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61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docx

完整版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法客帝国

最高法院公报与合同解除权有关12个裁判规则汇总(完整版2015)法客帝国

[原题]最高法院公报案例:

与解除合同有关的全部12个裁判规则汇编及延伸阅读(1997-2015)版权声明&法客帝国按作者|离地七寸来源|作者赐稿并授权法客帝国刊发转载须在文首醒目注明作者和来源本文最初刊于公众号ilawyer,经作者赐稿由“法客帝国(Empirelawyers)”重新编辑后刊发。

延伸阅读:

点击→最高院判例:

高管擅以公司为其个人债务担保有效点击→最高院公报: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可以对抗房屋产权登记?

点击→最高院公报:

45个侵权纠纷典型判例裁判规则汇编点击→最高院公报:

82个合同纠纷判例裁判规则(上·1-41)点击→最高院公报:

82个合同纠纷判例裁判规则(下·42-82)点击→最高院判例:

《担保法》关于保证的规定可比照适用于抵押点击→最高院公报:

(购房小心!

)善意第三人无权要求合法占有人搬离房屋

点击→最高院判例:

预售商品房未验收,即使期满且建成也不得交付点击→最高院判例:

政府《承诺函》不能构成法律上的保证(2015)点击→最高院最新8个'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规则汇总(共10批52个)点击→最高院判例:

《公报》案例不能作为审判参照依据(2015附全文)点击→最高院公报:

重新理解'金钱质押',认可'账户质押'合法性?

阅读提示:

本文汇编的裁判规则节录自《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7年至2015年刊载的全部与解除合同有关的民商法案例及裁判文书。

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

完整目录1.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均存在违约的,如何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享有解除权?

2.一方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后,拒绝接受对方当事人减少其损失的建议,造成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责任应如何承担?

3.解除合同是否属于对合同标的物进行处分的方式?

4.解除合同方未向对方提出而是在其他合同中与他人约定解除前述合同的,是否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5.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是否仍然适用?

6.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判决解除合同?

7.因委托人解除委托合同,受托人要求赔偿损失的,赔偿范围是否包括对方的预期利益损失?

8.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时间拖延是否影响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

9.普通房屋买卖合同的解除权行使期限,能否适用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定?

10.催告对方履行合同的当事人违约的,其是否享有基于该催告而产生的合同解除权?

11.判定合同解除行为的效力应把握哪些标准?

12.违约一方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守约一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法院是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判决解除合同?

[法客帝国(Empirelawyers)出品]1.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均存在违约的,如何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享有解除权?

【规则要旨】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均存在违约的情况下,应根据合同义务分配情况、合同履行程度以及各方违约程度大小等综合因素,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享有解除权。

【延伸阅读】合同解除权包括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

在双务合同中,无论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约定了合同解除条款,在双方均存在违约的情况下,如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大部分合同义务,尤其是合同目的已基本达成的,若另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应综合考虑合同的履行情况等因素,判断其是否享有解除权。

如果另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将导致合同双方利益的显著失衡,且合同继续履行并不影响各方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的,则不宜认定其享有合同解除权。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一终字第126号民事判决书(审判长辛正郁,代理审判员王丹、司伟,2012年12月29日),见《兰州滩尖子永昶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与爱之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5年第5期(总第223期)“裁判文书选登”。

2.一方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后,拒绝接受对方当事人减少其损失的建议,造成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责任应如何承担?

【规则要旨】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合同后,在未与对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拒绝对方提出减少其损失的建议,坚持要求对方承担解除合同的全部损失,并放弃履行合同,致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应自负全部责任。

【延伸阅读】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九十四条的规定,在无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情形下,合同一方当事人未与对方协商一致的,不得单方强行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解除合同的全部损失。

在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时,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应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应依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在双方未对是否解除合同达成一致意见时,一方提出解除合同并拒绝对方减少损失的建议,坚持要求对方承担解除合同的全部损失,同时放弃履行合同,致使自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应自行负责。

【案例索引】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4年11月20日),见《孟元诉中佳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2期(总第100期)“案例”。

3.解除合同是否属于对合同标的物进行处分的方式?

