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33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docx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而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获得鱼,更应该获得打渔的方法,做到“鱼”、“渔”兼得。

通过观察和反思,笔者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除了学生自身的天分、家庭、社会等原因外,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型、情感型和幽默型等五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

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通过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教师

 

摘要I

一、对教师教学风格及学习习惯的理解3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4

(一)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5

(二)小学生课中学习习惯的现状6

(三)小学生课后学习习惯的现状7

三、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7

(一)理智型及其影响7

(二)情感型及其影响8

(三)自然型及其影响8

(四)幽默型及其影响8

(五)技巧型及其影响9

四、教师通过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影响的途径9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9

(二)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风格9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10

五、结论11

参考文献12

一、对教师教学风格及学习习惯的理解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的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锻炼形成的。

根据相关的调查,其结果表明,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因素。

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

从古至今,教师就是知识的代名词。

教育事业自然是离不开教师这一核心职业。

而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自身的专业知识。

一个老师知识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发展。

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拥有知识等于是拥有一笔财富。

在教学方面,知识这一基础条件是必不可缺的,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2.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积累的活,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平时的锻炼和积累才练就了今日的“有能力”。

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中,能力就像是一个内置的传递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领导和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到知识。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质量。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能够承受事情压力的大小和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与一贯的心态。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行动是由自身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心理活动很重要。

教师和常人一样,也有心理活动。

对待事情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人们的行为一般是由心理活动所支配,想到什么就马上做什么,偶尔思考一下行动的方式或是理性的想一下后果再做决定。

不管怎样,不管什么情况下,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性便不言而喻了。

4.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个人的思想活动和观点看法与对社会的认知。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

一个老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成了老师的个人意愿与他惯用的方式。

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但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动摇的。

他们完全愿意跟随着老师的脚步。

教师应该用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法与意识来引导这群渴望得到知识滋润的小孩儿们。

5.外部条件因素。

外部条件因素是指除教师自身条件以外的环境。

包括教学的环境、教学的科目、教学的任务、工作量等。

如果一个老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大,承受不了巨大的教学压力时,可能会放弃自己原来所坚持的,放弃所谓的原则……我们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就得承受得住社会给我们的压力!

作为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更应该不受外界的压力所影响自己。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也可以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生成的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由于学生是教师形象的载体,所以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中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

因此,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我抽样调查了湘潭县石鼓镇中心小学一些学生、老师及家长,并且着重了解了四年级

(1)班语文学习的情况以及老师的对策,如表2.1:

表2.1湘潭县石鼓镇中心小学四年级

(1)班语文学习情况与对策

教师姓名

高萍

所在班级

(1)

调查时间

10.10

总课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已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绝大多数(约90%)学生能课前预习,对语文学习有教你较浓厚的兴趣。

书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喜欢阅读。

我的对策

1.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2.鼓励他们带动其他学生认真学习,发挥榜样作用。

尚属一般的学习习惯

上课能积极发言的学生占43%,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学生占47%。

有不少学生上课不喜欢提问题,有很多学生还不太喜欢发言。

我的对策

1.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2.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尚需强化的学习习惯

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经常拖拉,不能自觉自愿地学习教材内容的学生占17%。

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我的对策

1.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

从实际调查发现,如表2.1所示,绝大多数(约90%)学生能课前预习,对语文学习有教你较浓厚的兴趣。

书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喜欢阅读。

而有少数小学生根木没有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

同时,小学生的预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缺乏经常性。

而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预习目的不明确。

虽然90%的老师把预习当成作业布置,但是其中有大约60%的教师只是说“你们将课后某题看一下”,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而事实上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学生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为什么要预习,没有仔细琢磨,学生没有明确的自己怎样做,达到什么要求,所以效率不高,指导性差。

2.预习形式单调。

有一些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每一次内容都千篇一律。

既不涉及对文本的质疑问难,更谈不上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促进预习,教师是例行程式,学生是应付了事,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3.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4、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

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5、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

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6、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二)小学生课中学习习惯的现状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

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

我发现在小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

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在随堂观察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

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从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4.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

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

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

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5.缺乏学习内驱力。

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

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

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有3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三)小学生课后学习习惯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有些学生平时做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做不到当天学到的内容当天消化理解,经常轻易放过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有不少家长反应,家里的小孩放学回到家里后,把书包随手一丢就跑出去玩了。

因此,小学生对于课后复习的重要性还未意识到。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却有众多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状态,小学时期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是较大的。

 

三、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谈到教学风格的类型,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答案也会不同。

我们这里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的活动形态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理智型及其影响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科学型或思维型。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其思辨见长,庄重而平稳。

其主要特点是:

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语速较快,但是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论证有力,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

这类教师的教学以理服人,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课堂质疑及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可以看出:

