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700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docx

航道基本知识及题目

 

第一章航道工程与航道尺度

 

第一节航道工程

 

一、航道

 

1.定义:

为了组织水上运输所规定或设置的船舶航行通道称为航道。

 

规定:

图上画定或现场标定;设置:

人工开挖或整治而成。

 

2.基本要求:

 

①足够的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

 

②适合船舶航行的水流条件:

流速不能过大、流态不能太乱、比降不能太大。

 

③跨河建筑物应满足船舶航行的净空要求。

 

二、航道工程

 

1.整治工程:

建造整治建筑物,改变和调整水流结构,稳定主流,控制和调整

 

泥沙在河槽内的运动⋯⋯。

能较长时间维持河势,影响范围大,投资大。

 

2.疏浚工程:

用挖泥船挖除碍航浅滩,增加航深;用爆炸除去碍航礁石。

投资

 

少,见效快,施工简单,但易回淤。

 

3.渠化工程:

建造拦河闸坝,抬高水位。

投资大,技术复杂,通常应先考虑疏

 

浚和整治措施,如达不到要求才考虑渠化工程。

 

4.径流调节:

利用上游水库,洪水季节蓄水,枯水季节放水。

 

一般来说:

山区河流渠化工程

 

平原河流、潮汐河口整治和疏浚结合

 

平原上的大江大河疏浚

 

河网地区、湖区疏浚

 

第二节航道尺度

 

一、航道尺度

 

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情况下,保证通航的航道最小尺度。

包括航道水深、

 

航道宽度、弯曲半径以及在最高通航水位下跨河建筑物的净空。

 

二、航道等级

 

①以航道水深为分级标准:

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分4级1.83m、2.74m、3.66m、

 

12.20m。

 

②以标准驳船的吨位为分级标准:

我国采用此分级法。

 

三、内河船舶的航行方式

 

1.拖带船队2.顶推船队

 

第二章浅滩的演变和整治

 

沿河流的纵向河床有一系列的凸起之处,从航运观点来看,我们一般是将

 

水深不足,碍航的地方称为浅滩,或称碍航浅滩。

 

河流中为什么会出现浅滩?

各个浅滩上的水深为什么不一样?

浅滩位置为

 

什么会移动?

等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原因和规律的。

因此,整治

 

浅滩时,必须掌握浅滩演变的规律,了解浅滩的成因,然后进行整治工程的规划

 

设计和工程的实施。

 

第一节浅滩及其成因

 

一、浅滩及其组成

 

1.浅滩:

联接边滩与边滩或江心滩之间的?

°水下沙埂?

±,当其航深不足时,便

 

称为浅滩。

 

2.组成:

①上边滩、②下边滩、③上深槽、④下深槽、⑤沙埂、⑥尖潭、⑦倒

 

套、⑧上沙咀、⑨下沙咀

 

二、浅滩分类及成因

 

1.按淤积部位(淤积原因)分为6类:

 

①弯道过渡段浅滩;深槽由凹岸→凹岸,环流消失(或不定)。

 

②放宽段浅滩:

单宽流量减小,流速减小。

 

③河槽束窄处上游浅滩:

局部壅水区。

 

④分汊河段浅滩。

 

⑤分流河段浅滩。

 

⑥支流汇入河段浅滩。

 

2.按河床形态分为4类:

 

①正常浅滩(平滩):

上、下深槽对峙而不交错(航槽位置稳定)

 

②交错浅滩(坏滩):

上、下深槽交错(航槽不稳定),横向漫流。

 

③复式浅滩:

滩、槽交错分布的浅滩群。

 

④散乱浅滩:

滩、槽分布散乱,极不规则。

 

3.成因:

(至少有四种可能)

 

①流速减少:

放宽、束窄壅水、分汊、分流、入汇等。

 

②环流:

过渡段环流方向相反,泥沙落淤。

 

③洪、枯水流方向不一致:

洪水淤积,枯水冲不走。

 

④上游来沙量过多:

山洪、冲刷、塌方等原因。

 

总之,浅滩的形成可归结为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输沙能力,上游来沙不能

 

被本河段水流所带走落淤而成。

 

第二节浅滩演变的基本规律

 

一、影响浅滩演变的主要因素

 

