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577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docx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摘要: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近几年的中文体育期刊,输入关键词“体育教学目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研究的概况,总结和反思了所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目标教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接受。

但是在具体备课中不少教师对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还存在着一些茫然和困惑,具体为现在没有掌握目标的特点和准确的目标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中反映学生学习后行为变化并产生效果的重要依据和标志,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矫正,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能有效的促进教师重教向重学转换。

一、对于概念的界定

1.1目标、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

所谓目标是指某一活动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境地和取得的结果。

目标通常是一个体系或一个系统,具有方向性、层次性、网络性、可操作性和挑战性。

通过制定某一实践活动的目标,可以使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明确活动的方向,提高实践活动群体的凝聚力,并通过实践活动目标的推动作用,最终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

广义地讲,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这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概念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为: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育管理学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术语”。

《现代课程论》一书阐述目的与目标的关系时,认为:

“目的含有方向的意味,表现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价值,目标含有里程的意义,表现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价值”。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目的,新课程把它称为“课程目标”,是由国家政府规定的学科教育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制定各阶段教学目标、专题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指导。

 区别在与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它是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其要求是概括和宏观的,其描述则是笼统和抽象的,如“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

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合格层次(符合课标的

最低要求),中等以上层次(基本符合课标的标准要求),优秀层次(符合或超出课标的最高要求)。

在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特征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外延。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由于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因此,本文在进行体育教学目标的划分时暂不考虑在内,由于本文所指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指中小学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可分解为图1所示:

在以上各教学目标的外延中,有关学期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水平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

两个学期教学目标之和等于一个学年教学目标"几个学年教学目标之和等于一个水平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每二个学年为一个水平,初高中阶段三学年为一个水平)。

较为复杂的是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学期教学计划是由每一个具体的课时所组成的,每一相邻的课时之间基本没有直接的关系(课时之间有各种编排方式:

间隔排列"连续排列"综合排列)[3]。

因此,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我们很难看出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要表明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是单元教学,单元教学计划若作为独立的一个内容,它是可以呈现的,但它只是一个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内容,虽然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无法呈现单元教学,但它却是各课组成的基础与依据,缺失这个基础与依据,那么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各课就无法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进行编排了。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2.1新课标下制定目标的方式有两种:

1、按照水平来制定。

要制定课程目标,先要选定学生的学习领域,体育课共分成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一般只选择其中的三个领域,因为领域选择的越多,课的目标越是难以实现,这样就会影响课的质量。

选择好领域目标后,再按照水平来制定符合水平条件的目标。

2、按学生的发展的三维观来制定。

三维观包括:

认知、技能和情感,现在新课该中大多都是围绕三维观来制定目标的。

2.2制定目标的对象

不管什么课,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新形式下的体育课更关注这一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是学生的能动状态为基础,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自己为辅。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不能为自己的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有些老师为了要让自己在上课声音响亮一点,就在目标中制定了这样的一点:

学生们在学生中互帮互助,教学教态自然,声音洪亮,这显然的正确的。

教师的活动千万不能来目标中出现,它只能体现在教案中。

2.3、制定目标的内容

写教案就和写文章一样,写文章要求要围绕中心,论点要明确,论述的范围要小,这样才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制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事实上也是同一回事,要求选择的学习内容范围不要广,因为范围广,学生学习的内容就多而复杂,学生就不容易接受,老师也不容易把握教材。

因此,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不光要写清楚教的内容,还要把关键的教学重点写也清楚。

如:

上立定跳远一课要制定目标,一般老师都会这样来制定:

让学生学会立定跳远动作。

这样的目标很笼统很粗糙,立定跳远的动作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分成起跳、腾空、收腹、落地四个步骤,光一节课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因此,就要根据所学的课是来制定学习的内容。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与方法

3.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3.1.1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新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内含四个目标:

运动参与、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因此,在制定各个层面的体育教学目标时应与体育课程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保持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单元教学、课堂教学的衔接性与一致性,否则会破坏体育教学目标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3.1.2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性质

体育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行为性与非行为性目标,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是指需要精确陈述学习者学习结束后的结果,如学生在学过篮球投篮这个单元后,需要进行投篮准确性的测试,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10次投篮投中5次以上。

而非行为性的一般具体目标则是指态度或情感等一些无法运用量化表述的内容,如学生学完篮球这个单元,学生将理解篮球的含义、篮球技术的种类、篮球明星、篮球比赛规则,表现打篮球的能力,喜欢篮球运动等。

