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朝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576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4.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代朝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历代朝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历代朝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历代朝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历代朝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代朝代.docx

《中国历代朝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代朝代.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代朝代.docx

中国历代朝代

朝代简表

朝代

时间

都城

都城今址

杰出领袖

五帝

约前30世纪初-前21世纪初

部落式生活

长江、黄河流域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朝

前2070-前1600

阳城、安邑、斟鄩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县级市、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河南省洛阳市

禹、启、少康、杼、槐

商朝

前1600-前1046

亳、西毫、奄、殷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洛阳市、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县级市、河南省安阳市

汤、外丙、太甲、沃丁、太戊、河亶甲、祖乙、盘庚、武丁、祖庚、帝辛

周朝

前1046-前256

丰京、镐京、成周、王城

陕西省西安市

河南省洛阳市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称“春秋五霸”(《史记》)

战国

前475-前221年

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春秋五霸,至今说法不一,其中有两种说法最具科考价值,第一种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宋襄公、秦穆公”此说见司马迁《史记》第二种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此说见王褒《四子讲德文》

秦朝

前221-前206

雍都、咸阳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

秦始皇嬴政

西楚

前206-前202

彭城

江苏省徐州市

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

前202-公元220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洛阳

陕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阳市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

新朝

公元8年-公元23年

常安、洛阳

陕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阳市

新朝建兴帝王莽

玄汉

23年-25年

长安

陕西省西安市

更始帝刘玄

东汉

公元25-220年

洛阳、长安、宛城

河南洛阳市、陕西西安市、河南南阳市

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

三国

220-280

220-265

洛阳、长安、邺城

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西安市、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

成都、永安

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奉节县

汉昭烈帝刘备

229-280

建业、武昌、京口

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鄂州市、江苏省镇江市

吴大帝孙权

晋朝

265-420

西晋

265-316

洛阳、长安

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西安市

晋宣帝司马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省南京市

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

十六国③

306-439

赵明帝石勒、凉文王张骏、秦宣昭帝苻坚、秦文桓帝姚兴、凉武昭王李暠、燕文成帝冯跋

南北朝

南朝

420-589

420-479

建康

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

479-502

建康

齐高帝萧道成

502-557

建康、江陵

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荆州市

梁武帝萧衍

557-589

建康

陈武帝陈霸先、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

北朝时期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建国于丙戍(386)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代-北魏

386-534

盛乐、平城、洛阳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

魏道武帝拓跋珪、魏明元帝拓跋嗣、魏太武帝拓跋焘、魏献文帝拓跋弘、魏孝文帝拓跋宏

东魏

534-550

邺城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北齐

550-577

邺城、晋阳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山西省太原市

齐文宣帝高洋、齐废帝高殷、齐昭帝高演、齐武成帝高湛、齐后主高纬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省西安市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省西安市

周明帝宇文毓、周武帝宇文邕

隋朝

581-618

大兴、洛阳

陕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阳市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唐朝

618-907

长安、洛阳、晋阳

陕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阳市、山西省太原市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唐中宗(李显)复国号“唐”。

武周

690-705

神都、长安

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西安市

周圣神帝武则天

五代十国

五代

907-960

汴梁(汴州)

河南省开封市

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

后梁

907-923

汴州

梁太祖朱温

后唐

923-937

洛阳

后唐太祖李克用、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州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1

汴州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

951-960

汴州

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

十国④

907-979

南唐烈宗李昪、南唐后主李煜、前蜀太祖王建、后蜀太祖孟知祥、吴越王钱镠、北汉世祖刘崇

宋朝

960-1279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神宗赵顼、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

汴梁府【东京】

河南省开封市

洛阳府【西京】

河南省洛阳市

大名府【北京】

河北邯郸大名县

应天府【南京】

河南省商丘市

建康府【行都】

江苏省南京市

绍兴府【行都】

浙江省绍兴市

临安府【行在】

浙江省杭州市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为称辽。

辽朝

907-1125

临潢府【上京】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氏

大定府【中京】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

大同府【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

辽阳府【东京】

辽宁省辽阳市

析津府【南京】

北京市

虎思斡耳朵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中兴】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

