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医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35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门雪医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程门雪医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程门雪医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程门雪医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程门雪医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门雪医案.docx

《程门雪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门雪医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门雪医案.docx

程门雪医案

程门雪医案

案一、春温陈××,女,成年。

初诊:

1949年2月25日。

春温十日不解,热势甚壮,烦不安寐,谵语耳聋,咳不爽,气急,白pei隐隐不多,胸闷口干,苔黄腻,舌尖绛,脉濡滑数左弦。

温邪不得外达,肺胃肃化失常,素虚之体,须防内陷,拟清温透热。

清水豆卷12g黑山栀9g桑叶9g桑白皮9g白杏仁9g辰赤苓9g象贝母9g块滑石12g(包煎)广郁金4.5g带心连翘9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竹叶心4.5g朱灯芯2扎甘露消毒丹15g(包煎)二诊:

白pei隐隐不多,红疹已布而不显,耳聋,谵语神昏,咳不爽,气急胸闷,口干唇焦,苔黄腻,舌尖绛,脉濡滑数左弦。

温邪为病,热势鸱张,气血两燔,病情重险。

再拟气血双清,以望转动。

鲜生地15g清水豆卷12g黑山栀4.5g桑叶9g桑白皮9g辰赤苓9g净银花9g带心连翘9g竹叶心4.5g白杏仁9g象贝母9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块滑石12g(包煎)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化服。

三诊:

红疹虽多,色不显明,耳聋失聪,唇焦,神蒙谵语,咳痰不爽,气急,喉有痰声,舌尖绛而干,脉弦滑数。

症势重险,防其动风、内陷。

再从昨方加减。

鲜生地15g清水豆卷12g黑山栀9g桑叶9g桑白皮9g净银花12g带心连翘12g象贝母9g黄郁金4.5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竹叶心4.5g块滑石12g(包煎)茅根30g(去心)芦苇30g(去节)牛黄清心1粒,2次化服。

四诊:

白pei渐多,红疹隐隐,色不明显,耳聋,神蒙谵语,大便艰行,咯痰不爽,气急,喉有痰声,唇焦齿垢,舌绛而干,脉弦滑数。

症势重险至极,动风、内陷,可虑之至。

再从昨方加重。

鲜沙参15g鲜生地15g黑山栀9g清水豆卷12g净银花12g带心连翘9g川黄连四分象贝母9g广郁金4.5g鲜竹叶4.5g鲜竹茹4.5g鲜菖蒲2.4g茅根30g(去心)芦根30g(去节)嫩钩藤4.5g(后下)枇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调服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服。

五诊:

咳嗽气急、喉有痰声略见轻减,神昏谵语依然如故,唇焦齿垢,舌苔干绛,脉弦滑数。

温邪化热伤阴,内蒙心包,上蔽脑府,肺胃清肃之令不行,症在危险关头。

仍从昨方加减,以冀外透。

鲜沙参15g京玄参9g鲜生地15g鲜石斛12g净银花9g带心连翘9g川黄连1.2g川贝6g象贝6g黑山栀9g鲜竹茹9g鲜菖蒲2.4g茅根(去心)30g芦根(去节)30g嫩钩藤4.5g(后下)批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调服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服之。

六诊:

大便已通,通而色黑;唇焦齿垢,咳嗽气急,咯痰不爽,神昏谵语依然如故;白pei多而不透,色欠晶明,脉弦滑数不静。

症势仍在危险关头,慎防下血、痉厥之变。

仍拟生津清温,而化痰热。

鲜石斛12g鲜沙参15g京玄参9g鲜生地15g净银花9g带心连翘9g煅蛤壳15g川贝6g象贝6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鲜菖蒲2.4g嫩钩藤4.5g(后下)茅根(去心)30g芦根(去节)30g枇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化服丸药至宝丹1粒七诊:

