生存而教书)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虽有教师法,但二者打架,教师是惹不起学生的)。

新形势,新特点,难度大,我们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有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

所以说在新形势下当班主任、教师,付出的远比过去当班主任教师付出的多,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过去一直作班主任工作,且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班主任,这几年年龄大了,鞋上去脚上不去了,(小品孙丹丹的台词)因此,我只能将我过去当班主任的点滴体会和大家商讨。

(不一定正确)

二、管理从关心开始

我们校长在一次例会上讲,林格教授说:

最高的管理是心灵的管理,是自觉的管理。

最伟大的管理是对自尊的觉醒,是人性光辉的展开,以及温暖的精神培养之拓展。

联系我多年当班主人尤其是在县直中学当班主任的经历对比,深有体会。

我觉得管理学生要从关心开始,就是说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孩子、热爱学生。

因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咱们培训材料中有这么一句话:

教师的最大悲哀是对学生没有爱,教师最大的痛苦是失去学生的爱)。

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正在健康成长的中小学生来讲,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老师这种爱的力量,就能强烈的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有这样一个故事:

“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

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

“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

”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

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

母亲惊讶的问:

“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

”答曰:

“那里有‘爱’,那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有人说过:

疼爱自己的孩子人,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及时的把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本人的特点、爱好都要做记载,了解家庭情况并不是为了掌握父母是干什么的为了有用(咱不受人小看,看不起那个)而是为了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有话可说:

好在平时学习生活各方面有针对性的关心。

以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衣食住行都要想到,随着天气的变化提醒学生穿衣,刮风下雨提醒学生路上安全,天热了给学生解决吃水问题,有学生病了提醒按时吃药、注意休息。

坐在窗前的学生觉得阳光刺眼,我则用报纸遮好窗帘,尤其是对家景不好的学生,我是特别照顾(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和我的学生打成一片,冬天下了大雪总要和学生抽出时间尽情的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奔跑,欢叫,不要看似一句简单的话或动作或活动,学生会感到温暖幸福的(现在农民工子女多了,老师们是有条件去沟通、去关心的)。

(留守儿童问题)

我认为班主任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至诚的心接近关心体贴学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信、可爱,这样教育才能成功。

其中生活上的关心最能感人,这点上在我本人的经历上体会最深。

(例略)

因此从我的经历说明,生活上的关心最能感人的。

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深感关爱的重要,我是关心我的学生的,也深深打动着学生,现在每年寒暑假家里常有学生来探望,我觉得我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物质上的享受,倒是精神上很满足。

(不说过去,只说近年来)(例略)

(今年正月初七)

想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啊(制度的原因是有的),常听到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没良心,可是我们想想是不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由于多拿奖金只重视优生,我们的精力都给了优生,培养的优生只重名利,不重人情,使优生长期形成了一颗冷漠的心,所以现在的教育,在育人的初始就忘了,我们所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成绩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仁慈、爱心、珍惜、感恩。

千万不能忘了学习差的学生。

优秀的学生要关爱,差生尤其要关爱。

有句话说“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有一定道理。

生活中永远记着你的恩德的,大部分是差生而非优生

所以老师们我们、平等地对待你的每一个学生吧,不要只偏爱你的好学生,更不能怀揣你的某个目的,只看得起家长有用的学生,更不能向学生开口讨要“孝敬品”,即便你可能暂时在某些方面获得,但失去的更多,(师德,人格),学生心中都有秤。

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让我们忽略和放弃,否则我们将被优生淡忘,差生记恨,那么教育给我们心灵的惩罚将越来越严重。

(还不如不当教师,路上碰到全是仇人,老了说起来你教了多少多少学生,但由于你不育人,走在路上连说话的也没有,甚至在你背后指指点点,说实话连工人叔叔、农民伯伯也不如,他们还有吃厚朋友)。

人们常说教师是本良心账,当工人农民不敬业,不负责,坏的是一批零件或少打些粮食,还能补救,当教师不敬业\不负责,害的是一批又一批学生,(可能里面就有比尔盖茨),那就无法补救了,因此千万不能为生存而从事教师这种神圣的职业,她太特殊了,有的人把当教师看成谋生的手段,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这种态度,已造就自己一生平庸,我们应该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立业的根基,精神寄托,给后代做点样板。

