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172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治疗学歌诀.docx

针灸治疗学歌诀

针灸治疗学歌诀

1、头痛3

2、面痛3

3、落枕3

颈椎病3

4、漏肩风3

5、肘劳4

6、腰痛4

坐骨神经痛4

7、痹证4

8、中风4

9、眩晕5

高血压5

10、面瘫5

11、痿证5

12、痫病:

5

13、癫狂5

癫病5

狂病6

14、颤证6

15、不寐6

16、郁证6

17、痴呆6

18、心悸6

19、感冒6

20、咳嗽7

21、哮喘7

22、呕吐7

23、胃痛7

24、腹痛7

25、胁痛7

26、泄泻7

27、痢疾8

28、便秘8

29、阳痿8

30、癃闭8

31、消渴8

32、月经不调8

33、痛经9

34、经闭9

35、崩漏9

36、绝经前后诸症9

37、胎位不正9

38、阴挺10

39、带下病10

40、不孕症10

41、缺乳10

42、遗尿10

43、小儿惊风10

44、小儿积滞10

45、小儿脑性瘫痪10

4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1

47、瘾疹11

48、蛇串疮11

49、神经性皮炎11

50、斑秃11

51、痄腮11

52、乳痈11

53、肠痈11

54、痔疮11

55、扭伤12

56、腱鞘囊肿12

57,目赤肿痛12

58、麦粒肿12

59、近视12

60、耳鸣耳聋12

61、鼻渊12

62、牙痛12

63、咽喉肿痛12

64、晕厥13

65、虚脱13

66、高热13

67、内脏绞痛13

68、肥胖症13

69、戒断综合征14

70、慢性疲劳综合征14

丄丅×│○△↓※

补法:

┬  泻法:

⊥     平补平泻:

∣ 三棱针刺血:

      艾条灸:

× 艾炷灸3壮:

△3 温针灸:

  拔罐:

      皮肤针:

※ 皮内针:

   电针:

IN   穴注:

IM

      在针灸处方中,上述符号直接在腧穴后面。

如补足三里:

足三里┬。

病证治疗歌诀加经络歌诀

1、头痛

  1)外感头痛:

祛风通络止痛(督脉、手太阴、足少阳)

  百风太烈,(头外痛)。

百风太列。

(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1)阳明:

庭堂合住。

庭堂合竹。

(内庭,印堂,合谷,攒竹)

  

(2)少阳:

率临外关。

(率谷,足临泣,外关)

  (3)太阳:

身后天柱。

申后天柱。

(申脉,后溪,天柱)

  (4)厥阴:

内匆匆。

内冲聪。

(内关,太冲,四神聪)

  (5)风寒:

风门○×;  (6)风热:

大曲。

(大椎↓,曲池);  (7)风湿:

阴陵泉

  2)内伤头痛:

(督脉、足阳明、足少阳。

【实证】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百风微,(头内痛)。

百风维。

(百会⊥,风池⊥,头维⊥)

  

(1)肝阳:

太太吓。

太太侠。

(太冲,太溪,侠溪)

  

(2)痰浊:

阴阳奉。

阴阳丰。

(阴陵泉,太阳,丰隆)

  (3)血瘀:

膈内血。

割内血。

(膈俞,内关,血海,阿是穴↓)

【虚证】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百风足。

(百会丅,风池∣,足三里丅)

  

(1)血虚:

肝脾交。

(肝俞,脾俞,三阴交)

(2)肾虚:

肾太悬。

(肾俞,太溪,悬钟)

3)偏头痛:

疏泄肝胆,通经止痛(足厥阴,手足少阳)

太阳⊥,率谷⊥,悬颅⊥,头维⊥,风池⊥,外关⊥,太冲⊥,足临泣⊥

(发作时先刺远端)

2、面痛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足太阳、手足阳明)

面痛下风合庭冲

下关⊥,风池⊥,合谷⊥,内庭⊥,太冲⊥(先刺远端局部穴发作时轻刺)

(1)眼部攒竹,丝竹空,阳白,外关;

(2)上颌颧髎,迎香,四白;

