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05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热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热点材料.docx

《申论热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热点材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热点材料.docx

申论热点材料

2015年热点材料

(一)自贸区建设

背景|上海自贸区未起到深化改革作用

吕剑:

上海自贸区搞了一年,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和可借鉴的经验有?

贡立华:

从通常的改革看,以前做经济特区4个只成了一个,深圳起到了这个作用。

后来沿海搞了4个港口,要大连覆盖整个东北区域,带动整个东北的发展。

结果发展来、发展去,最后“大连成了大连人的大连”,没有变成东北人的大连,最多只是辽宁的大连。

以前通过浦东把中国改革的今天再延伸一步,最后的结果,他没有起到中国的延伸作用,最后变成长三角,上海的浦东。

天津也是一样,没有把更多的经验、政治体制、很多好的经营产权慢慢覆盖到全国。

以前的经济特区,汕头变成汕头人的汕头,这一系列的都没有发挥我们中央认为它该发挥的作用,等于全部都萎缩了。

现在上海的自贸区一年多了,我感觉它没有起到中央的作用。

里面就两条:

第一,没有通过自贸区起到深化改革的作用,反而给大家感觉到,都是到里面找钱去了,注册一家公司,感觉遍地是黄金。

第二,有没有通过自贸区在整个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好象也没有,最大的改变是工商注册。

要搞活市场,必须降低注册的门槛。

我感觉大的作用还没有出来。

那我们做珠三角的自贸区?

我们是干什么?

如果没有达到那个目的,最多恢复到以前的保税区,因为上海是几个保税区合成的,而不仅仅是我们整个体格改革、市场改革、近影体制改革的这么一个实验区。

我们以往的经验都没有达到,所以我从结果上来讲,对它的实际作用,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关家明:

单腾一个试验区去搞实验,它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带有区域性。

比如说有些做法在上海可能行得通,但不一定在全国可以推广。

对中国来说,搞一个自贸区不单是为了上海的发展,上海也不需要那么一个小地方特别发展起来。

因此,自贸区要找到有普遍意义的才能全国推广。

一个自贸区去做实验,应该不会比多几个自贸区做实验好。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说,不是某一个人在某方面有特定的一些见解把整个改革开放带动起来,改革开放必须要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里面互相竞争、推动改革、推动开放。

所以,我觉得应该多几个自贸区,或者叫自由区也好,按照他们不同的条件去提出新的意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竞争性机制的环境,那么普遍意义就会出来。

无论是前海还是整个深圳,也无论是南沙还是整个广州,地方官员对自贸区的建设都很热切。

以中国现在开放的程度,资本开放,商品贸易开放,服务贸易中港基金已经有10年多,基本上所有服务业里面都涵盖了。

所以,在当前的基础上,应该是有条件可以再铺开多一点、快一点、大一点。

概念大于实质勿对自贸区期望过高

吕剑:

上海自贸区金融方面有这样一个规则,只要是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和在上海自贸区就业的人员,就可以跟外面的世界、其他国家自由兑换货币。

我们一直有一个问题,如果个人或者企业跟我们中国的内陆不能自由兑换的话,那么被限定的自贸区内的兑换意义大吗?

莫善贤:

我认为概念太多,概念大于实质。

特别是珠三角,我们有中央批的珠三角发展规划,我们又冒出一个珠三角自贸区。

在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的题目是:

《广州国际金融城的规划与建设应当重新思考》。

国际金融城规模搞得特别大,地下商城搞了差不多10层,花了很多的钱、资源。

国际金融城,不是你想的。

它往往是跟国际的知名的证券公司联在一起的。

比如说我们国家在中国的两个金融的中心是不可动摇的,深圳与上海。

在国外的一些中外金融中,也是跟证券联在一起的。

但是我们想入非非,硬是要搞成国际的,搞成很大的想法,好像这样就不是金融了。

其实,国际金融的总部是不可能挪在广州的,第一定是北京、上海。

如果真的要挪移到广东,肯定还是在深圳。

所以我说,概念太多,概念大于实质,使得我们忙概念,使得我们朝着我们伟大的目标去空想。

我认为,第一,对自贸区期望值不要过高。

刚才贡老师也谈到上海的自贸区影响力和它实际的效果还是不见得特别辉煌的感觉。

那种政策效应的感觉已经大大衰减,不像以前,一个政策下来,马上就可以风起云涌的感觉。

第二,我们应当做好观念相结合的准备,既然自贸区是个概念,如果中央批下来,我们总不能不做。

所以我说,第二个是要做观念的准备,万一天上掉馅儿饼它真来了,那我们也不能没有准备。

第三个,地点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辐射能力。

第四个,务必是长短结合、点面结合,这个是饼,画的是一个饼,我们还要生活、吃饭,所以说,按照你原来的发展规律、目标慢慢走。

韩世同:

我觉得我们又搞一个自贸区,搞来干吗?

