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35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27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docx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27原电池化学电源练习

原电池化学电源

A组 双基题组

1.(选修4P78T3)镉镍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是(  )

A.Cd(OH)2     B.Ni(OH)2

C.CdD.NiOOH

【解析】 充电电池的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原理,故该反应是从左到右,被氧化的是Cd,作负极。

【答案】 C

2.(2014·合肥市高三二检)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

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Mg2+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

C.充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Mg2++2e-===Mg

【解析】 二次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给出的电池总反应自左向右是放电过程,自右向左是充电过程。

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项正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充电是自右向左,C项错误;阴极得电子生成单质镁,D项正确。

【答案】 C

3.(选修4P73T6,改编)根据下式所表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Zn(s)+Fe2+(aq)===Zn2+(aq)+Fe(s)

(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画出装置图,注明电极名称、电子流动方向。

(2)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电极反应可知,用盐桥连接时,锌做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反应:

Zn-2e-===Zn2+,锌半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含Zn2+,如ZnSO4等;铁做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反应:

Fe2++2e-===Fe,铁半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含Fe2+,如FeSO4。

【答案】 

(1)锌铁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2)Zn-2e-===Zn2+ Fe2++2e-===Fe

B组 高考题组

4.(2013·江苏高考)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解析】 结合电池示意图及原电池原理进行分析。

该原电池中,石墨电极为惰性电极,只能作正极,而Mg电极为活性电极,作负极,A错。

Mg电极本身发生氧化反应,H2O2在石墨电极上应发生还原反应,B错。

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O2+2e-===2OH-,由于生成OH-,电极附近溶液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C对。

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Cl-向负极移动,D错。

【答案】 C

5.(2013·海南高考)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AgCl+Mg===Mg2++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判断,Mg为还原剂是负极、失电子,所以A、B都错,C是指电解质溶液可用KCl溶液代替。

【答案】 D

6.(2012·四川高考)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CH3CH2OH-4e-+H2O===

CH3COOH+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O2+4e-+2H2O===4OH-

【解析】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要往正极移动,故A错;因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的,不可能存在OH-,故正极的反应式为:

O2+4H++4e-===2H2O,转移4mol电子时消耗1molO2,则转移0.4mol电子时消耗2.24LO2,故B、D错;电池反应式即正负极反应式的和,将两极的反应式相加可知C正确。

【答案】 C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解析】 B选项,液体不一定导电、也不一定能形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答案】 B

2.

实验发现,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后,Fe3+立即被还原成Fe2+。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Zn-2e-===Zn2+

B.Pt电极表面生成大量气泡

C.生成的Fe2+通过盐桥可以和锌直接反应生成Fe

D.左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解析】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Fe3++2e-===2Fe2+,故A、B项错误,D项正确;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区,Fe2+不能通过盐桥,C项错误。

【答案】 D

3.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

2H++2e-===H2↑

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

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

【解析】 A项,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正确;B项,负极反应为:

Fe-2e-===Fe2+,故不正确;C项,因为正极反应为:

2H++2e-===H2↑,故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不正确;D项,因为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NaCl溶液中c(Cl-)增大,正确。

【答案】 D

4.

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高、安全方便等优点,其总反应为Mg+H2O2+H2SO4===MgSO4+2H2O,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内部可以使用MnO2作填料

B.电池工作时,H+向Mg电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

D.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将不断变大

【解析】 MnO2可催化H2O2分解,A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镁作为负极,B项错误;此反应式为负极反应,C项错误;硫酸参与正极反应,则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D项正确。

【答案】 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如图1所示,若铜中含有杂质银,可形成原电池,且铜作负极

B.如图2所示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C.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若图3所示的装置中发生Cu+2Fe3+===Cu2++2Fe2+的反应,则X极是负极,Y极的材料名称可以是铜

【解析】 A项,铜可与Fe3+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铜被氧化,发生失电子反应,若含有不活泼金属银,则可形成原电池,铜作负极,加快反应速率,正确;B项,若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错误;C项,铜电极应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错误;D项,X极应为铜,Y极不能为铜,错误。

【答案】 A

6.

如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

PbO2+Pb+4H++2SO

===2PbSO4+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与N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K与N相接时,H+向负极区迁移

C.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极为负极

D.K与M相接时,电子流向为Pb→a→b→PbO2→Pb

【解析】 K与N相接时,实际上是铅蓄电池的工作过程,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负极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阳离子移向正极,A、B项错误;K与M连接时,实际上为电池的充电过程,电池正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接,电池负极必须与外接电源负极相接,Pb电极为负极,故电源a极为负极,C项正确;在原电池内部或电解池内部的电解质溶液中,只有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没有电子的流动,D项错误。

【答案】 C

7.某新型碱性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

+4H2O+3e-===Fe(OH)3+5OH-

C.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外电源的正极

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阳极定向移动

【解析】 由电池的总反应可知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正极反应为FeO

+4H2O+3e-===Fe(OH)3+5OH-,B正确。

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应接外电源负极,C错误。

充电是电解的过程,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D正确。

【答案】 C

8.(2014·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高效能电池的研发制约电动汽车的推广。

有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其总反应式为:

2C2H6+7O2+8KOH===4K2CO3+10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

14H2O+7O2+28e-===28OH-

B.放电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每消耗1molC2H6,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mol

D.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升高

【解析】 从反应总方程式看,C2H6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O2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反应过程中KOH浓度减小,A、B项错误;7molO2得28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消耗1molC2H6转移电子14mol,C项正确;负极反应:

C2H6-14e-+18OH-===2CO

+12H2O,该极区pH降低。

【答案】 C

9.(2014·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

Ni(OH)2-e-+OH-===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解析】 充电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错。

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因Cd2+结合了溶液中OH-,同时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C、D错。

【答案】 A

10.(2014·广东中山中学高三期末)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如H2、CO、CH4等)跟氧气反应从而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

+7H2O

C.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外电路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D.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保持不变

【解析】 负极为CH4放电,发生氧化反应,所给反应为正极反应,A项错误;注意碱性条件下,生成的是CO

,而不是CO2,B项正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C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参与了反应,则pH减小,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

(1)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①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Sn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C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1)B、C中均形成了原电池,在B中Fe作负极,腐蚀速率加快,在C中Zn作负极,而Fe被保护了起来,故被腐蚀的速率最慢。

(2)CH4在反应时失去电子,故a电极是电池的负极。

电极反应式可用总反应式CH4+2OH-+2O2===CO

+3H2O和正极反应式:

O2+2H2O+4e-===4OH-做差而得。

由于电池工作过程中会消耗OH-,故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会减小。

【答案】 

(1)①2H++2e-===H2↑ 增大

②Zn+2H+===Zn2++H2↑ B>A>C

(2)①a CH4+10OH--8e-===CO

+7H2O ②减小

12.(12分)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

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甲醇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t(b)电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

(2)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则消耗的CH3OH有________mol。

【解析】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电极Pt(a)原料是CH3OH和水,反应后产物为CO2和H+,CH3OH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

升高到CO2中+4价,说明Pt(a)电极上CH3OH失去电子,电极Pt(a)是负极,则电极Pt(b)是正极,Pt(b)电极原料是O2和H+,反应后的产物为H2O,氧元素化合价由0→-2,发生还原反应,因为电解质溶液是稀H2SO4,可以写出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再写出较为简单的正极反应:

3O2+12e-+12H+===6H2O,用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即可得到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2CH3OH+2H2O-12e-===2CO2↑+12H+。

【答案】 

(1)负 CH3OH+H2O-6e-===CO2↑+6H+ 还原 O2+4H++4e-===2H2O

(2)2CH3OH+3O2===2CO2+4H2O

(3)

13.(12分)

(2014·郑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

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

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

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

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___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解析】 

(2)负极H2被氧化,写反应式时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组成。

(4)②2Li+H2

2LiH

22.4L  16g

吸收224LH2时,生成的LiH的质量为160g,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

∶224L=1∶1148。

③LiH+H2O===LiOH+H2↑

 8g       1mol

160gLiH与H2O作用生成20molH2,H2完全被氧化失40mol电子,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0mol×80%=32mol。

【答案】 

(1)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由a到b

(2)2H2+4OH--4e-===4H2O(或H2+2OH--2e-===2H2O)

(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4)①Li H2O ②1∶1148或8.71×10-4 ③32

14.(14分)

以天然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为原料的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装置中盛装100.0mL3.0mol·L-1KOH溶液,放电时参与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0mL。

放电完毕后,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电池总反应式为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①向电池中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可行吗?

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

②电池充电时,石墨电极应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烷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负极氧化产物可能是碳酸钾,也可能是碳酸氢钾,所以负极反应式为CH4-8e-+9OH-===HCO

+6H2O或CH4-8e-+10OH-===CO

+7H2O。

(2)n(KOH)=0.1L×3.0mol·L-1=0.3mol,n(O2)=

=0.4mol,由CH4+2O2+2KOH===K2CO3+3H2O或CH4+2O2+KOH===KHCO3+2H2O知,需要甲烷0.2mol,则生成的碳酸钾和碳酸氢钾都为0.1mol。

因为碳酸氢钾以水解为主,溶液呈碱性。

放电完毕后,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K+)>c(HCO

)>c(CO

)>c(OH-)>c(H+)。

(3)锂能与硫酸反应,会破坏电池结构;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可以使得Li++e-===Li,说明石墨电极必须接直流电源负极。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放电时正极上FePO4发生还原反应,可确定电池正极反应式为FePO4+Li++e-===LiFePO4。

【答案】 

(1)O2+4e-+2H2O===4OH-

(2)c(K+)>c(HCO

)>c(CO

)>c(OH-)>c(H+)

(3)①不可行 锂会与硫酸发生反应,破坏电池结构

②负 FePO4+Li++e-===LiFeP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