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984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昌平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

*************************

课题负责人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中学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

序言: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特别是那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如果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转化,他们的未来可能会碌碌无为,有甚者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我们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是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容摘要:

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不良行为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不良行为学生“问题症结”形成的原因,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从而成功、有效地教育转化不良行为学生,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2006年9月我校成立了课题组以来,我们对我校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分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对他们加以教育转化,激发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改善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健全了他们的人格。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文献综述:

不良行为学生历来是教育第一线十分尖锐的棘手问题,教育难度相当大,因而不仅成为困扰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大难题。

对不良行为学生的研究,在我们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开展。

在《班主任之友》的杂志中也看到一些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比较零碎。

在《班级差生的转化策略》等书中,对目前不良行为学生的现状分析得较多,也列举了初中生的多种不良行为,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尚不尽人意。

但究竟什么是中学生不良行为?

哪些学生又属于不良行为学生呢?

王瑛老师在《中学生不良行为概念的界定》一文中为我们做出了合理解释。

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其个人行为要受制于校规校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其行为要受制于中国法律、公民道德规范的约束;作为一个中国人其行为必然受到中华民族一些传统道德的限制,在人际交往中,其行为要受到来自自己的内心准则、家庭、朋友、所在的组织规则的直接束缚。

可以这样说,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种种规则中,并在各种规则的约束下成长、成熟、成形,我们也是依据种种既定规则来判断中学生行为中的轻者如迟到、早退,重者如抽烟、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等行为的良与不良。

因此,我们认为,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根据不良行为发生严重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中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

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

上述行为的进步发展就是严重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这些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中度严重不良行为。

我校几年前刚刚毕业的不良行为学生赵某和魏某在刚到新学校报到后就因偷盗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校内有个别不良行为学生托社会青年想结识黑社会老大;还有一些不良行为学生结成哥们帮、姐妹帮……这些足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觉醒及深刻反思。

课题研究对象:

具有不良行为的初高中学生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学生;“偏爱”这些学生、改善其同学关系、改善师生关系、改善这些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关注这些学生的人格特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实施早期行为矫治,预防、减少不同程度不良行为学生的产生与发展,重树信心,促进其形成健全人格。

二、研究意义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有助于探讨教育转化干预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规律。

学生中有不良行为习惯,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依照教育规律办事,要恰当地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

其次有利于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对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学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再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最后,有利于预防刑事犯罪。

事实证明,不良行为是刑事犯罪的重要先兆,有的开始和同学打架,后来演变为参加流氓团伙,有的平时在校时小偷小摸,后来演变为参与盗窃团伙。

基于上述理由,我校课题组对在校的不良行为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面向2l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教学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特殊教育的实践,研究不良行为学生“问题症结”形成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

正确认识和成功地、有效地教育转化了不良行为学生,无论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

一、开题阶段

2006年10月—2007年1月,撰写《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干预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对课题分项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请专家指导。

设计调查问卷,开展成因调查:

《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研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从学生方面了解目前学生的思想、学习及家庭情况,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

调查对象:

我校初高中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

从中抽取200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内容:

学生问卷共分5大项,基本情况、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情况分析:

(一)不良行为学生类型及表现

不良行为学生主要有行为过失类,心理失衡类,认识错误类,情态异常类,意志薄弱类和习惯不良类六类,我校不良学生行为主要表现如下:

1、经常迟到

2、无故旷课

3、扰乱课堂秩序

4、打架斗殴

5、拦劫财物

6、上课睡觉、吃零食

7、破坏公共设施

8、吸烟、喝酒

9、夜不归宿

10、去网吧

当然,不良行为学生的表现还有很多,这只是比较突出的一些方面。

(二)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不当

在调查问卷中,80%学生认为:

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溺爱、家庭意外变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是影响不良行为学生重要的家庭方面原因。

32%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48%的家长对子女评价观念滞后,把学生在班级的排名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不当是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普遍特征。

2、学校教育失误

(1)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的减弱、学习热情的降低。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身心受到极大的压抑并屡遭挫折和失败,使他们不能适应学校环境。

学生求知欲的减弱、学习热情的降低,正是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开始。

(2)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

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化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厌学、逃学,加深不良行为的发展。

(3)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

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不良因素主要有: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或团伙;犯罪分子的诱骗、腐蚀和教唆;营业性的游戏机室、网吧的诱惑等。

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误导。

4、学生自身因素的困扰

大多数不良行为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经调查约50%的不良行为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标不明确;42%的不良行为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只有46%不良行为学生能坚持从始至终上完一节课;40%的不良行为学生基础差,不会学习,自控能力较差;28%的不良行为学生具有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出现心理健康问题;56%的学生懒惰、缺乏意志,自信心不足,承挫能力较差。

二、实施研究阶段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典型案例调研》阶段总结、交流。

学习理论,培训教师,调查观察分析,掌握不良行为学生心理行为表现情况,探索教育转化干预策略和方法,实施预防教育转化,撰写研究论文。

收集研究过程资料,整改研究计划方案,不断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具体如下:

