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向1非连续性材料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
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
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
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供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爆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
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
而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
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
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
网友“美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
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0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
《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
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
受访青年的建议有:
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也都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
答:
——————————————————————————————————————————————————————————————————————————————————————————————————————————————————————————————————————————————————-—————————————————————————————————————————————————————————————————————————————————————————————————————————————————————————————————————————————————————————————————
考向2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巴斯德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的创始者。
他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在巴斯德的时代,有人认为生命可以由无生命物质产生,即“自然发生论”。
作为证据之一的是腐败生蛆现象。
出于他对神的信仰,他不相信非物质可以产生生命,相信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则的作者。
因此他认定腐败生蛆现象是腐败物里本来就潜藏着某种生命。
经潜心研究,他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
亚里士多德认为苍蝇、蛆虫等小动物是从腐烂物中自然生成,许多人曾经和他有类似的看法。
曾经有人相信腐草化萤的传说。
巴斯德把一团腐草先用蒸汽灭菌,把它所有的幼虫种子全部杀死,然后用玻璃罩盖紧,观看腐草到底可不可能化为萤?
实验证明腐草不能变为萤。
他还用简单的发酵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尘埃充满着微生物,加热或排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可防止微小动物的生长。
1864年,他在法兰西研究院举行的盛大讨论会上,用曲颈瓶实验证明,自然生成说是错误的,有力地驳斥了某些科学家以自然生成说否定创造论的论调。
巴斯德对神有充足的信心,对属灵的事不断追求,在他整个生命中,充满了对神绝对的信仰。
他说:
“我愈研究自然,就愈惊奇和赞美造物主所成就的伟大工程。
我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祈祷。
”
巴斯德的研发与那时盛行的达尔文观点针锋相对,一位著名科学家说:
“巴斯德在拯救人类生命方面的贡献比任何人都伟大,今天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家。
但他在世时,生物界都在强烈地抵制他,因他反对‘自然发生’的理论和‘达尔文主义’。
由于他的坚持和周全的实验,终于迫使大部分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放弃‘生命自然生成’的观点,以及以此观点为基础的医治方法。
”
巴斯德并不是提出疾病细菌学说的第一个人,类似的假想以前就由吉罗拉摩·费拉卡斯托罗及其他人提出过。
但是巴斯德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论证,有力地支持了细菌学说的正确性,这种支持是使科学界相信该学说正确的主要因素。
如果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通过防止有害细菌进入人体就可以避免疫病,因此巴斯德强调防菌方法对内科临床的重要性,他对把防菌方法引入外科临床的约瑟夫·李斯特有重大的影响。
有害细菌可以通过食品和饮料进入人体,巴斯德发明了巴斯德氏消毒法,这种方法在使用之处几乎把受污染的牛奶传染源彻底消除了。
年仅二十六岁的巴斯德因对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的研究而一跃跨入著名化学家的行列之中。
巴斯德年过半百又开始潜心研究炭疽,即一种侵袭牛和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
他证明了有一种特殊的细菌是这种病的致病因素,但是远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他发明的一种弱株炭疽杆菌,用这种弱株炭疽杆菌给牛注射,会使这种病发作轻微,而无致命危险,并且还会使牛对此病产生免疫力。
巴斯德公开演示了他的方法会使牛产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个方法可用于许多其他传染病的预防。
他去巴黎参加学术会议时,旅店服务人员见他衣着朴素、行李简单,以为他是一位普通的客人,就把他安排在一间偏僻阴暗的小房间里。
后来服务员知道他的身份时,跑来帮他更换房间,并道歉说:
“我以为旅客的阔绰和地位,和他所携带的行李是成正比的,所以认错了,很抱歉!
”巴斯德笑着回答说:
“不!
我认为一个人的摆阔和他的无知才是成正比的!
”
他是位信仰非常虔诚的人,愈老信仰愈坚定。
他说:
“我知道的愈多,我的信仰就愈接近乡下农民;如果我能完全了解,相信我的信仰必然像乡下农妇一般坚定。
”撰写巴斯德传记的拉多说:
“巴斯德的一生始终对神和永生有绝对的信心,并深信神所赐给人在世上追求美善的能力必会延续到另一个国度,福音的美德对他而言一直是存在的。
”当他过世时,他一只手握着妻子,另一只手握着十字架。
(摘编自《科学与信仰》,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巴斯德对神有充足的信心,这神不一定是虚无的迷信意识,而是一种信仰和追求,其中也包括对科学的追求,甚至就是科学本身。
②巴斯德年迈时回到母校演讲,他认为能节节得胜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信心,相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你内心的呼召,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
二是热心,真正持久的热心,是来自神住在我的心里。
(张文亮著,《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
1.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斯德用腐草化萤的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等人关于生命生成的观点,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
B.巴斯德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论证,支持了细菌学说的正确性,并把它运用在了内外科的临床医学中。
C.巴斯德发明的巴斯德氏消毒法,可以把受污染的牛奶传染源彻底消除,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福音。
D.巴斯德发明了弱株炭疽杆菌,用该菌给牛注射后会产生免疫力,这一成果有利于人类对其他传染病的预防。
2.下列各项对传主巴斯德品质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巴斯德敢于质疑,挑战权威。
他用曲颈瓶实验证明了“自然生成说”的错误,驳斥了一些科学家否定创造论的论调。
B.巴斯德年轻有为,成果突出。
因为研究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26岁的他就跻身著名化学家的行列。
C.巴斯德热爱科学,淡泊名利。
年过半百的他潜心研究炭疽,收获颇丰,比如他发现了这种传染病的致病原因。
D.巴斯德生活节俭,和蔼可亲。
巴黎学术会议时,服务员怠慢衣着朴素的巴斯德,他笑着委婉责备。
E.巴斯德坚守信仰,至死不渝。
他愈老信仰愈坚定,用“像乡下农妇一般坚定”的比喻,诠释了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