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346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110KV输变电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01

第二章工程概况.............................................01

第三章施工说明.............................................03

第四章基础施工进度安排.................................04

第五章主要的施工作业流程与施工方法.........................04

第六章质量要求.............................................14

第七章基础施工中各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措施.....................18

第八章安全施工技术措施.....................................20

第九章文明施工要求.......................................21

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22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铁塔基础施工遵守以下文件与规:

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T55-2001);

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3《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

1.6《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GB50202-2002);

1.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送电线路部分)(DL5009.2-2004)

二.工程概况

1、110KV六店子输变电工程由市电力公司承建,电力设计。

架空线部分:

在六店子站外新建1基双回路钢管电缆等杆,开断小袁线π接入拟建110KV六店子变电站。

导线利旧,调整弧垂1.12KM、更换一个耐段1.12KM同型地线。

导线型号:

LGJ-185,地线型号:

GJ-35。

电缆部分:

本工程新建进站段电缆隧道33.5m,新建三通分支井1处。

施放110KV交联聚乙烯铜芯皱纹铝护套电力电缆933m。

新建两回电缆出线,小龙坎、袁家岗变测原间隔分别改名为六小线、六袁线。

线路全部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与带扩底人工挖孔桩基础。

2、地形与地质

线路走廊区域为原状土,高差较小。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线路走廊区域覆盖层为沙岩、粉土,下伏基岩地层为:

沙岩。

现将各岩(土)层特性分述如下:

第四系(Q4)

砂岩、粉土(Q4e1+d1):

主要由砂岩矿物组成,在整个线路均有分布,局部陡边坡下有粘土夹碎石、碎块石层分布,斜坡与陡坎地带土层一般厚度小于1m,缓坡与地形低洼处厚度较大,可达3-4m。

3、现场自然条件(本项目由设计提供的气象条件)

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基本风速23.5m/s,年平均气温15℃;覆冰厚度导线5mm、地线10mm。

三、施工说明

1、呼称高--铁塔导线横担(最下层导线横担)下平面至铁塔底脚板(或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

2、塔位中心桩--铁塔所在位置的中心桩。

对直线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

对转角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位移后的中心桩。

3、定位高差--铁塔最长接的基础顶面至塔位中心桩的垂直距离。

正值表示塔位中心桩在最长的下方,负值表示塔位中心桩在铁塔最长的上方。

4、基础顶面至中心桩高差—基础顶面到塔位中心桩的垂直距离。

5、基础埋深:

基础埋入土中的深度,本工程基础埋深为实际埋深,即必须满足的最小埋深,详见《基础配置表》。

6、线路方向:

面向大号侧顺时针

7、杆塔预偏:

为满足规程要求,对直线转角塔、耐转角塔、终端塔下压基础主柱顶部预偏值Δh根据实际转角度数不同见下表:

0~3度

Δh=2/1000基础正面根开

3度≤θ≤10度

Δh=3/1000基础正面根开

10度≤θ≤20度

Δh=4/1000基础正面根开

20度≤θ≤40度

Δh=5/1000基础正面根开

40度≤θ≤50度

Δh=6/1000基础正面根开

50度以上

Δh=7/1000基础正面根开

注明:

①θ为实际转角度数。

Δh为下压腿的预偏(提高)值。

②耐预偏值可上调1/1000,下压基础提高值后,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基础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业主要求的基础工期为:

2010年8月10日~2011年9月10日,

计划投入1个班组,工器具、工机具投入1套。

五.主要的施工作业流程与施工方法

1、基础型式:

本工程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

接地型式:

本工程采用的接地型式主要型式有B型,接地体均采用热镀锌圆钢,联结处均焊接,焊接长度部小于100mm。

接地埋设深度,一般平原1.0m,山区0.8m,岩石地区可减少至0.5m。

接地体选用接地模块,B型。

混凝土标号: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基础、护壁混凝土标号为C25,保护帽为C15。

但是由于工期紧,建议用:

混凝土标号C40

2、现浇基础作业流程

 

3、线路复测

3.1、在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线路复测,复测容主要包括档距、高差、定位高差、塔基断面、重要交叉跨越等。

3.2、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与之相邻的两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大于30mm时,两相邻杆塔档距与设计值偏差,当用全站仪测量时大于500mm,当用经纬仪测量时大于所测档距的5‰时,转角桩的角度值相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时,如发现不符之处,应上报向项目经理部以便与时与设计沟通解决。

3.3、对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复测值与设计值偏差超过0.5m进行重点复测。

3.4、施工测量时,应根据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定出必要的作为施工与质量检查的辅助桩。

