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集体备课.docx
《化学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集体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集体备课
化学集体备课
化学集体备课
课程名称备课主题参与教师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李丹刘景方时间地点11.15九年组一.单元目标聚集:
1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③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④4.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⑤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⑥6.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二.过程与方法:
①1.学习研究酸(碱)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根据酸(碱)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②2.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③3.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备课内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容与讨①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论情况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重点、难点扫描]1、酸、碱的化学性质、2、中和反应、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四.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与活动分析]本单元共有六个活动与探究、九个实验、一个家庭小实验、一个调查与研究。
第一课时(3)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
播放录像:
创备课成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果与体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会(4)再现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我们建议给学生讲清溶液的酸碱性与酸溶液、碱溶液的关系。
第二课时(5)从讨论实验室贮存浓酸好还是贮存稀酸好,这个问题引入新课,为了便于学生有条理的学习,我们建议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先学习浓硫酸稀释、腐蚀性,学生小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对比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将用途放到最后学习。
(6)利用实验探究并归纳出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从金属与酸(盐酸和稀硫酸)、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充分讨论出反应后的生成物各有什么共同之处,为引出盐的概念打下伏笔。
第三课时(7)从学生熟悉的食品包装袋内的生石灰干燥剂的说明引入新课。
(8)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采用对比、推理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是基于它们物理性质相异和化学性质相似。
这样学习既节省时间,又加深对碱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9)教材不从电离角度认识酸和碱,因此也未归纳概括酸、碱的“通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酸、碱的水溶液导电性实验分析出导电的原因,再比较盐酸、硫酸化学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从而认识酸、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结构”的观念。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课题: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备课教师:
刘景方、李丹
【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
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
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教学方法】
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扩展阅读:
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2、知道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密切关系3、了解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合理利用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
酚酞试液,氢氧化钠、酒精(70%)、手帕、烧杯,坩埚钳、硫酸铜。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钠、酒精灯、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存在着许多神奇的现象。
小实验实验1
烧不坏的手帕(注意:
所用酒精的浓度为70%)S实验2水边牛奶实验3
神奇的密信推进新课
通过刚才几个小实验同学们应初步领略了化学的神奇,那么大家想不想学好化学啊。
要学习化学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化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化学研究的是什么、什么是化学?
回答: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过渡)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完善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化学也不例外。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看化学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那几个过程
1、古代:
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了化学,但并没有建立化学这门学科。
2、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建立,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学科。
(道尔顿建立了原子论、阿伏伽
德罗建立了分子学说;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3、元素中期表(律):
完善了化学,是化学有规律可循。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
素周期表)
4、纳米技术:
标志着化学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
5、绿色化学: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和同学们一起阅读教材10页绿色化学部分,知道绿色
化学又称什么化学及绿色化学的特点)
过渡;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例如:
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污染了水源,土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塑料制品的使用在极大的方便人们生活的是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污染,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化学。
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相应的方法,要学好化学我们就要做到动脑:
反思、思考动口;提问、交流
动手:
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么是化学: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史3、化学是一把双刃剑4、如何学好化学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与技能
1、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通过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用具:
试管、带孔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研钵、坩埚钳、药匙、镊子;胆矾。
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镁条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复习:
什么是化学?
引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走进化学世界,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而物质又是不断地变化之中的。
比如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受冷变为冰。
玻璃受到撞击会破碎、铁生锈、木材燃烧等许许多多的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又怎样分类呢!
实验1
水沸腾实验(注意:
试验后要解释谁的三态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实验2
研磨胆矾(实验前先让同学们看胆矾晶体,研磨后再让同学们看研磨后的胆矾)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
有以上两个实验总结:
只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而没有新物质生成。
这种变化教物理变化(如:
水的挥发,蜡烛受热融化、纸张被撕碎)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验3
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注意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实验4
加热家是碳酸铜(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
都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铁生锈、煤的燃烧、纸的燃烧等)观察图14
化学变化具有的特征:
1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吸热等)
提问:
是不是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呢?
不是,如灯泡发光放热但是物理变化
那么,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呢?
依据: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总结: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课堂练习:
板书审计: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3、化学变化的特征:
(1)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能量变化
4、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知识回顾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判断依据
推进新课:
观察一杯酒精,说出它的下列性质颜色、状态、气温、点燃时是否燃烧(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这些性质的时候思考这些性质的表现需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观察后总结:
1、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解释不要说得太多)2、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等)(注可简单介
绍几个定义,利用水的状态改变来说明;但不要说密度)思考:
在语言叙述上,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有什么样的区别。
(举例,请同学们体会总结)
区别:
一般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是由“可、能、易、会。
”等词语,如酒精燃烧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化学性质)
由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可以用来作燃料,石墨可以用来做笔芯的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用途。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区分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可续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分析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会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有意识的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重点难点:
并能明确表达结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具:
烧杯、澄清石灰水、火柴、蜡烛、水槽等教学过程;回顾旧知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点,判断依据2物理性质,化学性猪的区别
【推进新课】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一般以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学习,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简单的实验来学习一下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提问:
要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就行探究主要可分为那几各阶段呢?
