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68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含答案.docx

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含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2.将第I卷和第II卷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计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

河西走廊属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也是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速度滞后。

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迄今已有近一半死亡,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

现在,河西走廊各地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工程。

回答1—2题

1.沙枣林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枣林不适合在当地栽种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乱砍滥伐,过度樵采

2.“再造河西”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大力垦荒  B.开发资源   C.发展交通    D.改善生态环境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4.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

5.该地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主要是

A.保护耕地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保持水土

6.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附近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是

A.传统工业和乳畜业

B.高技术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C.新兴工业和水稻种植业

D.电子工业和混合农业

8.图中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几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回答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食物较为丰富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玛纳斯河源于天山北坡,向北流,注入玛纳斯湖。

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地形平坦,解放前,玛纳斯河呈现“水小不够用,水大不能用”的状态。

解放后,兴修水库,灌溉事业迅速发展,使下游地区成为著名的粮棉产地。

右图为2010年开始兴建的肯斯瓦特水利工程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玛纳斯河“水小不够用,水大不能用”反映其水量变化大,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3.玛纳斯河在解放后修建大型水库,使下游地区成为著名的粮

棉产地。

在发展灌溉农业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

①玛纳斯湖萎缩,湖区生态恶化 ②土壤盐碱化加剧 

③森林、草场资源的破坏 ④河水严重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蔬菜、花卉等的栽培方面,发达国家多采用玻璃温室,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多采用塑料大棚。

回答14—16题。

14.这种温室农业属于

A.自给农业B.粗放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农业

15.玻璃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

16.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给北京市,主要依靠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17—18题

17.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18.“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图4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曾经是我国商品粮、蚕桑和蔗糖生产基地。

但近年来,这里的花卉种植和禽畜养殖加工已经取代粮食、蚕桑种植,基塘面积逐渐缩小,一些地区还出现大量向非农产业租售土地的现象。

结合图4(基塘农业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降水充沛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0.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下降

C.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出现加速下降趋势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林地

2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2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了大量以专业生产某一类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城镇,如佛山市南海区平洲(制鞋)、顺德区乐从(家具)等,这些工业镇往往“一镇一品”,颇具特色。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密集而发达,下列不属于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

A.改革开放政策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6.该地区的工业主要是

A.资源密集型工业B.高耗能工业

C.技术指向性工业D.劳动密集型工业

某电子制造企业1988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现已逐渐在许多个城市建立子公司,图中阴影部分为该企业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集中分布区。

读图,回答27~28题。

27.关于该企业建立子公司叙述正确的是

A.子公司集中分布区形成的时间顺序是①②③④

B.④地区最早建立子公司的主导区位优势是市场广阔

C.①②两地吸引子公司建立的共同区位优势是海运交通便利

D.子公司由④地向③地转移主要受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吸引

28.该企业在我国建立子公司,利于当地

A.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B.环境质量的改善

C.城市规模的控制D.能源紧张状况的缓解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29~32题。

 

29.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最重要的原因是

A.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       B.东部能源短缺

 C.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无污染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30.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C.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

31.西气东输工程对缓解我国东部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明显作用 

 A.粉尘污染   B.地面沉降   C.酸雨   D.煤烟污染

32.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B.食品C.汽车制造D.钢铁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33~35题。

 

3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34.两地工业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是

A.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B.水源短缺  

C.生产结构单一  D.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5.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发展科技③治理污染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

据此回答36~38题。

36.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PS和GIS

37.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8.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读黑龙江伊南河林场2009年4月森林火灾演变图(图中白色区域为着火点),回答39—40题。

39.获取图示信息所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40.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判定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      B.估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C.发现起火点并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D.确定火灾中心的三维坐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过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8分)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尤其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使商品粮食基地地位受到影响,试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6分)

 

42.据新华社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沼泽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分析甲处形成大片沼泽的原因。

(8分)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6分)

 

(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8分)

 

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CDBAC6—10CABAC

11—15BCADA16—20DDBAC

21—25DCCAB26—30DDABB

31—35BDACA36—40DBDAC

二、非选择题

41题:

(18分)

(1)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劳动力资源丰富;著名的侨乡之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沿海交通便利。

(答对4点得8分)

(2)劳动力价格提高,地价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压力大;产业升级空间不足。

(答其中2点得4分)

(3)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城市郊区农民转向蔬菜、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粮食生产的收益减少)。

(6分)

42题:

(22分)

(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阻隔),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流多(有凌汛),来水量大;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条件好。

(答其中四点得8分)

(2)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单产高)商品率高;黑土肥沃(答其中三点得6分)

(3)影响:

气候变干;径流减少(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答其中三点得6分)

建议:

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

(任答一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