(3)下颌翳风,颊车,承浆;

(4)风寒风池,列缺;(5)风热曲池,尺泽;(6)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

(7)肝胃火胜行间,阳陵泉。

3、落枕

舒经活络,通经止痛(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

警钟外公后妻,(小心落枕)。

井钟外公后溪。

(后溪⊥,悬钟⊥,外劳宫⊥,肩井⊥×↓〇)

  

(1)风寒:

合风。

(合谷,风池);  

(2)气血瘀:

内关;

  (3)肩痛:

外遇。

外髃.(外关,肩髃);(4)背痛:

秉天。

(秉风、天宗)。

颈椎病

通经止痛(颈夹脊,手足三阳)

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阿是穴

(1)外邪内侵风府,合谷,列缺;

(2)气滞血瘀阴郄,膈俞;

(3)肝肾不足肝肾俞,气海;(4)上肢痛曲池,合谷;

(5)上肢麻少海,手三里;(6)头晕头痛百会,风池;(7)恶心呕吐中脘,内关。

4、漏肩风

通经活络,舒筋止痛(手三阳)

漏肩风阵前谬聊语

(肩贞⊥,肩前⊥,肩髎⊥,肩髃⊥,阿是穴⊥,条口透承山)

  

(1)肩前部—手阳明:

合谷;

  

(2)肩后部—手太阳:

后溪;

  (3)肩外侧—手少阳:

外关;手太阴尺泽

  (4)外邪:

风合。

(风池,合谷)

  (5)气血瘀:

内阁。

内膈。

(内关,膈俞)

(6)气血虚:

租期。

足气。

(足三里丅,气海丅)

5、肘劳

舒筋活络,通络止痛阿是穴

阳明曲池、手三里;太阳小海、阳谷;少阳天井、外关。

6、腰痛

通经活络止痛(阿是穴、足太阳为主)⊥

  (要)是伟大(阿是穴,委中,大肠俞,)

  

(1)寒湿:

腰阳关;

(2)瘀血:

膈俞、次醪;

  (3)肾虚:

只是申明。

志室肾命。

(肾俞,命门,志室)

  (4)足太阳证:

申脉;(5)督脉病证:

后溪。

腰椎病:

腰夹脊;腰骶痛:

次腰俞;腰眼;急性腰扭伤:

水沟、后溪、腰痛穴、委中。

坐骨神经痛

舒经活络,通经止痛(足太阳、足少阳)

足少阳型:

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足太阳型:

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

(1)寒湿命门,腰阳关;

(2)瘀血阿是穴,血海;(3)气血不足足三里,三阴交。

7、痹证

祛邪通痹,活络止痛(阿是穴、局部经)

阿是穴,局部经穴

肩部:

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臑俞穴,

肘部:

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

腕部:

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

大椎,大杼,身柱,腰阳关,夹脊

髀部:

环跳,居髎,秩边,髀关

股部:

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膝部:

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

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1)行痹:

割血。

膈血。

(膈俞,血海)

  

(2)痛痹:

肾元。

(肾俞,关元)

  (3)着痹:

足印。

足阴。

(足三里,阴陵泉)

  (4)热痹:

大曲。

(大椎,曲池)

8、中风

【中经络】:

醒脑调神,疏通经络(督脉、手厥阴、足太阴)

  沟内泉泽焦萎,(人急中经风)。

沟内泉泽交委。

(水沟,内关,极泉,尺泽,三阴交,委中)

  

(1)肝阳:

太太(太冲,太溪);  

(2)风痰:

丰谷(丰隆,合谷);

  (3)痰热:

曲庭丰(曲池,内庭,丰隆);(4)气虚血瘀:

租期。

(足三里,气海、血海)

  (5)阴虚:

台风。

(太溪,风池);(6)上肢不遂:

曲肩手合(肩髃,手三里);口角口呙斜颊仓;

  (7)下肢不遂:

羊跳悬台(阳陵,环跳、悬钟、太冲,阴陵、风市);(8)头晕:

天风完(天柱,风池,完骨)

  (9)足内翻:

绝骨,丘墟透照海;足外翻:

中封、太溪;足下垂:

解溪、胫上(10)便秘:

水道归来隆沟(见便秘);

  (11)复视:

求风静住。

球风睛柱。

(球后,风池,睛明,天柱)

  (12)尿失禁:

观古迹。

关骨极。

(关元,曲骨,中极)

  【中脏腑】: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督脉、手厥阴)

  关水沟,(水中脏)。

(内关,水沟)

  

(1)闭证:

合井冲。

(合谷,十二井,太冲);

(2)脱证:

神气元。

(神阙,气海、关元)

9、眩晕

  【实证】:

平肝潜阳,和胃化痰(督脉、手足厥阴、足少阳)

  百风冲内关,(实在晕)。

(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1)肝阳:

太溪行侠。

(太溪,行间,侠溪)

  

(2)痰湿:

头脘阴丰。

(头维,中脘,阴陵,丰隆);瘀血膈阿。

  【虚证】:

补益气血,益精填髓(督脉、足少阳、背俞穴)

  山里百风(伤)肝肾,(人虚晕)。

(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

  

(1)气血虚:

脾胃气(脾俞,胃俞,气海);

(2)肾虚:

交太悬(三阴交,太溪,悬钟)

高血压

平肝潜阳、调和气血(督脉、足少阳、足厥阴)

百风曲合冲三阴

百会,风池,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

肝火亢盛行间;阴虚阳亢肾俞、肝俞;痰湿壅盛丰隆、中脘;气虚血瘀足三里、膈俞;

阴阳两虚关元、肾俞;心悸内关、神门;失眠神门、心俞;头痛印堂、太阳

10、面瘫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手足阳明、手足太阳)

攒四百车洋白鱼,捆抡地仓了,(免谈)。

攒四白车阳白鱼,昆仑地仓髎,(面瘫)。

(攒竹,四白,颊车,阳白,鱼腰,昆仑,地仓,颧髎,合谷)

(1)风寒:

风池;

(2)风热:

曲池;(3)恢复期:

足三里;

(4)人中沟歪斜:

水沟;(5)鼻唇沟浅:

迎香;颏唇沟歪斜:

承浆;乳突痛:

翳风;舌麻味失:

廉泉;目合难:

鱼腰、申脉或昆仑;抬眉难:

攒竹;流泪:

太冲。

11、痿证

调和气血、濡养筋肉(手足阳明、夹脊)

上肢:

肩髃,曲池,合谷,颈、胸夹脊

下肢:

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足三阳陵髀三阴)

(1)肺热津伤鱼际、尺泽;

(2)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

(3)脾胃虚弱脾俞、胃俞;(4)肝肾亏虚肝俞、肾俞;

(5)脉络瘀阻膈俞、血海。

12、痫病:

【发作期】:

醒脑开窍,息风豁痰(督脉、足厥阴、足阳明)

痫发沟百溪涌合冲隆

水沟、百会、后溪、涌泉、合谷、太冲、丰隆

【间歇期】:

化痰通络,息风舒筋(任脉、督脉、足厥阴、足阳明)

痫歇鸠筋间隆冲阳陵。

鸠尾、筋缩、间使、阳陵泉、丰隆、太冲

(1)痰火扰神曲池、神门、内庭;

(2)风痰闭阻风池、中脘、合谷;

(3)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4)肝肾阴虚肝俞、肾俞、三阴交;

(5)瘀阻脑络百会、膈俞、内关;(6)夜发照海;昼发申脉。

13、癫狂

癫病

理气化痰,清心安神(手足厥阴、督脉)

癫病应神单隆冲

印堂、神门、膻中、丰隆、太冲

(1)肝郁气滞行间、肝俞;

(2)痰气郁结中脘、阴陵泉;

(3)心脾两虚心俞、脾俞;(4)哭笑无常间使、百会;(5)纳呆足三里、中脘。

狂病

清心泻火,开窍定志(手厥阴、手少阴、督脉)

狂病苟老丰大龄中冲

水沟、大陵、劳宫、中冲、丰隆

(1)痰火扰神内庭、曲池;