夏景宗李元昊、夏毅宗李琼祚、夏崇宗李乾顺、夏仁宗李仁孝

嵬名氏,自李元昊始改为李氏

西平府【西京】

甘肃省武威市

金朝

1115-1234

会宁府【上京】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

完颜氏

大定府【北京】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

辽阳府【东京】

辽宁省辽阳市

大同府【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

大兴府【中都】

北京市

开封府【南京】

河南省开封市

洛阳【中京】

河南省洛阳市

南诏

738-897

羊苴咩、善阐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云南省昆明市

皮逻阁世隆

大长和

902-928

大天兴

928-929

大义宁

929-937

大理

937-1254

大理宪宗段正严、大理神宗段智祥

大中

1094-1096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朝军队陷临安,南宋王朝主体被消灭;1279年元朝军队消灭了南宋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南宋最终灭亡。

[1]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市

元太祖铁木真、元太宗窝阔台、元定宗贵由、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尔、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硕德八剌、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元明宗和世琜

孛儿只斤氏

上都【开平府】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中都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西京【大同】

山西省大同市

明朝

1368-1644

应天府

江苏省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代宗朱祁钰、明孝宗朱佑樘、明穆宗朱载垕

顺天府

北京市

承天府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县级市

北京【开封】

河南省开封市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太宗(皇太极)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清朝

1616-1912

兴京【赫图阿拉】

辽宁省新宾县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

弗阿拉

辽宁省新宾县

东京【辽阳】

辽宁省辽阳市

盛京【奉天】

辽宁省沈阳市

顺天府

北京市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

孙中山、蒋介石

北平

北京市

袁世凯

西京

陕西省西安市

行都⑥

河南省洛阳市

陪都

重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北京市

北京直辖市

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代主席)、宋庆龄(名誉主席)、李先念、杨尚昆、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附注:

1.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宠幸妃子褒姒被犬戎所杀。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成周。

以此分界为西周、东周。

2十六国政权先后为,汉赵(前赵)(洛阳、长安,今西安)、成汉(成都)、前凉(姑臧,今武威)、后赵(魏)(邺城,今邯郸)、前燕(邺城,今邯郸)、前秦(长安,今西安)、后燕(中山,今保定)、后秦(长安,今西安)、西秦(金城,今兰州)、后凉(姑臧)、南凉(西平,今西宁)、北凉(凉州,今张掖)、南燕(滑台,今安阳)、西凉(酒泉)、北燕(龙城,今朝阳)、夏(统万);非16国政权割据势力有代国(盛乐,今呼和浩特)、冉魏(邺城,今邯郸)、西燕(长子,今长治)、西蜀(成都)、翟魏(滑台)、吐谷浑等。

3.五代十国时期,先后存在过吴(扬州)、前蜀(成都)、吴越(杭州)、楚(潭州,今长沙)、闽(长乐,今福州)、南汉(番禺,今广州)、荆南(南平)(江陵,今荆州)、后蜀(成都)、南唐(金陵,今南京)、北汉(晋阳,今太原)十个封建政权。

4.1094年,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

1096年,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高升泰谥号富有圣德表正皇帝。

5.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称帝,改元建炎。

宋朝以此分界为北宋、南宋。

6.“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第一次迁洛阳为“行都”,另建西安为西京。

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7.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了其平反,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五百年。

1.禹  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杼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详  12.扃(局、禺)  13.仅、廑、堇(胤甲)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履癸(桀、杰)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

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

周朝姬姓。

文王(51年)-武王(5年)-成王(30年)-康王-昭王(2年)-穆王(55年)-共王(12年)-懿王(25年)-孝王(15年)-夷王(12年)-厉王(16年)周召共和(14年)-宣王(46年)-幽王(11年-前781-前771)

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春秋(前770-前476)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战国(前475-前22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12年)-惠帝盈7年-少帝(吕后专政)8年-汉文帝23年-汉景帝(刘启l6年)-汉武帝(刘彻54年)-昭帝弗陵始元,l3年-宣帝询本始,25年-元帝爽初元,16年-成帝骜建始,26年-哀帝欣建平,6年-平帝珩元始,5年-孺子婴居摄,3年。

新朝:

公元9--25共17年,建都:

长安。

王莽,始建国,l5年。

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

字巨君。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

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

成帝时封为新都侯。

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

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

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

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

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

刘玄(?

