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研究报告.docx
《纺织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行业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行业研究报告
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贸易研究
摘要:
印尼是世界十大纺织品出口国之一,纺织品服装行业作为印尼传统的主导产业,也是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出产业。
纺织品服装是印尼对外贸易的传统出口商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局。
印尼纺织服装业处在一个发展与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在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自身的优势弱势在哪,应当如何调整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世界市场的形势,这就是这篇论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通过印尼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引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分析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成因,进而为印尼纺织品服装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
印尼;纺织品;出口;对策
一、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状况
(一)印度尼西亚纺织品生产的基本情况
2010年,印尼纺织服装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生产、销售、电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1、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18亿印尼盾,同比增长21.3%;销售产值24109亿印尼盾,增长21.6%;产销率达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纱产量1722万吨,增长19.9%;化纤2025万吨,增长12.9%;布438亿米,增长14.8%;服装17亿件,增长7.9%。
2、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883亿印尼盾,同比增长28%,其中棉纺织218亿印尼盾,增长33.3%;化纤66亿印尼盾,增长41.6%;服装251亿印尼盾,增长29.3%。
3、化纤产品产销两旺
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化纤行业差别化率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理性回落,产量增速放缓。
2010年,化纤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亿印尼盾,同比增长21.20%;实现销售总产值3106亿印尼盾,同比增长21.6%;
产销率达到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受油价上涨成本推动,2010年下半年,占化纤总量78%的涤纶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行业效益的提升。
同时,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化纤企业传递原料压力的能力明显提高。
2010年,化纤行业实现利润66亿印尼盾,同比增长41.6%,其中涤纶行业实现利润35亿印尼盾,增长62.8%。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0年,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印尼盾,增长19.8%,增幅回落了35.7个百分点。
(二)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的情况
1.规模
印尼是世界上十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多个国家进行“特保”和反倾销的对象,贸易摩擦不断。
据了解,近年印尼纺织品服装行业发展增速高出世界平均增速3倍,因此带动了其出口的迅速增长。
虽然在2011年美欧对印尼纺织品继续设限,但从上半年看,服装出口继续增长,再创新高,增幅仍有大幅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印尼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服装7.638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1.45%。
其中,梭织服装产量为3.661亿件,同比增长12.68%,针织服装产量为3.962亿件,同比增长10.22%。
据国家海关统计,2011年上半年印尼服装出口12.362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7.73%,创汇32.718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平均价格为每件2.65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
说明印尼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来看,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服装强势品牌的崛起,服装行业始终是印尼对外贸易中的相对优势产业。
2.地位
纺织品服装贸易是印尼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尼纺织品服装一直是印尼出口的“拳头产品”,作为全球第一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消费大国,印尼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
但近年来,印尼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措施,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出口企业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困境。
故此,印尼纺织品出口备受压力,出口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可以发现,纺织品贸易在印尼整个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
2006年纺织服装占货物贸易的19.1%,2007年18.09%,2008年16%,2009年15.1%,2010年14.86%。
这表明,纺织品贸易在印尼的贸易地位是逐年下降的,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等出口的增长。
3.出口市场分布
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其中8成是输往欧美市场。
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素政治和经济原因引起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以2010年为例,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为4528.3亿美元,而欧、美、日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累计高达3090.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8.25%。
在世界三大纺织服装进口国市场上,印尼一直占据着显著地位,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7%、11.7%和7.4%,位列这些国家纺织服装进口的前几位。
2010年,受欧美纺织品出口数量限制协议的影响,印尼对欧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增幅回落的情况。
其中对欧盟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对美国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对非设限地区的出口出现放量增长,2010年对非设限地区出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增幅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其中对香港、韩国、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区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21.2%、28.1%、21.7%、44.9%和12.5%,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增长。
二、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的问题
(一)发达进口国采取多种限制措施
主要进口国以多种措施限制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如特保措施,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壁垒,SASO00等,对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极其不利。
例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多次启动特保措施的保护机制,来抑制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
此外,近年来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还遭遇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强冲击,美国、欧盟相继提高标准,对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杀虫剂、有机氧化物等含量实施严格限制。
如,2002年5月、7月,欧盟还分别颁布了关于修改并发布授权纺织产品使用欧共体生态标签的决定和偶氮染料禁用令。
可见,随着纺织品后配额时期的到来,这样的贸易保护会越来越严重。
可以肯定地说,发达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对该行业的保护,要进一步打开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并非易事。
(二)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积极抢占印尼的市场份额。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纺织工业规模大且实力雄厚,纺织服装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为20%,从业人员1500万,纺织服装出口占总出口的25%,2002年出口达125亿美元犯,在欧盟和美国市场分别列第三和第四位,已成为印尼强大的竞争对手。
纺织服装业在巴基斯坦的地位更加突出,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高达46%,从业人员1,500万,纺织服装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66%,远远高于印尼18%的比重水平。
