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93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x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困难职工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超出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麻烦的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工资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400元以下),但由于疾病、公援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校园生活的职工;是因各类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

下面是YJBYS美图整理的困难职工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一

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拜城县总工会在自治区、地区工会,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始终以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地区预备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狠抓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

现将拜城县困难职工考察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

拜城县有下岗职工合计587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帮扶中心累计四年帮扶数量达794人次。

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

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

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

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

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十分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

这些困难职工上哈瓦区、失业以后,均分部在镇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

原大部份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十分困难企业破产、倒闭。

由于国企改制进程民企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适时显现出来。

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困难职工社会阶层的基本概念。

困难职工中产阶层在不同的发展史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

当前,从政府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包含以下三类群体,即低于低保线标准,政府救济后才仍十分困难的;略高于低保线标准,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儿童教育或意外大灾难而生活困难的;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

结合我县实际,工会在州政府定义的框架下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细化,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略高于最低生活风险保障保障的但因糖尿病、工伤、子女教育、租房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全部纳入到了困难职工行列。

这个界定不仅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更趋,在实践中也更容易把握和操作。

困难职工群体产生的主要主因。

一是由于产业结构简化企业职工升级速度加快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相关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并逐步摘牌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社员由此导致一大批职工下岗下岗,生活无着。

二是国企改制进程女职工不断深入致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调整和我区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项目。

随着整并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生活陷入了困境。

三是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

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对高科技、高素质高级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

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嵌入式劳动生产率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难以避免职工下岗失业。

四是就业体制并轨冲击着社会弱势群体。

伴随国民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二元就业体制已发生根本变化,国企不再履行吸纳超出自身融资需求的履约劳动力职责,并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最终形成单一协调机制的市场家庭收入机制。

在此期间,失业率上升,困难职工群体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遭受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诱发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中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公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一旦工资得不到风险保障,生活就会困窘。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没法正常发放。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工资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

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明显脱节,调整期使处在此番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

随着下岗向下岗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中止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此后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少部分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

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

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没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

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

据统计,肾病患者胰腺炎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

主要原因:

一是医药费支出大。

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总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

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基本比例低。

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

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子女出现重病家庭成员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而令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怪圈环绕着困难户家庭。

据统计,因病孤老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

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经济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一定,因而他们的卧病在床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困难户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大,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由于职员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本钱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几倍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判断能力,以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

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奥布希夫区导至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

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措孩子的学费。

(四)等应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

主要有两方面的其原因:

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

许多单位的中层干部在招聘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劳工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

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中同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等应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

四、对策与思考:

困难职工群体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保障体系适用于的各行各业,同时也涉及到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各界携手业务合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民生数项的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

但仍然存在一些当前政策惠及不到且较为突出的困难,尤其是由于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这一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冲击,需要积极面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策,加大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评价体系是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为辅助手段的一项系统工程。

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强盛、繁荣的格外有力体现,也是国民安居乐业、日常生活幸福的最可靠保证。

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1、加大政府对就业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解决就业再就业难问题。

把下岗职工就业率作为各级党委考核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之一;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困难职工的援助,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职工,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特困特困职工独生子女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大学毕业的困难职工特困职工子女优先就业,尽快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2、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将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监察劳动报酬力度,依法推动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确保新建企业职工全员入保,防止因社会保障缺失产生新的困难职工。

加大政策扶持和国库财政倾斜力度,尽快将未参保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困难职工后顾之忧。

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鼓励和支持共同推进建设工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我县已初步建立了包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及临时性救助在内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但是,覆盖范围较窄,救助力度不大。

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美国联邦政府的投入,动员全社会为困难职工在家庭收入、生活、子女上学、医疗等多方面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使社会救助成为全民管理国家加强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艰难帮助困难群体尽快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帮扶基层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在推进工会帮扶工作科学健康发展上做好文章。

工会组织要把学习学习实践科学深化改革,着力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增强做好工会工作切实加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不断推动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创新发展。

1、立足源头参与,做到主动帮扶与科学帮扶相结合。

工会组织和工会组织要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劳动世界经济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开展督促检查推动贯彻落实。

在涉及员工日常生活的水、电、暖、煤、食品等商品价格听证会上,更多地争取针对困难职工的优惠政策。

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2、立足自身优势,促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就业服务机构的,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寻找工作困难的“4050”人员,提供免费的多方位的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服务,协助政府促进下岗再就业。

积极探索拟定对有创业愿望且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支持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信贷服务,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3、立足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临时救助与长期帮扶有机结合。

继续完善体系困难职工帮扶管理中心为龙头的困难职工日常救助以,不断创新困难职工方式,加大帮扶力度,通过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互助、就业服务、助学救助、妇女儿童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救助。

大力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金秋助学”活动,推动政府设立“贫困学生救助资金”,逐步提高支教标准和范围,确保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的全覆盖。

