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的选择
秦羽墨
①燕子来的时候,村庄早就忙开了,犁田翻地,一派热闹景象。
谁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什么时候来的,当我们注意到燕子时,它们已经布满天空。
②南风和煦,春光大好,燕子成排站在电线上,交头接耳一番,而后商量好似的,突然飞起,一个个好生自在。
它们飞得不像夏天那么高,而是贴着地,好像对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
别说是它们,就连每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满目的新鲜。
绿色铺满大地,有另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使人们内心变得丰茂而蓬勃。
③我发现刚来时燕子并不急着安家,而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成天以野地为家,像贪玩的孩子,将足迹印遍村庄的各个角落。
燕子不会随随便便把家安在哪里,它们非得绕梁三日,经过细心查看和选择,在心中衡量比对一番,看看这个家是否结实稳固,这家人是否诚实可靠,是否值得跟他们一起风雨同舟。
④不知为何,所有燕子都觉得我们家不值得托付终生,我们家搬到村口好几年了,也不见有燕子来筑巢。
这件事很令我想不通,怎么说新屋也比以前奶奶家的老屋结实多了,屋前的树渐渐成荫,而且又在村口,按理说它们不可能视而不见的,奶奶家的旧堂屋有三窝燕子,我们家这么多年却连一窝也没有,燕子好像把我们一家人给遗忘了。
这件事不单令我烦恼,父亲也担心起来,照传统说法,燕子是否前来筑巢,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
起初他以为屋才新修,燕子们还不熟,过一两年就会来,然而五六年过去了,依然空空如也。
燕子并不是没来看过,每年春天有好多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家门口飞来飞去,左右徘徊,可最后过家门而不入,只惆怅地望一眼便转身而去,有的飞了很远还忍不住不停回眸,遗憾得很的样子。
⑤到底是什么让它们望而却步?
又是什么让它们觉得遗憾呢?
一对燕子来了,发现这里没一点前辈的痕迹,于是就以为不可靠,而后来的燕子也都人云亦云?
我不相信燕子会像人一样刻薄,村里总要修新屋,每座新屋也总要有第一对新燕前来安家。
哦,对了,我猜燕子一定是觉得我们家氛围不好,因为我们家总是很难和睦相处,不是夫妻吵架,就是父子相抵,难得有平静的时候,燕子可不喜欢在这种环境里过日子。
父亲发脾气时如打天雷,就算不发脾气也不怒而威,他从不喜欢我带朋友来家里玩,燕子肯定看到了这些,一个连同类都容纳不了的人怎么可能容下燕子?
⑥我将自己的揣测告诉父亲,他表面骂我是胡说八道,但我注意到,自那以后父亲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捏着嗓子,显得非常小心,绝不在大门口亮嗓门。
架也不怎么吵了,有时就算忍不住吵,也躲在房间里尽力压低声音。
⑦果然,没过两个月,就有一对燕子前来探听虚实。
它们在堂屋转了一圈,觉得不合适,审度再三之后,它们决定将巢筑在门前的晒楼下。
然而,问题来了,那对燕子将巢搭在松动的木板下,每次巢穴快要建好时,人在上面一走动,就会掉下很大一块。
燕子因此做了很多白功,常常眼看要大功告成,最终却功亏一篑。
有时燕子忙了一天,正想着休息,突然间头顶山崩地裂,燕子不知发生了什么,吓得惊慌失措,尖叫着飞了出去,直到天黑也不敢回来。
好不容易才招来这对燕子,怎么能让它们因此弃家而去。
这个家需要它们,我需要它们。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搬来梯子,在燕巢边安装了一块篾搭将燕巢兜住,然后再用绳子将它们和木板捆在一起,使之牢固,这样人在上面走动,波动要小得多。
从此,燕子有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家,虽然偶有脱落,也无关大碍了。
⑧可是,燕子的到来并没改变父亲的脾气,他很快便旧病复发,遇到一点小事就骂骂咧咧,而我也毫不示弱。
真不明白,我们怎么就成了一家人。
燕子看见我们吵架,受了惊扰,经常伸出长长的脖子往下看,尤其有了乳燕之后,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地围观,跟在街上看热闹似的。
它们一定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事可吵,也许心里还觉得好笑……那段时间,住在我家的燕子常常半夜被吵醒,不知丢了多少好觉。
⑨现在父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老家,只有母亲一个人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母亲向来很有耐心,脾气也好。
想来他们一定相处甚欢,日子过得舒适自在。
离开村庄十年,想必燕子们早就不认识我了吧?