2002年纺织服装出口91.24亿美元‘3,其纺织品在美国、欧盟、日本市场分别占第六、七、八位。
巴基斯坦的棉纱竞争力大有超越印尼之势,该国纺织行业声称在5年或10年内将超过印尼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出口国。
孟加拉、斯里兰卡、越南等国也在其低劳动力成本与印尼竞争,抢占市场。
对印尼构成较大竞争威胁的是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与印尼十分相似,主要是棉纱、棉织物和中低档服装,出口市场也和印尼基本一致,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
但它们还有某些方面比印尼更具优势,如劳动力价格比印尼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化程度高等。
因此,在今后越来越开放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中,印尼出口纺织品服装遇到来自这些国家产品的严重挑战是不可避免
(三)缺乏对纺织品服装的设计和创新
1、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印尼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
印尼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印尼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
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
国内的服装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印尼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印尼设计师的身影。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重视流行信息的作用己经成为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的重要措施。
2、服装品牌开发意识不强
目前印尼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高的工业用功能性纺织品极少,主要为大众消费的中低档产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太合理。
而服装出口则以定牌、来料加工为主,自我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品牌服装的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知名品牌。
许多服装企业仍停留在“要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卖什么”的低级阶段,一味依赖于外贸代理订单,而不去着力培育自己的品牌,无力直面国际市场。
出口企业的国际营销水平普遍较低。
印尼纺织服装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但在市场渗透,销售渠道的开发方面则严重不足,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
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印尼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这些环节。
在服装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中,商品零售价格是出口价格的许多倍。
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取,印尼出口商只获取了微薄的加工费,这种状况应引起印尼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3、行业专业人才缺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非常贫乏。
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的战略现状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从服装企业内部来看,人才将一直是困扰经营的问题之一,时尚性质决定服装企业的人才使用机制是高度流动性的,综观世界知名服饰公司,其设计与生产总是处于地理上的分离状态,生产走的是人力成本集约型路线,而设计走的是智慧经营的路线,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四)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问题是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一大障碍。
2011年6月,爪哇工商局共抽查了雅加达、泗水等市流通领域22家商场、超市、个体户销售的儿童服装商品91批次,剔除纯标签不合格的商品外,内在质量合格率仅为50.6%。
不合格产品不仅含有偶氮染料、甲醛等致癌物质,PH值、耐唾液、色牢度等方面也问题多多,安全性能令人担忧。
2011年7月份,印尼万隆市质检局在对儿童服装的抽查中发现,有四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此次市场上抽查不合格的产品,主要问题是童装面料色牢度、PH值不合格。
PH值不合格主要是由于染料没有控制好,导致面料的酸碱度不达标,而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则易导致服装在清洗、摩擦后掉色。
如果PH值、甲醛含量等理化指标超标严重,儿童在穿戴接触皮肤时,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
以上举例虽为儿章服装,但却反映了印尼纺织服装业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
印尼不少企业对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等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认证,因此,造成印尼与发达国家的纺织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贸易壁垒阻碍印尼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而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已开始全面显现。
从2003年开始,印尼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服装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
三、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
印尼纺织工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粗放型经营方式已严重阻碍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增长。
这种低水平的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印尼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制约了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和升级换代的步伐。
1、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印尼纺织服装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印尼政府鼓励纺织服装企业与相关行业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要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淘汰落后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鼓励企业开发纺织新材料和先进加工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艺,广泛使用生态纺织品和节能、环保加工技术,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2、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印尼纺织品的比较优势是量大价廉,质量虽逐年有所提高,但总的水平仍处在中低档。
由于产能不断低水平扩大,目前已呈现供大于求,因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低价来扩大销路。
这样不仅招致美欧发达国家采取设限手段,也招致出口类似等级纺织品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采取必要手段进行抵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印尼纺织服装企业函须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注重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并须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改变只依靠粗放型数量增长来扩大销路以及仅有微薄收益进行贴牌生产的低端加工贸易方式。
应着重调整纺织服装产品结构,首先,推行品牌战略,打造国际化名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然后,加大国家对纺织业的科技投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自主创新,靠技术取胜,把数量的优势转变质量的优势;再次,调整生产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以定牌加工为主的现状。
总之,政府应从行政、法律、经济等各个方面认真调整纺织行业结构,力争把印尼由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
(二)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综合管理策略
提高纺织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印尼纺织品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
要针对发达国家的中高档消费群体,在出口产品上不断做精、做深、做细,力争做出更多的印尼名牌。
应出台行业法规,强化宏观调控手段,规范内部管理。
行业法规的作用不仅仅在处罚扰乱秩序时有法可依,也是避免行业管理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的有力武器。
目前国内虽有一些法规,但尚不完备健全,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和出口都能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理顺渠道健康发展。
同时国家应建立健全纺织品的信息网络、积极收集并充分利用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以便为企业决策和行业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三)积极推行国际标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
首先对于技术壁垒印尼要客观分析其类型。
对于由于传统习惯和生产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而形成的技术壁垒,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对于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以安全、环保、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由,特意制订的一些歧视性标准,要坚决给予反击,或采取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步伐很快,绿色纤维、无毒染色、无污染染整工艺、无水染色以及喷色印花等染整新技术正迅速发展,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成为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新的制约因素。
