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867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x

最新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力供求。

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3.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引发的派生性需求。

4.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

其中,短期一般是指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

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关系。

19.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否则将受到处罚。

这样的措施必然使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增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判断题

1.从量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从质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所有权出让。

3.劳动力供给量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4.在短期劳动力供给分析中,一般假定人口规模是一定的,劳动力资源数量是不变的。

5.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6.劳动以是否获得收入为基准与闲暇相区别。

7.劳动参与率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8.在较短的时期内劳动参与率易受到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变化。

9.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形态要比女性的更加复杂。

10.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增加劳动参与率。

11.居民的家庭生产率越高,劳动参与率越低。

12.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提高劳动参与率。

1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1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15.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移动,属于点的移动。

16.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工资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属于线的移动。

17.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是:

消费者用最后一个货币购买的商品1和商品2必须带来同样的边际效用,都等于一个单位货币的被假设的不变的边际效用。

18.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19.不同的人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相同的。

20.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会诱使人们增加闲睱时间的消费,降低工作的愿望。

21.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会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

22.经验事实与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23.一般来说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4.对人们的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是现在及未来的雇佣条件和实际利息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判断题

1.古典意义的经济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即即变量均等和行为最优。

2.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

3.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的扩充之一是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

4.失业均衡的状态满足“变量均等”的要求。

5.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

6.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7.在劳动力供需均衡的情况下,供给的决策主体获得效用最大,需求的主体实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此时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8.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右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提高。

9.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10.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

11.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12.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时,有可能是充分就业,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

13.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14.非自愿失业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15.在U—V分析中,均衡失业由摩擦性失业造成,均衡失业率的高低反应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

16.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由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决定。

17.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劳动雇佣,并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

18.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

19.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可以及时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20.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分配机制在性质是相同的。

21.雇佣调整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四章劳动时间

判断题

1.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是存量,一定时间内的总劳动时间是流量。

2.决定劳动时间的是厂商,而不是劳动的供给者。

3.劳动时间的上限受生理能力的制约,下限必须要考虑到准固定成本的存在。

4.企业将以生产函数为约束,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定劳动投入量。

5.企业特别关心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的决定,这是因为生产函数中人数的增加和劳动时间的增加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相同。

6.集体作业比分散作业带来更大的效率。

7.费尔德斯腾和弗莱明的研究认为,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大于劳动时间的影响。

8.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时间比平均效率最大时的劳动时间短。

9.当加班补贴率较低,准固定成本较高时,就会像日本一样形成减少劳动者人数、增加劳动时间的成本结构。

10.缩短制度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减少。

11.有效劳动时间在工作过程中实际上很容易监测和计量。

12.道德风险会增加有效劳动时间的供给。

13.如果判断经济的复苏只是短期的,对企业来说,延长劳动时间比增雇新人更能节省成本。

14.制度劳动时间在经济繁荣时间有缩短的倾向。

15.劳动时间的增加与产量增加成正比。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判断题

1.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生产率是不同的。

2.平均寿命延长不会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

3.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大。

4.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家庭收入的变化不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5.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与它对男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程度相同。

6.家庭成员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要考虑自身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7.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8.在家庭生产条件下,市场工资提高必然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9.家庭内外分工的深化与参与市场性劳动的女性增多现象是同时产生的。

10.能够把母亲育儿时间大幅度减少的托儿、外部教育服务等越发达,对子女的需求量越多。

11.一般情况下,在美国低学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明显高于高学历女性。

12.收集信息的期望边际收入取决于工作寻找者如何认识工资率的分布。

期望边际收入随信息的增多而递增。

13.信息的不完整性是影响工作转换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14.如果不能指望目标单位所提供的纯利益超过原单位的纯利益加费用支出和风险溢价,人们是不会主动做出转换工作的决定的。

15.再就业机会少会延迟退休年龄。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判断题

1.工资率既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密切联系。

2.基本工资不等于全部劳动报酬。

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控制的企业。

4.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的企业及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企业。

5.计时工资的低生产率风险由企业承担,企业劳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成本较大。

6.计件工资的低生产率风险由个人承担。

企业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管理成本较大。

7.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并与个人劳动量紧密相关。

8.带薪休假、免费的工作餐等属于实物支付的福利形式。

9.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10.延期支付不属于福利。

11.威廉﹒配第认为工资就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2.亚当·斯密认为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而劳动的需求又取决于财富的生产状况。

13.李嘉图认为工资的高低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正比。

14.约翰﹒穆勒认为工资与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无关。

15.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之一是资本数量固定。

16.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由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17.集体谈判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上,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

18.购买力工资理论适用于本国经济主要依靠于国际贸易的国家。

19.分享经济理论的特点在于:

工资不再是刚性的,随着利润的增减而增减。

20.工资刚性对实际工资率的影响大小与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无关。

21.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工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22.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保持适度的失业率是必要的。

23.劳动分红是对企业年终净利润的分配,属于企业内部的二次分配,一般不计入工资成本。

24.职工劳动股权计划至少要求有70%的职工参与。

25.实行年薪制时,企业经营者还能享受一般员工的工资性收入及补贴待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七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判断题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基础性因素。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高低关系不大。