(一)研究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和表现,以便研究对策

不良行为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不一样,他们不是一般的学习困难者,而是由于行为失控、心理失调而引起的学习上的严重困难。

要想做好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它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等因素。

不良行为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行为失控和心理失调两个方面:

(二)制定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干预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适合不良行为学生具体培养目标应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

学会做人是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的根基,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则是做人之本。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会学习是学会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会做人又能保证和促进学会学习。

不良行为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将直接或经过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各种岗位。

他们将成为我国数以亿万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第一线劳动者的组成部分。

因此,制订教育对策时,必须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重要依据,从而确定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方法和途径。

(三)制订适合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对策。

我们必须掌握必要的不良行为矫正技术,采用科学正确可行的办法预防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纠正已发生和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法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预防纠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发生;遏制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努力减少其发生的概率降低发生的频率。

1、品德教育对策

(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保障。

(2)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极强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3)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4)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教育网络的建设。

2、心理辅导对策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学校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达到“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的具体目标。

还指出: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为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研究不良行为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因此,研究这个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教学引导对策

在教育教学中,提倡教师不仅是热爱而是要偏爱不良行为学生,要给予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爱,把这作为转化提高师德水准的重要内容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因素;搞好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的结合,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

(四)具体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的措施

1、学校方面:

(1)增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通过每年一届的艺术节、学校运动会和阳光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平等的大家庭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和发展自己。

(2)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专设心理辅导教师并请专家定期开展心理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3)培养不良行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首先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会和每学期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道德知识和概念教育。

其次组织学生观看《让生命充满爱》、《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影片,让学生切身体悟,并在写观后感中深入其心。

(4)树立不良行为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消除心理距离感,教师主动接近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以温暖、信任和鼓励

其次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重拾自信。

最后以证书等奖励的方式让他们切实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巩固教育效果。

(5)教师给不良行为学生倾注更多的爱

①特殊的人给予特殊的爱。

给他们以特殊的爱和关注,对待他们要用放大镜的“眼”和显微镜的“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对他们的闪光点,甚至微小进步,要倍加珍惜,多加表扬,使那些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一丝一缕的积极因素连缀起来,增强他们进取的信心。

②心灵沟通培育兴奋点。

对待不良行为学生,靠训斥、靠发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僵化师生关系,还会直接影响学生自尊心,影响学生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刻知晓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地、适时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融化学生心理的坚冰,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所以和学生保持有意义的接触是与学生交流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时间里,你的角色不是老师,学生就是你的朋友。

在路上遇到了,主动和学生交流几句,可以想象一个教师先和学生打招呼,再加上几句温暖的问候,对学生会意味着什么,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学生能在你面前尽情的表现自我,没有教师的威严,没有课堂上紧张的气氛,这个时候,学生才有一种被爱和被接受的感觉。

③激活学生进取心。

不良行为学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是他们在思想特点上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不良行为学生的形成既有自身生理、心理上的因素,也有各种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切实做好他们的疏导转化工作,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他们的错误缺点即便再严重,或者多次反复,教师都不要失去信心,一方面需要堵塞,另一方面需要疏导,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他们转化干预过程中,要少批评,多鼓励表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重新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同时对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树立信心,要看到他们正处于成长之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不良行为可能只是暂时的,只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就可以激活他们的进取心。

个案研究中曾经被拘留过十五天的马某,由于性格冷漠、孤僻,缺乏自信,我们经常和他交往,用爱去关心他、帮助他,使他重塑自我,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现在正在一所大学的上学,而且担任学生会干部。

(6)培养不良行为学生的归属感

通过帮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参与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传统节日联欢等活动培养归属感,以这样的方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和谐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增强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阻止不良行为学生犯错误甚至犯罪。

(7)创造不良行为学生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渴望。

不良行为学生也是一样。

如果他们总是不成功,总是受到否定评价,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希望。

我们不应该用世间一般所谓的“好孩子”形象去框死形形色色的学生,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优异的表现,除了捕捉他们的成功外,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只有让不良行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会不断为新的成功而加倍努力,从而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制力,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8)发现特长,因材施教

教师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不良行为的兴趣、爱好、特长,小心培植,为他们开辟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有意识地强化长处,淡化短处,扬长避短,促进他们兴趣与动机的迁移,实现全面发展。

实践表明,发展不良行为的特长,往往是不良行为教育转变的重要一环,许多不良行为看到自己有了长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满足,一扫过去自暴自弃的态度,从此向进步的方向努力。

(9)必要的惩处调控  

对于有些不良行为,由于“落后面”较大,再加上积重难返,这时候就有必要运用一些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同自己的“落后面”接触,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

通过增加学生不良行为的必要支付和额外支付,把越轨行为控制在最小范围,以防止进一步蔓延,这将有助于他们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改正。