(2)火盛伤阴行间、三阴交;(3)气血瘀滞膻中、血海。

14、颤证

补益脾肾,化痰息风(督脉、手足少阳)

①四神聪∣IN、曲池∣、外关∣、足三里∣、阳陵泉∣、丰隆∣

②百会IN、本神∣、风池IN、合谷∣、三阴交∣、太冲∣

(1)风阳内动大椎、风府;

(2)髓海不足肾俞、太溪;(3)气血亏虚气海、公孙;

(4)痰热动风中脘、阴陵泉;(5)颤抖甚者后溪、三间、大椎;

(6)僵直甚者大包△、期门△、大椎↓○;(7)汗多肺俞、脾俞、气海;

(8)口干舌麻廉泉、承浆。

15、不寐

调理跷脉,安神利眠(督脉、八脉交会穴、三少阴)

  四神照堂,神僧(不)眠。

(四神聪∣,印堂∣,神门∣,照海丅,申脉⊥,安眠)

  

(1)肝火扰心:

行侠(行间,侠溪)

  

(2)痰热内扰:

曲庭丰(曲池,内庭,丰隆)

  (3)心脾两虚:

脾心里(脾俞,心俞,足三里)

  (4)心肾不交:

心脾太水(心俞,脾俞,太溪,水泉)

  (5)心胆气虚:

心内虚。

心内墟(心俞,内关,丘墟)

(6)脾胃不和:

太公主内。

太公足内(公孙,足三里)

16、郁证

调神理气,疏肝解郁(督脉、手足厥阴、手少阴)

郁证沟白神内太冲

水沟、神门∣、百会⊥、内关⊥、太冲⊥

肝气郁结膻中、期门;气郁化火行间、侠溪;痰气郁结丰隆、廉泉;

心神惑乱通里、心俞;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肝肾亏虚肝俞、肾俞;

咽部异物天突、照海;癔性失明四白、光明;癔性失听听宫、耳门;

癔性失语廉泉、通里;癔性手瘫曲池、合谷;癔性足痪阳陵泉、隐白;

癔性意识障碍中冲、涌泉

17、痴呆

调神益智,补肾通络(督脉、足少阳、足少阴)

风百聪神印,足太悬

印堂∣、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足三里丅、太溪丅、悬钟丅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痰浊上扰丰隆、中脘;瘀血阻络内关、膈俞。

18、心悸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手厥阴、手少阴)

心巨厥膻内郄神。

内关∣、郄门∣、神门、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

心胆虚怯胆俞、丘墟;心脾两虚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膈俞;善惊大陵;多汗膏肓;烦热劳宫;

耳鸣中渚、太溪;浮肿水分、阴陵泉

19、感冒

祛风解表(督脉、手太阴、手阳明)

何故(有)太阳,缺大风,(还感冒)?

合谷(有)太阳,缺大风。

(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1)风寒:

肺门(肺俞,风门);

(2)风热:

吃池鱼。

尺池鱼(尺泽,曲池);;

(3)头痛印堂、头维;(4)鼻塞迎香;(5)气虚:

足三里;

(6)咽喉痛:

少商;(7)身痛:

身柱;(8)夹湿:

阴陵泉;(9)夹暑:

委中

20、咳嗽

【外感】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手太阴、手阳明)

外咳何肺列天突中府

天突、中府、肺俞、列缺、合谷

风寒风池、风门;风热大椎、曲池;咽痛少商↓

【内伤】肃肺理气,止咳化痰(手足太阴)

内咳三阴肺渊天突

天突、肺俞、太渊、三阴交

痰湿侵肺阴陵泉、丰隆;肝火灼肺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膏肓、太溪;咯血孔最。

21、哮喘

  【实证】祛邪肃肺,化痰平喘(手太阴、背俞穴)

  肺(实)痰烈,吃则定喘。

肺膻列,尺泽定喘。

(肺俞,膻中,列缺,尺泽,定喘)

  

(1)风寒:

风门、风池;

(2)风热:

大椎,曲池;(3)痰热:

丰隆、曲池;

  (4)喘甚:

天突

  【虚证】补益肺肾,止哮平喘(手太阴、足少阴、背俞穴)

山里高荒,太远太稀,肺肾定喘(虚)。

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肾定喘

(足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俞,肾俞,定喘)

  

(1)肺气虚:

气海、脾俞;

(2)肾气虚:

观音。

关阴(关元,阴谷);(3)喘甚天突。

22、呕吐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手厥阴、足阳明、相应募穴)

呕吐胃内三中脘。

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

寒邪客胃上脘、公孙;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痰饮内阻膻中、丰隆、公孙;

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脾俞、胃俞;腹胀气海;肠鸣脾俞、大肠俞;

泛酸干呕建里、公孙;食滞梁门、天枢。

23、胃痛

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募穴)

  内关(走)三里,中脘(胃痛)。

(足三里,中脘,内关)

  

(1)寒邪:

胃俞、神阙;

(2)食滞:

下梁(下脘,梁门);(3)肝气犯胃:

太冲、期门;

  (4)气滞血瘀:

膈俞、膻中;(5)脾胃虚寒:

脾胃关气(脾俞,胃俞,关元,气海)

  (6)胃阴不足:

叫停。

交庭(三阴交,内庭、胃俞)

24、腹痛

通调腑气,缓急止痛(任脉、足阳明、足厥阴)

腹痛下脘天关足三太冲

关元、天枢、足三里、下脘、太冲

  

(1)寒邪内积神阙、公孙;

(2)湿热壅滞阴陵泉、内庭;(3)气滞血瘀膻中、血海;(4)脾阳不振脾俞、肾俞

25、胁痛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足厥阴、足少阳)

胁痛期支阳陵足三

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1)肝气郁结内关、太冲;

(2)气滞血瘀膈俞、太冲;(3)肝胆湿热行间、侠溪;

(4)肝阴不足肝俞、三阴交

黄疸至阳胆俞阴阳陵

阳黄:

内庭、太冲;阴黄:

足三中脘脾;

热甚大椎,呕吐内关,便秘天枢,黄重腕骨。

26、泄泻

  【急性】: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足阳明、足太阴)

急下阴陵上巨,天输水分

(天枢,水分,阴陵泉,上巨虚)

  

(1)寒湿内盛:

神阙;

(2)湿热伤中:

内庭、曲池;(3)饮食停滞:

下脘、梁门。

  【慢性】:

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任脉、足阳明、足太阴)

慢下公孙天神住山里

(公孙,天枢,神阙,足三里)

  

(1)脾虚:

脾太白(脾俞,太白);

(2)肝郁:

肝俞、太冲;(3)肾虚:

肾门(肾俞,命门)。

27、痢疾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任脉、手足阳明)

痢疾上巨合枢元

天枢、关元、上巨虚、合谷

湿热痢曲池、内庭;寒湿痢中脘、气海;疫毒痢大椎、中冲、十宣;

噤口痢内关、中脘;休息痢脾俞、肾俞;久痢脱肛百会、长强。

28、便秘

调理肠胃,行滞通便(足阳明、手少阳)

便秘大肠天归支上巨

(大肠俞,天枢,归来,支沟,上巨虚)

  

(1)热秘:

合庭(合谷,内庭);

(2)气秘:

太中(太冲,中脘);

  (3)虚秘气虚:

脾气(脾俞,气海);(4)虚秘血虚:

姗姗,三三(三阴交,足三里);

(5)虚秘阳虚:

关神(关元,神阙)。

29、阳痿

补益肾气(任脉、足太阴、相应背俞穴)

阳痿三阴关肾

关元、肾俞、三阴交

肾阳不足命门、腰阳关;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惊恐伤肾志室、胆俞;

湿热下注中极、阴陵泉;失眠多梦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中脘、足三里;

腰膝酸软志室、阳陵泉。

30、癃闭

【实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足太阳、足太阴,相应俞募穴)

隆闭实中极膀秩三阴陵

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

湿热内蕴曲池、委阳;肺热壅盛肺俞、尺泽;