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讲解功底,能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而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势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语言缺乏生动性,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易产生“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非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情感型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语速中等,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目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此师生互动,情感共鸣,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同时,其缺乏一定的理性及严谨的逻辑性,学生不易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这对形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中完整的学习习惯有一定不良影响。

(三)自然型及其影响

其特点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知识。

此类教师语言真实,流露真情实意。

在教学课堂中,常常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带入到真实的情感当中去,让学生恍如身临其境。

能够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路清晰,一步一步跟着教师来,学生久而久之在学习上,能够很好的掌握该有的情感,特别是在语文知识学习中。

培养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与联想。

反思能力增强,对于小学生在情感道德乃至于人生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此类教学风格也有其不好的地方,不具备很强的逻辑性,比较的感性和沉闷,易造成乏味。

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所不足。

(四)幽默型及其影响

幽默型教学风格的教师通常有敢想敢说的习惯,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获得了心智的训练,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

另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课堂轻松愉快、活跃,给那些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平台、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练习、主动交流,从而激起了思维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并形成了“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五)技巧型及其影响

技巧型教师能使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周密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崇尚理性的学习习惯培养扼要讲述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默契配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环环相扣,使学生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这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多多学习和借鉴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思路。

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

理智型、自然型和技巧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具有这几种类型教学风格的教师深受场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爱;情感型、幽默型的教学风格会培养出场依赖型的学习风格。

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会不同程度地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思路、多种角度分析问题,根据同时或者继时匹配教学策略,还可以辅以学生提问、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时能够探讨交流,取长补短。

 

四、教师通过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影响的途径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造就人才,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定要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

这样学生才会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从而达到想要的预期效果。

老师要从各个角度去看待学生,一位风格鲜明的教师一定也是一位心理师,他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乃至细微的变化。

学习环境不仅包括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也很重要。

老师应该联合家长一起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风格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那么对于不同学生的类型,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

首先是好动,外向,开朗,比较调皮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风格,会使他的思维模式产生束缚,从而影响他开拓与创新的能力。

而对于有点小叛逆的学生,如果太过严厉,会使他的“叛逆因子”更加活跃。

而放松的话,他则会像脱缰的马,所以,这个就需要老师不断地调节自身的教学风格了。

但对于文静,内向,心思缜密的学生而言,就需要老师多多关注,如果老师没有注意他们,他们也许就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但当老师有小小的关注时,他们就会察觉。

并且也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小学生是非常有自尊心的。

所以,不管老师的教学习惯是怎么样,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关心,关注学生,放下老师的高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耐心的采用最可行的教学风格来教育学生。

在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启发他们自己获得新信息的技能,鼓励他们发掘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活动,形成通过对学生课内外活动的观察及作业的分析,分析学生学习认识风格的长处和短处。

教会学生识别自身学习风格的方法,通过自我识别,在教师的帮助下扬长补短。

例如,在记忆方式上,齐平型学习者会把记忆材料堆在一起记忆,忽略对象的差别,专注于对象的相似点,回忆时会混淆记忆内容。

而尖锐型学习者会注意记忆材料的小同之处,记忆时注意区分记忆内容。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风格,了解个别教学对象,创设各种氛围以发挥学生个体所具备的特性优势,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从而取长补短,全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合理地引导,使他们具有综合的学习风格,促进学习方式的深层次发展。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学习风格无好坏之分,学业评定应根据学习风格测验判断学生小同的学习风格,预测学生学业的优劣,也要从学习风格的差异出发,解释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

不能轻易仅凭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能力的优劣。

相同的努力程度、相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因学习风格不同,学业成绩会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是正常的,根据一两次成绩评定学生的优劣是不科学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进行不同的课外指导,提高针对性。

学校可将学生的学习风格作为分班的依据,在某些特定的学科中试行。

将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相一致的班级和教师相匹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教学风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反之,则对学生的学习有害,从长远来看,也会对学生终生事业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

 

五、结论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教学经验和自身的教学经历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社会发展与教学过程中进步的。

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的活动。

在学生学习老师的知识的同时,也是老师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的学习过程。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老师和学生是互补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学风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养成更多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从本论文可以看出教师教学风格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事业占着不可估量的地位。

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条件之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将这一条件执行到底。

竭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更高的学习条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Heimlich.JE.Norland,E.TeachingStyle:

WhereAreWeNow[J]NewDirectionsforAdultandContinuingEducation.No.93.Spring2002:

17-25.

[2]刘和平.教学风格辨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

(2):

107-110.

[3].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D].西南大学.2008.

[4]张琼.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72.

[5]王杰.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及对策[J]2013.9.

[6]杨立刚.教学与管理。

[J].2011.65-66.

[7]孙传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探索与思考[J].课改聚焦,2010(5):

36.

[8]张琼.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72.

[9]华生.唐丽琴.寻找教学中的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0]刘辉雄.关于学习认知风格和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调查[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4):

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