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95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docx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

高中地理风沙运动问题大汇总,附专题设计

1.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

①外地输沙:

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

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①盛行风:

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

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

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

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

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

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

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

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

①阻沙:

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

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

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

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实例应用提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

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

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9分)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7分)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6分)

解析 第

(1)题,明确黄泛平原是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

(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

“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

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

“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故能抑制风沙。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一、沙丘的概念

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二、沙丘的形成与移动

沙丘沙的移动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通过跳跃的过程,风把沙粒刮起,吹移一短距离后再落下。

沙子在刮过多石的表面时,沙粒可能弹起几米高,否则它们在地表面上移动只有几厘米高。

第二种,跳跃的沙粒再一次碰撞地面,并借助冲击力将别的沙粒推向前进。

这种运动称作表层蠕动。

形成沙丘最简单的方式是:

一个障碍物,如石头、植物,阻止了气流,使沙子在顺风一侧堆积起来。

沙丘逐渐增大,对风携带的沙所起的阻挡作用就更大,在下风隐蔽处截住跳跃的沙粒。

沙丘增大后,开始顺风缓慢移动,呈更不对称的形状。

沙丘对气流的干扰越来越大。

这时在沙丘向风的一面风速加大,跳跃沙粒被吹动向上,并越过丘峰,下落到下风丘坡的上部,造成比较陡峭的滑面。

沙丘沙粒的直径往往小于1毫米,可使沙粒停住的休止角约为35度。

当滑面更为陡峭的上段达到或超过这个角度时,丘坡变得不再稳定。

沙子最终滑下滑面,于是沙丘便向前推进。

这就是沙丘会移动的原因。

由障碍物导致形成沙丘的看法不能解释沙丘如何在平滑、水平的表面上形成,并构成由许多大小形状相等的沙堆组成的沙海。

有一种看法是:

这种沙丘是由空气和地面的摩擦阻力造成的,而且这种沙丘形成的方式与沙波纹在河床或海滩上形成的方式很相似。

新月形沙丘是一种典型的沙漠地形。

月牙尖伸向下风方向(在有大量沙子的地区,新月形沙丘可能接合成横向沙丘之“海”,新月形沙埂在这里不十分明显。

在植物被损坏,并被风刮出一凹地的地方形成抛物线沙丘。

虽然它们在平面图上略似月牙形,但月牙尖向上风面延伸,滑面在新月形沙丘的外侧。

它们顺风移动,形成U字形)。

新月形沙丘的高度可超过27米。

长条形沙丘是长长的沙埂。

一般来说,它们沿盛行风的方向成一条线。

这种沙丘的滑面很可能由旋涡形成。

长条形沙丘的沙埂之间的凹处的沙子已被风刮走。

沙埂延伸很长的距离,有时达几公里。

三、沙丘的类型

沙丘的类型可以根据含沙气流结构、风力方向和含沙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风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态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沙丘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①新月形沙丘,又称横向沙丘。

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

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

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坡度约5°~20°;背风坡为凹坡,较陡,坡度约28°~34°。

其形成过程可分为:

饼状沙堆阶段、盾状沙丘阶段、雏形新月形沙丘阶段和新月形沙丘形成阶段。

风沙流流经沙堆产生不同的风速变化、气压不同的分布特点,沙堆顶风速大,气压小,背风坡风速小、气压大,沙堆背风坡形成涡流,将沙子堆于沙堆背风坡的两侧,并形成背风坡两尖角之间的马蹄形小凹地,凹地继续扩大,雏形新月形沙丘形成。

不断的加积,沙丘增大,背风坡的沙粒因重力下滑,涡流再吹向两侧,发育两翼,典型的新月形沙丘便形成。

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沙丘链等形态。

当横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平面形状与新月形正好相反。

继续发育形成平行低矮的双生沙垄。

 ②纵向沙垄。

沙丘形态的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

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

沙源丰富时形成复合型纵向沙垄。

③长时期的多风向风沙流的作用下,在山前或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可形成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等。

四、沙丘的治理

流动沙丘的治理, 对于移动性沙丘的治理,可采用“前挡后拉法”,即在迎风坡前方下部种植灌木和半灌木植物(如沙柳、沙篙),拉住沙丘,使其不向前移动。

在背风坡(落沙坡)前方,种植高秆植物(如旱柳、小叶杨),以挡住沙丘前移。

再利用风力削平沙丘顶部,使沙丘高度降低。

最后在拉平的地段栽种乔、灌木,使沙丘全面固定下来。

为阻止流沙前移,固定沙面,他们在沙丘背风面栽植沙柳,在沙丘迎风面栽植沙蒿,流动沙丘在“前后夹击”下被固定下来,人们这种方法叫“前挡后拉法”。

一、沙与天气(你是风儿我是沙)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

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

沙丘(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

二、沙与水

1.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措施)

2.河流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的影响因素、粒径与流速的关系)

3.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

4.蓄清排浑

三峡工程如何蓄清排浑?