来水来沙条件,河床边界条件两方面。

 

1.来水、来沙条件(水文条件):

 

大水,少沙:

浅滩少淤或冲刷

 

小水,大沙:

浅滩淤积

 

洪峰在前,沙峰在后:

浅滩淤积

 

沙峰在前,洪峰在后:

浅滩少淤或冲刷

 

涨水慢(淤),落水快(冲):

浅滩淤积(淤多、冲少)

 

涨水快,落水慢:

浅滩冲刷(淤少、冲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

河流的来水、来沙(水文条件)及其变化过程对浅滩冲

 

淤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引起浅滩变化的直接条件。

 

2.河床边界条件(河床形态):

 

①竖向形态:

边滩高大,水流归槽早,冲刷时间长,浅滩冲刷多;

 

边滩低,水流归槽晚,冲刷时间短,浅滩冲刷少;

 

②平面形态:

放宽、束窄、分汊、过渡段长短等,影响流速分布,环流结构。

 

③上、下游河势:

动力轴线摆动。

 

二、浅滩演变的基本规律

 

1、绝对活动性:

浅滩形态总是变化的,浅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冲淤变化,这

 

是水流与泥沙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相对稳定性:

只要河床形态、地貌不发生根本变化,浅滩不会消失,必然存

 

在。

这也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

 

3、年内周期性:

 

①一般是:

洪(涨)淤、枯(落)冲,又可分4阶段:

 

a、涨水初期:

冲淤交替

 

b、高水期:

明显淤积

 

c、中、枯水:

明显冲刷

 

d、枯水末期:

相对稳定

 

②鞍凹(槽口)位置:

洪、中、枯不同,但具有年周期性。

航道多变。

 

4、年际周期性:

 

特大洪水年出现时,浅滩形态变化,然后逐年调整,又恢复原来形态,有

 

一定周期性。

 

第三节浅滩演变分析方法

 

浅滩演变的分析目的在于掌握浅滩演变的规律,区别影响浅滩演变的主要

 

因素和次要因素,预测今后浅滩的变化趋势,提出对浅滩的整治措施。

 

1、对天然河道的实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河道的过去演变过程。

 

2、应用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3、运用河工模型试验的基本原理。

 

在具体进行某一浅滩演变分析时,通常是采用从河床变形的结果去找原因

 

的方法,即根据已有的浅滩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从水流、泥沙、和河床形态上去

 

找原因,找到原因以后,再由这些原因去预报浅滩的发展趋势。

即从结果→找原

 

因(主因)→演变趋势→整治措施。

 

第四节浅滩的整治原则

 

除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值求解外,更多的方面还停留于定性的描

 

述阶段。

航道整治理论也必然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状态。

 

一、统筹兼顾,充分利用河流资源

 

二、处理好治理河道与航道的关系

 

只有稳定了河势,才有可能整治好浅滩。

所以治河与治浅滩两者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一条河流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中洪水时期水流对河床的塑造。

 

治河工作者为了稳定河势,常着重于中洪水期稳定岸线、深槽和边滩,控制河流

 

的平面摆动。

航道工作者为了克服枯水期浅滩的水深不足,通常多着眼于枯水期

 

浅滩的整治,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

 

三、顺应河势,因势利导

 

四、参考优良河段规划河床形态,工程分期实施

 

五、合理选择治理浅滩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整治是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疏浚收效快、机动灵活、

 

一次投资较少是其优点,但需经常清除挖槽的回淤。

在流速小、流向变动不定的

 

壅水河段、整治工程难以发挥作用时,常采用疏浚。

实践表面,一般情况下,采

 

用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措施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即以整治为主辅以疏浚,或以疏

 

浚为主辅以整治,只要搭配得当,可以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第五节浅滩的整治措施

 

一、整治方案论证

 

经济比较:

 

整治建筑物:

根本性的措施,长期起作用,一次性投资大。

 

疏浚:

临时性的措施,短期起作用,一次性投资小。

 

整治与疏浚相结合:

一主一辅。

 

技术论证:

 

内容:

a效果;b对上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c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如防洪)。

 

方法:

a演变分析;b变形计算;c模型试验。

 

二、各种浅滩的一般整治方法

 