其实这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我一直不太关注这个事情,我挺反感的。

为什么?

因为南沙新区还没有落到实处,又搞一个新概念,不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因为南沙新区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要让它真的起到粤港澳示范区,那就不得了。

我们现在有没有到人民币、整个国度成为自由?

我觉得我们还没有,我们现在是这种围合式的,跟外贸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现在的放贷、保护性的利率、自由市场的汇率、民间的一些汇率,很大的级差。

所以我觉得,自贸区政策,在目前看来,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救命稻草,一个重新促进经济的法宝,我觉得这个要研究。

经济|政策落实带来投资和需求增长

吕剑: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自贸区对房地产有拉动作用吗?

龙斌:

 我最近看一些文章转发率很高,周小平,点击率很高,这个现象很有意思。

说明什么?

我刚才说的,反思的时代,思考的时代。

当你一味地去批判政府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为现在而辩护,为我们政府来摇旗呐喊一下,我认为这也是正能量,批判也是正能量。

我个人觉得,自贸区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应该是继续推进改革强有力的一个措施,因为我们看到,现在的改革除了经济方面的改革,很关键一点,政治方面的改革、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个改革怎么推进?

其实自贸区的设定完全是另外一套,按国际惯例,不像原来政府管制型的。

另外一个,经济转型的特点,改革开放发展的经济模式,整个阶段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投资拉动型等都面临问题,怎么样使得经济转型升级很关键。

自贸区,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实验、改革的实验区,同时也是一个探索经济转型路径的实验区。

我相信,上海搞了一年以后,一定会在全国覆盖,包括广东,历来是改革开放发展最前沿的区域,我想这个趋势一定是确定了,广东一定会有一个自贸区。

我相信,如果自贸区申办也好、布局也好,如果能很快地落实下来,对房地产影响应该还是非常重要,这个影响刚才说的:

第一个,需求的事情;另外一个,预期的影响,对它的投资行为也好、需求也好,都会带来大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这块应该是值得我们高度专注的。

自贸区内职能划分直接影响房地产

吕剑:

自贸区这个政策对整个区域的房地产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朱晋:

对于我目前所管理的整个项目来讲,都是处于自贸区的热点的地区,之前我做的富力的金宝城、现在是南沙,南沙应该是自贸区广东考虑的最重点的一个区域。

今年房地产市场从年初到现在,从大的趋势来讲,除了量之外价格是一直上升的地区中,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南沙。

从国外的经验看,我不太理解,我们的粤港澳地区究竟是怎么一个平台整合的资源。

南沙、花都等这几个网上报的方案,它是的职能分工、区域划分,我不是很了解。

设这四个功能去没有得到一个明细的划分,会不会产生一个恶性的影响?

可能各个地区、政府没有突破以往的开发新区,只是一味地招商引资,这样对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短期刺激一下。

从长远来讲,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泡沫,这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自贸区,首先肯定一点,如果这个东西能够确确实实落实下来,这对房地产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作用。

第一个,整体和区域的价值提升。

第二个,首先看准这个自贸区,是广州的客户,而且属于中高端。

到这个自贸区被打下来的时候,这部分客户就减少很多,取而代之是南沙本地的,这些客户是完全根据价格选择房产。

如果自贸区真正落实下来的话,我觉得广州市内的客户会上升。

第三个,如果珠三角真正能够落实下来,我相信这个消化周期、消化量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

第四个,自贸区对房地产的发展的影响,最终看自贸区更多的落到实处的东西,而不是说只停留在概念上的东西。

从长远来看,如果自贸区能够落实的话,对我们房地产应该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制度|“小政府、活社会、强市场”

吕剑:

无论是南沙还是前海,他们主要的考核还是招商这块,他给我们展示的主要数据还是招哪些、土地的税收优惠。

前广东两会的时候讲的比较多的概念,会在这三个地区产品新的制度,后来比较敏感,根本不提。

假如珠三角自贸区获批的话,应该有那些制度层面上先行先试?