并要用记号笔在各塔位中心桩与关键方向桩上做出标记。

4、平、降基

4.1按照线路复位程序重新复测确定杆塔中心桩位,档距、高程、转角度数准确无误后方可施工

4.2.施工基面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平基围。

施工基面测定后,量出中心桩到设计给出的最小稳定外边坡的水平距离,并计算平基后外边坡原状土对基础外边缘的保护围能否满足设计安全距离要求S(一般按照图4-1处理,单位:

mm);若不满足,应与时上报待处理后施工。

基础保护围S

沟渠或河塘等

边坡稳定点,若此点

不稳定,S值应增加

图4-1平地边坡要求

4.3施工基面平整后,根据付桩补订塔位中心桩,然后再检查新中心桩是否在线路中心线上,以防在平基时辅助桩误动产生偏移。

5、分坑测量

5.1、掏挖式基础与挖孔桩基础分坑:

1)如图5-1、5-2将经纬仪安置于塔位中心桩O上,在线路方向与其垂直方向上测订桩,以供基础施工控制之用。

2)用经纬仪望远镜照准F1桩后,仪镜水平旋转45°,自中心桩O点沿视线方向水平量取基础半根开L,确定基坑中心,然后以坑径画圆。

5.2、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对于中心桩有位移的转角塔基础,即线路转角桩与塔位中心桩(角平分线上)有一段距离,具体位移数据见杆位明细表,如图所示。

6、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6.1水泥

本工程施工用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对水泥的出厂报告进行验证,其品质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容,使用前须按进货批次对水泥的细度、安定性、3d强度、28d强度、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准使用。

水泥检查要求:

按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检验批。

使用中遵循先到先用的原则。

6.2砂

本工程宜使用中粗砂(Ⅱ区砂),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验,应满足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量≤5%,泥块含量≤2%的要求,如对其它指标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质量要求应符合JGJ52—92标准要求。

现场堆放时下方铺垫防雨油布,不得混有杂物。

同一检验批的砂用量按400立方或600t为验收批次。

6.3石

选用单粒级配的碎石,粒径20-40mm,施工前按照JGJ53—92标准对石子中针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进行筛分分析,质量要求和级配应符合JGJ53—92标准要求。

现场堆放时下方铺垫防雨油布,不得混有杂物;同一检验批的砂、石用量按400立方或600t为验收批,对自行采购的砂、石质量负全责并满足监理工程师与甲方对其质量的要求。

6.4砼搅拌用水

混凝土拌和用水规格为:

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

6.5砼配合比应由试验室按规程试配确定,配合比报告应与现场使用的原材料相一致。

现场施工用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对实验室配合比作适当调整使用。

6.6基础钢材

本工程现浇基础钢材为HRB335钢和HPB235钢、45#优质碳素钢,有延性好,强度高,其质量验收按《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GB1499-1998)》,其焊接操作按《钢筋焊接与验收规(JGJ18-2003)》执行,其中Q235钢选用E43××焊条。

操作所用的焊机应与之所施焊的材质相匹配。

7、钢筋焊接与绑扎:

1)钢筋焊接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6倍直径,且应双面焊接,焊接质量要饱满。

2)绑扎前认真核对钢筋的规格、长度、数量。

主筋须焊接接头时,应将其错开布置,同一断面接头面积受拉基础不大于总面积的25%,受压基础不大于总面积的50%。

同一根钢筋上不得有一个以上接头。

为了布筋均匀,钢筋(包括箍筋)在绑扎时必须用划印笔做上记号。

凡钢筋交叉点均以双股18号铁丝绑扎,要求钢筋位置、尺寸准确,分布均匀,绑扎牢固。

立柱主筋间距允许误差为±5mm,箍筋间距允许误差为±20mm。

3)本工程桩基础每个腿均有3根超声波检测管,钢管连接采用焊接,因此焊接施工时一定要牢固、饱满,不能将钢管部封死,同时混凝土浇制时也不能封死。

8、基础支模

8.1浇筑使用的模板表面应平整,接缝应严密,在浇制砼前应涂刷隔离剂,以保证脱模质量。

8.2本工程掏挖基础露出部分采用圆模,出口部分禁止以土带模。

8.3安装好的模板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以防止胀模,确保基础几何尺寸和位置的正确。

8.4模板调整的容包括:

对中——组合后的每台阶模板轴心与基础中心的的铅垂线在同一铅垂面上。

找正——以中心桩为控制桩,组合模板的对角线应相互重合。

操平——以中心桩为观测点,组板后的模四角相对高差不超过5mm。

8.5拆卸下来的模板应与时将表面的粘结块清除,校正平整后刷好隔离剂备用。

不能用于铺路、作跳板、支垫用;基础浇制完后必须认真核对螺栓规格,并且将地脚螺帽回交于项目部材料部门。

9、基础砼浇筑

基础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为三个连续不能间断的小工序:

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向基础坑浇灌混凝土,捣固混凝土。

9.1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容:

塌落度、配合比、试块制作、振捣时间、振捣高度密度、是否漏浆跑浆、混凝土浇制间隙时间。

9.2浇灌混凝土前应清除坑泥土、杂物和积水,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基础根开、地脚螺栓规格、间距、露出基面高度、主配筋规格等进行复核。

尤其要区分清转角塔的上拔和下压腿,详见《基础配置明细表》中的相关条文说明,还要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必要要进行封堵。

9.3砼均需机械振捣,振捣高度控制在30~40cm,振捣器的移动围宜控制在30~40cm,不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

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应能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捣实程度,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出现显著沉落为止,一般每次为20~30秒。

振捣应做到快插慢拔,振捣上层混凝土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3~5cm;做到振捣密实,拌和均匀,做到振捣充分,不应出现漏筋、空洞、冷缝、夹渣、松顶等现象,特别对构件的棱角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接缝严密,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跑浆。

9.4浇筑一个塔腿的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停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一般间歇时间应不超过下表规定。

混凝土的浇筑允许间歇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不高于25

高于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下雨天禁止露天浇筑混凝土,必须与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增大水灰比。

9.5基础浇筑完毕后必须与时抹面。

基础顶面(包括基础预偏)应一次成型,不允许二次抹面,同时应严格进行顶面高差监测,并保证地脚螺栓与角钢露出的高度。

对于转角塔在支模时应考虑预高腿的控制。

抹面后必须检查四个基础面的高低差,最大高低差不能超过5mm。

9.6基础浇筑结束后,一般应在浇筑12小时开始浇水养护,根据气温情况,对混凝土应浇水养护。

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如稻草、草袋、麻袋),浇水次数应使能保持砼表面始终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五昼夜。

9.7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坍落度。

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以上。

(2)配合比。

每班日或每基基础至少检查两次,其重量误差应控制在允许围。

混凝土原料每盘称量的偏差不得超过:

砂、石±3%,水泥、水±2%。

(3)试块必须在现场制作的基础,每基取两组,一般直线塔,同一班组每3至5基取一组,单基混凝土量超过100m3的必须单独取一组。

试块必须用钢制150×150×150mm试块盒,其中一组养护条件必须与基础养护条件一样。

且做试块累计温度600度养护龄期的抗压强度,并在养护期间与时做好温度记录。

9.8基础拆模时,应保证砼表面与棱角不损坏,且强度不低于2.5Mpa。

拆模后的基础表面不得有“蜂窝麻面”、露筋、狗洞等不良现象。

局部小围的缺陷按规要求处理。

拆模时间参数见下表:

拆模时间参数

气温(℃)

5

10

15

20

时间(天)

3

2

2

2

9.9基础拆模前必须通知监理代表和项目部质检员到现场检查坚定,经过确认后方可拆模,拆模后清理多余的浆石不得随意堆积在混凝土台阶上。

砂、石料应清理集中,多余的砂、石料运走或作护坡使用。

工器具应集中,模板应请洗干净,为下一道基础浇制作好准备。

10、基础防护措施

10.1位于河、大型塘、沟、渠附近的塔位,当基础边缘与河塘边缘的距离小于4米时,河塘边缘应砌筑护坡。

10.2对深度小于1米,宽度小于2米的田间沟渠,当沟渠边缘与基础边缘的距离大于2米时,可不作处理。

否则应将沟渠改道或埋设500mm预制水泥涵管。

10.3位于机耕路附近的塔位,当基础立柱与路肩距离小于5米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在道路边沿设置防撞标识。

需作防护设施的塔位由各有关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商定。

10.4基础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并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位于鱼塘中的铁塔基础,基础分坑时做到至少一个腿的基础边缘靠近鱼塘埂边上。

10.5位于山区的杆塔位若自然边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砌护坡

10.6山丘基面排水

(a)基础外设排水沟

山坡上塔位降基后,上坡侧距挖方坡顶大于4m时,依山势设置环状排沟,以拦截和排除周围山坡汇水面的地表水,排水沟断面尺寸为:

深×底宽×上口宽=0.5m×0.3m×0.8m

沟底应流有不小于0.3%的纵向坡度.

