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655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框架五层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原则及依据…………………………………………………1

二、工程概况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4

三、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41

四、劳动力按排计划…………………………………………………42

五、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43

六、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44

七、确保工程的技术组织措施………………………………………49

八、确保工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54

九、施工总平面图及临时用地表……………………………………68

一十、有必要说明的其他内容…………………………………………69

附表一: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三: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四:

施工总平面图

 

一、编制原则及依据

1、编制原则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着“适用可行、经济安全、合理先进”的总原则编制,并根据公司管理经验总结的如下具体原则来指导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1、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1.2、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1.3、严格遵守工期定额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1.4、用流水作业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安排进度计划。

1.5、科学安排冬雨期施工项目,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1.6、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

1.7、从实际出发,作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组织均衡施工。

1.8、尽量减少暂设工程;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运输;精心进行场地规划;节约用地;防止事故,做到文明施工。

1.9、实施目标管理。

1.10、实施项目管理。

2、编制依据

2.1、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严格按照合同文件、施工图纸等,并依据国家有关验收规范、标准及规定,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

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科学安排冬雨期施工,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加强目标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确保安全生产。

所使用规范及验评标准:

GB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4-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羯鼓技术规程JGJ95-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4-200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20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28-200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二、工程概况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位与市人民路南侧,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18.450米。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本工程设计分类为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材料选用和要求:

1、砌体:

0.18以下采用采用MU10实心粘土机砖,MU5水泥砂浆砌筑,标高0.18米以上采用容重小于7KN/M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MU5混合砂浆砌筑。

2、现浇混凝土构件:

基础垫层C15,基础底板及梁为C30,框架梁、板、柱为C30,构造柱为C20。

3、屋面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保温整浇屋面,墙身防潮位于标高度0.060处,做20厚1:

3水泥砂浆掺5%的防水剂,外墙防水材料均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4、除特殊连标注外,所有外墙均为240厚,内隔墙均为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二)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本工程采用1台J2经纬仪、1台S3水准仪和钢尺等测量工具,施工过程中由专业测量队伍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对轴线、标高、垂直度进行全过程控制。

1.1基础定位

根据规划部门的红线及本工程拟定位置将建筑物最外边的轴线定位,然后分划出中间细部轴线。

将经纬仪置于轴线交点处,设出引桩,为便于施工中校核运用正倒镜定点法,将轴线投在引桩上。

为保证水准点及引桩的准确性。

1.2定位轴线测设

基础放线完毕,经核对无误后,在预埋铁件上标志作为轴线控制点。

上部结构层均在控制点相应位置预埋标志钢板,轴线自下引上。

复核无误后,使经纬仪分别纵横连结各点,并延长即得辅助轴线,以辅助轴线为依据,进行各结构层的放线。

1.3、高程传递

基础施工完,用精密水准仪在建筑物周围合适位置测出高程为±0.000的水准点,反复校核,作为基准点,利用这些点将高程用钢尺、S3水准仪向上传递。

1.4布设垂直控制网

根据周围控制网,通过精密测量将控制点投测到底层楼的楼板上,待反复测角、量边和高程测量,闭合校核无误后,此控制点即做为该楼垂直度控制和进行施工引测的依据。

控制点要做好特殊保护。

施工上部楼层时,在各层楼板的控制点铅垂对部位埋设φ100通视埋件,在钢管埋件四周,砌200mm高砖挡水,以防止水或其它杂物进入埋件,损坏仪器。

1.5装饰施工抄平放线

1.5.1室内装饰

根据图纸要求用S3水准仪抄测出室内+0.500水准点,并反复校核,弹出+0.500水平控制线,以确保室内楼地面、顶棚及门窗口等标高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1.5.2外墙装饰

根据图纸要求用S3水准仪抄测出室外±0.000水准点,并反复校核,弹出±0.000水平控制线,以确保室外台阶、散水门窗洞、口边线及外墙各种凸出线角的标高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