莫善贤:

从自贸区一开始我就觉得是个概念,刚才朱总说的,自贸区可以挑动房地产。

我觉得,挑动房地产的不一定是自贸区,假如我们都靠它来挑动那就完蛋了。

自贸区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其实只有国家倡导,哪里都可以行。

所以你问我的问题,一句话,难以回答。

吕剑:

工商制度改革,你看哪些制度可以做试验?

贡立华:

珠三角跟上海不同,上海是一个完整的行政社区,中央为执行,级别比较高。

珠三角就不同了,谁做大哥?

港澳?

还要看深圳服不服气。

在中国还是讲究一个级别,所以我说,能不能搞一个大的格局,香港澳门是副级,广州、深圳的级别低一级。

城市就是厅级单位。

这样构思一下:

省委书记做主任,香港澳门特首做副主任,广州、深圳做副主任干活,统筹一下。

因为香港、澳门是国际性的城市,把他们的经验、条件带进来,激活深圳和广州,再加上小地点珠海,变成一个真正的珠三角这么一个区域,剩下的几个片区,花都、南海各地分工,找到差异性定位。

差异性定位的落脚点就是找到你的更加市场化的特色。

上海是金融特色,广东是贸易特色、金融特色、机器人特色、科技特色,都是特色。

这些特色合在一起就是这个区域的国际化。

说到体制,我就讲到小政府、活社会,中间的机构、商业协会、各种专业机构活跃一点,提供服务;强市场,把市场服务做强、做头、做大。

现在有个反方向的手法,政府挂牌了之后,还想做很多事情,越做越反向,那么多官员有几个董事长有几个读过国际司法、国际贸易法?

没有,干脆放开了。

所以汪洋也提过,叫做小政府大社会,我改了一下,“小政府、活社会、强市场”。

把这个其余各具分工,香港、澳门、花都、南沙、东莞那几个地方,全都分工,分别定位,就出来了。

而我们的省委书记、政治局委员带头,我觉得这样比上海更具活力。

自贸区可以促进珠三角与香港的融合

关家明:

珠三角是中国开放方面的先头部队,如果在新一轮的自贸区这个实验里面,脱掉珠三角,我觉得这个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一个损失。

对香港来说,很多人一听到上海自贸区以后,就觉得要复制香港,那复制以后,我们就没有地位,边缘化。

我觉得这个是看不通。

因为30年过去,很多地方,香港有什么好的地方,按理中国都已经拿过去了、都已经学到了。

但30年以后还说要复制香港,就是说香港还有剩余价值的话,那香港这个剩余价值不是30年前的剩余价值,是过去30年里面,我们还在不断演化出来的。

只要我们能尽心地演化,我们就不愁没有好东西可以提供。

自贸区实际上是促进两地融合更进一个台阶而已。

按上海自贸区经验,首先已经在上海铺开的东西,应该完全可以在珠三角推广开来。

分门别类、简化审批、某些基金方面或货物方面的进出自由。

反正在上海能做的、做得不错的话,没有理由说珠三角做不起来。

 第二条,珠三角有一些方面跟上海、跟长三角不一样的,其一,它的轻工业特别发达,企业基本上向外的势头比较强,它对海外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它跟海外的联系也非常密。

珠三角特别在走出去方面,应该有很重要的角色可以扮演。

其二,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我们在服务业方面、科学技术方面都要继续提升。

这个在珠三角某方面来说,是有它的优势。

如果单是靠长三角、上海一个点往外跑的话,这个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最好的、最理想的情况。

思路|珠三角自贸区若获批如何发展

吕剑:

香港的自由港重点是金融、新加坡的重点是物流,他们港口做得很好。

如果我们珠三角再搞自贸区,应该把最重点的产业扶持放在哪上面?

制造业、货物贸易、物流中转、还是跨界金融方面?

自贸区更应该强化广东的商贸地位

韩世同:

我们金融城能不能建起来?

