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42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6课时

课时计划

课题

8.1生命可以永恒吗

课时

1

班别

时间

1.明确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生命意识,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重点

生命有接续

难点

生命有接续

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选取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1)复习检测

1、现代家庭结构有什么变化?

2、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3、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虽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可是第二天黎明,太阳还会重新升起。

人的生命结束了,却不能复生,难道生命真的这样脆弱吗?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补充。

感悟与理解。

 

(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

生命有时尽

 

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如何理解:

生命有时尽?

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发展的自然规律?

 

为什么生命不能永恒?

 

如何看待死亡?

 

向死而生的意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借助材料,帮助分析理解。

1.生命来之不易

(1)蚂蚁为什么要努力保护食物和自己的生命?

你从蚂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提示:

它们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地向前,不被大风大雨阻挡前进的脚步。

2.电影《返老还童》

(1)世界上真的存在“返老还童”现象么?

你怎么看待我们生命的时光?

教师总结:

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生命也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3.探究与分享

(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你的回答是什么?

(2)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

如:

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

教师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尝试回答问题:

生命来之不易。

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生命是独特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

生命有接续

 

如何看待生命的接续?

(意义?

3点)

 

生命包括哪些方面内涵?

 

家谱的意义?

 

1)体现了生命的传承和接续

 

2)人类生命不断发展

 

3)血脉的传承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引领思考:

1.探究与分享——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句话。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我们每个个体的出生,即通过自然繁殖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生命的接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探究与分享——生命的传承关系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三种场景,理解生命的传承关系,思考:

除了身体生命的接续外,还有哪些生命传承关系?

  教师总结: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3.拓展空间——制作家族图谱

  

(1)课前向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

  

(2)制作自己的家族图谱。

  

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有时尽,然而它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生命有接续。

我们都应该珍爱生命,都应该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寻找答案,并汇报: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学生动手制作。

总结:

我们一代一代的生命实现了整个家族生命的延续。

生命可接续。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

 

3、作业: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说明了()

A.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帆风顺的B.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短暂的D.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2.世界上最长寿人也难逃最终的死亡。

启示我们()

①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③要向死而生,更加热爱生命④生命有时尽,要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出示的目标检测题。

在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结合教师提示的思路: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总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总结和收获。

10’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课题

8.2敬畏生命

课时

1

班别

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与技能:

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

生命至上

难点

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选取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明确目标

 

3、组织教学

 

4、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2)复习检测

1、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2、为什么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3、如何看待生命的持续?

(二)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

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

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补充。

感悟与理解。

 

(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

生命至上

 

如何理解或体现“生命至上”?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怎样理解“仁者爱人”“推已及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借助材料,帮助分析理解。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2)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

教师总结: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1)阅读思考:

这段文字的背景与学生生活比较远,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文意。

(2)探究交流:

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陶行知看到的两种社会现状,一方面是残忍的冷酷,一方面是伟大的慈爱,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心,如何可以并立共存?

你如何看待陶行知的困惑?

提示:

一些人极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以及亲人,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3)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材料链接

(1)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会如何对待宝贵的生命?

提示: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尝试回答问题:

 

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学生借助教材,分析归纳:

 

(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

休戚与共

 

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怎样做到休戚与共?

(怎样敬畏生命?

)(3点)

 

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我们怎样做才能走向道德的生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引领思考:

1.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1)展示天津大爆炸系列图片

(2)说说你对消防官兵“最美逆行者”的感受。

教师总结: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2014年正月初五下午,交警一大队的民警孟庆跟两个民警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巡逻至毓西路时,远远看见前方路上一个黑影,过往车辆行人都远远避开,直觉告诉民警,前方可能有群众受伤。

民警加大油门冲了过去。

果然,一位老人俯卧在地上,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民警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的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来,救护车过来后,民警们又帮忙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1)请学生谈谈感受。

(2)如果你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上前搀扶?

又“怎样”上前搀扶?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回答问题。

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总结救人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注意事项。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3、习题检测

4、总结

 

3、作业: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1.古人云: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胛止。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

A.恻隐之心B.是非之心

C.敬畏之心D.羞耻之心

2.某校七年级(4)班的同学在班会上,就“敬畏生命”展开了热烈讨论。

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红说:

“人的生命十分宝贵,它完全属于自己。

B.小林说:

“人的生命生来就是脆弱的,所以要敬畏生命。

C.小军说:

“我敬畏生命是因为老师让我这样做。

D.小梅说:

“珍爱他人生命应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

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出示的目标检测题。

在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结合教师提示的思路: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总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总结和收获。

10’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课题

9.1守护生命

课时

1

班别

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

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重点

爱护身体

难点

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选取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3、明确目标

 

5、组织教学

 

6、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3)复习检测

1、如何理解生命至上?

2、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3、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二)导入新课

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考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补充。

感悟与理解。

 

(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

爱护身体

 

我们怎么守护生命?

(2点)

 

怎样爱护身体?

(3点)

 

为什么要爱护身体?

(什么是一种对生命负责行的态度?

 

列举生活中珍爱生命、爱护身体的做法

 

如何看待轻生或自残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的灾害的时候,需要我们做什么?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借助材料,帮助分析理解。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

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2)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教师归纳:

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

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1)请大家说一说,小张优点有哪些?

教师小结: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4.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大比拼

教师小结:

掌握安全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可以更好地守护生命。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尝试回答问题: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学生发言总结:

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学生分析回答:

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

养护精神

 

如何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3点)

 

精神面貌反应了什么?

(或养护精神意义?

 

我们的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引领思考:

1、教材图片展示

(1)图片分享:

入团宣誓,远离黄赌毒,健康上网。

(2)你能再收集一些类似的图片吗?

(3)这些图片共同的主题什么?

2、教材探究与分享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3、教材探究与分享

(1)你所在地区有哪些传统手工技艺?

它们有失传的危险吗?

(2)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你会考虑在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中选择一种,努力成为传承人吗?

为什么?

教师提示:

(1)据实回答,如:

刺绣、木版年画、剪纸、皮影……有些传统手工技艺有失传的危险。

(2)会,因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回答问题。

(1)

(2)略;(3)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我们要养护我们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派代表在班级汇报交流: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真纯、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

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5、习题检测

6、总结

 

3、作业: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1.中学生小王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个小孩儿掉进水里。

不会游泳的小王向路人呼救,并拨打“110”报警电话。

小王的做法()

A.只顾及自己的生命,不关爱他人的生命B.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C.属于侵犯落水小孩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D.既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也关爱了他人的生命健康

2.“腹有诗书气自华。

”目前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类活动的开展()

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出示的目标检测题。

在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结合教师提示的思路: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总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总结和收获。

10’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课题

9.2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时

1

班别

时间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重点

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难点

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选取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4、明确目标

 

7、组织教学

 

8、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4)复习检测

1、怎样守护生命?

2、怎样爱护身体?

3、怎样养护精神?

(二)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这些事情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补充。

感悟与理解。

 

(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

生活难免有挫折

 

什么是挫折?

(为什么说生活难免有挫折?

 

面对挫折人们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反应有什么不同?

 

面对挫折,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挫折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借助材料,帮助分析理解。

1.感受挫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

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你是怎样面对的?

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2.认识挫折

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

为什么会这样?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

(1)从林肯的一生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

林肯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没有消沉,而是坚持着、奋斗着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教师总结: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尝试回答问题: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寻找答案。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

发掘生命的力量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为什么要发掘生命的力量?

怎样发掘生命力量?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要寻求他人帮助?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引领思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