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88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docx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解读

建筑施工之胶合板模板

8-4-1散支散拆胶合板模板

混凝土模板用的胶合板有木胶合板和竹胶合板。

胶合板用作混凝土模板具有以下优点:

(1)板幅大,自重轻,板面平整。

既可减少安装工作量,节省现场人工费用,又可减少混凝土外露表面的装饰及磨去接缝的费用;

(2)承载能力大,特别是经表面处理后耐磨性好,能多次重复使用;

(3)材质轻,厚18mm的木胶合板,单位面积重量为50kg,模板的运输、堆放、使用和管理等都较为方便;

(4)保温性能好,能防止温度变化过快,冬期施工有助于混凝土的保温;

(5)锯截方便,易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模板;

(6)便于按工程的需要弯曲成型,用作曲面模板。

(7)用于清水混凝土模板,最为理想。

我国于1981年,在南京金陵饭店高层现浇平板结构施工中首次采用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的优越性第一次被认识。

目前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高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胶合板模板已有相当的使用量。

8-4-1-1木胶合板模板

木胶合板从材种分类可分为软木胶合板(材种为马尾松、黄花松、落叶松、红松等)及硬木胶合板(材种为锻木、桦木、水曲柳、黄杨木、泡桐木等)。

从耐水性能划分,胶合板分为四类:

I类——具有高耐水性,耐沸水性良好,所用胶粘剂为酚醛树脂胶粘剂(PF),主要用于室外;

II类——耐水防潮胶合板,所用胶粘剂为三聚氰胺改性脉醛树脂胶粘剂(MUF),可用于高潮湿条件和室外;

III类——防潮胶合板,胶粘剂为脉醛树脂胶粘剂(OF),用于室内;

IV类——不耐水,不耐潮,用血粉或豆粉粘合,近年已停产。

混凝土模板用的木胶合板属具有高耐气候、耐水性的I类胶合板,胶粘剂为酚醛树脂胶,主要用克隆、阿必东、柳安、桦木、马尾松、云南松、落叶松等树种加工。

1.构造和规格

(1)构造

模板用的木胶合板通常由5、7、9、11层等奇数层单板经热压固化而胶合成型。

相邻层的纹理方向相互垂直,通常最外层表板的纹理方向和胶合板板面的长向平行,因此,整张胶合板的长向为强方向,短向为弱方向,使用时必须加以注意。

(2)规格

我国模板用木胶合板的规格尺寸,见表8-53。

模板用木胶合板规格尺寸表8-53

厚度(mm)

层数

宽度(mm)

长度(mm)

12

至少5层

915

1830

15

至少7层

1220

1830

18

915

2135

1220

2440

2.胶合性能及承载力

(1)胶合性能

模板用胶合板的胶粘剂主要是酚醛树脂。

此类胶粘剂胶合强度高,耐水、耐热、耐腐蚀等性能良好,其突出的是耐沸水性能及耐久性优异。

也有采用经化学改性的酚醛树脂胶。

评定胶合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两项:

胶合强度——为初期胶合性能,指的是单板经胶合后完全粘牢,有足够的强度;

胶合耐久性——为长期胶合性能,指的是经过一定时期,仍保持胶合良好。

上述两项指标可通过胶合强度试验、沸水浸渍试验来判定。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专业标准ZBB70006-88中,对混凝土模板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规定,见表8-54。

模板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指标值表8-54

树种

胶合强度(单个试件指标值)(N/mm2)

桦木

≥1.00

克隆、阿必东、马尾松、云南松、荷木、枫香

≥0.80

柳安、拟赤杨

≥0.70

施工单位在购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时,首先要判别是否属于I类胶合板,即判别该批胶合板是否采用了酚醛树脂胶或其他性能相当的胶粘剂。

如果受试验条件限制,不能做胶合强度试验时,可以用沸水煮小块试件快速简单判别。

方法是从胶合板上锯截下20mm见方的小块,放在沸水中煮0.5~1h。

用酚醛树脂作为胶粘剂的试件煮后不会脱胶,而用脉醛树脂作为胶粘剂的试件煮后会脱胶。

(2)承载力

木胶合板的承载能力与胶合板的厚度、静弯曲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有关,表8-55为我国林业部规定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88)标准。

模板用胶合板纵向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指标表8-55

树种

弹性模量(N/mm2)

静弯曲强度(N/mm2)

柳安

3.5×103

25

马尾松、云南松、落叶松

4.0×103

30

桦木、克隆,阿必东

4.5×103

35

由于生产胶合板的树种及产地各异,胶合板的力学性能也不稳定,表8-55中的数值,仅作指导生产厂用,不作使用单位对胶合板的考核指标。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95)规定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主要技术性能,供参考(表8-56)。