我一直说,如果说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广州已进市了,再怎么进去还是市金融中心,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全国的,比深圳也比不过,更不要跟上海比,我们把它做成服务部吧,最终还是金融服务的,我比较看好商贸,未来和现在都依然是最突出的,广交会在这个地方还拿不准,还是有它的传统、历史、特点,只是我们的交易对象变成二三世界了。

所以我们还是得提升我们贸易方面、商贸方面的地位、功能、作用。

我一直非常希望广东、广州能够成为一个展贸型的城市,我们拥有一流的毡帽设施现在变成三流了。

以前北京比得过广州吗?

上海比得过广州吗?

但是人家现在已经可以办奥运、世博了,人家已经不比广州差了。

展贸型的城市酒店要过量,我们现在仅仅以来国际性的展贸,广交会是往外出口的,实际上世界有很多国际大展,上还有一个上海宝马展,非常大规模,花落上海了。

所以我们现在没捞到什么可以树立我们广东广州核心地位的第一把交椅的东西。

我觉得,真正要想请进来的那些科技、大型的商贸等等这些东西,人家还会来吗?

我对此有所怀疑。

我们的思路、定位,刚才说的粤港澳的示范区,怎么个示范法?

虽然有很好的规划,这个要落地还是要有很多的土地,我觉得这方面,能不能在商贸、会展这方面,能够再强化一点广州的地位。

这样的话,更好一点,因为二产这个地方不太可能发挥很大了。

金融我刚刚讲的,我们肯定做不了老大,可以在华南地区做到老三。

所以,我不认为上海能够超过深圳,可能是双雄并起的格局。

引进大企业VS培育小企业

吕剑: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那时候就在讲中国加入WTO对老百姓的好处,那个时候听到最多的是我们买车会很便宜。

但现在加入世贸之后,跟国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没有实现买东西很便宜的梦想,在上海卖得很便宜。

加入自贸区实行后对我们老百姓会不会有这样的好处?

贡立华:

第一,政府少管;第二,降税。

如果没有这两条,自贸区变成了合法的走私基地,只能富一部分人。

中国要走入社会只有一条,就是降税。

我们中国的税太厉害了。

再加上创业,人人都纳税,这个税反而多了。

吕剑:

贡立华老师支持多扶持培育小企业。

一种像深圳这些,培育很多伟大的企业,推动深圳土地的发展。

另外一些新区,有代表性的蒲州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他们引进世界500强,迅速做大GDP。

以前比较成功的案例,北京海淀区做的中关村是比较成功的,培育了联线、XX这样的企业,非常成功。

像如果和欧盟的模式,大企业非常大,一直能够支撑这个国家的经济前行,更新换代比较少。

美国的模式就是,旧的规贵族很容易被新的贵族取代,不但有新的大的企业头胎旧的企业,这里面的弊端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老的企业面临裁员,老无所依。

如果我们珠三角也搞一个自贸区,是应该像南沙、前海那样以引进世界500强大企业的核心为政策,还是用长远的眼光慢慢细水长流,像杭州培养阿里巴巴一样,把小企业培养成大企业,哪一种更好一点?

韩世同:

我们现在虽然说是珠三角自贸区,实际上也就是平行前海、南沙,最多加上花都那一圈,这几个区位。

这几个区位目前都没有配套的制造业,这样的话,大的机构、大的企业几乎不可能进入。

比如说在香港商业机构、那些几大家族,它不可能把一个大的机构、大的总部牵到你这里来。

货家也不会牵进来。

所以这里到底用什么方式来做?

这个恰好就是比较难想象的,大的也引不进来,制度业又不是我们发展的。

我们现在没有太打算搞制造业,现在哪些算高端的制造业我也不太清楚。

比如说高科技算不算制造业?

我觉得高科技应该进来,但高科技往往都是小企业。

所以我觉得,大企业上面,当然它能进来就更好了,我不是指制造型的。

但是我们要首先丛中小企业做起来,而且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我是觉得贡立华的设想也不错,搞一个很大的格局。

我觉得格局是决定成败很大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不解决,我一直不太看好这个事情。

既然南沙是整个全省的,乃至要辐射更大范围的东西,那领军能力肯定是最强的。

在格局上弄好了,然后再积思广益,我觉得要从纯粹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一个格局问题。

韩老师的观点,如果我们引进大企业更好。

龙老师,从你的角度看,我们珠三角的经济形势,是把重心放在大企业比较好,还是放在培育小企业、新企业比较好?