因此,体育教学目标可分解为行为性目标和非行为性目标,行为性目标必须表述具体、准确、可测;非行为性目标则不需量化。

3.1.3依据行为性体育教学目标表述规则

表述恰当的行为性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包含要求达到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

(2)能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明细规格。

[9]我们通常运用的是ABCD法来表现行为性教学目标:

A(学生),B(行为),C(条件),D(标准)。

专家西登拓朴的“条件、标准、课题”三点论模式[10]与ABCD模式是一致的,只是省略了A(学生)。

按ABCD法,教学目标可表述为: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能在2min内(条件),完成篮球运球上篮来回2次(行为),投篮准确率达100%(标准)。

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若以班级授课制为基准,我们认为在ABCD法基础上,增加一个C(Collective)。

为什么要增加一个C(Collective)因为ABCD法中所述的A(学生)虽然表明了教学对象,但没有具体说明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状况,因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更为普遍;其次,就班级群体教学视角来看,全体学生(100%)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是一个理想中的目标,也是一个贯彻教学理念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基础与层次不同,达到100%掌握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一个现实的目标,而这个现实目标的标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与要求来定,如定位与使90%的学生熟练掌握技能,10%的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技能,那么这个单元教学的现实目标是递进的。

如单元教学共3次课,第一次课40%的学生熟练、40%的学生较为熟练、20%的学生基本掌握;第二次课60%的学生熟练、30%的学生较为熟练、10%的学生基本掌握;第三次课就达成了90%的学生熟练、10%的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

因此,在阐述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说明教学对象,而应更明确地表明班级教学中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不同程度的数量等状态。

3.2体育教学各类具体目标的制定方法

3.2.1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编制方法运动知识

主要包含运动技术的原理、线路、环节、次序与要求和有关身体知,没有这些内容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运动知识目标虽不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必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不需单独理论授课来达成,因此,运动知识目标可放置运动技能目标中阐述,测量时则可集中统一进行理论考核与测试。

在编制运动技能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ABCD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它两个层面的标准:

一是定量化标准,如投篮“几投几中”,100m几秒、跳远跳几米等。

但仅仅于此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运动成绩的评价标准,如果仅用运动成绩评定方法来评价学生学习,那一定的不合适的,因为跳远远度与跳远技术之间没有因果的关联,相反,现实情况是:

学生所取得的跳远成绩往往都不是跳远技术学习的成果,只有少数人是运用良好的跳远技术来获得成绩的,但他们是少数运动尖子;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运动技能另外一个评定标准,那就是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评价标准:

很熟练、熟练、比较熟练与不熟练。

总之,在单元教学结束时,描述运动技能目标既要有运动成绩定量标准,又要有运动技术定性标准。

以“挺身式跳远”(共8课时的第2时)为例,运动技能目标阐述见表1

3.2.2运动参与目标制定方法

制定运动参与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基本属于非行为性目标。

严格地说,“参与”要体现以下几个指标:

(1)参与的行为状态:

分为自主参与、动员式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

(2)参与数量:

个体参与与集体参与(3)参与的持续性:

间断参与和持续参与。

根据以上思路,以排球传球为例,编制情况可参

考表2。

[11]

四、体育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体育教学目标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但这仅仅为理性层面,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的教学目标却远不如理论阐述的那么理想,人们经常会看到体育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很多教学目标相互雷同、大同小异,去掉运动项目之后则可相互替代;有的教学目标说些大道理,根本看不出体育教学所想要达成的结果等等。

造成体育教学目标混乱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课程标准中有关四大目标的具体含义,要求等不够明确,导致体育教师无从着手;其次,从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到单元目标再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几个层次的演变,比较繁琐;第三,体育教师的惯性所致!

传统的做法比较简单,如填充有关身体健康、掌握技能、合作意识、心理健康等词语即可。

因此,有的体育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就学会了套用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用词或沿袭原先的做法,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却很少考虑,从而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

[8]

五、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全面发展、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反思

5.1“健康第一”的反思

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肯定了体育教学对健康可以有促进作用。

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坚持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健康。

也是否因为体育课程中身体运动与学生健康之间有关系,把增进学生健康作为体育课开课目标呢?

事实上体育课它仅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具体环节或措施。

并且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它的关注点并不在于运动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而是集中在运动负荷的大小,因为合理的运动负荷是改善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实行的平均每周2学时,每学期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