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14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3课时

执教时间月日

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第1课时

目的

要求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能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具

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张小楠是个有心人,她每年生日都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制成了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提问: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

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张小楠每年生日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后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数据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导入课题:

你们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

(出示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能)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反馈汇报

   想一想: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更能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

   师生总结: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谈话: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你知道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制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师作补充

(1)横轴:

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

标明数据

(3)描点﹑连线:

找准数据,看清纵轴和横轴后再进行描点

(4)标注数据

(5)填写制表日期

 3﹑制作折线统计图

谈话:

课前我们已收集了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体检的身高数据,要想了解自己身高变化,先填写统计表,再制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22练一练

展示部分同学的统计图,同桌互相评价并订正

观察自己的统计表并思考: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共升高了多少?

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最快?

学生小组交流

提问:

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增长最快?

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

全班交流

追问: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本P25练习四第1题

   这是一张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

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

      (2)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开始下降?

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追问:

从图中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3:

00病人温度最高,达到39.5℃)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学会了绘制折线统计图.

 

 

板书

设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4课时

执教时间月日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第2课时

目的

要求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具

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回忆铺垫

提问: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

折线统计图怎样制作?

(先描点,要用尺子画线,还应标数。

 

二、互动新授

1、 (出示书本P23例2)

  谈话: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出示统计图)

  认真观察统计图,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谈话:

为了便于比较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我们制作了统计图(出示书本统计图,认识其结构,了解其特征)这幅折线统计图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你能看懂看幅统计图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这幅统计图有两个图例,实线表示的是不锈钢杯的数据,虚线表示的是陶瓷杯的数据

  谈话: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这幅统计图

 学生独立补全统计图,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2.谈话:

这幅图中画了两条折线,每条表示哪种保温杯的数据,右上角的图例交代得很清楚,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个很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在右上角增加图例,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叫复式折线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很快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

第120分钟呢?

(2)不锈钢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时,大约经过了多少分钟?

陶瓷保温杯呢?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指名在班级内交流.

教师小结

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第120分钟相差27℃;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120分钟,陶瓷保温杯大约经过30℃;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3.讨论: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在班内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大体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图形名称和图形组成.不同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只有一条折线,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还增加了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进行两个统计项目的相关数量的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4练一练

  谈话:

同样多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同吗

     哪个容器中的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

4人一组,把热水倒入下面这样的两个容器,每3分钟测量一下水温,先把数据记录下来,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要求活动,完成折线统计图,再小组汇报

2.完成P25练习四第2题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图

提问:

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在小组内和同伴交流

全班交流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三、联系实际

师:

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

报纸上、股市上、电视里…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设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5课时

执教时间月日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本单元第3课时

目的

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具

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3题

指名学生板演

老师提醒学生方程的检验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出示统计图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

从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3.练习四第5题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并从整体上对两架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评价.

4.练习四第6题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讨论交流问题。

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再交流说说理由。

三、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最近一周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怎样变化的?

收集数据在

P110的方格纸上制成统计图表,与同学交流.

3.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板书

设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6课时

执教时间月日

课题

蒜叶的生长              本单元第4课时

目的

要求

1、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和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会利用课前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教学具

实验

课前种好的三盆蒜叶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二、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蒜叶的生长图片

谈话:

在上本节课之前,老师让大家小组合作,选择一些饱满的蒜瓣,分别种在三个盆里,其中一盆放水,两盆放土,将种在土壤中的两盆蒜瓣分别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并让大家记录下根须和蒜叶的生长情况.本节课我们就通过这些数据来研究蒜叶的生长情况

三、互动新授

a)记录根须的生长

谈话:

种在水里的蒜瓣可以看到根须的生长,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数据,将第2~6天的须的情况制成统计图.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

完成问题:

   (1)种在水里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平均数。

  2、记录蒜叶的生长

   谈话:

请同学们根据之前测量的放在阳光下和放在房间里的两盆蒜瓣长出的最长的叶片数据,完成第6~16天蒜叶的生长情况统计图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

    完成问题:

(1)在阳光下和放在房间里的蒜叶的生长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从实验的数据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出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进一步感受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