(人老了就易回想过去,如果你回想你这一生从事教师职业因不敬业而害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是会后悔终生的、除非你是脑子有毛病)

所以,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是这样的“教育是为优秀学生锦上添花,为平凡学生开启智慧,更是为暂时落后的孩子雪中送碳”。

三、管理要赏罚分明

我们校长在一次例会上讲,管理学生要做到赏罚分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的。

赏:

赏识教育,确实是这样的,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好学生是鼓励起来的,好成绩也是表扬出来的。

有一定道理

要知道,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产生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中,他就会产生自卑;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中,他就会产生自尊;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产生自爱;

我们成人也是这样,何况是孩子。

早几年我在晋中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我是孩子》,对孩子的心灵渴望就进行了阐述。

学生更需要关爱,表扬,鼓励。

赏罚分明,以赏为主,学生都有闪光点,尤其是差学生,好姑娘,男子汉,他们脑子灵,义气,有良心……我们静下心来,从小事中找,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值得称到的地方,每个学生都需要他人的赞美与鼓励,这是一中投入少,收益大的情感投资,易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做教师的要用显微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并恰当予以放大,这对孩子无疑是春风。

表扬学生要用心,不管学生犯多少错,只有进步就表扬。

今天打架三次、明天打架成了一次就要表扬;今天掀翻桌子,明天只掀翻了凳子就要表扬(望老师们品味里边道理),这能让学生找回自尊,有了自信,他会感谢你。

如果一见到捣蛋鬼的面就烦燥,一见面就看不顺眼,你的心态不好,怎能把事情办好?

一上课你的心态不好,怎能讲好课。

人的心态很重要,我曾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也是由于心态的问题.

(例略)

所以心态很重要,我们不要老盯着学生的缺点,应时常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

捣蛋孩子有出息,只要我们引导好,假如你不会引导,他真的可能就完了。

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砖头砸同学,立即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

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

“这是奖励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校长又说:

“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随后,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着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看似简单意味深长啊……

说实话,把你培养你孩子的学走路、学骑车的一小半耐心、爱心,用在培养捣蛋学生身上,那你就成功了。

如果能从“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这个角度去换位思考就好了。

(注意:

表扬学生,需真诚,也需艺术,看准时机,找到感觉)。

万事有个度,假如学生做错了事,或并没有什么值得赏识之处时,教师所赏识而赏识,或事事赏识,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好,好,你真好;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这就使得表扬和赏识贬值,学生也会感到是负担、累赘,而且有这样的感觉:

黄鼠狼给鸡拜年,假心假意。

须知真诚是爱的前提。

有道是,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嘴说话作用于耳,心说话作用于,作用于心的话才能起到育人的效果。

现在谈赏罚分明的第二层“罚”,(这部分内容可能要谈的多一些)方式多样。

这里要注意,罚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赏、罚二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赏识教育它不仅是表扬和鼓励,它也包括批评与惩戒,其实赏识的本质就是看得起,就是要欣赏、接纳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将缺点看成是将来的优点(这是我们政治课上的内容),看不起就不想去教育(是不是)也教育不好,只要你从心里看得起你的学生,他就会有安全感,他就会不仅接受你的表扬,更能接受你的批评,你就打几下,骂几下,也舒服,犯了错更愿让你批评,(我的经验):

(例略)

有这样的事情,学生认可那位老师,那这位老师教学水平不高,他也能学好;反之你教学水平再高,教育水平不高,学生也不见得能学好你上的课。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老师放个屁也不臭。

因此,只要看得起学生,学生就会把你当成亲人.伟人,就会达到师生和谐,你当教师就成功了一半,教书就好教了,话就灵验了。

现在的情况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对大面积差生不管,致使越来越差,加速了两极分化。

在好学生身上功夫越下越大,但结果就是好不到那里,为什么?

“亲其师,信其道”,道理很深刻。

咱们继续谈罚,我今天只谈体罚,我的经验是打也能感动学生。

国家三令五申,不让体罚学生。

关于打学生,这是个非常教敏感的问题,尤其是近段来,各级行政部门地多次下达文件。

坚决制止教师体罚学生。

我们每个教师也深知打人是违法的。

我们也不应该打学生,我们应该用爱心、人格去教育、影响学生。

教育界不少优秀教师就从不打学生或很少打学生,而他的班级管理很好,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

反回来说,在我们农村初中这一块不少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况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近年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不让体罚学生,我只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使不少学生过早流入社会,人们常说:

“当教师是本良心账”,一点也不错。

想想看,流入社会违法乱纪的一群毛孩子中就有你自己的孩子,世人都在指责,法律要严肃惩处时我们是什么心情?

