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9013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docx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以下简称“种植业处”)是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处室,整合了原省农业厅粮油局、经作局和省植保局的职能。

面对新的职能使命,种植业处创新工作思路,顺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坚持粮食安全底线思维,坚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紧盯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

今年5月下旬,••平••视察江西时,再次强调江西一定要守住耕地红线,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千方百计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稳定粮食生产。

为深入贯彻••平••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粮食生产目标,针对今年耕地抛荒和早稻播面减幅较大、上半年洪涝灾害以及伏秋干旱对全年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种植业处及时提出了防止耕地抛荒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制定了全省秋粮增产行动方案,组织编印了水稻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技术手册,动员了近万名农技人员开展服务指导,先后开展了“春季稳粮”“秋粮扩种”“单产提升”“防灾减灾”四大行动。

厅主题教育办将防灾减灾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点督导整改任务。

据与省调查总队会商,预计全年粮食总产438.5亿斤,比去年略增0.4亿斤,连续七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二、坚持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努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针对我省农业品牌多而不强的问题,开展了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重点支持7个稻米区域品牌和2个绿色特色品牌建设,推动生产订单化、产品优质化、全程标准化、营销品牌化进程。

截至2019年9月,9个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龙头企业共签订种植订单面积254万亩,订单平均价格超出政策托市价27%,品牌大米总销量同比增加17%,销售额同比增加28%。

省外销售量同比增加53%,销售额同比增加29%。

线上销售量同比增加44%,销售额同比增加39%。

带动农户40万户,平均每亩增收近200元。

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推进“四绿一红”茶叶品牌深度整合,加快实现质量兴茶、绿色兴茶、品牌兴茶,重振江西茶产业辉煌。

2019年“四绿一红”品牌总价值超过百亿元,较四年前增长75%,庐山云雾茶进入全国茶叶前20强,江西宁红茶被认定为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茶叶和2019北京世园会官方合作伙伴,婺源有机绿茶出口占欧盟有机茶市场的半壁江山。

三、坚持高质高效发展方向,持续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升级。

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行动9大工程中,种植业处承担了优质稻米、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5大产业发展工程,2019年共安排资金32580万元,用于推进标准生态果茶园的建设和提升,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的建设。

据农业部门统计和调度,通过项目带动,今年优质稻订单面积突破1300万亩,新开发果园、茶园、中药材基地10万亩、6万亩、28万亩,前三季度蔬菜产量达到1365万吨、同比增长1%,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四、毫不松懈抓好防灾减灾,全力以赴降低农业受灾损失。

针对汛期严重洪涝灾害和伏秋高温旱情,种植业处迅速部署、主动作为,先后印发了5个灾害性天气预警通知,通过12316短信平台、江西微农发送预警预报、灾情统计及防灾救灾措施等各类信息共计4万余条。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一日一调度,及时收集上报灾情。

先后下达5个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抗灾救灾工作。

组织水稻、蔬菜、水产、畜牧等22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撰写各产业防灾救灾技术手册。

紧急拨付550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发放救灾种子66.9万公斤,支持各地开展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全力将农业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五、落实中央精神不动摇,坚决打赢“大棚房”清理整治攻坚战。

“大棚房”清理整治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针对中央反馈我省上报问题较少、进度较慢的情况,厅党委深刻汲取“秦岭事件”教训,紧急再部署、再落实,对23.3万个“大棚房”疑似图斑,开展多轮集中排查;针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业示范点等疑似目标开展重点核查,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对专项行动开展不力、进度较慢的市县,集中约谈;对整改靠后的市县,派出11个督导组,实行驻点督察;对截止时间前仍未整改到位的,紧急派出工作组,现场拆除不完成,工作人员不收兵。

在中央规定时间节点前,我省805个“大棚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共恢复农业生产面积1666.1亩,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省成为12个首轮通过中央核查的省份之一。

专项行动期间全省未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我省“大棚房”问题已进入常态化、法治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六、2019北京世园会圆满收官,精彩展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2019年北京世园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承办的最高级别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种植业处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高质量打造江西园区、高水平举办“江西日”活动、高水准做好宣传推介,高位推动各项参展工作。

