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7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docx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总结

中考政史复习题纲(2018)

历史部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人类的起源主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

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生活的早期人类,被称作北京人。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他们会制造工具,把石头打制成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

为了生存和发展,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聚合在一起,用石器和木棒猎取动物,采集植物,作为食物共同分享。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还有了简单的语言。

3、山顶洞人

距今约30000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的早期人类,被称作山顶洞人。

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多年。

这里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

2.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还烧制黑色陶器。

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

3.河姆渡人居住着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黄河下游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多年。

这里出土的一些粟粒和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白菜、芥菜的国家。

2.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中,很多是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

出土的陶器也很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具。

3.半坡人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4.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的,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5.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

6.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做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土地、房屋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据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一位叫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一位叫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还有一位就是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2.当时,部落之间因利害冲突经常发生战争。

蚩尤打败炎帝,又大举进攻黄帝部落。

黄帝和炎帝组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之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二.尧舜的禅让

1.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

他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

尧死后,舜就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传子家天下

一.禹建立夏朝

1.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

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河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人们赞扬他治水的功绩,称他为“大禹”。

2.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二.王位世袭制

1.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

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以巩固自己的政权。

夏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三.商汤灭夏

1.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穷奢极欲,强迫百姓无休止的服苦役,并凭借武力征伐其他部族,以至民生困苦,怨声载道。

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乘机起兵攻夏,于公元前1600年推翻夏的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

2.商朝前期曾几次迁都,直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首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北),统治才稳定下来。

因此,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

商的统治区域比夏大,东到海滨,西至陕西西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第六课:

西周的分封

一.武王伐纣

1.商朝的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

他好酒淫乐,不理朝政,还加重赋税,用酷刑镇压百姓和对他不满的王室大臣,以致众叛亲离。

2.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伐商纣。

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纷归附。

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机攻进朝歌,商朝灭亡。

3.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二.分封诸侯

1.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先后分封的有卫、齐、鲁、晋、宋、燕等几十个诸侯国。

2.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西周的疆域,西到今甘肃东部,东到今山东北部,东北到今辽宁南部,南面跨过了长江。

二.平王东迁

1.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青铜工艺

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商、周德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青铜器造型宏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三.金文

1.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

金文因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做钟鼎文。

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第八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利,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确立。

3.晋文公即位后,重用人才,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后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

4.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霸主。

后来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获胜,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5.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二.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这七个国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著名的战役有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等。

第九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春秋时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得到了推广,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二.商鞅变法

1.新兴土地阶级的实力逐渐强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并废除贵族特权。

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势,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相继变法。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推行县制。

(具体内容见课本42页)

4.意义: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是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一.科学技术

1.战国时期,各国型秀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以秦国修建的都江堰最著名。

2.都江堰在成都西北,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

成都平原因此长期受益,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3.鲁班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4.战国时医学有了新的发展。

扁鹊采用“四诊法”诊断病情,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二.文学

1.战国时期,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三.艺术

1.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有了原始歌舞。

传说舜时的《韶乐》已非常优美。

西周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战国时钟鼓之乐盛行。

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制作精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

2.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长沙出土的战国《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早的帛画。

此外,青铜器、漆器的花纹也由简单的图案发展到描写社会生活的复杂图画。

第十一:

百家争鸣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主张人们互相爱护,反对暴政。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相传,孔子整理了《诗经》等书,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春秋》。

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二.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

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实行“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剥削人民。

他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3.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他还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

4.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他鄙夷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

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5.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国家的权利应集中于君主手中。

韩非还主张以法治国。

6.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书中强调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三课:

六王毕四海一

一.秦王扫六合

1.战国晚期,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统一的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中央集权制的的建立

1.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中央和郡县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