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089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docx

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分析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情感学习研究”

调查报告

执笔刘春燕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县城,因此,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不仅对于学校中的成功很重要,对于生活中的成功一样重要,它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

综合相关的研究,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指的是那些个体监控自我及他人情绪情感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具体包括认识和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认知)、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管理)、认识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社会认知)、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负责任的决策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这五个能力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角度,对我校的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展开研究,力图展现这部分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由此对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政策提出建议。

结合该主题,2014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平罗城关回小的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展开了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样本选择采取随机方式,共抽取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对象40名,少数民族地区非流动人口子女40名,

表一:

问卷内涵说明

纬度

内涵说明

自我意识

1.学生能否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感受、兴趣、价值观和优势;2.学生能否保持稳定的自信心。

自我管理

1.学生能否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应对压力;2.学生是否设置并监测自己的发展目标;

社会意识

1.学生能否理解他人的情绪,跟他人形成情感共鸣;2.学生能否识别并欣赏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异同;3.学生能否识别并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

人际关系技能

1.学生是否拥有合作的意识,是否善于合作;2.学生能否预防、管理和解决人际冲突,建立并维持健康、有益的人际关系;3.学生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

小学生应该知道结交朋友和维持友谊的方法。

负责任的决策

在对伦理标准、安全问题、合理的社会常规、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可能的不良后果进行充分考量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将决策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社会情景中;为学校和社会作贡献。

小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出他们在学校里所作的各种决定。

一、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5类问题:

分别是是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负责任的决策;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

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为了统计方便,我们对流动人口子女与非流动人口子女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抽取了五年级1班—4班共80名同学作为样本,各下发问卷40份,具体数据见附表。

二、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就流动人口子女和非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现状进行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流动人口子女具备基本的评估自己的感受、兴趣、价值观与能力,但在保持稳定的自信心方面略显不足。

1.在对自己优势和不足的认识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1)你认为自己的成绩在班级处于什么位置?

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有25%的认为自己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只有5%认为自己的成绩处于优秀。

2.流动人口子女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相对非流流动人口的学生而言,相对要低,比较现实。

如“你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是什么?

”25%的期望考上好的高中或者理想的大学,60%的期望有一份好的工作,而能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才的只占10%,可见,在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方面相对不足。

3.在对自己优势和不足的认识方面,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是从自己性格上的优势或不足来回答的,只有37.5%的学生是从自己的能力方面来分析自己。

如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势?

比如善良、勤劳、乐于助人(60%),孝顺、阳光、懂事听话(37.5%),.电脑学得好(10%),数学或其他学科成绩好(12.5%),有体育或艺术特长(12.5%);在对自己的缺点的描述中,学生的回答普遍集中在.“爱生气(30%)”,“懒惰(15%)”,“冲动(32.5%)”某科学习“成绩不理想(37.5%)”“不自信(30%)”,“习惯不好(20%)”,与老师或同学关系不和谐(22.5%)等。

在非流动人口子女学生里,有73.5%的学生是从自己的能力特点来分析自己,比如优点是某一个学科学得很好或者有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缺点则是懒惰等。

4.流动人口子女对教师的权威比较认可。

如“老师说的话学生就应该完全听吗?

”52.5%选择(是的,我总是听老师的话),只有15%选择对就听,不对就不听,我有自己的想法。

5.流动人口子女比较认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表现在“你认为班主任老师对你的看法(印象)正确吗?

”有50%的认为“好像是正确的”,只有22.5%的认为正确与否有自己的看法。

可见流动人口子女在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感受、兴趣、价值观和优势及能否保持稳定的自信心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这一点学校教育占有优势,教师家长义不容辞。

表二:

流动人口子女自我意识状况

1

你认为你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什么

位置

选项

流动人口子女

非流动人口子女

优秀

5%

20%

中等偏上

12.5%

27.5%

中等

45%

30%

中等偏下

25%

10%

不好

12.5%

2.5%

2

你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是什么

考上好的高中或者理想的大学

25%

40%

有一份好的工作

60%

12.5%

能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才

7.5%

47%

没有期望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7.5%

0

3

你认为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优势

善良、乐于助人、孝顺、懂事听话等

60%

54.7%

电脑玩得好、数学或其他学科成绩好等

15%

43.3%

不足

爱生气、懒惰、冲动等

72.5%

45%

学习或某科学习不好等

37.5%

25%

4

老师说的话学生就应该完全听吗?

是的,我总是听老师的话

57.5%

27.5%

有时听,有时不听

28.5%

10%

对就听,不对就不听,我有自己的想法。

15%

63.5%

5

你认为班主任老师对你的看法(印象)正确吗?

没有想过;

20%

15%

好像是正确的

57.2%

35%

正确与否,我有自己的看法

22.5%

50%

6

你自己做错了事,总觉得见不得人吗?

