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613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docx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

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

接触件材料品质是影响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开展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对提升电连接器的品质水平意义重大。

本文在详细论述接触件材料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目的和内容基础上,指出其实施要点,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元器件可靠性检测中心(808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机电元件”杂志编委,航天电连接器检验专家。

曾参予神舟飞船、风云卫星等航天系统工程用电连接器的质量检验、失效分析和可靠性筛选等工作。

电连接器是连接电子、电气整机系统广泛使用的基础器件,它的可分离性是区别于其它元件的特性或本质。

电连接器技术研究通常由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三部分组成:

—是基础研究,研究电接触基础理论及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关注外界可能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动向(如3D打印、金属注射等增材制造新技术),研究其对行业可能产生影响及可能的应用前景;二是应用基础研究,研究连接器产品设计、材料、制造工艺和检验方法等应用基础标准,关注产品研发团队需求,为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对产品使用出现问题故障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案;三是产品研发,根据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制。

目前我国连接器大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组建含这三部分研究内容的协作团队,而中小企业往往仅关注新产品研发,前二部分研究能力非常薄弱。

最近笔者应邀赴某著名电连接器企业研发基地测试实验室参观学习和技术交流。

发现部分研发试验人员虽学历很髙,但对电连接器零件材料选用和相应制作工艺的基础知识了解颇少。

往往直接引用国外电连接器产品标准,但对其产品标准中每个零件设计选材的原由和依据理解甚少或根本不理解。

反思其根源是由于我国电连接器产品过去以仿制为主,照搬照抄国外产品标准规范,只知道必须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缺乏对电连接器接触件、绝缘体等关键零件材料应用的基础研究。

面对众多国外引进用于的电连接器关键材料,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效替代材料创新研究非常薄弱。

导致用国产材料制作的电连接器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是“形似质差”。

2018年7月13日工信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指出:

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关键材料依赖进口。

其中也涉及到电连接器,我国高端领域应用的电连接器接触件、绝缘体等关键零件材料长期依赖进口。

每年从欧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高端铜板带达12千吨以上。

本文重点论述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之—,接触件材料应用的基础技术研究。

接触件插合接触界面和与电线电缆端接界面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接触件电接触界面某些离散区域的形成,真正接触并起传导作用区域的构成,决定了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

接触件选材时应以性能要求为依据,从弹性极限、弹性模量、强度、延伸率、疲劳强度、成型性、导电性、耐蝕性、耐热性、表面质量、尺寸偏差和可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用于制作高可靠电连接器接触件的铍铜等基础材料一直依靠进口。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人们在充分理解基础材料对保证电连接器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选用国产材料替代进口的紧迫性。

因为进口材料虽目前能完全满足连接器技术要求,但往往受价格和交货期,特别是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

而选择国产材料虽短期内部分质量—致性和可靠性指标尚不能达到产品设计要求,但从战略发展分析考虑必须解决制约我国电连接器发展的瓶颈之一,即解决国产材料选择和来源问题。

笔者作为—名上世纪六、七十年曾致力于导弹、火箭等航天金属材料国产化研究的老专家。

每当亲临电连接器企业生产现场,看到许多关键零件材料都依赖进口十分拗心。

我认为关键基础材料和芯片一样也是国家核心技术,是—个国家强大具有实力的象征。

强国必须从关键基础材料抓起,它是一项耗资巨大、见效慢,但意义不亚于飞船、商飞、高铁的国家系统工程。

2.1接触件材料强化理论的应用研究

接触件在设计选材和工艺制造过程中应首先熟知其材料强化常用的几种机理:

1)冷变形强化

冷变形强化又称冷作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下的变形称冷变形。

冷变形后材料即被强化,强化程度随变形度、变形温度及材料本身性质而不同。

同一材料、同一温度下冷变形时,变形度越大强度越高,但塑性随变形度增加而降低。

变形强化受合金塑性限制,当变形度高到一定程度合金会出现开裂使材料报废。

表1列出接触件常用黄铜、青铜合金带材按GB/T2059-2017规定的机械性能。

表1接触件常用黄铜、青铜合金带材机械性能(GB/T2059-2017)

