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666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电和磁

一、磁现象:

1、磁性:

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

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

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

定义: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

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

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

①定义: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

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1、定义:

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

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

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三、地磁场:

1定义:

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2磁极: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磁偏角:

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四、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重大意义:

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应用:

电磁铁

A、定义:

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

C、优点:

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

D、应用:

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电磁继电器:

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应用:

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电路:

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电铃:

电磁铁通电时,吸引衔铁使铁锤击打铁铃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铁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重复上述过程。

磁悬浮列车:

利用列车轨道上的强电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而把列车悬浮起来。

电话:

组成:

话筒、听筒。

基本工作原理:

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

信息的磁记录:

磁带、软盘上涂有许多磁粉,每一个磁粉都相当于一个小磁体。

录音时,录音磁头将磁粉磁化后按一定规律排列;放音时,当磁带通过放音磁头时,磁带上各磁粉的磁场使通过磁头的电流随之变化,电流通过喇叭将声音还原。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2、应用——直流电动机

1构造:

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

2工作原理:

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3能量转换: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4平衡位置:

线圈处于该位置时受平衡力作用。

5换向器作用:

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注:

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在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也不受力的作用。

6优点:

构造简单、控制方便、效率高、无污染。

六、电磁感应:

1、物理学史:

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2、定义: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

1定义: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2产生的条件:

有磁场、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3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电流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电流方向将不变。

4、感应电压: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

(注:

有感应电压时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5、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区别

电磁感应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能量转化

机械能→电能

电能→机械能

力的性质

外力

磁场力

导体中的电流

感应电流

由电源供给

应用

发电机工作原理

电动机工作原理

6、应用——交流发电机

1构造:

线圈、磁极、铜环、电刷;

2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

3能量转换:

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工作过程:

在外力作用下,转子转动一周,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两次改变,电流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两次改变,从而产生方向性呈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

(注:

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通过铜环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

直流发电机通过换向器向外输出直流电。

5大型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发电机叫做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6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

直流电动机

交流发电机

原理

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构造

与电刷接触的是换向器

与电刷接触的是两个铜环

能量转化

电能→机械能

机械能→电能

在电路中的作用

用电器

电源

7、交流电和直流电:

1交流电:

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电压是220伏、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电流方向1s改变100次。

2直流电:

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七、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

1、家庭电路的组成:

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断路器、用电器与开关、插座。

2、测电笔

1结构:

笔尖金属体、弹簧、氖管、大电阻(约1000千欧)、笔尾金属体

2使用:

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接触笔尖金属体

3、保险丝(熔断器)

1作用:

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2材料:

电阻率大、熔点低

3连接方法:

串联在电路中

4选用原则:

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切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4、断路器

1作用:

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的保护作用。

2原理:

电流过大时,双金属片被过度加热,发生弯曲,使接触点在弹簧拉力作用下被断开,电路切断,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时的保护作用。

3优点:

比保险丝更方便

5、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和三脚插头(两脚接用电器的用电部分,一脚接用电器外壳)

6、安全用电

1触电:

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从触电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2人体电阻:

1000-2000欧、安全电流:

≤30毫安;安全电压≤36伏

7、低压触电的方式

1单线触电:

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火线—人体—大地)

2双线触电:

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火线—人体—零线)

8、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9、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0、抢救措施:

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燥的木棒拨开,人工呼吸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模型的作用: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单质(如:

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

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质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

(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注: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6、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