没有这种感觉

5%

5%

有时有过这种感觉

37.5%

32.5%

总觉得怪丢人的

57.5%

62.5%

(二)流动人口子女情绪控制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1.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从情绪、学习、生活管理能力入手,着重考察流动人口子女能否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应对各种压力。

(1)调查表明,流动人口子女的情绪控制能力弱于非流动人口子女。

比如“在和同学发生争执时”,有40%的学生选择“会先冷静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这一比例在非流动人口子女中为60%。

43%的流动人口子女表示自己“容易冲动,和同学直接对抗”,这一比例在非流动人口子女中仅为15%。

(2)在情绪体验方面,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方面的焦虑感强于非流动人口子女。

比如反映自己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大(37.5%),考试紧张(67.5%),感觉自己学习上很笨(45%),常担心学习倒退(60%),这反映出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困难的感受明显强于非流动人口子女,这也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3)流动人口子女受到教师不公平待遇、遭遇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或朋友的误解时,容易自暴自弃,很少通过各种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而非流动人口子女却选择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或通过各种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可见流动人口子女课外娱乐以及与亲情沟通方面相对缺失,导致他们容易在情绪控制方面走极端。

2.在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流动人口子女和非流动人口子女相比,稍显不足。

如在学习自觉性,非流动人口子女的“自觉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坚持课前预习”的比例明显高于流入人口子女。

尤其表现在“当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你首先会向谁请教”?

有30%的流动人口子女表现出“不知道怎么办,会暗地里着急想哭”,而在非流动人口子女里,该比例仅为5%。

流动人口子女对于作业的完成,预习等学习自觉性方面显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生。

3.流动人口子女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比如在“自己独立收拾上学所需东西,自己能做简单的饭菜,自己经常或有时洗鞋袜,经常或有时帮父母做家务”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

在非流动人口子女里,表示“碰到生活中的困难,第一个念头是找父母”的学生比例高达55%,“第一个念头是自己想办法”的学生比例仅占33%。

“碰到生活中的困难,首先自己想办法”的高达63%。

但是,在非流动人口子女里,表示自己洗衣服叠被子的学生比例仅占37.5%,表示“碰到生活中的困难,第一个念头是找父母”的学生比例高达55%,“第一个念头是自己想办法”的学生比例仅占33%。

而感冒发烧时吃什么药,选择“知道”的非流动人口子女明显低于流动人口子女。

可见,流动人口子女在压力之下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冲动,持之以恒地克服障碍,以及制定并监控自己的个人目标和学业目标,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方面有待加强培养训练。

表三:

流动人口子女自我管理状况

1

当你与同学发生争执时

.

选项

流动人

口子女

非流动人

口子女

会先冷静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40%

65%

.只想同学的不对

2.5%

10%

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说

15%

10%

容易冲动,和同学直接对抗

43%

15%

2

情绪体验(可多选)

经常感觉学习压力大

37.5%

33%

考试紧张

67.5%

42.5%

.感觉自己学习上表现很笨

45%

25%

常担心成绩倒退

60%

33%

3

受到教师不公平待遇、遭遇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或朋友的误解时

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

22.5%

40%

自我激励

32.5%

35%

通过各种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27.5%

18%

自暴自弃

17.5%

7.5%

4

学习自觉性

自觉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60%

80%

每天坚持在课前预习

15%

17.55%

老师催的紧了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2.5%

一般不会在课前预习

12.5%

2.5%

5

.学习上遇到困难

更加努力,攻克难关

35%

40%

寻求帮助,解决困难

35%

55%

不知道怎么办,会暗地里着急想哭

30%

5%

放弃学业

6

自理生活能力(可多选)

自己独立收拾上学所需东西

90%

33%

.自己能做简单的饭菜

52.5%

42.5%

自己经常或有时洗鞋袜

82.5%

25%

经常或有时帮父母做家务

80%

33%

7

碰到生活中的困难

自己想办法解决

63%

33%

找父母解决

25%

55%

找老师解决

5%

5%

向同学或朋友求救

7.5%

10%

8

感冒发烧吃什么药、喝水较喝饮料对于身体的好处

知道

50%

38%

知道一点

45%

45%

不知道

5%

18%

无需知道

(三)流动人口子女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跟他人形成情感共鸣,但是识别并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能力相对有限。

在社会意识方面,侧重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理解他人的程度;二是是否能识别出并能够使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资源。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大多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懂得理解与包容。

比如有80%的学生表示,如果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帮助,自己会很乐意帮助对方(非流动人口子女这一比例为62.5%)。

有90%的流动人口子女表示当同学有心事向自己倾诉的时候,自己很愿意倾听,并会帮助提出意见(非流动人口子女这一比例为75%)。

然而,流动人口子女利用和识别资源的能力相对有限,调查结果显示,有69.8%的学生表示“我不知道”社会上有什么资源可以促进我学习和成长(非流动人口这一比例为47.6%),有27.5%的学生表示“我不知道”我家里有什么资源可以促进我学习和成长(非流动人口子女这一比例为10%)。

非流动人口子女表示能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多媒体室等促进自己学习和成长,而流动人口子女这一比例明显降低。

这说明流动人口子女缺少相对有限的资源识别与利用能力,主要原因,除了他们尚缺乏相关的家庭氛围及引导之外,还与学校的图书馆意识淡薄,图书馆功能发挥不到位有关。

另外学校的课外活动活动类型相对单一,课外兴趣小组覆盖面不广,参与面相对有限,只有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才有机会参与,大部分学生只能望尘莫及。

表四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意识状况

1

如果同学有困难需要帮助时

.

