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484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docx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征求意见稿)

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广州地理研究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其他有关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方面的基本依据。

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目前,惠州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迫切需要一部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纲要来整体谋划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布局。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本纲要)是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要求进行编制的,并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规划相协调。

根据全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优化开发区域;博罗县、惠东县为重点开发区域;龙门县为生态发展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另外还有66个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划入禁止开发区域。

本纲要在此基础之上,以镇(乡、街道)为基本划分单元,从整体上更加细致地谋划惠州市域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各县(区)国土空间进一步细分为调整优化区、重点拓展区、农业与乡村发展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

明确了各类功能分区的地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目标及开发指引,并提出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规划背景

(一)自然状况与特点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区域范围东经113°49′—115°25′与北纬22°24′—23°57′之间。

惠州市陆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5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2012年常住人口467.4万人。

其自然地理与资源有如下特点:

1.邻珠三角核心,担粤东门户,地理区位优越。

惠州位于珠三角东岸,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东莞和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广州市,素有“粤东门户”之称,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是珠三角东岸连结内陆和粤东等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华南沿海便捷的海上门户,区位优势明显。

惠州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初步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目前境内建成8条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7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92.4公里,排名全省第二;京九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厦深铁路已建成通车,莞惠城际轨道项目加快推进;惠州港已建成投产泊位51个,2012年我市港口总吞吐能力达9700万吨;惠州机场恢复扩建工程顺利推进;随着珠三角城际快速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惠州将迅速融入珠三角核心区一小时交通圈。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台地平原阶地约占三分之二。

全市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处于莲花山脉西南麓,西北和东北部较高,向中部东江倾斜。

北部和东部分别为东北向的南昆山、罗浮山、白云障和莲花山集结形成的中低山,其中市内最高峰位于惠东的莲花山,海拔1336米;中部和西部为东江、西枝江及支流侵蚀、堆积形成的平原、台地和河谷盆地,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湖塘众多,主要有惠州平原、杨村平原和西枝江谷地;南部濒临南海,沿海地带多为冲积平原,属山地海岸类型,海岸线长而曲折,半岛与海湾相间,岛屿罗列,岬角与平原共存。

全市中低山地约占7.7%,丘陵占26%,台地占35%,平原阶地占31.3%。

珠江水系三大支流之一东江及其支流西枝江贯穿全市。

3.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后发优势明显。

惠州市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土地总面积1.13万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4.4亩。

人口密度为314人/平方公里,远低于珠三角其它地区。

2012年开发强度(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仅9.00%,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更明显低于珠三角核心区平均水平(30%以上),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在珠三角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惠州市凭借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后发优势明显。

4.水资源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惠州市水资源充沛,市域有大小水库约500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分别是白盆珠水库、天堂山水库和显岗水库。

集雨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其中东江、西枝江是供给香港、深圳、东莞等地的主要水源。

惠州市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128.77亿立方米,占广东省水资源量近7%,是珠三角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惠州市本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658立方米,约为深圳、东莞人均水平的8倍。

同时,惠州市水资源年内和年际变化剧烈,季节性洪涝灾害、干旱缺水问题比较突出。

南部沿海一带的部分城镇资源性缺水严重,部分地区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

5.岸线海湾资源优越,港口优势突出。

惠州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之一,海域面积4519.4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长281.4公里,分别居广东省第六和第五。

其中,大陆岸线与岛屿开发形成的港口线有28.4公里,适宜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可建泊位126个(其中深水泊位76个);滨海旅游岸线20多公里,为发展滨海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渔港岸线8公里,可建大小渔港5个,容纳渔船二三千艘;水产养殖岸线50多公里,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临海工业岸线26公里,适宜发展临海工业。

惠州拥有大小海湾28处,大部分港湾水深条件优越、淤积少、综合条件好,适宜建设港口。

其中大亚湾是广东省最深入内陆的优良海湾,面积达560平方公里,湾内岛屿众多,潮差小。

同时,大亚湾毗邻香港,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惠州港是广东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和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腹地能源、原材料物质运输的重要中转港,是广东省沿海集装箱支线港。

6.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开发高品质旅游产品潜力较大。

惠州市的旅游资源门类丰富,分布广泛。

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林、湖、海为主体,人文旅游资源以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为特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资源优势。

山地旅游资源有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等。

北部山区,如龙门县的地热资源丰富,可开发为温泉旅游度假地多处。

惠州市多个景区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旅游区有惠州西湖、汤泉、巽寮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大亚湾海滨浴场等。

惠州还拥有滨海旅游岸线达20多公里,140个岛屿分布在大亚湾、红海湾海域,海岸线曲折,沙滩宽阔坡度和沙粒大小适中,海水绝少污染,资源条件良好。

但是,惠州的旅游资源目前配套开发程度较低,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和港、澳比较,特点不突出,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7.生态环境优良。

惠州背山面海,怀拥西湖,玉带缠腰,自然生态要素丰富多样,形成了山、江、湖、海、岛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格局,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是一座“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魅力之城。