2、同伴协作,爱心互育

从心理学讲,中学年龄段的学生“渴望被同龄人接受,归属于同龄人的团体”。

13—17岁的中学生渴望和朋友在一起,他们听相似的音乐,看相似的书,玩相似的游戏。

在群体中他们自然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群体恰恰具有满足成员心理需求的功能,如:

获得安全感、满足自尊的需求、增强自信心和力量感等。

从组织行为学理论看,由于交通的约束影响,个人往往在群体中表现较好,群体在兴趣、意志、情感、智慧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个人有着激励、助长、带动作用。

从现行的教育形式看,学生的价值观是在同学的赞扬、老师的鼓励中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在相互监督、提醒中逐步养成的。

分析以上情况,我们在初一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的班级开展了爱心互育同伴协作成长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不良行为学生与其他学生捆绑起来,建立团队,使他们彼此关心、相互帮助。

(1)建立团队

班集体形成的初期,班主任老师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建立团队打下基础。

开学后两个月形成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组合,将不良行为学生由各队队长分别吸收入队,8人左右为一团队。

①确定团队队名,如初一(3)班的“雪狼团”、“兄弟连”、“远航的船”和“HAPPYSUN”,这些名字寄托了孩子的梦想。

②制定团队口号,如“我是最好的,世界因我而精彩”、“把握现在,创造未来”等口号,这是孩子们自己的誓言,它会时刻提醒着每个队员、激励着每一个队员。

③制定团队目标,如“人人进步,永争第一”,“扬理想风帆,抵成功彼岸”这是队员们的追求。

(2)团队规则

这是学生们为了达到团队目标,自己亲手制定的公约,所以自己是认可的,而且必须要遵守的,这是队员们最乐意遵守的公约,包括自主做值日、扫清洁区、操场跑圈、接受大伙批评等。

不良行为学生和犯了错误的学生都能自觉接受,虽然带有幼稚的色彩,但它仍是一种承诺,他们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批评和教育的惩罚,这样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团队生活剪影

兄弟连:

团队中的胡冬菊,性格内向家庭条件艰苦的外地女生。

我建议团队为她庆祝一次生日,使她感受集体的关怀。

远航的船:

团队中的刘佳文是个小胖子,经常出入网吧,上课总是趴桌子,精神状态很不好。

组织团队对其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身体条件差,按时按量锻炼身体。

于是每天放学后,团队操场跑步;并且上课时队员监督刘佳文,不能趴桌子。

雪狼团:

此团队的学生都很热心,也很有主意。

此团队组织了一次讲题活动,事先布置好题目,团队中的队员两两结组,讲同样的题,这样学习优劣的同学既能分开,又能有所对照。

(4)团队活动

①主题班会

组织《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主题班会,班会前老师先给各队队长开会,让他们给不良行为学生提前布置任务,选自己适合的角色,参与到班会中来,“HAPPYSUN”中的朱哲还担任了主角,他的小品和相声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兄弟连中的刘晨表演的舞蹈更是精彩,师生的掌声不断。

通过此次班会,不良行为学生的自信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②外出参观

参观富国海底世界、科技馆等地方,参观前各个团队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队长让各队的不良行为学生担任副队长,协助他带领全队参观,使他们有了很强的责任感,活动更有意义了,这些学生在活动中体悟生活的真、善、美,进而思考自身不足,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素质。

③远足探春

组织学生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外出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这也是不良行为学生最好展现的机会,他们大多身体强壮,做事敢作敢当,他们主动分担别人的困难,有的帮别人背包,有的扶着胆小的同学过小桥,有的搀扶走路困难的同学,场面真是令人感动,这些举动在学生们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活动后学生们愿意和不良行为学生相处了,不良行为学生体验到了帮助同学的乐趣了,也知晓了同学帮着自己的辛苦了,团队更加融洽了,班集体更加和谐了。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实践与摸索,我们逐渐找到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预防不良行为学生问题出现的教育之路,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位教师头脑里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3、家庭方面

(1)学校组织活动,促进家长成长

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各项家教工作,全面提升家长队伍的素质,让他们学会怎样去真正的关心孩子,怎样去有效的教育孩子。

为此学校每学年至少召开六次有针对性的家长会,学期初、中考后和学期末,按照年级、班级和部分学生的顺序进行组织,要求教师不允许按成绩排队,要客观地去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点燃他们和家长的信心。

按年级不定期组织不良行为学生家长座谈会,老师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们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一起制定今后教育的措施和培养的目标。

我们还聘请家教专家每学期至少做两次家教方面的知识讲座,指导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校还鼓励老师进行家访,不良行为学生的家班主任必须走访,这样可以尽快将不良行为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进行沟通,和家长们一起商讨教育转化学生的良策,这有助于不良行为学生健康成长。

(2)落实家庭环节,教育有效延伸

实验班中,还有家长主动承担自己孩子团队的学习和生活。

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自己的工作单位,让他们体验到了家长工作的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