(选自《文苑》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初来的燕子以野地为家,慎重地选择安家地点,这既介绍了燕子的生活习性,也引出下文燕子不愿在我家筑巢的内容。
B.在写燕子围观我家吵架的细节中,“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形象地表现出燕子家的和睦幸福,以此反衬我家的不和睦。
C.文末的“离开村庄十年,想必燕子们早就不认识我了吧?
”一句,蕴含着作者离开村庄后淡淡的感伤和对燕子们的怀念。
D.文章运用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了燕子筑巢的事情,展现农家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笔法细腻,情感真挚,引人思考。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标题为“燕子的选择”,有人认为也能以“家”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
【答案】
(1)B
(2)新屋需要燕子,因为再传统说法中,燕子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燕子能在我家筑巢,意味着吉祥;我希望燕子的到来能让父亲的脾气有所改变,改变我家的氛围,让家人能和睦相处。
(3)认可“燕子的选择”。
理由:
燕子选择和睦的家庭来筑巢,这其实就是“我”渴望的家庭氛围,以此为标题能突出文章主题,也显得含蓄内敛,能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文章内容围绕“燕子的选择”展开,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认可“家”。
理由:
“家”是文章的主题所在,作者渴望温暖和谐、和睦共处的家;以“家”为标题,一语双关,既可指燕子的家,也可指作者的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解析】【分析】
(1)B项,“‘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形象地表现出燕子家的和睦幸福”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燕子看见我们吵架,受了惊扰,经常伸出长长的脖子往下看,尤其有了乳燕之后,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地围观,跟在街上看热闹似的”,这一细节表现的是燕子们看热闹的情景,不能体现幸福。
故选B。
(2)“这个家需要它们,我需要它们”,“它们”指“燕子”。
这句话字面含义即“燕子对这个家,对我很重要”;结合上文,“家需要燕子”是因为“照传统说法,燕子是否前来筑巢,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文中第5段写道“我猜燕子一定是觉得我们家氛围不好,因为我们家总是很难和睦相处”,以及第6段“我将自己的揣测告诉父亲,他表面骂我是胡说八道,但我注意到,自那以后父亲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捏着嗓子,显得非常小心,绝不在大门口亮嗓门。
架也不怎么吵了.有时就算忍不住吵,也躲在房间里尽力压低声音”这些情节表明“我需要燕子”的最根本原因是,想要改变家庭氛围,渴望一家人和睦相处。
(3)本题我认为“燕子的选择” 更好。
从情节上,春天燕子选家——不来我家筑巢——来我家筑巢——我维护燕巢——回想老家,牵挂燕子等情节,都与“燕子”有关,“燕子”是主要写作对象,是核心词语;从主旨上,以“燕子的选择”来寄托我期盼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幸福生活的愿望,含蓄内敛,能引起读者深思。
故答案为:
⑴B;
⑵新屋需要燕子,因为再传统说法中,燕子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燕子能在我家筑巢,意味着吉祥;我希望燕子的到来能让父亲的脾气有所改变,改变我家的氛围,让家人能和睦相处。
⑶认可“燕子的选择”。
理由:
燕子选择和睦的家庭来筑巢,这其实就是“我”渴望的家庭氛围,以此为标题能突出文章主题,也显得含蓄内敛,能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文章内容围绕“燕子的选择”展开,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认可“家”。
理由:
“家”是文章的主题所在,作者渴望温暖和谐、和睦共处的家;以“家”为标题,一语双关,既可指燕子的家,也可指作者的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
“这个家需要它们,我需要它们”指新屋需要燕子,因为在传统说法中,燕子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燕子能在我家筑巢,意味着吉祥。
②我希望燕子的到来能让父亲的脾气有所改变,改变我家的氛围,让家人能和睦相处。
⑶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的探究能力。
解答时,观点不要求统一,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切入点着手:
主题、情感、线索、悬念、双关、简明、形象与生动。
燕子选择和睦的家庭来筑巢,这其实就是“我”渴望的家庭氛围,以此为标题能突出文章主题,也显得含蓄内敛,能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白鸽
陈忠实
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
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
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
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
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
我猛然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
老白鸽呢?