(一)正常浅滩

 

一般情况下,这类浅滩不碍航,只有在洪水期来沙特别多的年份才会出现

 

水深不足。

 

1.特点:

河道呈弯曲形状,上下深槽不交错,水流较集中。

 

2.碍航原因:

过渡段太长;河宽太大;边滩高程太小。

 

3.治理方法:

稳定河势(保护弯道凹岸);束窄河宽;固定、加高边滩高程;疏

 

浚。

 

(二)交错浅滩

 

1.特点:

河道顺直或过渡段太短;上、下深槽交错;存在横向漫流。

 

2.碍航原因:

上、下深槽之间存在横向漫流,水流分散,水深小(浅滩脊宽浅),

 

槽口多,航槽不稳定。

 

3.治理方法:

消除漫流,固定、加高边滩;疏浚。

 

(三)复式浅滩

 

1.特点:

河道顺直较长或过渡段很短;上下游浅滩相距太近,有共同的中间深

 

槽;上下深槽时有交错。

 

2.碍航原因:

上下浅滩冲淤交替;横流;急弯。

 

3.治理方法:

稳定河势;消除横流;固定、加高边滩;疏浚。

 

(四)散乱浅滩

 

1.特点:

河道没有完整的弯曲形态,河床宽浅,没有明显的边滩和深槽。

 

2.碍航原因:

水流分散,主流不定。

 

3.治理方法:

用整治建筑物或疏浚的方法形成一条弯曲的整治线。

 

第三章整治工程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中洪水整治,稳定河势,固定岸线,主要是治河,解决防洪问题。

 

枯水整治,束水导流,刷深枯水河槽,主要是治滩,解决航运问题。

 

第二节整治断面设计

 

一、设计水位

 

(一)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根据通航标准,要求达到航道尺度的起算水位,称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又称设计水位。

 

(二)浅滩设计水位的确定方法

 

1、水位相关法:

 

浅滩上设立一个或几个临时水位尺,与基本水文站同步观测较长时间的水

 

位资料,点绘相关图,由基本水文站的设计水文→浅滩的设计水位。

 

2、比降插入法:

 

当浅滩上没有水位资料而浅滩上下游有水文(位)站时采用该法。

 

3、瞬时水位法:

 

浅滩上临时观测水位较少,点不出相关图。

但又无上、下水文站时,可由

 

少数资料求出浅滩水位与基本站水位的?

°落差?

±关系,即用这一固定落差,由基

 

本站水位,推算滩上水位。

 

二、整治水位

 

定义:

与整治建筑物头部齐平的水位。

当水位降至该水位时,整个水流受

 

到整治建筑物的约束。

(整治建筑物开始发挥最大作用)。

该水位愈高,建筑物修

 

得高,水流受约束早,航道冲刷愈多,但投资加大;影响防洪。

 

(一)经验方法:

 

1、经验数据法:

由整治成功的工程经验数据确定。

 

2、优良河段模拟法:

用本河道的优良河段边滩高程作为整治水位。

 

3、采用多年平均水位:

多年平均流量对应的水位,相当于平边滩水位

 

(二)造床流量法

 

所谓造床流量是引用某一个频率的流量,在这个流量下,造床作用假定和

 

多年流量过程综合造床作用相当,这一流量,称为造床流量。

 

提出造床流量应是对河床形成作用最大的那几级流量,它包含了造床强度

 

和历时两方面因素,造床强度又取决于输沙率的大小,故输沙率与历时的乘积最

 

大时的流量作为造床流量。

 

三、整治线宽度

 

(一)定义

 

整治水位所对应的河面宽度。

应大于航道宽度。

整治线宽度太大,束水作

 

用不明显;宽度过小,将产生局部的过度冲刷,引起下游河段淤积,或流速过大

 

使航行条件恶化,因此,正确确定整治线宽度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确定方法

 

早期整治航道时,由于没有挖泥设备,多采用束水攻沙的方法,因此,整

 

治线宽度公式均为只考虑束水攻沙情况下推导出来;而现在一般多采用整治与疏

 

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航道整治,故一些公式应进一步完善。

 

1.经验方法(河相关系法)

 

2.理论计算方法

 

(1)水力学计算法

 

(2)输沙平衡的方法

 