1.6沉降观测

为了获知施工过程中沉降情况,严格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水准基准点远离以上建筑物,观测点设在楼的转角及关键部位,绘出标有沉降观测点位置、编号的平面示意图,观测点的沉降量曲线,并保存留档。

2、土方工程

2.1施工准备

根据轴线桩、施工图纸测量基坑开挖线,并加以保护;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办理交通、城建、市政、市容、环卫等手续,准备弃土场,办理运土、运渣的有关手续。

2.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2)开挖基槽,不得挖到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厚度以30cm左右为宜。

(3)基槽开挖顺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凿除桩头等。

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坡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cm。

2.3基槽开挖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2.4基槽挖完后进行验槽。

2.5挖土操作要点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挖掘机挖土深度留土距槽底30cm时用人工修帮和清底。

以免机械开挖时损坏桩头。

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细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在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2.6回填土

施工前,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填土前将基槽底或地坪上方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回填施工时采用分层夯实法,每25cm一皮,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时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基槽回填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补土夯实。

在回填过程中每皮按长度20m,用环刀取一组土样分析以严格控制含水率,确保填土密实。

成品保护:

夜间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回填土下沉:

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

这些问题均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回填土夯压不密:

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2.7基槽开挖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施工完毕,在其上放线,精确标出柱生根位置,以红漆标识,保证钢筋无位移,保护层符合要求。

3、结构工程

3.1模板工程

(1)本工程的基础垫层侧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基础、柱、梁、楼板模板采用整张无框竹胶模板,支撑系统采用碗扣架快拆体系,支撑上部设可调支撑头,下部设可调底座。

(2)柱、梁、楼板整体支模后再浇筑砼。

模板施工前,对其进行排列设计,优先采用大规格标准模板,必要时可用专用的非标准模板填补。

注意事项:

紧贴模板的木方,要纵向铺放。

板缝尽量缩小,板与板之间要平整。

木方规格为5×8cm2、6×9cm2或8×10cm2,板缝用腻子嵌平,或用胶带纸封好,以防漏浆和浆液污染板边。

用经纬仪定好柱位置,并按位置弹好线,根据弹好的柱边线,在柱四边离地5-8cm处的主筋上焊支杆,从四面往外顶住模板,以防柱模底部发生位移,经校正固定。

(4)梁支模顺序是:

弹线→绑扎钢筋→安装侧模→加固校正。

梁钢筋绑扎验收完毕后,安装侧模,龙骨间距一般为75cm,梁模板上口用卡子固定。

安装后校正梁标高、中线、断面尺寸。

(5)现浇板模板:

先在脚手架上横铺木方,间距为1.2m,再纵向铺木方,间距为0.4~0.6m,所浇砼厚度超过200mm时,间距适当调小。

(6)主体施工时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工种均衡流水施工。

柱模板拆除后,经清理、涂刷隔离剂后自身流水周转到隔一层施工;楼板模板拆除时留下部分养护支撑,其余早拆,隔层向上周转。

(7)水平模板配两层,其中一层同砼接触,一层安装、拆除,支撑系统配二层半,其中二层同砼接触,半层数量养护。

(8)砼浇筑前,认真检查复核模板的位置,柱模板的垂直度和梁板标高,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接缝是否严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浇注砼时安排木工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5%时拆除梁底模板;若跨度大于8米,要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再拆除梁底。

模板逐块拆卸传递,拆除时不得损伤模板和砼,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均分类堆放整齐。

模板工程作业组织,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

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3.2钢筋工程

3.2.1钢筋加工采用现场配料加工,用塔吊运至指定位置再绑扎成型入模。

3.2.2施工准备

3.2.2.1原材料准备

钢筋:

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

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成型钢筋:

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铁丝:

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2.2.2技术准备

施工前,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外皮尺寸线。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钢筋处的砼表面标高(柱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2.3操作工艺