我不由地瞅瞄天空,不见踪迹,便想到它们大约是捕虫采食去了。
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惶惶不安。
这当儿,舅父走进门来了。
“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
”
我大为惊讶。
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
这就是说,在它们来到我家产卵孵蛋哺育幼鸽的整整两个多月里,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或者说整个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
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也放心了。
我舒了一口气:
“噢哟!
回去了好。
我还担心被鹰鹞抓去了呢!
”
留下来的这两只白鸽的籍贯和出生地与我完全一致,我的家园也是它们的家园。
它们更亲昵地甚至是随意地落到我的肩头和手臂,不单是为着抢啄玉米粒儿;我扬手发出手势,它们便心领神会从屋脊上起飞,在村庄、河川和原坡的上空,做出种种酣畅淋漓的飞行姿态,山岭、河川、村舍和古原似乎都舞蹈起来了。
然而在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抑制不住发出吟诵:
这才是属于我的白鸽!
而那一对老白鸽嘛……毕竟是属于老舅的。
我也因此有了一点点体验,你只能拥有你亲自培育的那一部分……
当我行走在历史烟云之中的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我的白鸽,心间忽然会闪过我的吟诵,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进一股活风。
直到惨烈的那一瞬,至今依然感到手中的这支笔都在颤抖。
那是秋天的一个夕阳灿烂的傍晚,河川和原坡被果实累累的玉米棉花谷子和各种豆类覆盖着,人们也被即将到来的丰盈的收获鼓舞着,村巷和田野里泛溢着愉快喜悦的声浪。
我的白鸽从河川上空飞过来,在接近西边邻村的村树时,转过一个大弯儿,就贴着古原的北坡绕向东来。
两只白鸽先后停止了扇动着的翅膀,做出一种平行滑动的姿态,恰如两张洁白的纸页飘悠在蓝天上。
正当我忘情于最轻松最愉悦的欣赏之中,一只黑色的幽灵从原坡的哪个角落里斜冲过来,直扑白鸽。
白鸽惊慌失措地启动翅膀重新疾飞,然而晚了,那只飞在头前的白鸽被黑色幽灵俘掠而去。
我眼睁睁地瞅着头顶天空所骤然爆发的这一场弱肉强食、侵略者和被屠杀者的搏杀……只觉眼前一片黑暗。
当我再次眺望天空,惟见两根白色的羽毛飘然而落,我在坡地草丛中拣起,羽毛的根子上带着血痕,有一缕血腥气味。
侵略者是鹞子,这是家乡人的称谓,一种形体不大却十分凶残暴戾的鸟。
老屋屋脊上现在只有一只形单影孤的白鸽。
它有时原地转圈,发出急切的连续不断的咕咕的叫声;有时飞起来又落下去,刚落下去又飞起来,似乎惊恐又似乎是焦躁不安。
我无论怎样抛撒玉米粒儿,它都不屑一顾更不像往昔那样落到我肩上来。
它是那只雌鸽,被鹞子残杀的那只是雄鸽。
它们是兄妹也是夫妻,它的悲伤和孤清就是双重的了。
过了好多日子,白鸽终于跳落到我的肩头,我的心头竟然一热,立即想到它终于接受了那惨烈的一幕,也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了;我把它握在手里,光滑洁白的羽毛使人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
然而正是这一刻,我决定把它送给邻家一位同样喜欢鸽子的贤,他养着一大群信鸽。
(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②这才是属于我的白鸽!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以“告别白鸽”为题有何作用?