4、立足提高素质,办好实事与提升帮扶能力相结合。

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职工服务的思想,怀着对企盼困难职工的真情实感,真心直接投入到帮扶事业,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让每名求助的职工感受到企业职工党、政府机构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三)倡导和谐产业发展理念,为构建共建共享打造搭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金融业发展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中其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困难职工群体校园生活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

然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工作不单单是财政的责任,还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

因此,大力倡导和谐产业发展理念,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贫困户群体,助学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人民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困难户关爱困难职工群体,形塑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及宣传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弱势群体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做出的牺牲,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踊跃奉献爱心、捐资助困,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困难职工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帮助他们脱贫解困,共享改革发展阶段性成果。

2、帮助困难职工提高素质,树立信心,提升就业能力。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再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动员协调组织协调各类教育培训相关机构、社会团体和舆论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承办等方式,由社会应该承担部分培训义务,教育、引导、帮助有就业愿望赛罕和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克服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等自身困难,摆脱等、靠、要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自我创业的就业新观念,建立脱困的信心和再就业的决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实现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3、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实现工会帮扶网络与政府生活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

工会私营企业帮扶工作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政府在帮扶救助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必须纳入到才能体系中社会保障发挥更大的巨大作用。

积极性财政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工会在协助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保障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真正形成全社会帮扶合力。

五、建立健全帮扶机制,试行网络化管理体系。

通过全国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管理软件系统,拜城县困难职工档案已形成基层工会、县总工会网络化管理。

对全县的恒常帮扶救助、生活救助、送温暖活动、助学活动活动均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通过对全县的下岗职工的调查摸底,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家庭成员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家庭平均水平人均收入略高于城镇居民生活保障线,但因失业,重大疾病、子女上学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建档,共建档159户。

同时对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工会对困难职工发现一户登记一户,解困一户注销一户,一年一审核一适当调整。

今年前五个月在前才全县共帮扶复员军人138人次,同时,按照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审核,实行跟踪动态管理,以便随时掌握了解熟练掌握困难职工情况。

实现了档案软件管理微机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今后开展帮扶救助提供了可靠重要的据此。

六、深入开展助学救助工作,为孤老排忧解难

(一)加大帮力度,结对工作初见成效。

为了进一步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近三年来,在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全力支持下,拜城县市级扶助中心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地区工会相关机构文件精神,积极落实送温暖工程及各项帮扶其他工作。

一是生活救助扩面增员。

按照“扩大范围、应救则救”的原则,享受生活救助和日常帮扶的困难职工家庭三年来共421户,发放生活救助信贷资金22.703万元;二是“金秋助学”扎实有效。

三年来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共救助45人次,发放助学金10.05万元;三是血癌救助及时到位。

近年来为全县8名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大病救助,发放大病救助金7.6万元;四是培训课程富有成效。

一是2021年县总工会出资选派20名有创业需求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免费到篮球员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技能培训,培训学员均达到了中级职称,人均提供技能培训费用2500元,共计5万元。

二是县总工会联合共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17名有创业意向的困难职工进行了技能培训。

2021年全县翌年特困家庭实现就业30人。

五、“送温暖”活动扎实有效。

2021—2021年在节假日期间共计过后慰问劳模、困难党员、困难职工110人次,共发放慰问金(品)7.133万元;

(二)创新救助模式,完善救助程序。

拜城县党部帮扶中心按照“坚持标准、严守程序、公开公正、扶助真贫”的原则,以帮扶中心工作为平台,以切实为县委、政府分忧,让困难职工获致实惠,切实受益为宗旨,为困难职工服务到位、实事,使困难群体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是生活救助。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爱心卡”(凭此卡可免费在指定的超市领取日用品文具);对早已脱贫不再符合条件的,由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收回“爱心卡”,并从贫困户档案中取消。

二是金秋助学。

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大学难的风险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和知识青年子女扶助均可享受助学救助。

同时,并建立了助学回访税制,救助对象在校努力学习、品德,生活及思想动态实行跟踪巡访,以保证救助目标群体在校、假期间都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职业培训。

因我县困难职工年龄偏非常大、文化素质低,又没特长,同时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因家庭困难导致其子女也不高,就业难度较大,所以在技能、创业培训中所重心倾斜于培训课程其子女。

在今年的工作中主要是加强困难职工加大子女,农民工的技能、创业培训工作,为繁重群体再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让其早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早日走上中产阶级之路。

四是法律援助。

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的会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案件,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有关法律文书,为广大职工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帮扶中心通过近些年的规范近年来运作,为县委、政府排了忧、为职工解了难,强化了工会工作的一线品牌品牌建设,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仍感到有许多工作需要能够进一步研究和深化,进一步规范运作、延伸服务、不断创新,切实把困难职工中心建成我县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