我认为,就我们现在的现状,学生多,问题学生不少,有时候对特殊学生不给点颜色就不行。

可是国家这么大的坛子,如果允许教师体罚学生,咱们教师队伍庞大,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素质差的多的是,打死学生的、侮辱学生人格的、把学生逼上绝路的,这样的案例多的是。

我的做法是:

在特定情况下,我是特殊对待,赏罚分明,没有罚,赏就没有意义,我从教三十多年没有一个学生家长因为体罚他的孩子找过我,(没有一例)。

在罚学生的过程中,我是雷声大,雨点小,出于爱,不带恨。

咱们国家法律旨在社会安定和谐,如果你的行为虽有些过激,但最后结果能达到师生和谐,社会和谐,那有什么不好?

比那个动不动将学生推向家庭,推向社会强多了。

过去因家庭困难,学习差等原因,不上学的学生,老师们是多次亲自到家动员(我在小时候是班里的班干部,常和老师们下去做动员工作)。

现在怎么样,有的教师对本班的差生,尤其是捣蛋学生,天天盼,月月盼,什么时候这些学生就不上了,真是谢天谢地里……都是学生,两重天啊!

老师们,我们是不是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你能这样换位思考,就会对学生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

现在每年有多少问题学生被推向社会后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掘墓人,另一面讲这样的教师对社会危害更大。

(没有批评大家的意思,我也是教师)

这里我还想强调,教师这一职业太特殊,太神气太伟大了,如果这一生因为它伟大而从事这一职业,那你走对了,假若你是为生存而误入这一行,那就的好好想一想,影响(害)的是一批又一批人啊。

你可以从事其它任何行业,甚至可以当贪官去,决不能误人子弟,这是犯罪,我们应振作精神,重新定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用心,就有可能。

再说你只要是有责任心的老师,行为虽然有过激,但我们的法律是:

民不告,官不究,法律说的是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你的行为的结果不但对社会没有危害,而且有益。

那还违什么法?

有些同志认为:

民不告,官不究,那杀了人就没人告也没事。

错了,法律看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及程度。

话说回来,你只要看得起学生,你做法上有些过分,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党中央近年来一直强调以人为本。

什么叫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

其实党中央的政策方针是很正确的,也是很科学的,是不是我们的理解上有问题。

毛泽东反复强调,学习马列不能死般教条,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人数多,差生多,从小没养成好习惯,这种情况之下,你不想办法、尽责任,而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这不是以人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的歪曲。

这是理解问题,也是思维问题。

思维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我管住校生,10多年,最多我一人管580多住校生,还代班主任,学校的住宿条件,安全条件很差,如果对学生不负责,不敢管,遇上群体事迹不挺身而出,那怎么能搞好工作。

10多年,虽我一个管理宿舍,在宿舍区,一般不出现打架的,一切工作是有序的,也没有出现什么安全问题、脏、乱、差问题,上级领导常检查,有的领导听说一人管理宿舍,总要让校长把我叫去认一认,过后我想:

领导除了肯定我的工作,还会认为我太胆大。

而我的管理方法决不会透露给上级的(怕认识不了),

每年开学除始,初一住校生不懂规距,一个宿舍住20人,有的20多人,天气又热,实在是睡不着,就该捣乱了,女生爱说话,男生爱折腾,有时晚上检查时,发现男生都不在自己的被窝里,有的甚至浑身一丝不挂摔跤,事多的呢,我对他们是既可爱,又可笑,一句话;孩子们真傻,但不管怎样折腾,一个星期内,几个回合,学生们就入轨了。

我校老师们都知道,每天起床后,最热闹的是宿舍区,有哭的、有笑的、还有好像是上吊的,怎么解释呢?

哭的是女生,每晚查宿舍对告也不听,而高声讲话的宿舍的学生,第二天早都站在我的宿舍前听候处理。

站成一排,我开始训诫他们,犯错误能自责就可以走了,怎么样自责呢?