(4)结尾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第一句:
①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②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
第二句:
①这对白鸽与我有着相同的家园,②并且是由我亲自培育起来的。
(2)①运用反复手法,“当我”“突然”句式的反复,“无端的”“一个又一个”词语的重复,造成连绵的文势,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②虚实结合,实写我行走在一个个早晨黄昏,陷入孤独无聊,虚写眼前掠过白鸽,突出了白鸽于我心灵慰藉之大。
③句式上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音韵和谐。
(3)①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与白鸽”的告别;②“告别”贯穿全文,作为线索,串起三段与白鸽的故事,结构谨严;③深化主题,“告别白鸽”寄寓着“我”对生命的感悟或(对过往生活的释怀)。
(4)①我将白鸽送给喜欢鸽子的贤,既体现了我对生命的珍视(或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也寄予了我对生命(或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②“这一刻”白鸽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暗含了我对生命脆弱与顽强的体验(或暗含了我对过往生活的释怀);③“这一刻”光滑洁白的羽毛使我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表现了我的人生之思:
总要告别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解析】【分析】
(1)分析可知,“白鸽”的表层含义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深层含义应结合语境理解,根据“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可知,“白鸽”的深层含义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
“我的白鸽”理解时重点在“我的”。
结合上下文语境“这两只白鸽的籍贯和出生地与我完全一致,我的家园也是它们的家园”“你只能拥有你亲自培育的那一部分”据此概括即可。
(2)分析可知,“当我行走在历史烟云之中的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我的白鸽,心间忽然会闪过我的吟诵”两处句式整齐;两个“当我”“突然”运用反复手法。
使这段文字音韵和谐,造成连绵的文势,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进一股活风”运用比喻手法,突出白鸽给我的心灵慰藉。
(3)分析可知“告别白鸽”是文章的题目,结构上,作为线索,串联起我与白鸽的故事;内容上,点明“我与白鸽”的告别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上,分析文尾“立即想到它终于接受了那惨烈的一幕,也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了”“我决定把它送给邻家一位同样喜欢鸽子的贤”可知,通过写与白鸽的告别,表达了对过去的释怀,坦然接受现实的豁达心境。
(4)首先分析“我决定把它送给邻家一位同样喜欢鸽子的贤”表明我对生命的尊重,对过往的释怀。
再分析“这一刻”的内涵,根据上文“白鸽终于跳落到我的肩头,我的心头竟然一热,立即想到它终于接受了那惨烈的一幕,也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了;我把它握在手里,光滑洁白的羽毛使人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可知,“这一刻”是白鸽接受现实的一刻,也是我反思自己,获得生命感悟的一刻。
据此概括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⑴第一句:
①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②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
第二句:
①这对白鸽与我有着相同的家园,②并且是由我亲自培育起来的。
⑵①运用反复手法,“当我”“突然”句式的反复,“无端的”“一个又一个”词语的重复,造成连绵的文势,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②虚实结合,实写我行走在一个个早晨黄昏,陷入孤独无聊,虚写眼前掠过白鸽,突出了白鸽于我心灵慰藉之大。
③句式上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音韵和谐。
⑶①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与白鸽”的告别;②“告别”贯穿全文,作为线索,串起三段与白鸽的故事,结构谨严;③深化主题,“告别白鸽”寄寓着“我”对生命的感悟或(对过往生活的释怀)。
⑷①我将白鸽送给喜欢鸽子的贤,既体现了我对生命的珍视(或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也寄予了我对生命(或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②“这一刻”白鸽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暗含了我对生命脆弱与顽强的体验(或暗含了我对过往生活的释怀);③“这一刻”光滑洁白的羽毛使我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表现了我的人生之思:
总要告别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点评】⑴该题考查散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理解词语,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特定语境有特定的语意。