因此,要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上的进口国现行的环境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以
及相关的法规条例,避免因绿色壁垒而带来的纠纷和损失。
为应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印尼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纺织品服装标准体系,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冲破贸易技术壁垒,尤其要尽快推出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
二是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加大技术、人员和资金投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检验系统。
三是要鼓励企业积极通过环境标准认证,使企业在生产中要尽可能使用绿色环保原料,减少生产过程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使企业在环保上向国际水平靠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保障。
苏门答腊岛棉兰市纺织品公司自从获得了印尼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被批准使用环境标志以后,原先要经过的200多项检测的纺织品产品出口到对方时获得了免检,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出口增长,使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口量增长了一倍
多。
(四)积极推进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印尼纺织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
近年来,由于这三大市场的经济不景气,纺织服装产业工人失业增多,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印尼的纺织服装出口正面临美国、欧盟、日本的纺织品特别保护措施限制,技术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的约束。
印尼政府要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不能盲目扩大对这三大市场的出口,过分依赖某个单一市场,要加大开发新兴市场的力度,如非设限的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士及中东国家等,都是发展新客户的对象,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地避免贸易环境风险。
(五)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出口
目前印尼纺织工业日益提高的产业规模和制造水平并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所以造成印尼制造的纺织品和服装在市场中总体评价和其本身品质的巨大差距。
国内市场上虽然注册商标较多,但品牌的集中度不够,国际市场上更是缺少知名品牌。
要逐步改变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微利的状态,就必须创立国际品牌,让“印尼制造”被国际认可。
为此:
第一,印尼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强品牌开发的力度,尤其是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相应的品牌战略,如在国外适宜地点设厂,或介入国外营销网络,打造全球供应链;第二,由于品牌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的锤炼,在自主品牌一时难以覆盖市场时,部分企业可以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利用原有品牌的效应和顾客的忠诚度,为己所用;另外,还可以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联手打造品牌。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实现优势资源组合,还可以学习到国际品牌的运营经验;第三,对于暂时没有条件自创品牌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可以利用贴牌生产,做大规模,但必须重视积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将来自有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做好准备;第四,加强品牌推广。
印尼纺织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缺乏宣传,所以总是默默无闻,难以脱颖而出。
要不断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挖掘、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重视品牌保护。
印尼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只注重生产、销售和利润的实现,但却忽略了商标注册,结果许多好品牌被国外企业抢注,有苦难言。
因此,印尼纺织品服装企业要强化商标意识,保护知识产权,对品牌进行大范围全方位注册。
发现假冒伪劣时,应寻求法律保护,严厉打击。
(六)加快技术创新
从技术出发,增强综合实力,是打破贸易壁垒的关键。
优化技术不仅指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而且是产品生产、开发、贸易运作和管理等综合技术的优化。
采取措施加大科技进步力度。
例如:
在蚕业方面,要加强桑树和蚕种新品种的选育推广,防治病虫,推广新技术;工业方面加强开发研究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行业内的结构升级,还应加强研究开发蚕丝新用途,如保健食用方面和蚕作为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用途,寻求纺织品新的增长点。
多年来,影响印尼纺织服装上档次的关键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主要的瓶颈是企业规模小,创新开发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为此建议:
一是组建大型纺织集团。
引导和促进集群内部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一体化,以及出口型集群的跨国兼并(使印尼的资源优势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销售渠道优势互融互补),形成几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型纺织集团。
二是实施关键技术专项计划。
由国家有关部门和纺织行业协会确定关键技术项目,通过全方位招标的形式,吸纳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联合攻关。
力争使印尼纺织产品在深加工和后整理上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大力营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以大型纺织集团为依托的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并建立与区内大学和研究机构间的长期合作机制,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创新和工艺创新,提供共享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结语
本文以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问题为研究对象。
考虑到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印尼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这样的研究不仅对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印尼其他出口行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印尼纺织服装业在劳动力成本低,拥有较好的素质,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完备的因素下占据世界纺织品市场的一定份额,现在印尼面临失去多边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制约,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日益复杂;贸易摩擦不断上升的问题。
使印尼纺织品行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
对此,印尼
应该培养大量熟悉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积极应对反倾销。
对于企业来讲,首先在立足于自身创新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再次加强企业间合作,进行强强联合,国际和作,实现规模效益。
注重树立品牌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相信并祝福印尼的纺织服装业在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穆罕默德西索科,《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与使用手册》,雅加达大学出版社,
2009.2。
尤多诺约,《纺织品进出口业务入门》,印尼工业出版社,2009。
林文兴,《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2010。
陈镇昊,《贸易保护主义对东南亚的影响》,南洋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印尼商务部,《纺织品出口管理手册》,万隆出版社,2009。
赵京霞,《后配额时代的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张彦欣,《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国纺织出版社,2005。
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2002。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统计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施敏颖,《WTO体制下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前景》,商业研究,2002,(12)1。
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瓶颈制约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3,
(1)1。
梁香青,《纺织品呼唤“绿色”》,经济师,2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