φ16及其以上粗筋为水平钢筋时采用闪光对焊,为竖向钢筋时采用电渣压力焊,其它接头采用弧焊和绑扎搭接,I级钢筋和3号钢材及Ⅰ、Ⅱ级钢筋相焊用E43型焊条,Ⅱ级钢筋焊接采用E50型焊条。

3.2.3.1绑柱子钢筋: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φ16以上钢筋搭接采用电渣压力焊,φ16以下钢筋搭接采用绑扎搭接,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画箍筋间距线: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我市有抗震要求,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柱上下两端箍筋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柱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3.2.3.2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梁底模上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筋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支梁侧模

施工方法:

在梁底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

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选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符合设计要求。

梁筋的搭接: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接头位置相互错开。

3.2.3.3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施工方法: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3.2.3.4注意事项:

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砂浆垫块,砂浆垫块的厚度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其强度同砼强度。

垫块的平面尺寸:

当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为50mm×50mm。

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用铁丝把垫块固定在钢筋上。

为保证柱顶上部预留钢筋不因浇筑混凝土而污染,浇混凝土前将浇筑面以上的钢筋用塑料布包裹1m。

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经常上人处铺脚手板,并注意保护,防止踩踏。

钢筋工程验收:

钢筋绑扎成型后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人员进行隐蔽验收。

现场情况需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3.3砼工程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泵输送到到浇筑地点。

3.3.1砼浇筑施工准备

制订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订砼浇筑的施工方案。

砼浇捣时牵涉到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影响砼的质量,故各相关单位、各职能人员要相互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砼浇捣过程中,现场有专人指挥把砼输送到指定的浇筑点,浇捣时先用0.5M3同标号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每台泵车配备2台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点间距小于400,振捣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长短,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不再下沉为止。

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机具准备及检查:

砼输送泵、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

在砼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

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砼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砼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砼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质。

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

在浇筑砼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浇捣前技术准备工作

浇捣前,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

注意检查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方案,向工人进行详细书面交底。

浇捣时施工人员需要亲自跟班,检查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做到精心操作,确保砼质量。

3.3.2、泵送砼布置

泵送管布置应合理、紧凑,覆盖率高,根据平面尺寸,在现场配备一台砼输送泵自远而近,自低至高。

施工时以后浇带为自然施工缝,分段连续浇筑。

施工操作以后浇带为界,分块进行,这种大面积砼的浇捣,利用砼输送泵送至各工作面,因此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2±2mm,砼初凝时间约为3~5小时,单段底板砼要求一次性浇捣,严禁留施工缝。

浇捣砼时,应配备足够的砼输送泵,砼运输车,使砼连续浇捣,除后浇带外,底板范围内不留施工缝。

所有剪力墙、楼面梁、板砼采用泵送砼。

竖向泵送砼时,随着高度的增加,砼的坍落度应逐步增加,使之符合泵送要求,一般从第八层开始,每增高三~四层,约增加2CM左右的坍落度,坍落度最大至18±2CM。

楼面铺设输送管时,必须搭设临时排架或马凳,不准将输送管直接放在钢筋上,以防钢筋移位、变形。

3.3.3、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前,首先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孔洞,墙、柱、梁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

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浇筑前对模板浇水湿润。

墙板、柱新老混凝土交接处,将老混凝土浇水湿润,铺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然后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mm左右。

楼面梁板浇筑混凝土,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阶梯形浇捣,浇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连续向前推进。

砼浇筑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不断用移动振动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楼板浇至标高后,用铁锹拍平,再用长刮尺刮平,二遍抹面,以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楼梯混凝土浇筑,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抹平踏步面,楼梯施工时,根据结构情况留设在楼梯段1/3处或休息平台以上(以下)三步处,施工缝应垂直楼板设置。

每次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的处理同柱子新老混凝土处理。

混凝土浇捣时,不得任意踩踏钢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不允许用振动棒随意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防钢筋、模板变形,预埋件脱落。

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浇筑过程中发现砼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浇筑砼时应注意防止砼的分层离析,砼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砼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浇筑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