⑵该题考查散文中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
完成这类题目,需要多角度考虑:
1、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回答时,先概括手法,再指出运用手法的作用;2、对人物形象的作用;3、对主题有何作用;4、结构上的作用,与题目、前文的关系。
⑶该题考查题目的作用。
散文题目的作用,一般可以考虑结构、内容和艺术特色。
⑷该题考查结尾段落的理解能力。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了解作者经历,读懂文本,既读懂表层含义,又读懂深层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上的波光
李宗贤
①我很遗憾自己不会画画也不会作曲,我所有的有点意思的感觉只能靠着文字来表达。
当我在窗口望向河边美丽的樟树的时候,我好像是看见了天幕上一幅巨大的油画,油画里樟树浓密,树冠满缀着的精致而油亮的叶片,在北风中欢快地颤动,把阳光反射成一小片一小片密密的波光。
波光里飞来飞去的鸟儿成丁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我这时获得的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②油画里颤动的粼粼波光,在我的奇特感觉中习惯性地转换成小提琴柔和的颤音和钢琴悠扬的装饰音,这装饰音表达的是某几片十分光滑油亮的叶片较为强烈的反光。
树上的波光里其实很少耀眼的反光,樟树馨香的卵形叶片虽然油亮得近乎精致,但表面布满细微突起的脉纹,到底有了些许的糙涩,毕竟不如水面光滑如镜。
樟树树冠的油绿系列底色上,偶尔夹杂着几枚嫩黄色叶片,冬日温暖的阳光便在我的视觉和听觉里同时颤动出了树上的波光的美妙效果。
③树上的波光让我的欣赏达到了某种迷恋的程度,我甚至会走火入魔地想象卡尔维诺所说的男爵住的树上无数的树冠里的波光。
乾隆三十二年的时候,在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维安正好完成了著名油画《沐浴的希腊贵妇人》,就在这年,差不多生活在这油画般的贵族家庭环境里的柯希莫,因为父亲阿米尼奥的训斥而决意从家庭出走,爬到翁布罗萨森林里的树上生活。
那时候,比柯希莫大7岁的贾宝玉早已在《红楼梦》里出家到江西黎川洵口寿昌寺当和尚去了。
所不同的是,贾宝玉的出家是他世俗生活的终结,柯希莫的上树却是他世俗生活的崭新开始。
柯希莫在树上照样打猎、读书、恋爱、旅行,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往,和社会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④我完全是因为精致的樟树叶片闪烁的波光,而在短暂的幻觉中也成为树上的鱼的。
我和柯希莫对于树的迷恋或许就是一种本性。
我们的祖先几亿年前就从海里爬上长满植物的陆地,然后上到树林里生活,后又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现在我们回到树上就算是回到了故乡。
⑤我对于树上的波光的迷恋,是因为它唤起了我藏在基因里的祖先生活的美好感觉。
我确信我在童年时代在一个叫作水边的地方经常感觉到树上的波光。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着并愉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
我说的水边不是《褐色鸟群》里无可寻迹的地方,我的水边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着波光的湖。
我感觉到在久远的记忆中难以确定位置的湖,有着江南水乡极其妩媚动人的性格和形态。
⑥相比树上的波光,水面的波光由于亮度过高而有些晃人眼眸。
但这不是缺陷,而是两者间或婉约或豪放的风格差异。
人们正喜闻乐见于千姿百态的风格差异。
然而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遥远记忆中柔和细碎、密密麻麻涟漪状的光点,这让我怀上了挥之不去的失落感。
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关于水乡的美好记忆,是因为水面接连不断漂浮着菜皮、果皮、鱼内脏、鸡毛、塑料袋、塑料瓶、快餐盒等有机或无机、能降解或不能降解的杂物,大量漂在水面和悬浮在水中的杂物使得水体不仅肮脏而且沉重,这些杂物最终使得水面由于肮脏和沉重,对于阳光和风的呼应变得非常迟钝,无法做到在朝霞映照、微风吹拂下泛起细密的绚烂涟漪,以至于谭元寿一唱起“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我就会陷落到怀旧情绪中去。
细密的涟漪是形成水面细碎波光的必要条件。
我知道有一种叫作趋势的东西无可阻挡,水面细碎波光的必要条件消失,就是趋势无可避免的结局。
⑦树木上的波光似乎在温柔地对抗着趋势,以给人抚慰。
高岸消失了,村落消失了,集镇消失了。
无尽的消失凸显了树上的波光弥足珍贵。
这种纯粹的波光,本来我可以在江南水乡的河面或湖面上很容易看到,现在我即使匍匐在水边,向近看、向远看都难以看到。
造物主似乎为了安慰我无尽的失落感而让我在窗口认真看河边的樟树,很久以来,冬日宁静的阳光里,樟树的香味会随风丝丝缕缕隐隐飘进我家的客厅和卧房。
⑧那天我因为惊奇于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的53年里都生活在树上,生活在圣栎树、橄榄树、柠檬树、美国榆树、角豆树、桑树、玉兰树、橡树、无花果树、樱桃树、木瓜树、桃树、杏树、梨树、梅树等组成的森林里的故事,便无限感慨地在卧室窗口出神望着河边的老樟树。
我在恍惚中望着森林的枝叶间如长尾山雀般轻盈行走的柯希莫,以及足可与冬妮娅媲美的薇莪拉的同时,望见了令我感动的树上的波光。
⑨这波光以树冠的形态呈现浮光跃金的诗情画意,保持并延续了我对水面波光的美好感受。
直到现在,一种温柔的情意使我在这美好的恍惚中,觉得自己就是树上的波光里一条快乐游动的鱼。
(选自2019年3月31日《解放日报》)
(1) 本文多次提到了柯希莫,请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2) 第⑤和第⑥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 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4)有人说本文标题“树上的波光”取得很好,请结合全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