答:

首先三峡水库保证一定的水位有利于发电、通航、供水。

由于长江上游冬季降水较少,河流的含沙量也小,进入10月后开始蓄水在11月水位便提升至175米。

而夏季由于河流的含沙量大,为避免三峡水库的淤积和河口三角洲的退化,三峡库区的水位在4月以前又退回到了145米以利于汛期排浑。

当然在长江流域洪水来临的时候,为保住长江中下游平原,即使河水的含沙量再大,也只有滞留在三峡水库之中。

【注:

黄河小浪底的调水调沙也是在夏季进行,一般为6—7月】

5.束水冲沙:

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一般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如黄河。

6.水冲沙压

7.沙源:

【总结】河湖水体旁出现沙丘的一般规律

一是物质条件(丰富的沙源),沙源多来源于干涸的河床或湖底,起沙时间多为冬春季节(枯水季节),原因是雨季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湖)底部发生堆积,冬春季节,水位下降,河(湖)床出露,沙源丰富;二是动力条件(强大的风力),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盛行风在通过水体表面时,摩擦力小,风速大。

如果水体旁有河谷,且河谷走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将会使风速进一步增大。

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同时满足,河湖水体旁沙丘的形成也就成为了可能。

三、沙与土

1.沙漠化:

西北地区防沙措施:

草方格沙障、设立阻沙墙、用碎石覆盖沙面

2.沙质土:

三明治式土壤

表层(沙土):

沙土透水通气性

中层(有机肥):

提升土壤肥力

下层(黏土):

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

3.荒漠土

四、沙与植物

沙漠植物:

沙柳、发菜、甘草和麻黄草

五、沙与地貌(新月形沙丘、湿润半湿润沙丘群、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江心洲、地上河)

上游截流,三角洲面积缩小?

(1)一般记忆:

上游截流,水量减小,海水倒灌,三角洲面积萎缩。

(2)特殊情况:

内流河若水量减少,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三角洲面积可能会扩大。

(3)实质:

在于湖、海水的水位上升或下降,上升三角洲面积缩小;下降三角洲面积会扩大;水位再继续下降,三角洲面积又可能会缩小。

六、沙与生活

1.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2.沙漠开发:

种水稻、交通建设、旅游

3.建材

4.沙画

  2013-2020年高考对风沙问题考查主要有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沿线错那湖的风沙活动、黄土高原附近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风沙活动。

主要考查风沙活动的沙源、条件、危害及措施。

对易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考查风沙活动情况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治理等知识点。

【知识梳理】一、风沙作用风是沙粒运动

直接动力,当风速作用力大于沙粒惯性力时,沙粒即被起动,形成含沙粒的运动气流,即风沙流。

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一)风沙侵蚀作用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

1、风沙吹蚀作用风吹过地表时,产生紊流,使沙离开地表,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称为吹蚀作用。

吹蚀作用的强度与风速呈正比,和粒径呈反比。

风速超过起动风速愈大,吹蚀能力越强。

一般组成地表的颗粒小、松散且干燥,要求的起动风速小,受到的吹蚀强烈。

据研究,在一定范围内,若风中夹带沙粒,可增强风对地表

吹蚀能力。

风沙流中沙子的冲击作用,使得地面的沙粒更容易从土壤中分离出来进入风沙流。

2、风沙磨蚀作用风沙流紧贴地面迁移时,沙粒对地表物质的冲击和摩擦作用,称为磨蚀作用。

迎风面的岩壁,特别是砂岩,由于风沙流钻进孔隙之中,不断旋磨,可能形成口小内大的风蚀穴。

由于风沙流中的沙粒集中分布在距地面30cm之内,所以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磨蚀而折断,故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

(二)风沙搬运作用地表松散的碎屑物质,在风沙流的作用下,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过程称为风沙的搬运作用。

(三)风沙堆积作用风沙的堆积作用包括沉降堆积和遇阻堆积。

在气流中悬浮运行的沙粒,由于风速减弱,当沉速大于紊流旋涡的垂直分速时,就要降落堆积在地表,称为沉降堆积。

沙粒的沉速随粒径增大而增大。

风沙流运行时,遇到阻碍物,使沙粒堆积起来,称为遇阻堆积。

风沙流可因遇障碍物发生减速而把部分沙粒卸积下来,也可能全部越过(或部分)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在障碍物的背风坡形成涡流。