龙斌:

我的看法应该是兼容并蓄。

吕剑:

我们之前在探讨上海的时候,去年有专家提出观点,正是因为我们引进的国企、央企、外资大企业,导致中产企业很难成长。

龙斌:

没错,这是矛盾。

一方面,你什么都没有的东西,你要做一个高端的东西,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大的财团进入,有品牌,越多越好,你的城市也才能发展起来,整个功能才能强化。

另一方面,要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基层问题,这就是要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了。

要有大的企业、大的投资来带动,从最后的目的来看,还得形成一个有利于大家就业、创业,这是一个有矛盾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有一定的矛盾,但是它理想的设计、理想的规划,和它的现实的路径,还是不太一样,要发展,必须要有大的企业,有很大的金融机构进入才行,甚至吸引投资的高端人才。

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可能要更广泛的,在草根阶层关注它。

朱晋:

刚才龙老师说的大企业带动小企业?

假设一个上游的大企业带动下游一群小企业,这种配制是不是更合理?

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还是我比较关心的,这四个或者未来更多的自贸区,它的整个区域定位在哪里?

行业定位在哪里?

这样才能取决它的行业大小。

第二个,我非常赞同贡老师刚才说的,确实,要开展珠三角的自贸区,关键是谁牵头,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我们这四个自贸区尚且还分不清分工,如何让粤港澳分这个自贸区。

我不知道香港、澳门是个什么情况,是说我们这边自娱自乐,还是说香港澳门已经有政策对接,或者有新的想法配合自贸区的发展。

吕剑:

根据我们粗浅的分析,珠三角不缺人才,广东、深圳、香港也好,是高校密集区;另外一个,不缺资金,我认为比北京上海的资金流动更自由、便捷。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觉得我们是把目光放在大企业还是培养小企业?

莫善贤:

我认为,在自贸区这个概念内存在一个导入期,概念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弱期。

引进大的企业是我们的理想和愿望,能不能有大的企业进来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既然都有能力搞,我们为什么要去国外收购人家?

这个其实是对投资环境的一个反思的问题。

刚才说不缺人才,我不敢说,刚才说,能不能生长像马云这样的企业,我冒昧地说,真的缺少这样的气侯和土壤。

你说不缺资金,我不敢说,资金是流动的,而不是一个固化的定在这里的。

按照银行的固化的规模,广东占全国资金的1/10,很多企业去海外融资,海外融资的企业能够在哪里用?

广东不缺人才,不缺资金,这个可能是固化的概念,再细化的时候,可能是缺,也可能是不缺。

最后的说法,中小企业还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中小企业在本土生长,而且跟群众、市民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的风险很容易化解。

大公司、大企业的风险,有时候对一个地区的经济都是一个颠覆。

大量引进大企业,我觉得很难。

现在投资市场还存在瓜分问题,一些资源被瓜分了,其他企业你要它进来,他有钱但是没有地域优势。

自贸区行业发展选择应该让市场说话

关家明:

自贸区现在发展特别好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物流,一个是金融,特别是对外的一些金融,这两个应该都可以在广东、珠三角推广。

还有一些服务业,比如说法律咨询、医疗等,都是很有潜力。

但让政府选择某些行业来发展还是老一套的思维。

作为政府,应该是让市场去选点、选行业。

政府要简政放权,不同行业的企业只要能满足基本的企业的要求,就可以开门做生意,不管什么行业,只要不抵触一些敏感的地方,或者说对国家安全、对自然各方面有影响,其他的你都可以做。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我们以前说72行,现在不知道是7000多行还是多少行。

珠三角的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对外开放度比较强,跟港澳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在这方面应该是有很多新的行业可以让它活跃起来。

反思|政府要反思服务水准

吕剑:

之前在广东省经济委也讲过,广东存在一个风险,宝洁其实已经迁到上海去了,核心资产、制造基地都已经迁到上海去了。

以前很多世界500强大企业,特别是金融、服务型的大企业这些年都往上海、北京迁移。

所以引进大企业这块,领导们很担心,大企业是看哪个地方对它好、有利,他就迁过去了。

大企业对一个地方性的带动性很强,杭州的阿里巴巴出来以后对整个的电子业带动性比较强。

几个老师的意见是大小企业要双管齐下。

贡立华:

要区分一下大小企业的功能,大企业的好处:

第一,它容易产生GDP;第二,产生税收。

小企业有什么好处?