3.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制约着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和工资水平的提高。

4.积累的原则是:

保证原有人口和新增人口当前的消费水平不致降低作为积累的下限,新增加的劳动力的就业所需要的资金作为积累的上限。

5.可供分配的消费品不仅是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6.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影响,从而影响工资水平增长。

7.其他条件不变,当其他行业或本行业的其它企业工资水平提高时,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工资水平也提高。

8.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工业劳动生产率时,员工实际工资水平降低。

9.收入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的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10.在收入政策的几种形式中,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的强度最大。

11.实行工资-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时,此时任何超过指导线的工资增长,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12.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定程序一般由立法机关制定,而不是由行政机关制定。

13.确定最低工资率时,需要考虑生活费用支出、平均工资水平、城镇就业率等因素,但无须考虑劳动生产率。

14.工资指导线的内容包括了对本年度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及本年度工资增长建议。

15.实行工资指数化时,全挂对低收入者不利。

16.实行工资指数化时,全挂会导致工资均等化,破坏原有工资结构。

17.宏观工资谈判制度主要在产业、部门层次上谈判。

18.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完善、系统、权威、有代表性的工会组织。

19.工资水平及其增长是工资谈判的核心内容。

20.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工资差别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平稳时期。

21.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条件恶劣给劳动者在精神健康等方面带来损失而需要在工资中给予的补偿。

22.竞争性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产生的。

23.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能最终消除地区工资差别。

24.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平等。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

判断题

1.实现就业必须符合就业主体所从事的是有报酬劳动的条件。

2.按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在规定年龄之内,符合条件的就业者人群不包括有职业,当临时工的人。

3.按照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无“非自愿失业”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

4.充分就业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不是相对的概念。

5.只有面向市场的经济活动人口才能计算为就业人口或失业人口。

6.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只记载了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的存量,没有表明流量指标,即不同类型劳动者之间的流动状况。

7.工资刚性程度增强不会导致自然失业率的上升现象。

8.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失业现象意味着劳动力没有尽其用,国民产出总量减少。

9.就业弹性等于0时,就业量和经济增长量保持同步。

10.产业结构状况与就业的容量和结构无关。

11.用工制度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会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12.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1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非自愿失业可以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14.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15.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16.弗里德曼认为,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一样,失业率与通胀率存在交替关系。

17.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促使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同时刺激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

18.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最低工资等立法增加了雇主使用劳动力的成本,阻碍提高就业水平。

19.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小,而二、三产业中劳动力的比重相对就越大。

20.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失业期限较长。

21.结构性失业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22.隐性失业是能够准确识别的。

23.自愿失业是虽然有就业愿望,但没有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九章人力资本投资

判断题

1.舒尔茨的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宣告了人力资本体系的创立。

2.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小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

3.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4.凡是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

5.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的行为、费用与时间不一定是人力资本投资。

6.用于健康保健方面的投资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7.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学费、书费等直接教育费用,不应包括全部的住宿和伙食。

8.教育投资的收益在微观上表现为家庭或个人的货币收入增加、福利状况,但不包括工作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

9.教育投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边际益逐步递减。

10.教育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对应的就是均衡的教育投资水平。

11.企业中的培训成本包括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员工从事培训的机会成本。

12.员工通过一般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不具有适用性。

13.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所涉及的成本和收益,其负担和分享的主体是一样的。

14.雇主存在支付培训成本而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员工不存在支付培训成本而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

15.劳动力流动所涉及的成本包括交通费、搬家费以及在流动中放弃的收入。

16.学历越高,劳动力越不可能流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十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判断题

1.具有相同教育经历但表现出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其在工资水平方面受到不一样待遇不属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

2.工资收入歧视是前市场歧视。

3.根据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在存在雇主歧视下,被歧视雇员供给越大,工资越低。

4.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相悖。

5.雇员的歧视态度与行为会使无歧视行为的雇主为雇佣被歧视群体支付较低的成本代价。

6.消费者歧视条件下顾客要支付的成本与不存在消费者歧视条件下要支付的成本相同。

7.根据垄断歧视理论,歧视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垄断造成的。

8.根据垄断歧视理论,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无必要采用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

9.如果某些类型员工的流动较少,工会化程度低,会导致该类型的员工的供给弹性小于普通员工。

10.统计性歧视的原因是由于统计方法不科学或者是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11.差额法测定歧视时,不会产生过高或过低估计歧视的后果。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十一章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判断题

1.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很大程度上由立法和行政力量决定。

2.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没有着性质上的差异。

3.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不同是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比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的原因之一。

4.公共部门职业结构的特点是的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比重。

5.转移支付和补贴还必然会增加长期的劳动供给。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增加,就业量下降。

7.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的实现。

8.劳动力供给曲线右上倾斜,具有正斜率,且劳动力供给具有正弹性时,劳动力市场不具备自动调节、自行恢复稳定平衡功能。

9.最低工资标准、工会权利的法制化、以及社会保障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可以防止供给曲线向右下方无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