【规则要旨】根据《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之精神,处分行为有别于负担行为,解除合同并非对物进行处分的方式,合同的解除与否不涉及物之所有权的变动,而只与当事人是否继续承担合同所约定的义务有关。

【延伸阅读】解除合同并非对物进行处分的方式,这一裁判规则对于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纠纷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以买卖合同为例,相关的问题是:

在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未转移之前,出卖人能否以自己对标的物仍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为由解除合同?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该案例明确:

出卖人在将合同标的物转移于买受人之前,其确实仍然对该标的物享有所有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在不符合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随意解除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在双方买卖法律关系成立并生效后,出卖人虽系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人,但其应当依约全面、实际履行其在买卖法律关系项下的义务。

若认为在买卖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之前,所有人对自己的标的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进而认定出卖人有权选择处分财产的方式解除合同,则违背了《合同法》保障交易安全的基本原则,系对《物权法》的错误理解与适用。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90号民事判决书(审判长辛正郁,代理审判员沈丹丹、司伟,2013年11月14日),见《成都讯捷通讯连锁有限公司与四川蜀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友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5年第1期(总第219期)“裁判文书选登”。

4.解除合同方未向对方提出而是在其他合同中与他人约定解除前述合同的,是否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规则要旨】当事人订立合同后,一方要解除合同应当向对方当事人提出。

解除合同方未向对方提出而是在其他合同中与他人约定解除前述合同的,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延伸阅读】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一方要解除合同应当向对方当事人提出。

合同订立并生效后,合同一方当事人与他人另行订立合同,并在该合同中约定解除前述合同或约定前述合同自动失效的,若前述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否认该约定,则即使后合同真实有效,该合同中有关解除前述合同或前述合同自动失效的约定也不能发生前述合同解除或失效的效果。

前后两个合同分属不同的法律关系,人民法院不得并案审理。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153号民事判决书(审判长王东敏,代理审判员王富博、杜军,2011年6月28日),见《广东达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中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中岱电讯产业有限公司、广州市中珊实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作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2年第5期(总第187期)“裁判文书选登”。

5.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是否仍然适用?

【规则要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据此,合同解除导致合同关系归于消灭,故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不表现为违约责任,而是返还不当得利、赔偿损失等形式的民事责任。

对当事人要求支付违约金的主张,不应支持。

【延伸阅读】关于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是否适用问题,目前的核心争议在于违约金条款是否属于《合同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的“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

对此,笔者梳理相关裁判规则如下:

(1)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层面,尚有如下一些涉及合同解除与违约金关系的案例:

①新宇公司诉冯玉梅商铺买卖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6期);②重庆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新万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9年第4期);③广州市仙源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中大中鑫投资策划有限公司、广州远兴房产有限公司、中国投资集团国际理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8期);④陈全、皮治勇诉重庆碧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夏昌均、重庆奥康置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10期);⑤天津市天益工贸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滨海商贸大世界有限公司等财产权属纠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3年第10期)。

上述案例的判决重点虽不是合同解除与违约金的关系问题,但无一不明确了合同解除的同时,非违约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主张违约金责任。

(2)在司法政策性文件层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0号)第8条规定: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主张违约金条款继续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而《合同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可以看出,该指导意见肯定了违约金条款属于“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且不因合同解除而失效。

(3)在司法解释层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8号)第二十六条规定:

“买卖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后,守约方主张继续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据此,违约金条款和合同的解除可以并存。

综上,就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是否仍然适用问题,应采肯定说。

本裁判规则不能再参照适用。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终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审判长吴晓芳,代理审判员宋春雨、王毓莹,2009年12月15日),见《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泳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5期(总第163期)“裁判文书选登”。

6.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判决解除合同?

【规则要旨】解除权在实体方面属于形成权,在程序方面则表现为形成之诉。

在没有当事人依法提出该诉讼请求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径行裁判解除合同。

【延伸阅读】合同解除权为形成权。

当事人关于形成权的纠纷,即为形成之诉。

形成权的行使必须基于权利人的意思表示,并且于该意思表示为相对人了解或者到达相对人时发生效力。

因此,《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根据“相同情况相同处理”的法律适用理念,当事人直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应当理解为是当事人的一种意思表示方式,与以通知方式行使解除权并无本质的差别。

也就是说,当事人在诉讼中若想达成解除合同的目的,必须提出相应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也须基于该请求做出相应裁判。

如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径行裁判解除合同。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