胶合板的静曲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N/mm2)表8-56

厚度

(mm)

静曲强度标准值

弹性模量

备注

平行向

垂直向

平行向

垂直向

12

≥25.0

≥16.0

≥8500

≥4500

1.强度设计值=强度标准值/1.55

2.弹性模量应乘以0.9予以降低

15

≥23.0

≥15.0

≥7500

≥5000

18

≥20.0

≥15.0

≥6500

≥5200

21

≥19.0

≥15.0

≥6000

≥5400

注:

1.平行向指平行于胶合板表板的纤维方向;垂直向指垂直于胶合板表板的纤维方向。

2.当立柱或拉杆直接支在胶合板上时,胶合板的剪切强度标准值应大于1.2N/mm2。

施工单位若需要对所购置的胶合板,确定其静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测试和计算:

1)从供作测试的板材上任意截取与表板木纤维平行的长度为板材厚度25倍加50mm和宽度为75mm的试件6块。

试件周边应平直光滑。

2)按图8-231所示的测试装置组装试件。

支座距离L为试件厚度的25倍,但不小于175mm。

压头必须与试件长度中心线重合。

当压头接触到试件计力盘上载荷为零时,调整百分表的指针为零。

图8-231静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测试装置

1-压头;2-试件;3-支座;4-百分表

3)缓慢均匀加荷。

在加荷至试件破坏前至少分段停车5次,记录5点的压力及相应挠度,并记录破坏压力。

压力值精确至1N,挠度值精确至0.0lmm。

4)绘制压力——挠度曲线。

确定曲线斜度,根据则试的压力及挠度值,以压力P(N)为纵坐标,挠度Y(mm)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记录全部测试点,并根据比例极限内各点(不得少于3点)做出斜率线,求出斜率值P/Y(N/mm)。

5)弹性模量E按下式计算:

(8-4)

式中E——胶合板弹性模量(N/mm2);

L——支座距离(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厚度(mm);

P/Y——试件斜率值(N/mm)。

弹性模量值取6块试件的算术平均值。

6)静弯曲强度。

按下式计算:

(8-5)

式中σ——胶合板静弯曲强度值(N/mm2);

P——试件的破坏压力(N);

L——支座距离(mm);

h——试件的厚度(mm);

b——试件的宽度(mm)。

静弯曲强度值取6块试件的算术平均值。

3.使用注意事项

(1)必须选用经过板面处理的胶合板。

未经板面处理的胶合板用作模板时,因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胶合板与混凝土界面上存在水泥——木材之间的结合力,使板面与混凝土粘结较牢,脱模时易将板面木纤维撕破,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这种现象随胶合板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加重。

经覆膜罩面处理后的胶合板,增加了板面耐久性,脱模性能良好,外观平整光滑,最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外表面不加终饰处理的清水混凝土工程,如混凝土桥墩、立交桥、筒仓、烟囱以及塔等。

(2)未经板面处理的胶合板(亦称白坏板或素板),在使用前应对板面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法为冷涂刷涂料,把常温下固化的涂料胶涂刷在胶合板表面,构成保护膜。

(3)经表面处理的胶合板,施工现场使用中,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脱模后立即清洗板面浮浆,堆放整齐;

2)模板拆除时,严禁抛扔,以免损伤板面处理层;

3)胶合板边角应涂有封边胶,故应及时清除水泥浆。

为了保护模板边角的封边胶,最好在支模时在模板拼缝处粘贴防水胶带或水泥纸袋,加以保护,防止漏浆;

4)胶合板板面尽量不钻孔洞。

遇有预留孔洞,可用普通木板拼补。

5)现场应备有修补材料,以便对损伤的面板及时进行修补。

6)使用前必须涂刷脱模剂。

8-4-1-2竹胶合板模板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且竹材具有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一般2~3年成材)的特点。

另外,一般竹材顺纹抗拉强度为18N/mm2,为松木的2.5倍,红松的1.5倍;横纹抗压强度为6~8N/mm2,是杉木的1.5倍,红松的2.5倍;静弯曲强度为15~16N/mm2。

因此,在我国木材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以竹材为原料,制作混凝土模板用竹胶合板,具有收缩率小、膨胀率和吸水率低,以及承载能力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建筑模板。

