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53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9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docx

中山市智能制造规划

中山市智能制造2025规划(2016-2025年)

 

中山市智能制造2025规划

(2016-2025年)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焦点,是衡量制造业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准,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是广东省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中山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为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动态,主动对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5年。

一、发展条件

(一)发展基础。

2015年,中山市经济发展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基础坚实,产业空间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智能制造发展条件已逐渐成熟。

1.总量规模优势明显。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10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05.67亿元,增长7.5%。

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53.4%,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加速建设重大产业平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核心自主技术产业化项目,引入翠亨(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君益康制药、和博制药等项目14个,投资额达61.55亿元;在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项目42个,投资额达330亿元,已开工建设5个,累计完成投资约40亿元。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结构轻重占比逐渐合理化,规模以上工业轻重比由2010年的56.9:

43.1调整到2015年的54.6:

45.4。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12.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25.6%提高至31.6%;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6.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12.9%提高至17.4%。

3.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研发投入不断加强,2015年,中山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工业技改投资156.3亿元,增长69.5%。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有新突破,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6家,其中省级69家,国家级2家。

知识产权建设取得新飞跃,2015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4867件,同比增长45.28%,发明专利授权量992件,增长96.44%。

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化有新成效,通过产业投资资金、金融投资资金、财政资金“三金合一”支持一批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化。

工业设计取得新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工业设计发展。

4.两化融合基础坚实。

积极组织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益达服装、东菱威力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广新海事重工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2015年广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实施“机器人应用”、“智能化车间”等工业制造升级项目,益达服装、格兰仕、欧意电器等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

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引入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科研部门、金融机构等,建设“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美的等5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信息化技术应用、智能工厂体验、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人才培训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建成基于工业4.0的无人工厂示范线。

5.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中山市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五金、家电、灯饰、纺织服装、家居、包装印刷等产业集群,集群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七成以上,主要集聚在火炬开发区、小榄、古镇、南头、沙溪、东凤和黄圃等镇区。

从地理布局看,东部多为新兴产业集聚区;北部尤其是西北部优势制造业集中,拥有发展智能产品、智能设计和智能化应用的基础条件;南部产业集中度低,电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突出,配合中山市产业发展空间调整,有望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方面实现飞跃。

(二)面临形势。

1.从全球看,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聚焦领域,为中山发展智能制造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传统工业强国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智能制造及相关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山有望在此轮革新中通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传统优势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带动商业模式变革,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全球智能产品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智能家居需求空前火热,据预测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0亿美元,但全球范围内智能家居的成熟产品和商业模式还在酝酿阶段,一旦实现突破,中山将有望跻身世界先进地区行列。

同时应该看到,全球制造业转移带来巨大压力,中山正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新兴经济体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资源禀赋限制、要素成本上升、产业工人减少等客观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日益艰巨。

特别是随着世界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的国际经济规则推行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中山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依靠传统产品和传统商业模式构建的商业版图,随时有可能被国际竞争对手吞噬。

在此背景下,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山主动适应并掌握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应对竞争新规则、打破发展樊笼的最迫切选择。

2.从全国看,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实施,为中山发展智能制造带来了新的红利和压力。

我国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

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和推动全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随之而来的资金、项目已经到位和启动,包括400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工信部主持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等。

在空前规模的政策红利释放期,中山市凭借自身实力,有望获得国家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的巨大利好。

但同时,全国各地都在投入力量发展智能制造,中山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国内竞争,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达城市都具备强劲实力;从自身看,中山制造业企业相对“零、散、杂”,与其他城市资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企业抗衡的能力略显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政策红利的获取。

3.从广东省看,我省先进制造业势头强劲,为中山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难题。

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巩固优势地位,应对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广东省选择智能制造作为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着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等政策为中山智能制造指明重点发展领域,中山特色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也被提上日程。

尤其随着深中通道的动工建设,深圳和中山前者西移、后者东进发展的同城化趋势已十分明朗,深圳市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将为中山市发展智能制造提供助力,中山将借此通道成为珠三角中心地带。

但从全省经济发展情况看,中山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第三梯队;从定位看,近年来佛山、东莞的智能制造突飞猛进,佛山对标德国技术谋求发展,东莞在机器人产业上已经提前布局,逐渐奠定了产业基础,而中山还缺乏相对明确的定位;从中山自身看,全市“缺核少芯”问题比较突出,现有智能产品生产企业未成规模,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竞争中赶超压力巨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体目标,以及建设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的发展定位,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打造并完善以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服务和新模式等4大领域、16个细分领域为主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助力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深化改革,增强动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强化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和落实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两化融合,协调推进。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园区和专业镇系统整合,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结合。

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

加快北部、南部镇区的产业升级转型,强化中部城区和东部临海产业带的规划和实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全面协同发展。

3.重点突破,示范引领。

集中资源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以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为载体,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带动一批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竞争力与前景的产品和企业。

4.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建设,坚持加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质量全面提升,注重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抢抓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争取和更快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围绕打造“智能制造先行地、高端装备示范区、新兴产业发展区、传统产业升级带”,不断壮大中山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全省甚至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阶段:

到2018年,中山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

——产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大。

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市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200亿元;智能产品产业加快孵化,智能产品产值达250亿元,占传统产品比重超过10%;智能设计产业启动增长,全市工业设计企业数量由50家增长到80家。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8%;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500件。

——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以上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数量达到20家。

——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凸显。

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全市形成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产值超亿元的机器人制造及集成企业20家左右。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2万元/人·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5;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污染物排放量达标完成,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第二阶段:

到2020年,中山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区。

——产业规模实力上新台阶。

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300亿元;智能产品产值达500亿元,占传统产品比重超过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