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51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奉新一中2019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   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

C.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   D.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2.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C.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

D.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3.魏晋时期规定:

“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D.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4.《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主要(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D.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5.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A.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D.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6.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A.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B.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C.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D.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

“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

呜呼!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上述言论意在(  )

A.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8.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的册封令上写道:

“光复华夏,肇始武昌,……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

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

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愿回原籍休养。

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

A.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   B.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

C.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  D.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

9.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B.纠正了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D.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10.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

‘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九二共识”的达成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C.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D.“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11.《左传》载: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

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C.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D.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12.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

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

据此可知()

A.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B.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C.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D.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13.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据此可证实(  )

A.商业发展深受商人素质影响  B.明朝商业发展没有法律保障

C.传统儒家思想制约商业的发展  D.明朝商业近代经济因子的缺失

14.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

“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

”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D.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15.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16.有学者指出:

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此举(  )

A.抵制了外商在华势力的扩大    B.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D.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

18.根据国民党土地委员会1934年对16省163县的统计,平均每户经营面积为15.7亩,其中47%的农户不足10亩,而且每户地块也是七零八落。

据此可探知(  )

A.自耕农经济仍占主导      B.农民深受封建压迫

C.自耕农经济保守性      D.传统精耕细作模式哀落

19.新中国“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2年形成草案,1953年开始执行,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B.法制欠缺,国家制度不完善

C.国家对工业建设十分慎重D.中共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20.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

这—文件的主要精神()

A.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D.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21.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

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

B.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

C.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

D.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

22.1927年,苏俄有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23.“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

”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A.马歇尔计划实施B.“新经济”的出现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24.最近,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近72%。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税25%和10%。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这些现象说明(  )

A.中国成为全球化中流砥柱    B.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

C.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5.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

A.克己复礼的思想 B.民贵君轻的主张C.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6.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

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尊重自然规律B.渴望征服自然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27.《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

“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

”这反映了(  )

A.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B.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C.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D.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28.1954年秋,毛泽东亲自发动了由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而展开的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

1955年,由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而变为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这些斗争()

A.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思想主流地位B.反映出“双百”方针遭到肆意破坏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D.集中体现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29.读《1957—1960年各级各类学校增长情况(单位:

所)》。

从表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高校

高中

初中

小学

1957

229

2184

8912

547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