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9766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x

新课标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部编版语文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4.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

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难点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血浓于水,传统的伦理纲常深入民心,以儒家为统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视亲情为至关重要的媒介。

亲情是六月里的一阵凉风,把舒适和清凉吹进你的心灵;亲情是一面帆,让我们破海渡洋;亲情是一座楼,为我们挡住寒光;亲情是不灭的焰火,我们的人生被它照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淡自然,是至情的流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举头、低头俄顷之间,乡愁就弥漫异乡。

很多中国人觉得老外的亲情比较淡漠,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看看能不能窥见一斑?

是不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

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自幼酷爱文学,70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使他成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家人》《两个朋友》《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了解作者

文学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表达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了解背景

明确写作背景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拮据()栈()桥煞白())别墅()

牡蛎()褴褛()撬()开煞()白

嘟囔()阔绰()糟蹋()无赖()

诧()异

理解词义

拮据:

端详:

褴褛:

张皇:

狼狈:

阔绰:

与日俱增:

迟疑不决: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详见课件)

验证预习效果

掌握预习情况

新知讲解

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故事的见证人)。

(2)故事还涉及哪些人?

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讨论后明确】故事涉及“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菲利普夫妇: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于勒:

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

“我”:

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3.小说的叙事线索两条:

明线:

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发财归来

暗线:

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

师生互动,完成学习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师生互动,完成学习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深入探究

1.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4段):

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5—19段):

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20—47段):

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48、49段):

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

这是故事的结局。

2.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

(1—4段)盼于勒

发展:

(5—19段)赞于勒

高潮:

(20—47段)遇(惧)于勒

结局:

(48—49段)躲于勒

【点拨】小说这样巧妙地安排情节,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态度,完全着眼于金钱。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思想,给人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明确】“竟”突出了他祈求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

两个词都表现了父亲对于勒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的心情。

4.于勒是谁?

他在哪里?

【讨论后明确】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

终于,他被送到美洲。

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

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

5.为什么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

用了插叙的写法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新知讲解

6.为什么这一家都盼望于勒回来?

【讨论后明确】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

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7.分析栈桥散步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一家人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

设置悬念,使我们急于知道于勒其人,菲利普一家为什么都急切盼望于勒回来,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

8.菲利普夫妇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于勒的?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使菲利普和于勒进一步接近,并认出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设计巧妙。

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心,使他也产生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

这一情节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9.见到于勒后菲利普夫妇发生了什么变化?

心理描写

(父亲)猜测—否定—不放心—与船长搭话—真相大白

(母亲)莫名其妙—怕—哆嗦—马上回答—暴怒

“全家人的希望”于勒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

讨论探究,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讨论探究,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人物分析

1.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后明确】

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菲利普

衣冠楚楚的悠闲地散步,模仿上层人物——虚伪,庸俗

用于勒的钱改变生活状态甚至买别墅——贪婪、愚蠢

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无耻、拜金

与兄弟见面却不认——自私、冷酷

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冷酷无情

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  

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

Ø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菲利普:

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克拉丽丝

母亲也常常说: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段话充分表现出母亲的性格。

不吃牡蛎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

在两个女儿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

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

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她很快地说:

“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

别叫他们看出来。

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

Ø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虚伪、冷酷、有心计

尖刻、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精细、刻薄、泼辣

典型的小市民

⏹“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1.不受父母影响,细心观察叔叔。

2.心中默念叔叔。

3.给叔叔十个铜子小费。

Ø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我”是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孩子。

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贯穿全篇。

“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使故事真实,并寄托着褒贬、爱憎、喜怒哀乐。

●菲利普夫妇会接纳于勒回归吗?

不会。

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于勒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福音,还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

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

金钱至上的社会观念。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归来为明线,以于勒的冒险经历为暗线,按照菲利普夫妇盼、赞、见、躲于勒来构思,多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果出人意料,极具戏剧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外在原因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内在原因是人的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无情。

掌握重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讲授重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小结

1.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讨论后明确】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

小说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本文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价值观。

2.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讨论后明确】“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

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去哲尔塞岛旅游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件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揭示全文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深入探究

(语言表达和写作手法鉴赏)

1.找出课文中人物称呼于勒的词语,称呼变化的标准是什么?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标准:

菲利普夫妇根据于勒是否有钱而变换称呼

标准:

“我”根据与于勒的亲情关系称呼于勒

2.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

【讨论后明确】不是。

尽管于勒叔叔这个人物贯穿了课文的始终,但他也不是主人公。

因为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的。

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

“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

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

“是他,真是他!

”然后他就问:

“咱们怎么办呢?

菲利普

贪婪虚伪懦弱冷酷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学习表达,借鉴写法,掌握写作方法

让学生学会表达,借鉴写法,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特点

巧设悬念

双线交织

选材以小见大

鲜明的对比

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

引导发现文章的写作技法

课堂总结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归来为明线,以于勒的冒险经历为暗线,按照菲利普夫妇盼、赞、见、躲于勒来构思,多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果出人意料,极具戏剧性。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内容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C)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不堪(kān)诧异(chà)

B.恐怖(bù)栈桥(zhàn)牡蛎(lì)糟蹋(tà)

C.阔绰(zhuō)流氓(mánɡ)狼狈(bèi)煞白(shà)

D.别墅(shù)撬开(qiào)褴褛(lǚ)嘟囔(nɑnɡ)

(解析:

C.“绰”应读“chuò”。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她怕花钱。

(犹豫,拿不定主意)

B.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

“出大乱子了!

”(说话很快)

C.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D.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解析:

B.“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B.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D.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解析:

D.“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D.“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解析:

A.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B.语序不当,将“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C.一面对两面,可将“兴衰”改为“兴盛”。

5.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国籍)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6.从全文来看,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次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也出现了三次变化,但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

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1)于勒经济情况的变化:

挥霍财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小子、流氓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

(4)菲利普夫妇始终不变的方面:

金钱至上

课堂知识巩固

课堂知识巩固

拓展提高

一、学习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什么启发?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该付出同情与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写一件事。

要求:

叙事完整,前后照应,引人入胜。

三、收集形容家人亲情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出自:

李清照《菩萨蛮》

  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出自:

汉〗刘安

阅读能力提升

提升阅读能力

结束课堂

“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

明明彼此是有着亲密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却淡如陌生人。

甚至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亲人,当亲人有困难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急速撇清关系,这样的亲人还叫亲人吗?

还不如一个邻居温暖。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能成为亲人这种概率是多么的渺小,请一定珍惜自己的亲人,把对待旁人的温暖、柔情也请用在亲人身上吧。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