10月9日,持续162天的北京世园会闭幕,经国际竞赛总评审团对室外展园和室内展区三轮评审,江西室内园被评为六个特等奖之一,以“绿色家园、美丽江西”为主题的江西园被北京世园会组委会评为十大金奖之一。

参展园艺作品共获各类奖项215个,其中特等奖8个,金奖23个,银奖50个,铜奖

108个。

吴官正、孟建柱等原中央领导参观江西园并给予高度赞扬;易炼红省长给予了“值得肯定”的批示;毛伟明常务副省长给予了“祝贺”的批示;朱虹、吴晓军、孙菊生、胡强等省领导到现场指导并给予高度肯定。

2019年10月25日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

江西是全国畜牧业主产省,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厅畜牧兽医局以..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养殖污染防治、非洲猪瘟防控、生猪产能恢复等“三大硬仗”,不断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国畜产品市场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荣获2016年度全国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畜牧)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2017年度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优秀单位,2013、2018年度全国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2015-2018年度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优秀单位,2016、2017、2018年度省农业农村厅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全面启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坚决打好生猪生产保卫战

全面启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积极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恢复。

目前,全省各地新建、改扩建养殖场950家,其中已完成建设334家,新增能繁母猪3.4万头,新增产能200多万头。

全省生猪净调出量达到932万头,同比增长5.4%,在全国生猪总体产能下降、供应偏紧的情况下,我省生猪外调量不降反增,为全国生猪市场供应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工作经验在《畜牧兽医工作动态》(第133期)刊登,供全国交流借鉴。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

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等情况,争取省领导高度重视。

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非洲猪瘟防控长效机制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生猪生产发展责任制考核机制。

二是落实扶持政策。

加强沟通协作,制定印发了扶持生猪生产“1+N”系列文件,进一步强化生猪生产用地、禁养区划定、绿色通道、金融保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抓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等项目实施,落实省财政补助资金约3亿元。

三是加强服务指导。

制订印发《全省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方案》,编印发放复产增养技术手册和生猪生产政策汇编2万册,组织开展3期省级集中培训,并派出专家组深入各地,开展巡回培训指导,已培训人员4000人次。

跟踪对接10家大型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复产增养示范带动作用。

二、扎实推进“四大专项行动”,强化关键防控措施,

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

压实防控责任,狠抓消毒灭源、监测排查、调运监管、屠宰监管等关键防控措施,努力降低疫情风险。

一是强化疫情监测排查。

建立了领导督查、分片包干的排查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全链条监测体系。

认真落实疫情举报与核查制度,接到各类疫情报告信息等有关线索55条,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核查和处置。

二是深入开展“四大行动”。

组织实施沿水喂猪、生猪屠宰、猪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生物安全提升行动,取缔泔水养殖户779家,查处泔水养殖案件136起,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20个,关停小型屠宰场点331家,187家在产屠宰企业“两项制度”100%落实,查处不合格猪肉产品59.2吨。

全面推进32个生猪大县社会化畜禽运载车辆洗消中心建设,新增消毒设施设备6200余台(套),新建兽医实验室150余个。

三是严格生猪调运管控。

严把生猪出场关、调运过程关和调运落地关,严格产地检疫监管,规范实施生猪产地检疫,规范出证行为,落实畜禽调运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

全省已备案生猪运输车辆2744辆,设立79个省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发现违规调运生猪8910头、生猪产品146吨,都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四是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

及时调整完善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控组织指挥体系。

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强化应急经费、物资、

技术和人员保障。

建立了由7个成员单位副厅级领导带队的挂点驻市督导制度,实行分区包片驻点督导。

三、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积极稳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3%,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6.2%O一是坚持项目带动。

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县活动。

全省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75个,吉安、信丰、余江等3个县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吉安市列入整市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

二是完善机制体制。

成立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下达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

大力推广县境全域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的“定南模式”、区域内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经营第三方处理正合模式、养殖场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的种养结合模式以及高床生态养殖、异位发酵床养猪、高床漏缝、蛋鸭笼养等源头减量养殖新工艺。

四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H744万元,全省共立项备案病死畜禽集中处理体系建设项目56个(集中处理场49个、转运中心7个),其中35个县的集中处理体系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达239吨,实现了生猪调出大县全覆盖,全省病死猪专业化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