第三节整治建筑物的作用与布置

 

一、丁坝

 

二、顺坝:

 

特点:

坝轴线沿水流方向或与水流交角很小。

 

作用:

束窄河床,导引水流。

 

位置:

沿整治线布置。

 

优点:

流态平顺,对河道及对岸的影响较小。

 

缺点:

不易修改(只宜在一岸修顺坝),施工条件不便(远离河岸)。

 

丁顺坝:

丁坝与顺坝结合。

 

三、锁坝

 

特点:

从一岸到另一岸,将非通航河槽完全封堵。

 

作用:

塞支强干,增加通航河道的流量。

 

位置:

位于分汊河道的支汊上(首、中、尾都可以)或河道中的窜沟、倒套等

 

处。

 

四、潜坝

 

特点:

各种水位时均潜没水下,但一般不碍航的建筑物。

 

作用:

调整河底坡度,壅高上游水位,改善流态。

 

位置:

岸边,河中,支流道等处都可布置。

 

类型:

潜丁坝、潜锁坝

 

五、平顺护岸

 

特点:

覆盖在河岸外面,大面积的平顺,层状建筑。

 

作用:

保护河岸不受冲刷。

 

位置:

弯道凹岸(顶冲点上、下游)。

 

布置护岸工程原则:

时机选择:

河弯发展到相对稳定阶段。

地点选择:

全线规

 

划,(上、下游兼顾)守点固线。

?

°险工?

±、?

°平工?

±。

 

第四章分汊段和汇流段的整治

 

第一节概述

 

一、分汊段成因:

 

1、泥沙在河中淤积而成(如河流放宽段等)

 

2、水流切割边滩而成(成自然裁弯)

 

3、人工裁弯

 

二、汊道碍航原因

 

1、分汊河段总宽度比单一河道大,水流分散,水深不足。

 

2、洲头的顶托作用,水流冲向洲头及两侧河岸,泥沙下移,淤积汊道中、尾部。

 

3、洲尾部水流交汇,消耗能量,泥沙淤积,形成关洲尾的?

°关门洲滩?

±。

 

三、汊道演变的基本规律

 

总趋势:

一条汊道走向发展,另一汊道走向衰退,各汊道多处于兴衰交替

 

的变化过程中。

 

主要原因:

两汊的分流比与分沙比,随着水位的变化及口门高程的变化,两汊

 

分流比、分沙比发生变化。

 

第二节汊道整治

 

一、稳定汊道:

 

适用条件:

河势良好,水道优良。

 

措施:

1、保护节点:

节点变化→汊道变化。

 

2、保护进口河岸、边滩。

 

3、保护河弯。

 

4、保护洲头(鱼咀)、洲尾(岛尾)

 

二、改善汊道:

 

适用条件:

维持现有两汊河势,整治碍航浅滩。

 

措施:

1、分析浅滩部位(汊道进口,中部,出口)、成因。

 

2、采用丁、顺坝或疏浚,整治浅滩,改善航道。

 

三、堵塞支汊:

 

适用条件:

主汊通航流量不足,需堵塞支汊以集中全部或部分流量以增加航深。

 

措施:

丁、顺、锁坝。

 

第三节支流河口及入湖河口的浅滩整治

 

一、支流河口浅滩

 

(一)成因

 

1.干支流洪水期不一致,洪水期相互顶托,泥沙淤积成滩。

 

干流、支流属于不同的地区,洪水有先后,干支流水位相互顶托,流速减

 

小,水流挟沙力下降,使大量泥沙淤积。

 

①干流洪期先于支流洪期:

支流河口淤积

 

②支流洪期先于干流洪期:

干流淤积

 

2、干、支流交汇角的影响

 

河口浅滩的形成,与干支流交汇角度十分密切。

 

3、支流汇入干流位置的影响

 

两条支流在同一地区汇入干流,三股水流交汇,相互顶冲撞碰,能量损失

 

较大,泥沙最易淤积,如:

浏阳河,捞刀河入汇湘江情况,流态紊乱,大量泥沙

 

淤积。

 

4、干支流的流量,比降,流速,来沙量等不一致。

 

若比降、流速,来沙量:

 

支流>干流:

干流淤积;

 