能听到你的哭声,看到你哭的动作,谁哭的厉害,谁先走,最后留下三个或五个,就与校长一起处理。

打电话叫家长领回。

(其实我说是说,绝对不会将孩子们赶会去,吓唬吓唬,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作用大,恶意的谎言作用也大)这时,就出现了哭的场面,周围看的同学很多,也就出现了笑的场面。

违规的男生是趴墙,(上吊),几十人一排,这叫面壁思过,(学生有病的可以免罚),谁也怕丢人,几个回合住校生就入规了,我的管理方式听起来让人直竖毛发,但同志们不要怕,学生们都是自罚。

让趴墙20分钟,让他走,他也不会走。

为什么呢?

老师们,管理,管理,只要让学生们明了理,就好管理了,没理你管什么?

在不能成文的规定下,学生能做到人人自罚,(虽有变向体罚之疑,但由于学生是自觉承担责任,那你还违什么法)。

况且我和我的住校生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将不成文的规距反复议论,最后举手通过,我执行中充满爱意,达到了师生和谐。

管理、管理,学生明了理,就会服管,就会自管,何况“站桩”还是一种健身运动。

所以,“宽是害,严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学生不让管,而是你敢管不敢管,不是学生不能管,而是你会管不会管。

明理就是给学生讲清:

1、人人都会犯错误,允许同学们犯错误,更必须改正错误。

2、从小学会承担责任,是英雄、是好汉,长大人人不小看3、也可以不按规距办,责任自负,让家长领回,不得住校等。

教育学生本来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学生做错事就应让其承担责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老师们也说过,你也不怕有人上告,我说告谁,那是我和住校学生共同商定的,是自愿的,而且我很爱我的学生,老怕有病的同学硬挺着自罚而出事,有的说快让记者来给你曝光了,我说记者来好啊,不给我好的办法,好的理由,我怎么能让他走。

毛泽东讲:

“你的办法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500多人住校生,你站的说话不腰疼,都要把我们老师给吓住,而不敢管学生,你作为党的喉舌,起的是什么作用,简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乱,改革时期小岗村18位农民,敢犯天条,我们怎么不能对上级的规定活学活用。

我的经验是,你是一个负责的人,学生认可你,社会上也认可你,我曾经在学校处理过几次比较大的群体事件。

一旦发生群欧,老师学生都想到快叫邓老师,而当我站在现场,群欧事件就会平息,学生给我面子,社会上的人也给我面子。

这不是因为我厉害,说实话,谁怕谁?

而是学生对我以人为本,对工作负责精神的一种敬畏。

因此,我们既然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尽好责任,对国家的政策要活学活用。

有句话说,事在人为。

我非常怀念刚毕业在县直中学工作的几年里,那时,在以冀占南为校长的一班教师,责任心都很强,不论教师还是班主任,凡是学校的事人人都参与。

尤其是在学生的管理上,不管是不是自己教的学生,老师们都负责,只要有犯错误的孩子,甚至对衣冠不整的学生,人人都管,当时,一个平遥县偏远的小初中,很出名,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有德性,素质高,学校年年为上级学校输送不少人才,我记得,教学质量胜过平遥一中,二中,本县外县的学生慕名而到,连局长说个学生来上学,都得亲自找我们校长来商量,(学校太小容纳不下)。

当时,武卫奇局长总结我们学校管理说:

王家庄县直中学有一位校长,其余的都是副校长。

我们的教师引上学生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哗然,名声响当当。

赏罚分明,学生老在赏识表扬中成长,也是很危险的,这样的学生经不起风浪,罚是必要的(一般少用)如果罚,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即惩戒与体罚,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认为惩戒是体罚,而不敢管学生,结果学生越来越难管,让学生放任自流,咱们这里有多少学生中途退学(悲哀)。

要么认为体罚就是惩戒而对学生大打出手,两种做法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我的理解是惩戒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识负责的责任感,(最好做一些有益的惩罚,比如对学习差而违犯课堂记录的人)量一量教室的长宽、算一算面积或美化环境打扫卫生,事后一定要表扬。

让他们找到自尊、自信,(有的老师也这样做,但不善后,作用不大)这样做不但学生能学到知识或得到锻炼,而且能悟到老师的苦心。

而体罚是你在学生身上发泄个人情绪,弄自己的威风(国家最怕你这样的老师,所以定打学生违法)。

两种方式导致两种不同结果,前者是无损孩子的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就是打也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