答:
简单的可分为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进行研究1、点燃时:
(实验过程中注意讲解要详细,重点为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如何得出结论)
(1)取一根蜡烛点燃观察火焰的分层(可画图讲解);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
(2)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一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情况现象;火柴梗由内向外逐渐变黑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
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提出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什么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熔化是一个物理变化)
2.、熄灭后
熄灭蜡烛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熄灭蜡烛我们看到有白烟产生。
提问;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猜测:
A水蒸气B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验证:
用火柴点燃白烟,若白烟是蜡烛重新燃烧则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否则为水蒸气。
现象:
看到蜡烛复燃证明:
白烟为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其实燃烧的是石蜡蒸气,遇冷后升华为石蜡固体小颗粒)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仪器: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识:
蜡烛火焰的分层,蜡烛燃烧的产物,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的现象,蜡烛熄灭后的现象,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引入新课:
“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实验:
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呼出的气体(C,D)分别向A,C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现象,并做好记录。
2、另外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中,观察木条燃烧的状况3、对这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现象:
1、A中无变化,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B中无变化,D中木条火焰变小甚至熄灭,证明氧气含量减少。
3、玻璃片上有水雾生成。
证明: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加。
结论:
两多一少
1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怎多,氧气的含量减少。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过程与方法
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药品的取用
仪器:
锌粒,沙、教科书附录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夹等仪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要进行化学实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来学习如何进行化学实验。
但是,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还必须先认识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常见的一些化学仪器,以及一些实验室的基本规则。
这就是说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仪器(注意实物介绍,及对实验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的记忆)二、实验室药品的取用
1、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前三条要求记忆)
(1)“三不原则”
(2)药品取用原则
(3)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原则。
(4)实验室要注意保护眼睛2、简单介绍如何来连接仪器装置3、实验室如何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装置,将导管的一段进入水槽中,用手握住容器底部,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简单介绍几个实验室常见的图标(并作两个练习)三、实验室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
广口瓶中。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仪器:
药匙或纸槽
操作;一斜、二送、三直立
首先将试管倾斜,然后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注意:
用过的药匙要立即擦干净。
过渡:
那么实验室又是如何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呢?
(2)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
镊子
操作:
一横二放三慢立
首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药品放到试管口,最后将试管缓缓地直立起来!
(缓慢直立起来的原因是防止药品滑落打破试管。
(3)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t托盘天平
操作:
托盘天平的使用
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
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①左物右码:
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
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
知识点: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克;左物右码;物体质量=砝码+游码如何读游码:
读游码的左边。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量筒和胶头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靠)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
悬,垂.见前6问.
(1)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2)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3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工具;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
教学过程
除了化学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实验外,我们还要再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实验,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
一、物质的加热
问:
要对物质加热我们就需要加热仪器,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酒精灯作为实验室加热的主要热源。
那么酒精灯是如何使用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的,应用火柴点燃。
3、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冒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引燃酒精灯)。
4、酒精灯洒在桌面燃烧起来,要用是抹布盖灭。
补充:
添加酒精要用漏斗,量不超过2/3,不少于1/4。
板书:
2、给物质加热
(1)给液体加热
A、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为什么)B、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C、加热前要预热,用酒精的得外焰加热。
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与地面成45度角
E、加热前把试管外壁擦干后再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F、加热后不能骤冷。
(2)给固体加热
A、加热前要预热,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总结:
给固体加热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1、试管外壁有水
2、未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3、加热前未预热。
4、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5、加热后骤冷。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成分。
2、能根据拉瓦锡实验原理进行简单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认识并能够区分混合物及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重点
空气的成分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难点
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分【教学过程:
】
【引入新课】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没有食物能够生存7天,没有水只能生存3天,但是如果没有空气呢?
相信不会超过五分钟,那么我们到底需要空气中的什么呢?
它又包含哪些成分呢?
【推进新课】
阅读教材28页1-4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谁最先通过什么实验发现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两种气体?
拉瓦锡通过燃烧汞的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
(简单介绍空气成分的发展史)文字表达式
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汞+氧气氧化汞加热那么下面我们就沿着前人的足迹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简单介绍原理)板书2、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