支流<干流:

支流淤积,同时交汇点下游干流亦常

 

淤积。

 

(二)整治措施

 

整治的基本原理:

增加输沙能力,减少泥沙淤积。

 

1、筑坝导流,调整交角

 

2、改变支流入汇位置:

 

3、加大支流的输沙能力,消除支流河口淤积

 

4、新开航槽,调整交角

 

二、入湖河口浅滩

 

(一)水流特征:

 

1、流向逆顺不定,水位流量关系复杂

 

入湖河口因受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同一流量下,往往有不同的水位,如洞

 

庭湖:

水位高时江水倒流,水位低时江水顺流。

 

2、水面比降平缓,流速较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湖水顶托,比降减小,河口成为滞流区,大量泥沙淤积。

 

(二)整治措施:

 

1、疏浚与束窄河床相结合

 

2、改善流向,增加河道输沙能力

 

3、筑导堤将航道延伸到深水区。

 

第五章弯道整治

 

第一节弯道演变及碍航特点

 

一、弯道演变的主要方式

 

1、凹岸崩退和凸岸淤进

 

在弯道环境的作用下,凹岸不断地遭受冲刷,坍塌后退,凸岸不断淤积前

 

进,使弯道不断地向弯曲方向发展,弯道河流一般都处于输沙平衡状态,凸岸的

 

淤积主要来自凹岸的冲刷,凸岸的淤长与凹岸的崩退在数量上接近相等,因此河

 

弯在变形过程中能维持一定的宽深比不变。

 

2、弯道的发展和蠕动

 

凹岸的崩退和凸岸的淤进使得河宽在平面上产生横向位移,但是这个位移

 

在整个弯道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使得凹岸主流顶冲点下挫,弯道环流在弯

 

顶以下最强,促使河弯沿纵向下移,凸岸的淤积区逐步扩大,一面向前推进,同

 

时也向下游发展,因此。

河宽在发生横向变形的同时也发生纵向蠕动。

 

3、裁弯取直和撇弯切滩

 

随着弯道的发展,河道愈来愈弯,最终形成很长的河环,此时,河弯的起

 

点和终点相距很近,当洪水漫滩时,存在较大比降,容易形成串沟,并逐渐发展,

 

扩大成新河,而老河逐渐淤死,从而形成自然裁弯。

 

二、碍航弯道的特点

 

1、中、枯水期弯道半径太小,或航宽不足;

 

2、河宽太大,或弯道阻力太大,弯道段出现浅滩;

 

3、航程增加外河道弯曲。

 

第二节弯道整治

 

一、保护凹岸,防止弯道恶化

 

适用条件:

弯道形态处于?

°理想?

±状态,水道优良;弯道形态是呈不理想,但

 

发展下去更不利。

 

措施:

平顺护岸或经丁坝护岸。

 

二、筑坝导流,调整岸线

 

适用条件:

弯道河宽太大,出现碍航浅滩。

 

措施:

丁、顺坝,束窄河槽,整治浅滩。

 

三、裁弯取直,新开航槽

 

适用条件:

弯道过分弯曲,可能因半径太小,阻力增大出现浅滩或航道工程过

 

长,需要裁弯。

 

措施:

裁弯取直。

 

第六章航道疏浚

 

第一节概述

 

1、广义疏浚概念:

挖泥、爆破、清槽、切除岸咀等一切浚深河槽的工程措施。

 

一般疏浚概念:

特指用挖泥船进行水下挖掘。

 

2、疏浚工程的任务

 

(1)开挖新的航道,港池、运河;

 

(2)浚深、加宽现有航道和港池;

 

(3)开挖码头、船坞、船闸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基槽;

 

(4)吹填造地工程。

 

3、疏浚工程的分类

 

(1)基建性疏浚?

a在较长时期内,根据改善通航条件,列入基建拨款。

 

(2)维护性疏浚?

a只在一个航期内保证航道尺度。

 

(3)临时性疏浚?

a临时需要的疏浚

 

第二节挖槽定线及抛泥区选择

 

一、挖槽定线原则

 

1、利于航行

 

(1)满足规定的航道尺度:

水深,密度,曲率半径;

 

(2)适应船队习惯航线:

有喇叭形,平顺进出口;