大便频行,先硬后溏色黑;唇焦齿垢,神蒙不清,谵语,耳聋,白pei多而不显,舌苔干绛,脉弦滑数。

阴液暗伤,温邪留恋不化,肺胃肃化不行,痰热逗留,上蒙清空,下迫大肠,须防下血、痉厥之变,症势严重之极。

再拟一方,以求转动。

鲜石斛12g鲜沙参15g京玄参9g川贝6g象贝6g辰赤苓9g银花炭15g带心连翘12g煅蛤壳15g冬瓜子12g天竺黄4.5g黄郁金4.5g鲜菖蒲2.4g枇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化服丸药至宝丹1粒八诊:

今日大便未行,昨晚汗出颇多,白pei满布,唇焦齿垢,神昏谵语,咳嗽气急,咯痰不爽,舌苔干绛,脉濡滑数。

阴液大伤,肺胃清肃不行,痰热逗留,蒙蔽清空,本虚标实,症势仍在重险关头。

再从前方出入鲜石斛12g鲜沙参15g桑白皮9g京玄参9g辰赤苓9g川贝6g象贝6g煅蛤壳15g广郁金4.5g天竺黄6g冬瓜子12g带心连翘12g鲜菖蒲2.4g枇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分2次冲服九诊:

白pei布而渐化,唇焦齿垢较见轻减,神昏谵语时轻时剧,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苔干,舌绛稍淡,脉濡滑数未静。

肺胃清肃不行,温邪伤阴,内蒙心包,症势稍见转动,仍在重途。

再从昨方出入。

鲜石斛12g鲜沙参18g桑白皮9g川贝6g象贝6g辰赤苓9g煅蛤壳24g广郁金4.5g带心连翘12g天竺黄6g冬瓜子12g净银花12g鲜菖蒲2.4g朱灯芯2扎枇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分2次冲服十诊:

白pei既化而重布甚多,唇焦齿垢轻减,神昏谵语时轻时剧,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脉濡小数,舌红绛稍淡。

前方生津养肺,清温化痰热,尚觉合度,仍从原法加减之。

鲜石斛12g鲜沙参18g桑白皮9g川贝6g象贝6g煅蛤壳24g广郁金4.5g天竺黄6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带心连翘9g天花粉9g朱灯芯2扎枇杷叶露120g淡竹沥60g,炖温,分2次冲服十一诊:

白pei唇焦齿垢已减,神蒙渐清,谵语亦少,病势渐有转动之机。

唯咳嗽咯痰不爽。

再拟养肺阴、化痰热。

鲜沙参15g桑白皮9g川贝6g象贝6g煅蛤壳八钱辰茯神9g炙远志3g广郁金4.5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带心连翘9g天花粉9g干芦根一两枇杷叶露四两、淡竹沥二两,炖温,分二次冲服十二诊:

白pei已回,身热亦退,咳嗽未清,寐欠安,偶有谵语,舌红已淡,肺濡小数。

再从前方加减,以资调理。

鲜沙参12g桑白皮9g甜杏仁9g川贝6g象贝6g辰茯神9g炙远志3g煅蛤壳八钱煅龙齿9g(先煎)天花粉9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干芦根24g枇杷叶露120g,分2次冲服案二、春温夹滞姚××,男,成年。

初诊:

1955年2月16日。

病起5日,寒热高亢,得汗不解,头痛,胸闷泛恶,腹鸣泄泻,苔腻口苦,脉浮濡滑数。

春温之邪夹湿滞互阻,肠胃运化失常,症势鸱张,毋忽。

清水豆卷12g黑山栀6g银柴胡3g薄荷叶2.4g(后下)辰拌赤茯苓9g块滑石12g福泽泻6g银花炭12g煨葛根4.5g制半夏4.5g姜川黄连0.9g酒炒黄芩4.5g甘露消毒丹15g(包煎)二诊:

热势较低,泄泻已差,腹痛未尽,胸闷泛恶见减,夜不安寐,苔腻口苦,脉濡滑数。

春温夹湿滞互阻,肠胃三焦不和。

再投葛根芩连加味,原方出入为继。

煨葛根4.5g水炒川黄连1.2g酒炒黄芩4.5g清水豆卷12g黑山栀6g银柴明3g辰赤苓9g薄橘红4.5g块滑石12g福泽泻6g银花炭12g焦六曲9g甘露消毒丹15g(包煎)三诊:

泄泻止,寒热退,胸闷泛恶亦轻,夜寐较安,苔薄,脉濡小数。

再以原方出入,以尽余波之意。

清水豆卷12g黑山栀4.5g银柴胡3g霜桑叶9g辰赤苓9g块滑石12g福泽泻6g炒银花12g象贝母9g薄橘红4.5g生米仁12g梗通草3g甘露消毒丹12g(包煎)四诊:

寒热虽退,头眩仍甚,胸闷噫嗳,神疲肢倦,苔薄脉濡。

再以平剂为治。

冬桑叶9g炒杭菊花6g白蒺藜9g煅石决明12g(先煎)辰茯神9g炙远志3g块滑石12g福泽泻4.5g薄橘红4.5g生米仁12g梗通草2.4g酒炒陈木瓜4.5g桑寄生9g荷叶边1圈五诊:

寒热退后,神萎气怯,头眩仍甚,胸闷纳呆,口淡而干,便通而燥,溲赤渐清。

再以化湿和中法治之。

川厚朴花4.5g白杏仁9g白蔻壳2.4g生米仁12g辰赤苓9g块滑石12g竹沥半夏4.5g广陈皮4.5g佛手花八分冬桑叶9g炒杭菊花6g陈大麦12g干芦根24g荷叶边d1圈案三、湿温张××,男,儿童。

初诊:

1948年9月20日。

伏暑湿温五候不解,白pei布而渐化,苔薄腻,脉濡左弦,身热起伏不清。

拟和解宣化。

原金石斛9g(先煎)水炒银柴胡2.4g嫩白薇6g白杏仁9g白蔻壳2.4g生米仁12g块滑石12g白通草3g嫩钩藤4.5g(后下)干芦根30g香稻叶露120g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2帖二诊:

热势起伏依然不解,苔腻舌尖红,脉濡滑数左弦。

伏暑湿热不得泄化,体虚病实。

再从前方进展之。

鲜石斛12g水炒银柴胡3g嫩白薇6g青蒿梗4.5g玉泉散12g(包煎)白杏仁9g白蔻壳2.4g象贝母9g净银花9g连翘壳9g生米仁12g干芦根24g香稻叶露120g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2帖三诊:

热势起伏不解,小溲黄短而频数。

苔腻舌尖红,脉濡滑数左弦。

伏暑湿热内蕴,清肃不行,病经五候,体虚病实。

再拟养阴退虚热,佐以清化之品。

鲜沙参12g鲜石斛9g嫩白薇9g青蒿梗6g玉泉散12g(包煎)白杏仁9g白蔻壳2.4g净银花12g连翘壳12g象贝母9g生米仁12g天花粉9g干芦根30g香稻叶露120g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3帖四诊:

养阴退虚热,尚觉合度,虚热起伏较见轻减,小溲黄短而频数。

仍从原方出入。

鲜沙参12g鲜石斛9g地骨皮6g嫩白薇4.5g玉泉散12g(包煎)青蒿梗6g净银花9g白蔻壳2.4g连翘壳9g白杏仁9g生米仁12g天花粉9g干芦根24g香稻叶露120g、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3帖五诊:

大便已通,虚热起伏亦退,夜寐欠安,舌苔光滑,脉虚弦。

再从原方出入,以尽余邪。

鲜沙参12g鲜石斛9g灵磁石12g(先煎)淮小麦12g辰滑石12g野百合9g嫩白薇6g地骨皮6g白杏仁9g白蔻壳2.4g生米仁12g白通草2.4g天花粉9g嫩钩藤4.5g(后下)干芦根24g3帖案四、外感袁××,男,成年。

初诊:

1955年2月9日。

寒热不清,咳嗽多痰,头胀,苔腻,脉浮。

先以疏邪宣化为治。

清水豆卷12g黑山栀4.5g带叶苏梗4.5g荆芥穗4.5g冬桑叶9g杭菊花6g竹沥半夏4.5g赤茯苓9g薄橘红4.5g白杏仁9g象贝母9g焦六曲9g荷叶边1圈炒谷芽9g炒麦芽9g1帖二诊:

寒热退,头胀,咳嗽未清,脉象浮濡,苔腻未化。

再以原方出入治之冬桑叶9g杭菊花6g嫩前胡4.5g熟大力子4.5g薄荷八分(后下)赤茯苓9g竹沥半夏4.5g薄橘红4.5g象贝母9g白杏仁9g生米仁12g焦六曲9g荷叶边1圈案五、外感王××,男,成年。

初诊:

1955年2月18日。

寒热初起,不得汗,热势壮,头痛肢酸,口干苦,苔腻,脉浮弦数。

先与解肌达邪,佐以宣化。

粉葛根4.5g清水豆卷12g黑山栀9g银柴胡3g竹沥半夏4.5g赤茯苓9g薄橘红4.5g冬桑叶9g甘菊花9g鸡苏散12g(包煎)甘露消毒丹15g(包煎)1帖二诊:

寒热退,头痛口苦未和,间有泛恶。

再从原方损益之。

银柴胡3g竹沥半夏4.5g酒炒黄芩4.5g姜川黄连0.9g薄橘红4.5g云茯苓9g枳壳3g炒竹茹4.5g冬桑叶9g炒杭菊花6g薄荷炭2.4g白蒺藜9g荷叶边1圈甘露消毒丹12g(包煎)2帖案六、疟疾叶××,男,成年。

初诊:

1948年6月23日。

寒热不解,缠绵经月,热势间日轻重,必先形寒,四末冷,咳嗽气急,两肋作痛,小溲短少,苔腻,脉弦滑数。

治拟桂枝白虎、葶苈泻肺加味。

川桂枝1.5g熟石膏9g银柴胡3g竹沥半夏4.5g酒炒黄芩4.5g甜葶苈3g薄橘红4.5g赤苓9g猪苓9g块滑石12g象贝母9g白杏仁9g冬瓜子12g甘露消毒丹12g(包煎)2帖二诊:

寒热间日轻重,咳嗽气急,两肋作痛。

前进桂枝白虎、葶苈泻肺二方出入,尚觉合度,再从原方加减之。

川桂枝2.4g熟石膏12g甜葶苈2.4g块滑石12g白杏仁9g象贝母9g竹沥半夏4.5g薄橘红4.5g生紫菀6g甘露消毒丹15g(包煎)2帖三诊:

诸恙均见轻减,仍从原法出入。

川桂枝八分熟石膏12g桑白皮9g甜葶苈3g云茯苓9g竹沥半夏4.5g薄橘红4.5g旋覆花4.5g(包煎)白杏仁9g象贝母9g生紫菀4.5g真新绛2.4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案七、咳喘卜××,女,20岁。

初诊:

1958年7月21日。

风寒外袭,痰饮恋肺,气喘咯痰不爽,喉中有声,脉弦苔薄。

拟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出入,温表散寒,宣肺化饮。

炙麻黄2.4g川桂枝1.5g北细辛1.5g淡干姜0.9g五味子0.9g制半夏6g制厚朴2.4g嫩射干2.4g炙紫菀6g炙款冬6g煅鹅管石3g7帖二诊:

气喘已减,喉中痰声未清。

前方出入。

炙麻黄2.4g川桂枝1.5g北细辛1.5g嫩射干3g制厚朴2.4g炙紫菀9g炙款冬9g白杏仁9g炙白苏子4.5g(包煎)煅鹅管石4.5g五味子0.9g7帖三诊:

气喘渐平,鼻塞清涕,咳嗽。

再从原方增减。

炙麻黄2.4g嫩射干3g北细辛0.9g陈辛夷1.5g炙紫菀9g炙款冬花9g炙百部6g白杏仁9g炙白苏子4.5g(包煎)煅鹅管石4.5g6帖案八、久咳郭××,女,48岁。

初诊:

1949年2月24日。

咳嗽气逆已久,胃纳不香,拟“温润辛金”,和胃畅中治之。

炙紫菀6g炙款冬花6g云茯苓9g竹沥半夏6g广陈皮4.5g炙远志3g象贝母9g甜杏仁9g冬瓜子12g生米仁12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焦六曲9g炒谷芽9g炒麦芽9g二诊:

上气咳逆,咯痰不爽,胃纳呆钝,苔薄脉濡。

再方“温润辛金”。

炙紫菀6g炙款冬6g炙百部4.5g嫩白前4.5g云茯苓9g炙远志3g甜杏仁9g象贝母9g黛蛤散12g(包煎)薄橘红4.5g肥玉竹6g炙甘草2.4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炒香谷芽12g三诊:

“温润辛金”,肃肺和胃,迭进以来,颇觉合度,仍从原方出入为治。

炙紫菀6g炙款冬6g炙百部4.5g嫩白前4.5g甜杏仁9g云茯苓9g炙远志3g薄橘红4.5g竹沥夏4.5g象贝母9g炙甘草2.4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炒香谷芽12g按:

“温润辛金法”出雷少逸《时病论》。

原方为:

紫菀、百部、款冬花、陈皮、杏仁、松子仁、冰糖。

案九、咳血叶××,男,成年。

初诊:

1935年6月20日。

肝火扰犯肺络,络损血溢。

苔薄,脉弦带数。

咳嗽痰红,红虽暂止,咳嗽痰多未清,仍防复吐,不可忽也。

姑与清肝肃肺,去瘀宁络法。

水炙桑叶9g水炙桑白皮9g粉丹皮3g半黛蛤散12g(包煎)甜杏仁9g象贝母9g瓜蒌皮9g广郁金4.5g茜草炭4.5g十灰丸9g(包煎)鲜竹茹9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二诊:

咳嗽痰红,再次举发。

气上则咳,咳后红至。

膺肋引痛,脉弦数。

此肺金清肃不行络损血溢也。

肝火未平,痰瘀未清,难期速效。

再以肃肺宁络之法进治,须安静怡养为佳。

水炙桑叶、桑白皮各9g甜杏仁9g川贝6g象贝6g炙苏子6g抱茯神9g黛蛤散12g(包煎)粉丹皮4.5g茜草炭4.5g侧柏4.5g鲜竹茹4.5g冬瓜子9g广郁金4.5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三诊:

咳血已止,肋痛亦除,近有心悸虚汗。

再以培土生金、养肺化痰、柔肝宁络而敛虚液之法,复方续进,以资调复。

淮山药9g湘莲肉9g白扁豆9g南沙参9g茯苓9g茯神9g炙远志2.4g炒白芍4.5g炙甘草1.5g淮小麦12g蜜水炒广陈皮3g肥玉竹6g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糯稻根须30g(煎汤代水)案十、心悸诸××,男,14岁。

初诊:

1958年7月7日。

心动悸,寒热不清,脉弦,舌红。

书云:

“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拟炙甘草汤加味。

酒洗大生地12g潞党参4.5g阿胶珠6g泡麦冬9g炙甘草3g淮小麦15g柏子仁9g川桂枝1.5g炒白芍4.5g红枣4枚二诊:

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脉弦,舌红。

炙甘草汤加味,续进以治。

酒洗大生地24g潞党参9g阿胶珠9g泡麦冬9g炙甘草6g淮小麦30g柏子仁9g煅牡蛎24g(先煎)福泽泻6g红枣6枚三诊:

虚里穴动,略见轻减,形瘦色萎不华,脉象虚弦。

再拟前方出入。

酒洗大生地24g潞党参9g阿胶珠9g泡麦冬9g炙甘草9g淮小麦30g火麻仁9g煅牡蛎24g(先煎)福泽泻6g红枣6枚四诊:

虚里穴动,舌红,脉象虚弦,寒热不清,形瘦色萎,投剂以来,均见轻减。

仍用炙甘草汤加味。

潞党参9g酒洗大生地24g阿胶珠9g泡麦冬9g炙甘草9g桂枝1.5g(炒)白芍4.5g火麻仁9g煅龙骨24g(先煎)煅牡蛎24g(先煎)福泽泻6g红枣6枚案十一、烦躁庄××,男,37岁。

初诊:

1965年3月13日。

肝升太过,右降不及,烦躁不宁,头痛偏右,眩晕不清,筋脉拘挛,夜寐不安,大便艰,脉虚弦,苔薄腻。

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野百合15g(先煎)大生地12g淮小30g两炙甘草3g炒枣仁9g(研)川贝母6g夜合花6g珍珠母15g(先煎)红枣4枚5帖二诊:

前诊用百合地黄、甘麦大枣合法,尚合度,烦躁不寐,头偏痛、眩已差,筋脉拘挛依然如故。

仍守原法加重。

野百合30g(先煎)大生地12g淮小麦30g炙甘草4.5g炒枣仁9g(研)左牡蛎15g(先煎)珍珠母15g(先煎)红枣4枚案十二、不寐姚××,女,45岁。

初诊:

1955年2月3日。

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

和胃安中法治之。

制半夏6g北秫米6g(包煎)炙远志3g云茯苓9g广陈皮4.5g春砂壳八分紫苏梗4.5g白蔻壳八分佛手柑4.5g炒谷芽9g炒麦芽9g二诊:

不寐、胸闷、心悸较见轻减。

仍从原法出入,续进以治。

制半夏6g北秫米6g(包煎)炙远志3g云茯苓9g白杏仁9g白蔻壳八分佛手柑4.5g煅瓦楞子12g生米仁12g广陈皮4.5g紫苏梗4.5g炒谷芽9g炒麦芽9g三诊:

不寐、心悸、胸闷时噫均已见安。

仍从原方加减治之。

制半夏4.5g北秫米9g(包煎)炙远志3g炒枣仁9g云茯苓9g白杏仁9g白蔻壳2.4g生米仁12g瓜蒌皮9g枳壳2.4g炒竹茹4.5g佛手花2.4g煅瓦楞子12g淮小麦12g炒香谷芽12g案十三、类中张××,男,成年。

初诊:

1948年9月18日。

头痛偏左,咳嗽不爽,痰内带红,舌尖歪斜,夜寐不安,烦躁不宁,脉象弦滑。

肝火痰热内蕴,风阳上扰,类中之渐,不可忽也。

拟泄厥阳,化痰热,安心神为治。

珍珠母24g(先煎)煅石决明12g(先煎)黛蛤散12g(包煎)辰茯神9g象贝母9g瓜蒌皮9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嫩钩藤4.5g(后下)煨天麻2.4g白茅根2扎(去心)淡竹30g(炖温,分2次冲服)二诊:

治以泄厥阳、化痰热、安心神之法,诸恙均见轻减,仍从原方加减之。

细石斛9g珍珠母12g(先煎)煅石决明18g(先煎)煅蛤壳15g辰茯神9g象贝母9g瓜蒌皮9g枳壳2.4g(炒)竹茹4.5g生米仁12g冬瓜子12g嫩钩藤4.5g(后下)煨天麻2.4g白茅根2扎(去心)淡竹沥30g(炖温,分2次冲服)三诊:

夜寐已安,痰红亦止,头胀,耳鸣,胸闷,口干痰多。

前方泄厥阳、化痰热、安心神,尚觉合度,仍从原法出入。

细石斛9g煅牡蛎12g(先煎)煅石决明12g(先煎)灵磁石12g(先煎)辰茯神9g竹沥半夏4.5g薄橘红4.5g生米仁12g枳实八分(炒)竹茹4.5g煅蛤壳12g瓜蒌皮9g冬瓜子12g嫩钩藤4.5g(后下)煨天麻2.4g淡竹沥30g(炖温,分2次冲服)四诊:

痰多,口干,头眩轻而复重,夜不安寐,苔腻,舌尖歪斜,脉细弦。

厥阳化风上扰,痰浊逗留不化。

再拟温胆、导痰二方出入。

细石斛9g煅牡蛎15g(先煎)煅石决明24g(先煎)灵磁石12g(先煎)辰茯神9g炙远志3g竹沥半夏4.5g嫩钩藤4.5g(后下)薄橘红4.5g枳实五分(炒)竹茹4.5g黄郁金4.5g天花粉9g白茅根2扎(去心)陈胆星2.4g陈海蜇头120g(漂淡,煎汤代水)五诊:

温胆、导痰二方出入,尚觉合度,诸恙复见轻减,仍从原法出入。

煅石决明八钱(先煎)煅牡蛎15g(先煎)珍珠母15g(先煎)灵磁石12g(先煎)辰茯神9g竹沥半夏4.5g炙远志3g枳实2.4g(炒)竹茹4.5g薄橘红4.5g陈胆星2.4g煨天麻2.4g炒白蒺藜9g广郁金4.5g荷叶边1圈案十四、头眩胀贺××,男,成年。