1.组成和构造

混凝土模板用竹胶合板,其面板与芯板所用材料既有不同,又有相同。

不同的材料是芯板将竹子劈成竹条(称竹帘单板),宽14~17mm,厚3~5mm,在软化池中进行高温软化处理后,作烤青、烤黄、去竹衣及干燥等进一步处理。

竹帘的编织可用人工或编织机编织。

面板通常为编席单板,做法是竹子劈成蔑片,由编工编成竹席。

表面板采用薄木胶合板。

这样既可利用竹材资源,又可兼有木胶合板的表面平整度。

另外,也有采用竹编席作面板的,这种板材表面平整度较差,且胶粘剂用量较多。

竹胶合板断面构造,见图8-232。

图8-232竹胶合板断面示意

1-竹席或薄木片面板;2-竹帘芯板;3-胶粘剂

为了提高竹胶合板的耐水性、耐磨性和耐碱性,经试验证明,竹胶合板表面进行环氧树脂涂面的耐碱性较好,进行瓷釉涂料涂面的综合效果最佳。

2.规格和性能

(1)规格

我国国家标准(竹编胶合板)(GB13123-91)规定竹胶合板的规格见表8-57、表8-58。

竹胶合板长、宽规格表8-57

长度(mm)

宽度(mm)

长度(mm)

宽度(mm)

1830

915

2440

1220

2000

1000

3000

1500

2135

915

-

-

竹胶合板厚度与层数对应关系表8-58

层数

厚度(mm)

层数

厚度(mm)

2

1.4~2.5

14

11.0~11.8

3

2.4~3.5

15

11.8~12.5

4

3.4~4.5

16

12.5~13.0

5

4.5~5.0

17

13.0~14.0

6

5.0~5.5

18

14.0~14.5

7

5.5~6.0

19

14.5~15.3

8

6.0~6.5

20

15.5~16.2

9

6.5~7.5

21

16.5~17.2

10

7.5~8.2

22

17.5~18.0

11

8.2~9.0

23

18.0~19.5

12

9.0~9.8

24

19.5~20.0

13

9.0~10.8

混凝土模板用竹胶合板的厚度常为9mm、12mm、15mm。

(2)性能

由于各地所产竹材的材质不同,同时又与胶粘剂的胶种、胶层厚度、涂胶均匀程度以及热固化压力等生产工艺有关,因此,竹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其弹性模量变化范围为2~10×103N/mm2。

一般认为,密度大的竹胶合板,相应的静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值也高。

表8-59为浙江、四川、湖南生产的竹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

竹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表8-59

产地

胶粘剂

密度(g/cm3)

弹性模量(N/mm2)

静曲强度(N/mm2)

浙江

酚醛树脂胶

7.6×103

80.6

四川

0.86

10.4×103

80

湖南

0.91

11.1×103

105

8-4-1-3施工工艺

1.胶合板模板的配制方法和要求

(1)胶合板模板的配制方法

1)按设计图纸尺寸直接配制模板

形体简单的结构构件,可根据结构施工图纸直接按尺寸列出模板规格和数量进行配制。

模板厚度、横档及楞木的断面和间距,以及支撑系统的配置,都可按支承要求通过计算选用。

2)采用放大样方法配制模板

形体复杂的结构构件,如楼梯、圆形水池等,可在平整的地坪上,按结构图的尺寸画出结构构件的实样,量出各部分模板的准确尺寸或套制样板,同时确定模板及其安装的节点构造,进行模板的制作。

3)用计算方法配制模板

形体复杂不易采用放大样方法,但有一定几何形体规律的构件,可用计算方法结合放大样的方法,进行模板的配制。

4)采用结构表面展开法配制模板

一些形体复杂且又由各种不同形体组成的复杂体型结构构件,如设备基础。

其模板的配制,可采用先画出模板平面图和展开图,再进行配模设计和模板制作。

(2)胶合板模板配制要求

1)应整张直接使用,尽量减少随意锯截,造成胶合板浪费。

2)木胶合板常用厚度一般为12或18mm,竹胶合板常用厚度一般为12mm,内、外楞的间距,可随胶合板的厚度,通过设计计算进行调整。

3)支撑系统可以选用钢管脚手,也可采用木材。

采用木支撑时,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容易变形的木材。

4)钉子长度应为胶合板厚度的1.5~2.5倍,每块胶合板与木楞相叠处至少钉2个钉子。

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5)配制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以免错用。

2.墙体和楼板模板

采用胶合板作现浇混凝土墙体和楼板的模板,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模板技术,它比采用组合式模板,可以减少混凝土外露表面的接缝,满足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1)直面墙体模板

常规的支模方法是:

胶合板面板外侧的立档用50×100方木,横档(又称牵杠)可用φ48×3.5脚手钢管或方木(一般为100方木),两侧胶合板模板用穿墙螺栓拉结(图8-233)。

图8-233采用胶合板面板的墙体模板

1-胶合板;2-立档;3-横档;4-斜撑;5-撑头;6-穿墙螺栓

1)墙模板安装时,根据边线先立一侧模板,临时用支撑撑住,用线锤校正模板的垂直,然后固定牵杠,再用斜撑固定。

大块侧模组拼时,上下竖向拼缝要互相错开,先立两端,后立中间部分。

待钢筋绑扎后,按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侧模板及斜撑等。

2)为了保证墙体的厚度正确,在两侧模板之间可用小方木撑头(小方木长度等于墙厚),防水混凝土墙要加有止水板的撑头。

小方木要随着浇筑混凝土逐个取出。

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的墙身鼓胀,可用8~10号铅丝或直径12~16mm螺栓拉结两侧模板,间距不大于1m。

螺栓要纵横排列,并在混凝土凝结前经常转动,以便在凝结后取出,如墙体不高,厚度不大,亦可在两侧模板上口钉上搭头木即可。

(2)可调曲线墙体模板

1)构造

可调曲线模板主要由面板、背楞、紧伸器、边肋板等四部分组成,构造简单。

标准板块的尺寸为4880×3660mm的标准板块、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设计,面板采用15mm厚酚醛覆膜木质胶合板,竖肋采用10号槽钢,翼缘卡采用3mm厚钢板轧制而成,是横肋双槽钢和翼缘卡通过有效的结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增强了刚度,并且同时起四个方面的作用:

①双槽钢横肋的刚度和整体性得到提高;②通过翼缘卡将竖肋与横肋固定,本身翼缘卡与横肋即为一体,这样横肋与竖肋的整体性增强;③通过双槽钢横肋将穿墙拉杆固定,使木竖肋与面板紧贴,完全发挥整个背楞的作用;④用曲率调节器将所有同一水平的双槽钢模肋连接,使独立的横肋变为整体,同时可以调节出任意半径的弧线模板。

图8-234为曲面墙体内模,弧长2.34m;图8-235为曲面墙体外模,弧长2.44m,内外墙模配套使用;图8-236为弧形墙模。

以上三种模板形成圆弧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圆弧半径,实现不同半径的圆弧墙体模板支设。

该种模板由北京易维尔模板有限公司研制,已用于北京国家大剧院戏剧院S形曲线墙等工程。

图8-234可调圆弧墙体模板内模

1-吊钩;2-调节支座;3-短槽钢背楞;4-调节螺栓;5-面板;6-木工字梁

图8-235可调圆弧墙体模板外模

1-吊钩;2-调节支座;3-短槽钢背楞;4-调节螺栓;5-面板;6-木工字梁

图8-236可调弧形模板

2)可调曲线模板施工要点

①工艺流程

a.组拼:

搭设组拼操作架→铺放主背楞钢件→主背楞长向拼接→相邻主背楞间连接调节器1→铺放面层木胶合板→将木胶合板与主背楞用螺丝固定→安装边肋带孔角钢→主背楞与边肋角钢间连接调节器2→钻穿墙螺栓孔→通过背部调节器调节模板弧度→用专用量具检测模板弧度→安装吊钩→模板编号→合格后吊至存放架内存放。

b.安装:

测量放线→用搭吊吊运对应编号模板至墙体一侧设计位置→插放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管→根据墙体控制线将模板下口调整到位→吊运墙体另一侧模板→调整模板位置→穿墙螺栓初步拧紧→丝拧紧连接→加设墙体斜撑及斜拉钢丝绳→模板主背楞水平拼缝处加强处理→调整模板垂直度→验收。

c.拆卸:

松开支撑→抽出穿墙螺栓→拆除模板横向拼接螺丝→塔吊将整块模板吊离→模板面清理并整平。

②操作注意事项

a.主背楞钢件竖向接拼时,接头位置错开。

b.调节器安装时方向统一,以便调节弧度时向同一方向操作,避免混淆。

c.调节弧度时,不同位置调节器每次旋2~3个丝扣,同步进行。

d.模板横向拼接螺丝按不大于300mm间距布置,同时应保证与边肋连接的调节器处于拧紧状态。

e.因模板只有竖向背楞,在其水平拼接处加设横向方木,再用钢管和穿墙螺栓将方木与模板主背楞背紧。

(3)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的支设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脚手钢管搭设排架铺设楼板模板

常采用的支模方法是:

用φ48×3.5脚手钢管搭设排架,在排架上铺放50×100方木,间距为400mm左右,作为面板的搁栅(楞木),在其上铺设胶合板面板(图8-237)。

图8-237楼板模板采用脚手钢管(或钢支柱)排架支撑

有关钢管支撑排架的搭设等内容,参见本手册“5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

2)采用木顶撑支设楼板模板

①楼板模板铺设在搁栅上。

搁栅两头搁置在托木上,搁栅一般用断面50mm×100mm的方木,间距为400~500mm。

当搁栅跨度较大时,应在搁栅下面再铺设通长的牵杠,以减小搁栅的跨度。

牵杠撑的断面要求与顶撑立柱一样,下面须垫木楔及垫板。

一般用50~75mm×150mm的方木。

楼板模板应垂直于搁栅方向铺钉,见图8-238。

图8-238肋形楼盖木模板

1-楼板模板;2-梁侧模板;3-搁栅;4-横档(托木);

5-牵杠;6-夹木;7-短撑木;8-牵杠撑;9-支柱(琵琶撑)

②楼板模板安装时,先在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弹水平线,水平线的标高应为楼板底标高减去楼板模板厚度及搁栅高度,然后按水平线钉上托木,托木上口与水平线相齐。

再把靠梁模旁的搁栅先摆上,等分搁栅间距,摆中间部分的搁栅。

最后在搁栅上铺钉楼板模板。

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

如中间设有牵杠撑及牵杠时,应在搁栅摆放前先将牵杠撑立起,将牵杠铺平。

木顶撑构造,见图8-239。

图8-239木顶撑

3)采用早拆体系支设楼板模板

典型的平面布置图见图8-240,其支承格构见表8-60和表8-61。

图8-240无边框木(竹)胶合板楼(顶)板模板组合示意图

1-木(竹)胶合板;2-早拆柱头板;3-主梁;4-次梁

支承格构种类表表8-60

格构种类

格构尺寸L×B(mm)

格构种类

格构尺寸L×B(mm)

A

1850×1880

I

1250×1880

B

1850×1420

J

1250×1420

C

1850×1270

K

1250×1270

D

1850×965

L

1250×965

E

1550×1880

M

965×1880

F

1550×1420

N

965×1420

G

1550×1270

O

965×1270

H

1550×965

P

965×965

注:

L、B同表8-22。

各种支承格构性能表表8-61

格构尺寸L×B

(mm)

混凝土厚度

(mm)

主梁挠度

(mm)

相对

挠度

主梁最大内应力σ

(N/mm2)

面积

(m2)

立柱荷载

(kN)

A

1850×1880

120

1.65

L/1121

144.6

3.48

20.62

B

1850×1420

180

1.80

L/1027

136.9

2.63

19.70

C

1850×1270

200

1.77

L/1045

130.3

2.35

18.84

D

1850×965

250

1.64

L/1128

113.4

1.79

16.60

E

1550×1880

250

1.54

L/1006

155.7

2.91

27.10

F

1550×1420

330

1.52

L/1019

142.8

2.20

25.09

G

1550×1270

380

1.55

L/1000

141.7

1.97

25.00

H

1550×965

500

1.51

L/1019

133.1

1.50

23.78

I

1250×1880

450

1.10

L/1136

153.2

2.35

34.19

①支模工艺

立可调支撑立柱及早拆柱头→安装模板主梁→安装水平支撑→安装斜撑→调平支撑顶面→安装模板次梁→铺设木(竹)胶合板模板→面板拼缝粘胶带→刷脱模剂→模板预检→进行下道工艺。

②拆模工艺

落下柱头托板,降下模板主梁→拆除斜撑及上部水平支撑→拆除模板主、次梁→拆除面板→拆除下部水平支撑→清理拆除支撑件→运至下一流水段→待楼(顶)板达到设计强度,拆除立柱(现浇顶板可根据强度的增长情况再保留1~2层的立柱)。

8-4-2胶合板模板参考资料

木搁栅容许荷载参考表(N/m)表8-62

断面(宽×高)

(mm)

跨距(mm)

700

800

900

1000

1200

1500

2000

50×50

4000

3000

2500

2000

1300

900

500

50×70

8000

6000

4700

4000

2700

1700

1000

50×100

13000

12000

9500

8000

5500

3500

2000

80×100

22000

19000

15500

12500

8500

5500

3100

牵杠木容许荷载参考表(N/m)表8-63

断面(宽×高)

(mm)

跨距(mm)

700

1000

1200

1500

2000

2500

50×100

8000

4000

2700

1700

1000

50×120

11500

5500

4000

2500

1500

70×150

25000

12000

8500

5500

3000

2000

70×200

38000

22000

15000

9500

8500

3500

100×100

16000

8000

5500

3500

2000

φ120

15000

7000

5000

3000

1800

木支柱容许荷载参考表(N/根)表8-64

断面

(mm)

高度(mm)

2000

3000

4000

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