对土质含沙量较高、无粘性,或表层为强风化岩石、颗粒很松散、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地段的排水沟需用素混凝土块,或就地取材用片石浆砌;对地质为硬塑与以上状态的粘性土、植被好,或为中等风化与以上较完整岩石的塔位排水沟,可免护壁措施。

(b)基面留排水坡度与排水沟

山坡上塔位降基后,需平整基面且向基础保护围大的缓坡方向倾斜留排水坡度,坡度为0.5%。

六.质量要求

6.1严格执行《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与验收规》GB50233—2005和《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与评定规程》DL/T5168—2002和相应的设计文件。

6.2水泥、砂、石和钢材的检验必须符合规要求。

6.3现浇基础在浇筑过程中,按规要求检测塌落度,一个班组不得小于3次,塌落度要求应满足相应试配比报告要求。

配合比检查一个班组不得少于两次,其重量误差应控制在允许围。

且留存声像资料。

6.4砼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分层浇筑。

6.5在盐区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和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

6.6本工程各型基础的主筋保护层如下:

开挖式基础除图纸注明外均45mm;主筋距柱顶的保护层为50mm,容许偏差为+10mm,0。

6.7基础各部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位为mm)

项目

允许偏差

地脚螺栓式

角钢式

保护层厚度

+10,0

+10,0

立柱与各底座断面尺寸

0.8%

0.8%

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

8

8

地脚螺栓或角钢露出基面高度

+10,5

+10,5

基础根开与对角线尺寸

1.6‰

0.8‰

基础顶面高差

5

5

基础坑深偏差

+100,0

+100,0

基础护坡

牢固可靠

牢固可靠

项目

允许偏差

砼级强度

大于设计值

大于设计值

基础扭转

8′

8′

基础回土

不小于坑口,不低于30cm

不小于坑口,不低于30cm

横顺线路

方向位移

直线塔为横线路方向24

转角塔为横、顺线路方向均为24

6.8与时、认真、规、准确地填写基础施工记录、施工手册和质量检查表。

6.9对于地脚螺栓之间与基础根开尺寸应严格控制,反复校核检查,并在基础施工作业时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施工误差精度高于线路施工验收规,满足设计要求。

6.10基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如下:

预先检验

1.

1.预先检验先检验

检测手段

质量控制

水泥几何尺寸(全检)试块

黄砂水泥.砂.石.水塌落度

石子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黄

水搅拌砂.石子计量

分坑复测振捣(抽检)地脚螺栓规格

基础钢筋基面高差(全检)钢筋规格

搅拌、振捣机械各断面(全检)

地脚螺栓.钢筋笼(全检)

坑深、回土高度

6.11质量通病:

6.11.1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措施:

序号

防治项目

主要措施

1

路径复测通病的防治

1、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

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与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3、线路途径山区时,必须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时对地距离。

2

基础分坑、开挖通病的防治

1.遇特殊地质条件(如:

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

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2.拉线(杆)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与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4.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3

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的防治

1.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与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2.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3.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4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

1.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

进入冬期施工或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一样。

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600℃·d时送检。

3.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4.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5.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

6.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7.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5

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的防治

1.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

2.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

3.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6

基面整理不规的防治

1、回填时应在坑口地面上筑防沉层。

防沉层应平整规,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

2、基础施工完成后与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3、清理现场时应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地质滑坡。

6.11.2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表:

控制项目

控制依据

控制方法

负责人

记录

 

 

 

复测

设计图纸

《验收规》

现场实测

测工

线路复测记录

分坑和制模

设计图纸、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场实测

第二人复核

测工

基础施工记录表、质量检查卡

材料检验

设计图纸、相关标准

检查验收

材料员、质检员

物资验证单

合格证、试验或检验报告

配合比

设计图纸、

《配合比规程》

试配和砼强度检验

技术负责人

砂、石、水、水泥检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砼试块试验报告

浇制

配合比通知单、设计图纸、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跟踪检查

施工负责人

基础施工记录表、质量检查卡

接地工程

加工制作

设计图纸

《验收规》

检查验收

材料员、质检员

物资验证单、合格证、试验或检验报告

布置与敷设

设计图纸

跟踪检查

施工负责人

接地施工记录表、质量检查卡

埋深

设计图纸

跟踪检查

施工负责人

电阻值

设计图纸

现场实测

质检员

七.基础施工中各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措施

基础工程常见危险点和预防措施

序号

危险点

控制措施

责任人

1

基础施工

掏挖施工时,要随时监视土质情况,土质不符合要求者,不得掏挖,为防止塌方,应采取使用沉降式挡土板等措施,上下使用绳索,或爬梯,上下爬梯应坚实牢固,并设有监护人,工作票上明确监护人

班长

监护人

2

深坑开挖

挖土深度不超过5米时留设边坡和设置支撑;挖土深度超过5米或在构筑物近旁挖土时,支撑要单独设计;基坑有流砂时,要采取防坍措施;大型机械的停放、行走、运土与挖土分层深度要有具体方案;保持坑空气流动,防止缺氧致窒,

班长

监护人

3

深井开挖

应加强对深井有害气体的监测;井施工用照明电压应采取12V的安全电压;井口应有防护栏等防坠落措施;上下时必须使用爬梯

班长

监护人

4

搭设探头跳板或跳板有缺陷(强度不够裂纹、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