第一,它有活力;第二,富裕。

大企业产生GDP,小企业让人民富裕。

一个大企业拿了相应很多小企业的供应商,这是可以服务的,但是大企业会走,一走的话,服务商就会空了。

这个时候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你的机会在哪里,很多政府认为把大企业引进来就高枕无忧了,最后大企业一走,就完蛋了。

我觉得广东还是要首先发展小企业。

为什么广东早期的贸易好,现在差了,一个前提条件,广东早期的产品有垄断性,因为珠三角的工厂多,产品有垄断性。

现在全国各地都不停的开工厂,它的垄断性就没有了,稀缺性降低,所以贸易商不来。

你想发展贸易都发展不起来,因为缺根了。

 

龙斌:

政府部门可能缺乏一种反思,它是服务者,民商环境不到位,这个很关键。

不仅仅是这个的市场,它是全国的市场,它在哪里设总部?

关键是你的地位怎么样,你的城市地位越来越强,你的行政服务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开放、透明,那肯定到你这里来了。

为什么走?

肯定是你自己做不好,人家就走。

像丁磊,他为什么走?

因为你不好嘛,不要老说人家不对,他走,还是政府有问题。

贡立华:

广州不适合扶持大企业,到一定程度就到平静了。

龙斌:

关于发展,作为不管是新区也好,粤港澳的优质生活平台这种定位也好,中国的发展很关键一点,政策落实能不能到位?

你政策落地不到位永远是个问题。

我认为政策落实也是一种能力,执行不到位永远不能不起来。

为什么浦东、上海、滨海都发展快,滨海发展基本上超过天津总量,很快能够把飞机波音搬过来。

南沙有哪条落地了?

这个很关键。

你不是怪这个区域不好,是怪你自己能力不好。

我认为这个非常关键,你不管搞自贸区还是新区还是经济区,很关键一点,政策的落地能力,这个相当关键,你必须要运营,要兑现,你没有兑现的话,跟过去一样只是个概念。

我也是亲身经历,感受很深。

开会的时候听到,很多大老板,广东、上海、澳门商会,最后没有一个落地,你说怎么办?

能发展起来吗?

 

香港自贸港繁荣背后的代价

关家明:

每一件事都有代价,因为太自由,香港本土的一些行业发展不起来。

香港一开始就是有渔港,你现在问很多渔民,他们也会说,我们以前怎么怎么好,但现在渔船都是国内的渔船;香港曾经也有钢铁业,我们做钢。

我们还有铁矿,马鞍山,曾经也不小。

我们做船,修船,以前有两个大的船坞,现在都没了;香港的制造业曾经是差不多就业人口的1/4到1/3,占GDP很高的水平。

但现在你说的制造业,我们不到3%。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生命的周期,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面,可以生长,应该也可以消失。

这个改变,对香港来说,我不能说是非常好的好事,因为它背后有一个代价。

但从全球的发展来说,香港要继续发展的话,这是必然的发展的过程。

所以,自贸港本身是有代价的,有一些行业,如果它不能适应就死定了。

开放自由这块,实际上我们所谓的自由港,就是对外开放,我们不管你是哪里的,不管你是搞什么东西的,我们都欢迎,都可以进来,但背后肯定有代价。

2015年热点材料

(二)

东莞扫黄—上升为意识文化建设

 东莞那块“性都”的金字招牌要被拆下来了。

这个与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淫欲之地能如此高调地在中国存在10年,本身就是个奇迹。

中央这次态度坚决,连续下发几个红头文件,以打老虎的力度打老鸨,可见扫黄的决心不亚于反腐。

不管之前多少人努力论证色情行业合法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比如缓解就业,拉动内需等——然而这是另一个问题。

至少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框架下,卖淫是违法的,而组织卖淫则是犯罪,强迫卖淫更是重罪,这点无需置疑。

即使将来合法,那也是将来的事。

卖淫不是“灰色地带”,而是法律的禁区。

因此,这次重点打击东莞,虽然很多网友(尤其是男网友)哭天抢地,但这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的。

吊诡的是,为何选择此时动手?

虽然卖淫不合法,但东莞的色情行业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