四、突出政治建设,着力打造勇于担当、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

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着力推进政治、作风和廉政建设,提升全局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

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加强十九大精神和••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设立“党员学习日”,组织开展多个主题党日活动,利用局支部微信群,推送微党课和学习文章200多篇。

二是强化作风建设。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产能持续大幅下降严峻形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长期困扰畜牧业发展的棘手问题,全局干部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效,展现了干部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

特别是从去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局党员干部发扬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精神,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全面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全局干部连续加班、值班一年多,人均加班、值班40多天。

组织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发展养蜂、养羊户30多户。

三是强化廉政建设。

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统筹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修订完善管理制度17项、项目申报审批程序15项、行政审批事项23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72项,全面落实AB岗制度,筑牢廉政风险防线。

积极开展正风肃纪、以案为戒等警示教育活动,深刻汲取案件教训,加强教育监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赣州市农业农村局

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力打好精准扶贫和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着力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2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赣州市调研,对农业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5月20日,••平・••亲临赣州视察,称赞“赣南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高度评价“农村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

赣州作为江西省的畜牧业第一大市,2018年全市生猪出栏632.8万头,家禽出笼1.1亿羽,畜牧业产值124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有9个生猪调出大县,外调生猪260万头,有15家饲养场通过GAP认证获得供港资质,是全国供港注册猪场GAP认证最多的区域,供港生猪18.7万头,供港生猪占全省的60%,占全国的10%,成为全国无公害生猪外销与供港优势主产区。

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1%,荣获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考核优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一、狠抓重大疫病防控,确保全市不发生非洲猪瘟流行蔓延。

一是筑牢屏障堵疫情。

率先在全省实行准调管理制度,强化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对外地调入生猪严格实行隔离观察防护措施,严控生猪非法调运。

二是联防联控防疫情。

建立多部门联合防控和与周边省(市)防控合作机制,设立疫情有奖举报制度,落实专项资金,查处违规调运127起。

三是生物安全控疫情。

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建成省内第一家运猪车辆集中洗消中心,15个养殖企业自建洗消中心(站)。

四是疫情监测查疫情。

累计排查监测2066份样品,指导9个大型养殖企业和33个屠宰场自建检测室,由江西加大畜牧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目前全省最先进的第三方兽医实验室。

截止目前,全市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流行蔓延,生猪存栏及产能在全省降幅最小,是全省生猪存栏最多的地市。

今年1-10月,全市生猪出栏501.6万头,外调生猪217.4万余万头,供港生猪9.1万头。

二、狠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生态循环发展理念,有力地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措施,大力推广多种治污模式。

在全省率先研究和全面推广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并取得2项江西省科技成果证书。

主推“猪一沼一果”立体种养农业循环利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第三方全量化收集集中处理等粪污处理模式。

全市非禁养区内的1670家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完成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

二是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以能源化和肥料化为方向,引进赣州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效解决周边养殖场30万头生猪的粪污处理问题。

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现场会、全国沼液肥高质利用培训班相继在赣州召开,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我国南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现代畜禽产业体系。

一是完善畜禽良繁体系。

支持江西加大等种猪企业融入国家生猪联合育种平台,成为全国100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之一。

依托中国科学院黄路生院士的科研团队,开展“山下中国猪”种猪培育的技术创新。

加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建立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国家级原种场。

全市现有二级以上种畜禽场32家,“宝塔型”良繁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创新发展经营机制。

发展畜禽合作代养户2600余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化解养殖风险,养殖格局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

全市创建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1家,为全省最多。

三是破题畜禽屠宰加工。

引进温氏公司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引进德青源集团建设240万羽蛋鸡养殖加工一体化扶贫项目。

四、狠抓生猪复养增产,全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稳定。

一是发挥龙头带动。

围绕“三保一控”关键措施,即保母猪、仔猪的生产和供应,满足现有栏舍的补栏需求;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复养养殖场生物安全条件符合要求;保新建栏舍提档升级,推动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严格控制完善后的禁养区新建养殖基地和可养区的无序散养,预防疫病蔓延及破坏生态,依托“公司+农户”养殖模式,通过提高一批、复养一批、增产一批、新建一批等措施,新增存栏60万头。