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60.8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

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连续第七年获全省环保责任考核优秀等级,入选“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相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二)国土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1.土地开发空间差异显著。

市域中、南部(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土开发强度大,高于15%,集中了全市一半的建设用地;市域东、北部(包括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的国土开发强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位于3%至8%之间。

同时,辖域内东、中、南、北部的空间开发特征明显,中部东江沿岸和南部沿海地区是城镇、工业发展的主要地区,北部、东部山体是主要的生态发展区,东江和西枝江沿岸是农业分布的主要地区。

2.存量、闲置用地较多,用地效率有待提高。

惠州市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用地较多,用地效率不高。

这些存量建设用地具有存量大、分布广、相当部分用地处于闲置、大部分已进入市场、产权及经济关系复杂且盘整困难等特点。

2012年,惠州市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仅171.98万元/公顷,远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不足深圳的1/4和广州的1/3,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七,仅高于肇庆市和江门市。

3.区域发展空间尚待整合。

组团与组团及组团内部各镇的职能、关系不明,各自为政。

惠州市受山体和水体的分割,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发展的区域,如山体分割的仲恺高新区陈江片区与惠城主体城区,东江分割的江南和江北地区,空间大跨度发展的惠城与惠阳-大亚湾地区、惠阳与大亚湾等等。

惠城中心区,城市功能仍集中于江南地区,江北地区扩张的规模动力不足,发展速度缓慢。

惠阳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尽管空间上已连为整体,但城市功能相对独立,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为独立的系统,并未共建共享,增加了城市发展成本。

(三)面临的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是惠州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关键时期,也是惠州突破瓶颈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开发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1.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目前,我国不仅要面临来自国际社会要求节能减排的压力,也要面对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必将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土地、环保等指标的控制将更加严格。

惠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工业项目的落地和城乡建设的推进,都将面临更大的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

2.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珠三角核心区正日益受到来自内部的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上升与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外部国际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显现,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惠州属于珠三角的后发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宽裕的土地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将在珠三角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

但也要看到,随着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推进,来自“广佛肇”、“珠中江”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迅速提升珠三角西岸地区的竞争能力,对惠州未来的发展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3.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惠州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增加了扩大城市建设空间的要求,也带来了农村居住用地闲置等问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面临许多新课题。

4.工业化快速推进,满足工业建设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当前,惠州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用地需求十分旺盛,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满足工业建设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我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尚处于继续发展完善的阶段。

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占用更多空间,甚至不可避免地占用一些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

6.保护绿色生态空间面临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和绿色生态空间的要求更高,绿色生态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制约更加突出。

既要节约、保护和科学配置水资源,又要恢复并扩大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水源涵养的空间。

总之,全市有限的国土空间,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国土空间的巨大需求,又要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守住耕地,为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保住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应对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这些挑战,必须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二、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

2、《转发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7〕4号)

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4、《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6、《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年)》

7、《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8、惠州市及各县区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9、《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1、《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

12、各县(区)以及部分乡镇城市总体规划

13、其它相关规划文件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推进全市主体功能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指引,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分布,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开发理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树立新的开发理念:

1.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

不同的国土空间,自然状况不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2.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或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以提供农产品、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区分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但如果主次不分,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必须区分不同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开发。

3.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的理念。

不同的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不同,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能力不同。

必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

4.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

全市用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并不宽裕。

即使是城市化地区,也要保持必要的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

因此,各类主体功能区都要有节制地开发,保持适当的开发强度。

5.优化空间结构的理念。

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在国土开发中的反映,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空间载体。

空间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

必须着力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6.提供生态产品也是发展的理念。

人类需求既包括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

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也是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必须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增强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任务。

(三)开发原则

1.协调发展

以促进协调发展为根本,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通过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制定分类别的区域政策,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服从全局

主动承接国家以及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惠州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从全局利益出发,站在全局高度,抓住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体谋划区域发展。

3.优化结构

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顺序调整优化空间结构。

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和城镇居住空间,保持种植业生产空间,合理减少农村居住空间,稳定制造业空间,压缩并修复采掘业空间,扩大服务业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空间。

4.高效集聚

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居住,提高土地、水、气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建成区空间,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集约建设,交通建设应尽可能利用既有交通走廊。

各区域的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应相对完整。

5.保护自然

立足区域自然特点和环境容量,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保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建立在对资源承载力的总和评价基础上,开发必须以保护好自然生态为前提,发展必须以环境容量为基础。

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控制开发强度,以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

6.陆海统筹

充分考虑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海岸线利用,做到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相协调。

合理划分海岸线功能,做到分段明确,相对集中,互不干扰。

严格保护海岸线资源和岛屿,避免对海域环境的破坏。

 

四、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战略格局

(一)规划目标

规划期内,惠州市将围绕“经济高效、空间优化、城乡和谐、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努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经济高效:

全面规划建设惠州环大亚湾新区、潼湖湿地生态智慧城等重大发展平台,着力打造成为助推全市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提升全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抓住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做优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选资,着重引进国际国内高端资本和产业聚集惠州,加快构建符合惠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惠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空间优化: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城乡建设规模,到2020年,全市总的开发强度控制在11.1%左右,保障143384公顷的耕地保有量,126722公顷的基本农田以及7096.89平方公里的林地空间,在此基础上形成功能明晰、疏密有致的国土开发格局。

城乡和谐:

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通过城乡分工协作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构造人人享有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不断改善,缩小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生态文明:

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构建生态安全的地域开发格局,将惠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

表4-1:

惠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现状与规划控制性指标

指标

2012年

2020年

开发强度(%)

9.00

11.10

城市空间(平方公里)

429

756

农村居民点(平方公里)

278

228

耕地保有量(公顷)

151792.14

143384

基本农田(公顷)

131900

126722

林地面积(平方公里)

7124.90

7044.90

建设用地效率(万元/平方公里)

21271.78

53174.6

城市空间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6710

7000

森林覆盖率(%)

60.87

62.41

(二)功能定位

根据对惠州发展条件、优势与挑战的分析,同时结合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战略目标,提出惠州的总体定位为:

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珠三角东岸都市区重要的增长极、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

1.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以大亚湾石化区为依托,加快推进中海油炼化二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LPG制烯烃和中海油炼化三期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炼化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原材料隔墙供应效应,规划建设1-2个精细化工园区,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为重点的中下游及关联产业,促进石化产业向基地化、大型化、高端化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规模、水平均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2.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以仲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做大做强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LED、新能源电池、云计算等五大产业群;推进惠城、惠阳、大亚湾、博罗等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纵向拓展延伸、横向关联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网络,打造成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珠三角东岸都市区重要的增长级: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环境等优势,主动承接港澳台产业辐射、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强化对粤东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市扩容提质,高标准规划建设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和潼湖湿地生态智慧城,打造成为珠三角东岸都市区重要的增长级。

4.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

大力提升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一城三组团”发展水平,逐步推进惠东、博罗、龙门三个县城扩容提质,加快推进中心镇和专业镇发展壮大,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生态宜居环境。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项改革,不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面推进稔平半岛旅游经济区、惠州城市旅游中心区、罗浮山——南昆山旅游产业协作区等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建成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格局

1.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形成“核心优化、向海拓展、北部保育”的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图1:

惠州市空间开发战略格局图)

“核心优化”

优化提升惠城、惠阳中心城区。

通过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培育高端职能、提升产业层次、维护传统文化与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与文化内涵。

“向海拓展”

重点发展惠城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博罗县南部、惠东县城及其南部地区,促进形成向海拓展、海陆统筹的国土开发新格局。

“北部保育”

合理开发龙门县以及博罗县北部、惠东县北部等山区。

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主要任务,控制开发强度,采取点状集聚的模式,进行适度开发。

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以罗浮山—南昆山旅游协作发展区为重点,促进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特色文化等旅游品牌建设。

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生态旅游与生态工业示范区。

2.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形成“一城三组团、三极、多节点”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图2:

惠州市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图)

“一城三组团”

打破行政区域分割,整合空间资源,构建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一城三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着力推进新城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打造一体化城市中心。

其中,将“惠城组团”建设成为区域高端服务功能区,珠三角东部都市区重要城区,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宜居示范区。

“惠阳-大亚湾组团”建设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珠江口东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功能区、惠州市地区性副中心城市、港城融合生态湾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仲恺组团”打造成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内一流的“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

“三极”

是指除惠城、惠阳中心城市之外的三个次中心城市,包括龙门县城、博罗县城以及惠东县城。

“多节点”

由新墟、杨村、吉隆、稔山、石湾、永汉、平陵、多祝、罗阳等9个中心镇,园洲、镇隆、沥林、黄埠、龙溪、平潭、潼湖、永湖等8个重点镇以及其它一般城镇构成的众多城镇化节点。

3.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形成“一带、一廊、三区、三核”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图3:

惠州市生态安全格局图)

“一带”

“蓝色海岸带”:

惠州南部近海水域和海岸带,是重要的“蓝色国土”。

“一廊”

由东江及其支流西枝江、淡水河等构成的市域生态水网廊道,是全市乃至下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对于保障全市以及深圳、香港、东莞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三区”

“坪天嶂、莲花山脉东部生态控制区”:

位于惠阳东部以及惠东东部,主要为莲花山脉余脉,区内自然保护区密布,主要包括惠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坪天嶂、十二崆、虎竹嶂等县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白盆珠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构成惠州市南部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广东省东部沿海重要的生态屏障。

“罗浮山—九连山生态控制区”:

位于博罗、龙门北部,包括罗浮山脉、九连山脉余脉,以南昆山、罗浮山为中心的山地区域。

区内分布南昆山、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寨头水库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屏风石自然保护区、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