表1中状态代号说明;O60退火、H011/4冷硬、H021/2冷硬、H04冷硬、H06特硬、H08弹硬。

由表1可见,相同规格、牌号的铜合金带材抗拉强度和硬度,,随冷作硬化变形量增加而提高,而塑性相应降低。

连接器常选用C5191(QSn6.5-0.1)、QSn4-3等锡青铜制作插孔接触件。

相同规格的C5191(QSn6.5-0.1)、QSn4-3等锡磷青铜具有比H62、HPb59-1等黄铜更高抗拉強度和硬度。

但锡青铜添加锡成本增加,且导电率较低、反复折弯性能较差。

为此国内外相继研发了C42500、C41125、PW33520(C42230)等髙性能、低成本替代产品,其中我国研发的PW33520合金屈服强度570Mpa、导电率34%,是原C5191两倍,能满足高传输、低温升要求。

坏方向折弯性能也比原C5191优秀明显。

錫含量比原C5191低,可回收镀锡、镀镍角料。

对比锡磷青铜综合性能优异、性价比高。

冷变形使合金内部晶粒大小和取向变化(图1),位错大量增殖,位错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割阶、缠结,阻碍位错进一步发生运动,从而提高材料强度。

冷轧带材在平行于轧制方向的塑性较好,但在钣金折弯中,折痕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折弯性能较好。

但因合金成分和制造工艺不同,也有与压延方向垂直的(横向)的折弯方向折弯加工性能更好的合金。

连接器冲压接触件(端子)一般都存在与压延方向垂直的(横向)的折弯,因此,通常用比较铜合金带材横向折弯加工性来判断材料的折弯加工性优劣。

图1冷轧前后合金晶粒度变化

图2溶质元素的固溶会引起晶格畸变

2)固溶强化

合金元素固溶到基体金属中形成固溶体时,合金强度、硬度一般都会提髙,称为固溶强化。

溶质元素的固溶会引起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因此对提高合金的抗应力松弛性能是有帮助的(图2)。

但固溶强化元素不能无限制添加,一方面是因为所有元素的固溶,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铜的导电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元素添加量过多会恶化合金的加工性能。

铜合金固溶强化提高强度、硬度同时,塑性仍保持在良好水平上。

锌固溶到铜中形成各种规格二元黄铜。

锌在固态铜中溶解度不象一般合金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相反是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当温度降至456℃时,锌在铜中溶解度增至最大为39%,进一步降低温度,锌在铜中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H62黄铜含38%锌,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加工塑性、导电、导热和耐蚀性。

广泛用于制作插针接触件。

HPb59-1铅黄铜,在含40%Zn的黄铜中加1~2%Pb,不仅无害,还能使切屑易脱落,提高合金切削加工性。

被誉为易切黄铜,也被常用于制作插针。

3)沉淀强化(时效强化)

在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合金系中,当合金元素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淬火可获得过饱和固溶体。

在较低温度加热(即时效),过饱和固溶体将发生分解,析出弥散相并引起合金强化,称为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弥散强化)。

经时效热处理使基体中第二相颗粒呈细小弥散分布,除增加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外,还同时提高其导电率和导热率。

是目前最常用的高性能铜合金强化方法。

作为髙可靠连接器弹性接触件常用材料的铍青铜,是力学、物理、化学综合性能良好的一种合金。

铍在铜中极限溶解度为2.7%(864℃),随温度下降而急剧降低,在300℃降至0.02%。

故铍青铜经淬火时效进行沉淀强化后,具有髙的强度、弹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和耐蚀性。

表2列出了按YS/T323-2012标准生产的QBe2铍青铜带固溶处理后不同冷作硬化处理和再补充沉淀(时效)处理后机械性能。

表2铍青铜带机械性能(YS/T323-2012)