二是全力保供稳价。

落实养殖企业点对点供应中心城区屠宰场,确保全市在中秋以及国庆节后猪肉供应稳定。

加大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大余麻鸭等特色家禽生产供应,1-10月新增出栏1600万羽。

与此同时,狠抓队伍体系建设,通过举办畜牧兽医人员培训班、动物防疫技能竞赛和应急演练活动等,提高从业人员技能素质。

参加2018年全省“振兴杯”动物防疫技能竞赛荣获团体第一名。

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设立社会化服务机构14家,从业人员达300人。

宁都县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泰和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泰和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农机发展环境、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农机安全监理,有效提升了农机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先后被列为“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和“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示范县”,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机化促进工作先进县”,2017年度评为全省“农机信息宣传”先进县。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县累计使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L6亿元,累计补贴农业机械各类机具51500多台。

其中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量1597万元,在全省排第12名,2018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量1500.134万元,在全省排第8名,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量1041.053万元,在全省排第10名。

通过招商,引进江西省百强民营企业投资16亿元建成泰和国兴农机城,吸纳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并以农机城为依托,建立集农机办证、农机补贴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农民从选机购机到申办补贴由原来1天缩短到2小时。

2018年11月上旬,江西省省委书记刘奇在吉安市调研民营经济莅临泰和县国兴城视察指导时,为农机“一站式”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赞,是真真切切的惠民工程。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伟明、委常委吴小军、副省长胡强、农业厅党委书记江枝英、市委书记胡世忠、市长王少玄等省市领导先后来该县视察指导农机化工作,对该县的农机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通过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搞好优质服务,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2.29万千瓦,拥有大中型轮式拖拉机689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6087台,水稻插秧机879台,联合收割机3419台,植保无人机100架,粮食烘干机270台套,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89%,在全市名列前茅。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按照“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积极引导,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机合作社31家,注册资金2672万元,年服务收入3500多万元。

目前全县半数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开展了统一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有的合作社还向粮食产后烘干、仓储、加工及其特色产业领域拓展,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

比如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利用自身的农机装备优势和经济实力,推出了育秧服务、机耕服务、机插服务、机防服务、农技服务、机收服务、烘干服务、储藏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九服务一担保”服务模式。

2019年签订农机作业订单20516亩,为384户农户发放授信贷款,服务范围覆盖到全县10多个乡镇近百个村的农户。

合作社还吸纳了8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该社荣获“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8年该社理事长刘青荣获全国“雷沃杯”20佳理事长称号。

与此同时,泰和县农机局从2015年起根据省统一安排,以农机合作社为承接主体,实施了农业生产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已使用资金419.6万元,补贴机插面积5515亩,机防面积43490.3亩,烘干稻谷160030吨,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与农事紧张的矛盾,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

此外,泰和县农机局还唱好“四季歌”,结合水稻生产特点,抓住春耕备耕等重点农事季节,做好农机调度、维修保养等服务,开通了“农机110”值班电话,为搞好农机作业服务保驾护航。

2019年3月中旬,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亲临泰和县视察指导农业生产春耕备耕情况时,通过在苏溪镇考察农机作业现场,对该县农机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江西泰和:

新型农机亮相助力春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

响。

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

为了推进水稻生产绿色机械化进程,2019年泰和县农机局以实施水稻生产绿色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为契机,以嘉农惠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在禾市镇建立了万亩水稻生产绿色机械化示范基地,主攻水稻机械化生产工厂化育秧、机插(侧深施肥机插)、秸杆机械化粉碎还田等薄弱环节和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打造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建设等融合发展。

全县现有工厂化育秧中心4个,育秧大棚2.3万平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初步形成。

同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全面提升机械化装备水平;强化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强化主体培育、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强化典型引路、探索全面全程机械化新途径;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面全程机械化良好氛围,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面全程机械化,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县申报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机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自2013年度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以来,泰和县农机局在抓好农机推广的同时,时刻绷紧农机安全生产这根弦。

一方面,从建立健全农机安全长效机制入手,着力夯实“平安农机”组织管理基础,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和业务规范要求,把好农机注册登记、牌证核发、机手培训和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源头关,同时把农机牌证管理和农机综合保险有机结合,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