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514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docx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

第一章有理数七年级上

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的数。

2.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

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6.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a+b=b+a,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a+b)+c=a+(b+c),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8.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9.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12.有理数乘法交换律:

ab=ba,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3.有理数乘法结合律:

(ab)c=a(bc),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4.有理数乘法分配律:

a(b+c)=ab+ac,即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15.有理数除法法则:

a?

b=a(b0),即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b

16.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7.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n19.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

n20.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七年级上1.单项式:

数或字母的积。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7.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上

,1.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即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ab,2.等式的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即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cc

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七年级上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4.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七年级下

,,,,1.邻补角:

1和2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

,,,,2.对顶角: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3.对顶角相等。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5.垂线段最短: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7.同位角:

1和5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一方(上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右侧)。

,,,,8.内错角:

3和5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3在直线EF左侧,5在直线EF右侧)。

,,9.同旁内角:

3和6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一旁(左侧)。

10.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1.如果a//b,b//c,那么a//c,即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12.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3.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

内错相等,两直线平行,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4.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5.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七年级下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记作(a,b)。

第七章三角形七年级下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o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5.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o7.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o8.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七年级下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4.代入消元法,即代入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加减消元法,即加减法,是当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6.三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的方程组。

消元7.消元

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年级下

,1.不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即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ab2.不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c>0,那么a,c>bc(或>),即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cc

号的方向不变。

ab3.不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c<0,那么ac

号的方向改变。

4.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七年级下1.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2.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3.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八年级上1.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4

2.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边边边或SSS,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

边角边或SAS,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

角边角或ASA,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4:

角角边或AAS,即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

斜边、直角边或HL,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1.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1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八年级上1.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两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相等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边对等角,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等角对等边,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应的边也相等。

o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o1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o1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八年级上

2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

a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2.0的算术平方根是0。

5

3.正数有2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4.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如果x=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3a5.一个数a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6.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7.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8.实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9.实数a的相反数是-a。

10.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八年级上

1.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3.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个单位长度而b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4.一次函数y=kx+b(k为常数,k0)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画出选取满足条件的两定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函数解析式

(x,y)与(x,y)直线l1122y=kx+b

选取6.解出

7.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

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8.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

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不等式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9.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可以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

从“数”的角度看,解方

6

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年级上mnm+n,1.aa=a(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mn2.(a)=a(m,n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nn3.(ab)=ab(n为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52525+27,,,,4.acbc=(ab)(cc)=abc=abc,即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5.m(a+b+c)=ma+mb+mc,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a+b)(m+n)=am+an+bm+bn,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27.平方差公式:

(a+b)(a-b)=a-b,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222228.完全平方公式:

(a+b)=a+2ab+b,(a-b)=a-2ab+b,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9.添括号法则:

a+b+c=a+(b+c);a-b-c=a-(b+c),即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mnm-n,10.aa=a(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0,11.a=1(a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32322312.12abx3ab=4ax,即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3.(am+bm)m=amm+bmm,即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4.提公因式法:

把多项式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2215.a-b=(a+b)(a-b),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22222216.a+2ab+b=(a+b),a-2ab+b=(a-b),即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第十六章分式八年级下

7

A1.分式:

式子,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B

A,2.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B0时,分式才有意义。

B3.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ca,c4.分式的乘法法则:

,,即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即的分母。

bdb,d

acada,d5.分式的除法法则:

,即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bdbcb,c

乘。

nana6.分式的乘方法则:

()=,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nbb

aba,bacadbcad,bc7.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即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cccbdbdbdbd

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mnm+n,8.aa=a,m,n是任意整数。

1-n-nn,9.a=,n是正整数,即a(a0)是a的倒数。

(a,0)n

a

10.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11.解分式方程应如下检验:

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八年级下

k1.反比例函数:

形如y=的函数。

(k为常数,k,0)x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4.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八年级下

2221.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b=c。

22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正确的,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八年级下

8

1.平行四边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6.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8.矩形的判定定理: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既具有矩形的性质,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13.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14.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15.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6.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7.线段的重心是它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八年级下

,,...,xwxwxw1122nn1.若n个数的权分别是,则就是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xxxwww12n12n,,...,www12n

2.若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ffffffxxx12k12k12k

,,...,fffxxx12k12k,,...,数=,也叫做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分别叫做,,...,fffxxxx12k12kn

的权。

,,...,xxx12k

9

3.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种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5.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122226.方差:

S=[(-)+(-)+...+(-)],为平均数。

xxxxxxx12nn

222,,,,,...,(,)(,)(,)xxxxxxn127.标准差S=n

8.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

,,,...,,xxxxxx12n

9.平均差=n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九年级上

22,aaa,a,a,1.0(0);()=a(0);=a(0)。

a

2.二次根式的乘法:

,。

a,b,ab(a,0,b,0)ab,a,b(a,0,b,0)

aaaa3.二次根式的除法:

(a,o,b,0),,(a,o,b,0)。

bbbb

4.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不含字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5.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a,b,c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设p=,则三角形的面积2

22221,,22abcS==。

p(p,a)(p,b)(p,c)[,]()ab42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上1.一元二次方程: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

2.配方: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223.一般地,式子b-4ac叫做方程ax+bx+c=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4ac。

,a,0

224.当>0时,方程ax+b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ax+bx+c=0()有两,,a,0a,0

10

2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ax+bx+c=0()无实数根。

a,0

2,b,,4ac2b,5.当0时,方程ax+bx+c=0()的实数根可写为x=的形式。

a,02a

6.公式法:

把各系数直接代入求根公式,可以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的方法。

7.因式分解法:

不是用开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

bc28.方程ax+bx+c=0()的两个根x,x,和系数a,b,c有如下关系:

x+x=,xx=。

a,0121212aa

第二十三章旋转九年级上

第二十四章圆九年级上1.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

6.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8.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