初诊:

1955年2月23日。

寒热之后头眩胀未清,神疲乏力,胃纳尚香。

姑以平剂调理。

枸杞子4.5g炒杭菊花6g酒炒山茱萸肉4.5g煅石决明12g(先煎)炙远志3g炒白术4.5g淮小麦12g潼蒺藜9g白蒺藜9g料豆衣12g酒炒大白芍4.5g桑寄生9g炒杜仲9g二诊:

头眩胀未清,小溲黄赤,神疲乏力。

再以前方育肾平肝,佐化湿热调理之。

野百合12g煅牡蛎12g(先煎)块滑石12g(包煎)福泽泻6g枸杞子6g炒杭菊花6g酒炒山茱萸肉4.5g潼蒺藜9g白蒺藜9g料豆衣12g桑寄生9g炒白术4.5g淮小麦12g荷叶边1圈三诊:

头眩较见轻减,但时作胀,溲黄亦稍淡,再与前法。

野百合9g南沙参9g潼蒺藜9g白蒺藜9g煅牡蛎12g(先煎)枸杞子9g炒杭菊花6g福泽泻4.5g煅石决明12g(先煎)薄荷炭2.4g嫩钩藤9g(后下)块滑石12g(包煎)炒白术4.5g煨天麻2.4g荷叶边1圈四诊:

头眩胀渐安,溲渐清。

仍守原意。

枸杞子9g炒杭菊花6g洒炒山茱萸肉6g细石斛9g米炒麦冬9g煅石决明12g(先煎)煨天麻3g熟女贞子9g墨旱莲9g野百合9g福泽泻6g炒黄柏4.5g云茯苓9g潼蒺藜9g白蒺藜9g案十五、偏头痛王××,男,成年。

初诊:

1948年6月11日。

偏头风疼痛,发于子夜,头热足冷,鼻窍不畅。

玉真丸加味。

煅石决明18g(先煎)炒白蒺藜9g薄荷炭2.4g炒川芎2.4g藁本3g北细辛0.9g冬桑叶9g甘菊花9g细木通2.4g肾厥玉真丸9g(包煎)二诊:

偏头痛已见轻减,前方玉真丸加味,尚觉合度,仍从原法出入。

煅石决明24g(先煎)北细辛0.9g龙胆草2.4g藁本3g炒白蒺藜9g炒川芎2.4g薄荷炭2.4g冬桑叶9g甘菊花9g苦丁茶3g露蜂房3g肾厥玉真丸12g(包煎)按:

玉真丸出自宋·许叔微《本事方》,由半夏、硫黄、石膏、硝石四味组成,“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

”盖据《素问·五藏生成论》:

“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

”今无此成药,或以医门法律之黑锡丹代之。

案十六、虚风内动杜××,男,成年。

初诊:

1960年。

肺损及肾,肾阴亏耗,金水两伤,虚风内煽,浊液凝痰,清肃之令不行。

上为喘呼,下为尿少,头面汗多,舌短缩,神识昏蒙不清,面浮,脉下垂入尺泽。

证脉相参,已属危笃时期,恐难以挽回。

今拟生脉散加味,大养肺肾阴液,佐以熄虚风、安神明之品,以作最后挽回。

吉林参9g(另煎冲)西洋参4.5g(另煎冲)泡麦冬12g五味子1.8g天竺黄3g真川贝6g(去心)阿胶珠12g(蛤粉炒)煅龙齿12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枸杞子9g大生地15g北沙参15g淮小麦12g炙远志3g上药煎浓汁,缓服,不拘时二诊:

进生脉散加味,育肾阴,养肺气,安虚神,化痰热法,神蒙渐清,喘呼亦平,小溲较多。

苔光舌绛,脉左弦细,右软弱。

肺肾阴亏,虚风内动,挟痰热上蒙清窍,毫无可疑。

前方既合,毋庸改弦更张,仍当守原法出入。

唯虚证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