 

(3)尽量布置为直线或半径较大的曲线利于船转向;

 

(4)与主流交角(不大于15度)小,便于操作。

 

2、(符合河道演变规律)利于挖槽稳定

 

(1)与主流交角,随水位而变。

长江研究<15度;

 

(2)挖槽位置:

由河道演变分析确定。

 

3、利于施工

 

(1)尽量顺直,便于控船操作。

 

(2)选线的土方量最少

 

二、抛泥区选择的一般原则

 

1、利于航行

 

(1)抛泥不能碍航:

例:

航道边缘;挖槽进出口、码头附近水域均不宜抛泥。

 

(2)挖泥船施工航行或管线布设不碍航。

例:

尽量不超越航道。

 

2、利于挖槽及下游河道稳定

 

(1)不能抛在有可能重新进入挖槽及下游航道的地方。

 

(2)利用抛泥改善河道形态,如:

填塞倒套,加高边滩,吹填或丁坝陆地等。

 

3、利于施工

 

(1)尽量缩短运距及管线长度。

 

(2)抛泥区水深满足挖泥船及泥驳操作条件。

 

(3)尽量避开繁忙的航线。

 

4、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挖泥船及其施工方法

 

挖泥船按工作原理,主要分水力和机械两大类。

 

一、绞吸式挖泥船:

 

(一)构造及特点:

 

1.构造:

(1)船体(一般为非自航);

(2)定位系统(钢桩、锚绳);(3)挖

 

泥系统(绞刀头、绞刀桥、吸泥管等);(4)排泥系统(泥泵、排泥管等)。

 

2.特点:

(1)生产效率较高。

挖泥?

a输泥?

a卸泥都是由自身连续完成,一般

 

为40m3/h~400m3/h,有的可达每小时数千立方米。

 

(2)一次挖宽及挖厚受限,一般挖宽为1.2-1.4倍船长,挖厚1.2-1.5

 

倍绞刀直径。

 

(3)需架设较长的排泥管路,对其他船舶有影响。

 

(4)为非自航,辅助设备多,不灵活,抗风浪能力小,调遣及布

 

置复杂、时间长。

 

(二)施工方法:

 

绞吸式挖泥船是利用转动着的绞刀绞松河底土壤,与水混合成泥浆,通过

 

泥浆泵的作用:

泥浆?

a吸泥管?

a泵体?

a排泥管?

a排泥区。

 

绞吸式挖泥船一般为非自航式,常用的施工方法是钢桩定位横挖法。

又分

 

两种:

 

1.双桩前移横挖法:

 

利用两根钢桩轮流交替插入河底定位,船体以此为摆动中心并进行挖泥,

 

且随着两根钢桩轮流交替插入河底,船体向前移动。

 

2.单桩前移横挖法:

 

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的缺点,可采用单桩前移横挖法(并非只有一根桩),即

 

以一根钢桩为主桩,始终对准挖槽中心线,作为横挖的摆动中心,而另一根钢桩

 

作为副桩,为前移换桩之用。

如果挖槽很长,就要根据锚缆长度进行分段开挖,

 

土层的厚度较大时,就要适当分层开挖。

 

(三)适用条件:

 

地质条件:

砂、砂壤土、淤泥、粘土。

 

施工条件:

流速小、风浪小的水域;能架设输泥管路且对其他船舶无影响。

 

二、耙吸式挖泥船:

 

(一)构造及特点:

 

1.构造:

(1)船体(动力,一般为自航);

(2)定位系统(导标、GPS、锚绳);

 

(3)挖泥系统(耙头、吸泥管、泥泵等);(4)装卸泥设备(泥仓、泥门等)。

 

2.特点:

(1)船只大,抗风浪能力强,但要求施工水深也较大,施工区域受限。

 

(2)单船作业,辅助设备少,调遣及施工布置简单、迅速。

 

(3)施工时对其他船舶航行干扰小。

 

(4)生产效率高,但疏挖后挖槽底平整度较差。

 

(二)施工方法:

 

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自航式、自带泥舱、一边航行一边挖泥的吸扬式挖泥

 

船。

耙吸式挖泥船一般都采用纵挖法施工。

 

1.装舱法施工:

这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挖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