在风沙流经常发生的地区,粒径小于0.05mm的沙粒悬浮在较高的大气层中,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粒和尘土就成为凝结核随雨滴大量沉降,成为气象上所说的尘暴或降尘现象。

二、风沙活动1.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①外地输沙:

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

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①盛行风:

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

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

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

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

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

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

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

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

①阻沙:

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

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

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

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三、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预报中提到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

其实这三个都是沙尘天气,均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空气,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稍强的是扬沙,再强依次为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教你识别各种沙尘天气

浮尘:

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小于等于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

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

强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

大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特强沙尘暴:

狂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俗称“黑风”。

 

正确姿势防御沙尘暴 大风、沙尘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部分设施农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因此,临时建筑、设施农业等应进行加固,减少或停止户外空中作业,避免大风天气的危害;与此同时,防范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等的不利影响。

典型例题:

【例1】(2020年山东)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左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

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

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

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

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

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

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

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

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黄土丘陵沟壑区:

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

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

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任选一区作答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水系上游一个小流域(西柳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小流域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题意表明,西柳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的治理措施应从减少入黄泥沙角度进行针对性提出。

从黄土丘陵沟壑区来看,图中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西柳沟上游,材料信息表明,该区域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因此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从风沙区来看,图中显示,风沙区位于中游,材料信息表明,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风沙活跃,当地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固定岸边及流域内的泥沙,从而减少入黄泥沙。

从冲积平原区来看,图中显示,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材料信息表明,该区域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为减轻当地洪涝灾害,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此处农田分布较多,而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当地可以大量引洪增加灌溉水源,汛期不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例2】(2017年浙江)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

湖面海拔3196米。

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图甲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乙为图甲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

图丙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

平方千米)。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2)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

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答案】

(1)沙源地:

①河谷及三角洲;湖岸。

成因:

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是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2)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任答一点)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

【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背景,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沙源地即沙尘的来源地区。

甲区域西部是青海湖,湖床可能成为沙源地,一旦水位下降,湖床出露,即可成为沙源地;附近还有河流,河床在枯水期水位下降,也可以成为沙源地;河流注入青海湖的河口地区,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是由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也能成为沙源地。

沙地的形成既要考虑沙的来源,也要考虑沙尘的沉积。

冬季,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是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对风沙搬运能力强;受甲区域以东的日月山的阻挡,风速减小,风沙在此堆积。

(2)生态破坏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表格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来看,植被逐渐被破坏,耕地越来越多,草地越来越少了,而整体的水域面积在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加,在气候干旱条件下,很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进而还会造成沙尘暴多发。

【点睛】

【素养提升】一、单选题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受风沙危害。

后来紧邻旧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

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难题。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A. 甲处戈壁     B. 乙处河谷C. 丙处戈壁     D. 丁处河谷4. 造成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距沙源地远近     B. 植被覆盖率C. 桥栏阻风程度     D. 桥梁宽度5. 恰哈新桥3~9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差     B. 大气运动活跃C. 河流水位高     D. 降水稀少【答案】3.A   4.C   5.B【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问题。

【3题详解】图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图中甲处戈壁有阻沙栅栏,所以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应在西北方向的甲处戈壁,A对。

乙处河谷位于北侧,丁处河谷位于东南侧,不是主要沙源,B、D错。

丙处位于南侧不是沙源,C错。

故选A。

【4题详解】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桥栏阻风程度,图中显示,旧桥是通风式桥栏,风沙易穿过桥面,不易积沙。

新桥是密实桥栏,通风能力差,导致积沙多,C对。

距沙源远近、植被覆盖率无差异,A、B错。

桥梁宽度不是阻沙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

故选C。

【5题详解】沙是被风吹到桥梁上堆积的,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活跃,B对。

植被覆盖差、河流水位高、降水稀少不是沙堆积到桥面上的主要原因,A、C、D错。

故选B。

【点睛】桥面积沙的原因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桥栏阻挡下风力减弱,沙石沉积。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

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7.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8.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唯一出路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答案】6.C   7.D   8.B【解析】【分析】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6题详解】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故B项错误;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故C项正确;土地利用方式以放牧为主变为农耕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故D项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A项错误;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对土地的压力加大,故B项错误;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由于受到贺兰山的阻挡,风沙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变化不大,故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