表中代号说明:

TB00固溶处理、TD01固溶处理+冷加工至1/4硬、TD02固溶处理+冷加工至1/2硬、TD04固溶处理+冷加工至冷硬、TF00固溶处理+沉淀处理、TH01固溶处理+冷加工至1/4硬+沉淀处理、TH02固溶处理+冷加工至1/2硬+沉淀处理、TH04固溶处理+冷加工至冷硬+沉淀处理。

由表2可见,铍青铜具有比黄铜和其他青铜更高的強度和硬度,特别是补充沉淀(时效)处理后強度和硬度可比固溶处理后提高近一倍。

例如制作0.635mm间距超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绞线式插针,釆用三股0.06mm铍铜线外包着七股0.038mm铍铜线,绕成的缆束直径仅0.2mm。

经280℃、2h时效处理后显微硬度明显提高,与未经时效处理相比硬度提高70%,使绞线式插针针头性能稳定不易磨损。

4)过剩相强化

过量合金元素加入基体金属,一部分溶入固溶体,超过极限溶解度部分不能溶入,形成过剩的第二相,简称过剩相。

过剩相对合金一般都有强化作用。

其强化效果与过剩相本身性能有关,过剩相强度、硬度越髙,强化效果越大。

但硬脆的过剩相超过一定限度会使合金变脆,机械性能反而降低。

过剩相强化和沉淀强化有相似处;过剩相强化时,强化相较粗大,用金相显微镜低倍即能观察到。

而沉淀强化时,强化相极为细小、弥散度大,一般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不到。

过剩相强化在有色合金中广泛应用,几乎所有在退火状态使用的两相合金都应用过剩相强化。

5)细化组织强化

细化组织是金属材料常用的强韧性方法之一,对单相合金是指晶粒细化,对多相合金是指基体相细化及过剩相细化。

细化组织可提高材料室温强度、塑性和韧性。

铸造合金可釆用变质处理细化组织,即在浇注前在金属熔液中加入微量被称为变质剂元素或化合物,影响金属熔液结晶为细密组织。

图3、图4为锡磷青铜普通工艺和细化晶粒工艺的显微组织对比。

变形合金可釆用变形及再结晶方法组织细化。

铜合金带材或丝材通过冷轧、冷拉和中间再结晶退火,使规格变得越来越薄和越来越细之同时组织细化。

抗拉强度有所提高,而塑性适当降低。

用于智能化连续冲压、电镀生产接触件(端子)的铜合金带材晶粒度和晶粒均匀度,将影响材料机械强度和折弯性能。

细化晶粒可改善铜合金带材的折弯性能。

图3普通工艺显微组织(左)与图4细化晶粒工艺显微组织(右)

2.2用于接触件的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材料应用研究

铜合金中添加锌、铝、锡、锰、镍等元素固溶强化提高强度之同时,一般都会降低导电率。

在导电率-抗拉强度关系图中不同合金系铜合金处于不同位置(图5)。

图5铜合金抗拉强度一导电率关系

用于接触件的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高导电方向铜合金的应用研究

高导电铜合金板带一般要求屈服强度500MPa以上,导电率80%IACS左右。

主要应用于大电流连接场合,如基站电源连接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和智能手机连接器。

智能手机内部搭载的连接器通电量呈增加趋势,每芯通电量由原来0.3A增至1.5~3.0A,由此要求铜合金在保持较高强度水平同时具有高导电性。

USBTYPE-C公端端子原选用导电率12%的C52100锡磷青铜发热,改用导电率65%的高导电铜镍硅合金可抑制发热和温升。

2)平衡方向铜合金的应用研究

一般铜合金导电性越好,要维持高强度越难。

平衡方向铜合金板带主要应用于对材料强度及导电率均有一定要求的场合,一般要求屈服强度650MPa以上,导电率65%IACS左右。

例如重載连接器和USBTYPE-C母端端子要求高导电性和良好的耐插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