─25年),字圣公,刘秀的族兄。

新莽时,因客犯法,亡命平林(今湖北枣阳南)。

王莽地皇三年(22年)投入平林陈牧军。

次年被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先建都洛阳,后长安市民起事响应,杀死王莽。

莽死后,更始帝定都长安。

入长安后,他大封宗室,又沉湎酒色,委政赵萌,以至众叛亲离。

又诛杀功臣,引起内部分裂。

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先出逃,后请降,不久被杀。

(刘玄老毛病又犯了,又怯场了,又愧又窘,涨红了脸,低着头不停地用手刮席子,不敢抬头面视百官。

汉更始帝的继任:

汉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东汉:

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

洛阳。

1、光武帝秀建武33年(公元25-220年)。

2、明帝庄永平l8年。

3、章帝炟建初l3年。

4、和帝肇永元17年。

5、殇帝隆延平1年。

6、安帝佑永初19年。

7、顺帝保永建l9年。

8、冲帝炳永加l年。

9、质帝钻本初l年。

lO、桓帝志建和2l年。

ll、灵帝宏建宁22年。

12、少帝辨光熹1年。

l3、献帝协初平32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西晋(37年)

晋武帝司马炎(265-290)-晋惠帝司马衷(290-306)-晋怀帝司马炽(307-313)-晋愍帝司马邺(313-317)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276-322)(6年)晋明帝司马绍(298-325)(3年)-成帝司马衍(321-342)(18年)-康帝司马岳(322-344)(3年)-穆帝司马聃(343-361)(17年)-哀帝司马丕(341-365)(5年)-废帝司马奕(342-386)(5年)-简文帝司马昱(321-372)(1年)-孝武帝司马曜(352-396)(25年)-安帝司马德宗(382-418)(23年)-恭帝司马德文(386-421)(2年)—刘裕建宋

五胡十六国:

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五胡乱华前北方各族分布图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南朝:

宋、齐、梁、陈;北朝:

北魏(其前身为“代”)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亡于北齐、西魏亡于北周】

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

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

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

西魏为北周所代替。

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

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十国”,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

其中南方有九个,即:

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一个:

北汉。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

历代皇帝

秦朝

1.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名嬴政,生于赵都邯郸。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秦二世,名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

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杀死,卒年24岁。

3.秦三世,即秦王子婴(?

-公元前206年),姓嬴,名子婴(一说名婴),赢扶苏之子、秦始皇的嫡长孙。

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他即位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

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

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

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

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

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

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西汉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皇太子孺子婴,历11帝、12主。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

是刘太公第三子,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二月初八日。

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

公元前216年,时年31岁,为泗水亭长。

公元前209年九月,参加陈胜,吴广起义,后加入楚国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

公元前202年称帝于定陶,建立汉朝,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卒于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

享年61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

其妻吕雉,曾称制八年,史称高后,卒于公元前179年,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②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211年。

公元前194年,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188年,寿24岁。

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安陵。

吕后专政8年

③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生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195年封代王。

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179年登基。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厉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

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

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157年,享年46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霸陵。

④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

生于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56年登基。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

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141年,享年四十八岁。

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阳陵,坐东向西。

⑤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庙号世宗。

生于公元前156年,卒于公元前87年。

公元前150年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登基,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

独尊儒术,首创年号。

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

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茂陵。

⑥汉昭帝刘弗,又名刘弗陵,谥号孝昭帝。

生于公元前94年,卒于公元前74年,武帝刘彻之少子。

公元前86年刘弗陵八岁登基,在位期间政事一直委任霍光。

在位十三年,享年21岁,无嗣。

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平陵。

⑦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

生于公元前91年,卒于公元前48年(黄龙元年冬十二月),汉武帝刘彻之曾孙。

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受诬陷,全家遇害,襁褓中的刘询被关入监狱,受到廷尉监邴吉的舍命保护,于是武帝为他大赦天下,刘询为祖母史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