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34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1特征描述类

    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 

  1.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②植被状况 

  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4.气候特征:

 

  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 

  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5.河流水文特征:

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6.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

  7.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8.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9.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半球位置④相对位置。

 

  10.等值线特征:

①等值线数值高低②延伸方向③弯曲趋势④疏密变化 

  11.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①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②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

  应用体验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体验1 

  答案

(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

理由:

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

 

  

(2)相同点:

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

不同点:

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

  

 (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

地形:

平均海拔  

  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气候:

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

水文特征:

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

植被:

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2地理事象判断类

    设问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

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

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

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分布和特点的判断。

  

  思维建模  

  判断类试题主要有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

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2.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部分地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经济作物,最可能分别是:

 

  A;B;C;D。

  

  

(2)对图中D作物的生产和销售起重要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3)试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作物B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

  

  体验2 

  答案

(1)棉花大豆甘蔗花卉(鲜花) 

  

(2)靠近城市,接近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生产。

  

  (3)同:

两地均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地形平坦,黑土土壤深厚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异:

美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为温带季风性气候。

美国大豆品质优良,价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较高,接近国内消费市场。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3原因分析类

    设问形式: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

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思维建模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3.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图1)和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为(1、7)月等温线,该月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③两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地,原因是。

 

  (5)图1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

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其成因是什么?

 

  体验3 

  答案

(1)7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北方虽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但白昼较长,因而气温也较高。

 

  

(2)①地大于②地。

①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②地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

 

  (3)③地高于①地。

③地的海拔、纬度都低于①地,且③地降水少于①地。

  (4)④④地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有大片泥质海滩 

  (5)水土流失。

乱砍滥伐(或过度樵采)。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4比较类

    设问形式: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

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四步审题是关键: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另外要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思维建模

    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

其基本思维模式是:

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2.区域特征比较类。

其基本思维模式是:

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4.2008年11月14日至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了第28届印度国际贸易博览会。

印度是我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也派出代表团参加。

下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沪宁杭工业区针对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体验4 

  答案

(1)相同点:

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不同点:

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2)通过建设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和扩建秦山核电站、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等措施,缓解沪宁杭工业区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提高能源利用率。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5对策措施类

    设问形式: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思维建模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

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沿图中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是什么?

  

  

(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有何解决措施?

  

  (3)河流②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有何相应的治理措施?

 

 

  体验5 

  答案

(1)北段(青藏高原以北):

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纬度向北增高,且降水量大致向北增多;南段(青藏高原以南):

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加。

  

  

(2)人们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破坏森林,植被导致全球变暖。

治理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矿物能源的利用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

  

  (3)土地(绿洲)荒漠化(沙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植被;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6辩证评价类

    设问形式:

  

  评价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思维建模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

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

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

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分析这类设问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

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根据材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体验6  

  答案

(1)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升高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优势:

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

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7意义作用类

    设问形式: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

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

“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思维建模 

  在解答有关意义类的试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以色列境内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该国有一套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施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可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用计算机控制。

 

  

(1)说明甲、乙两河在现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2)分析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该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借鉴意义?

  

  体验7  

  答案

(1)甲河为尼罗河,其主要功能有灌溉、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

乙河为苏伊士运河,能为埃及增加经济收入。

 

  

(2)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方便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3)灌溉水源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