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60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

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  )

①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②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③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 ④是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2.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

“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3.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

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县和2个苗族自治县。

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6.“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7.“谁反对毛主席就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砸烂公检法”,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下表是历届全国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一届全国人

大1954~

1958年

二届全国人

大1959~

1963年

三届全国人

大1964~

1975年

四届全国人

大1975~

1977年

五届全国人

大1978~

1982年

5

4

1

1

5

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全国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10.据近期《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显示,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这说明我国各民主党派(  )

A.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

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方针政策的制定

C.享有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

D.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与共产党共同执政

11.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12.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  )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C.呼吁尽快实现统一D.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1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

“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

……但这不可能。

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

”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  )

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14.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15.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国家统一样本B.社会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枢纽D.经济发展标本

16.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

17.1963年,周恩来指出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

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B.已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

C.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向和平方式转变D.打击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

18.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表达了作者(  )

A.悲愤、思乡、爱国的情感B.盼望实行“一国两制”

C.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大陆D.渴望早日武力统一中国

1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 

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

“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

”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①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椎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

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

“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说:

“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三 邓小平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两例“过去我们都不足”的表现并简述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

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

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

“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乐曲中缓缓降落。

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时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结果如何?

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3)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识。

人民政协在1949—1954年代行人大的职能,之后变成统一战线组织,因此②不正确,③与史实不符,故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2.解析:

与西方政党政治的相互打压相比,我国的政党政治是“大合唱”,表明我国政党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项。

答案:

C

3.解析:

由1954年宪法的制定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意见共138万条”等信息,可以看出1954年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答案:

C

4.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有归顺、平定之意的归绥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把有开导、教化之意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反映了新中国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故选B项。

答案:

B

5.解析:

由“黎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等信息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6.解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A项正确。

其余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7.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材料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反映了民主法制遭破坏,“砸烂公检法”反映出法制机构受到摧残。

答案:

D

8.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

答案:

D

9.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关键信息为三届、四届全国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少,其历史背景为“左”倾错误的干扰。

答案:

C

10.解析:

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参政议政,但他们不是执政党,也不享有立法权和人事任免权。

答案:

B

11.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979年和2010年的城乡比例的变化。

正确答案是B项。

A、C、D三项说法错误。

解题技巧:

B、D两项是对立观点,一般是二者选其一。

答案:

B

12.解析:

1979年之前,我国对台湾的政策是武力统一;之后则立足于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故选D项。

答案:

D

13.解析:

材料信息“一国两制”“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由此判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故应选D项。

答案:

D

14.解析: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

根据所学,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答案:

B

15.解析:

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构想的精髓在于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大陆作为国家主体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香港是社会制度示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B

16.解析: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说明“一国两制”强调的是和平统一,但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B项正确;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的是《联合声明》,故C项错误;“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与此事件相隔太久,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17.解析:

选A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并非材料中的“1963年”,故A项错误。

答案:

A

18.解析:

从“痛哭”“望我故乡”“永不能忘”可以看出诗人悲愤、思乡和爱国的情感,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诗中体现的是希望回到祖国怀抱,不是要反攻大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家武力统一的问题,故D项排除。

答案:

A

19.解析:

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实中两岸还未实现统一,“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①正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故②错误;它们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故③正确;它们提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在两岸达成共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0.解析:

目前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故①正确;蔡英文坚持“台独”立场,表明台湾当局缺乏沟通诚意,故②错误;“一国两制”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响应,故③错误;两岸血脉相连,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④正确。

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1)问根据材料信息“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可归纳原因。

(2)问结合材料二即可归纳出答案。

第(3)问结合所学归纳,要求符合史实即可。

答案:

(1)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改革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

(2)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形成的,它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的,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2.解析:

(1)问中的表现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发展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文化大革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历史教训。

第(3)问要从前提和保障两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答案:

(1)表现:

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公民人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纷纷陷入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等。

发展表现:

平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2)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

(3)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23.

(1)要求:

二战期间,国民政府要求收回“新界”,但不是全部香港地区。

结果:

由于英方拒绝而失败。

含义:

丘吉尔所谓的“传统”,不过是侵略扩张和炮舰政策。

(2)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谈判收回了香港地区的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方针: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

(3)国民政府软弱无能,无法收回香港“新界”地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力强盛了,中国人民的夙愿才得以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其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也必然加快完成祖国统一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