选项

流动人

口子女

非流动人

口子女

自己很乐意去帮助

80%

62.5%

关系好就去帮助,不好就算了

17.5%

30%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5%

7.5%

不帮助

2

当同学有心事向自己倾诉时

自己很愿意倾听,并会帮助提出意见

90%

75%

感觉很烦

%

7.5%

.听听了事

5%

5%

不愿倾听

5%

10%

3

家庭、学校、社会有什么资源可以促进你的学习和成长

我不知道

27.5%

10%

我知道一些

60%

50%

我不想知道

5%

2.5%

我知道

7.5%

37.5%

4

你有效利用学校促进自己学习和成长资源有(可多选)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

35%

53%

课外活动

30%

60%

兴趣小组

27.5%

72.5%

多媒体室

37.5%

45%

(四)流动人口子女能建立并维持健康、有益的同伴关系,但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寻求人际帮助能力较弱。

(1)流动人口子懂得结交朋友和维持友谊的方法。

对于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来自伙伴群体的友谊成为他们最为看重的情感需求。

在问卷中显示:

“在学校让你感觉最满意的是什么”,70%的流动人口子女选择“我和同学关系很好,我们彼此都很合得来”。

可见,流动人口子女善于与同伴合作,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2)流动人口子女师生关系相对紧张。

比如有高5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和老师相处最有压力。

这一比例在非流动人口子女里仅为27.5%。

据析,学生之所以感到和老师相处最有压力的原因主要有,自己学习成绩让老师不满意,自卑心理严重,害怕见老师,可见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困难是导致师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

表五流动人口子女人际关系技能状况

问题1

在学校让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

选项

流动人

口子女

非流动人

口子女

我和同学关系很好,我们彼此都合得来

70%

52.5%

我和老师的关系很好,老师很关心我

10%

30%

我学习成绩很好

2.5%

2.5%

学校环境很好

12.5%

老师教学很有水平

2.5%

6%

问题2

你和谁相处压力最大

老师

50%

27.5%

同学

20%

20%

朋友

15%

15%

父母

15%

37.5%

(五)流动人口子女识别自己所作决定的能力有待提高。

1.流动人口子女对外界诱惑的识别能力较弱。

如“当同学约你到游戏厅玩游戏时”25%的同学会选择“和朋友一起去玩”,20%的同学选择“再约几个同学一起去玩”,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

而65%的非流动人口子女认为应该“告诉他玩游戏的害处,劝他不要去”,可见,流动人口子女在抗拒外界诱惑方面还缺少必要的家庭引导。

2.流动人口子女在识别他们在学校里所作的各种决定,制定自己的个人学业目标方面还很迷茫。

如“当面临升学或就业时”,认为“让父母给选择”和“顺其自然”的流动人口子女明显高于非流动人口子。

可见流动人口尽管非常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子女的命运,但在理信念人生观教育方面相对缺失,孩子目标不明,决定不果断。

流动人口子女负责任地决策状况

问题1

当同学约你到游戏厅玩游戏时

选项

流动人口子女

非流动人口子女子

告诉他玩游戏的害处,劝他不要去

50%

65%

让他自己去玩

5%

15%

你和朋友一起去玩

25%

5%

再约几个同学一起去玩

20%

15%

问题2

当面临升学或就业时

作出正确的抉择

40%

55%

顺其自然

30%

27.5%

让父母给选择

22.5%

10%

让老师给选择

7.5%

7.5%

三、对策与建议

社会情感学习(SEL)是一个教育过程,引导着情商的发展。

它使得个体能够认识并管理情感,理解自己的个人价值、关心和关爱他人、做出负责人的决定,建立和保持积极地关系,并且能有效地处理有挑战性的情形,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这对于广大流动人口子女更具有实际意义。

但是,以上不容乐观的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在此方面的表现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基于儿童的视角,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须的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知与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意识,建立积极地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有效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应树立“奠基孩子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着眼于孩子未来的生命成功,立足孩子现在生活学习中的体验成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有利途径,从点滴做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使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拥有博大的爱心、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力、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推动其智商的发展。

2.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提升教师对社会情感学习的感知水平。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与教师本身的社会情感教育因素,加强教师对社会情感教育的认识。

通过培训、研讨交流、上网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书写心得体会,定期交流等形式,掌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流动人口实施社会情感教育的方法、基本技能,同时也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

3.学校应开辟多种途径施教,提升流动人口社会情感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实施社会情感教育。

(2)利用好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社会情感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信这些契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宽容博爱、诚信负责、立志创新、乐观自信、人际和谐等社会情感潜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正确决择。

(3)利用好辅导过程。

每位教师都会面临着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辅导,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最亲近的接触,也是实施社会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绝不但要辅导学科知识,而要注重社会情感激发,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