肝郁气滞肝俞、太冲;瘀血阻滞曲骨、血海。

【虚证】温补脾肾,益气启闭(足太阳、任脉、相应背俞穴)

癃虚脾肾膀秩关

关元、膀胱俞、脾俞、肾俞、秩边

脾气虚弱气海、足三里;肾阳虚弱阴谷、太溪;无力排尿气海、曲骨。

31、消渴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相应背俞穴、足少阴、足太阴)

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胰俞第8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上消太渊、少府;中消内庭、地机;下消复溜、太冲;阴阳两虚关元、命门;

烦渴口干舌燥廉泉、承浆、金津、玉液;多食善饥合谷、中脘、丰隆、上巨虚;

便秘天枢、腹结、足三里;多尿盗汗复溜、关元;视物模糊头维、光明;

头晕百会、上星;上肢痛麻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痛麻风市、阳陵泉、解溪;

皮肤瘙痒风池、曲池、血海。

32、月经不调

(任脉、足太阴)

【月经先期】清热调经

关元、血海、三阴交

实热太冲、行间、期门;虚热太溪;气虚足三里、脾俞;

量多隐白;心烦神门;腰骶痛肾俞、次髎。

【月经后期】温经散寒,行血调经

气海、三阴交

寒实子宫、天枢、地机;虚寒命门、关元、归来。

【先后无定期】调补肝肾,调理冲任

关元、三阴交、肝俞

肝郁期门、太冲;肾虚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膻中、内关。

33、痛经

  【实证】:

散寒行气,通经止痛(足太阴、任脉)

  交(战)中计了,(实痛惊)。

交(战)中极髎,(实痛经)。

(三阴交,中极,次髎)

  

(1)寒邪凝滞:

鸡归来。

机归地(地机,归来);

(2)气滞血瘀:

太冲、阳陵泉;

  (3)腹胀:

天气(天枢,足三里);(4)胁痛:

阳光(阳陵泉,支沟);

  (5)胸闷:

内关、膻中。

  【虚证】: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足太阴、足阳明)

  山里叫,气海(虚痛经)。

三里交,气海(虚痛经)。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气血虚:

脾胃(脾俞,胃俞);

(2)肝肾亏:

肾肝太(肝俞,肾俞,太溪);

(3)头晕耳鸣:

悬钟、百会。

34、经闭

(任脉、足阳明)

【血枯经闭】养血调经

(血枯经闭朱山关归)

关元、归来、足三里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太冲、太溪;气血亏虚气海、脾俞、胃俞;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太溪;心悸内关、膻中;纳呆中脘。

【血滞经闭】活血调经

(血滞经闭中极合三阴)

中极、合谷、三阴交

气滞血瘀太冲、血海;痰湿阻滞丰隆、阴陵泉;寒邪凝滞腰阳关、命门;

胸胁胀满膻中、内关。

35、崩漏

(足太阴、任脉)

【实证】:

清热利湿,理气行瘀

  崩实观音山(关元,三阴交,隐白)

  

(1)血热:

血海;

(2)湿热:

阴陵泉;(3)气郁:

太冲;(4)血瘀:

地机。

【虚证】调补冲任,益气调经。

漏虚气足噻(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1)脾气虚:

脾胃败。

脾胃百(脾俞,百会);

(2)肾阳虚:

肾门(腰阳关,命门);

  (3)肾阴虚:

泰然。

太然(太溪,然谷);(4)盗汗:

阴郄;(5)失眠:

神门。

36、绝经前后诸症

益肾宁心,调理冲任(任脉、足太阴、相应背俞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脾肾阳虚足三里、命门;心肾不交心俞、神门、内关。

37、胎位不正

调整胎位至阴穴

气血虚弱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气机郁滞肝俞、行间、足三里。

38、阴挺

补脾益肾,固摄胞宫(督脉、任脉、足少阳)阴挺百气维子

百会、气海、维道、子宫

脾气虚陷足三里、气海;肾虚关元、肾俞;湿热下注阴陵泉、蠡沟;

膀胱膨出曲骨、横骨;直肠膨出会阳、承山。

39、带下病

补肾健脾,清热利湿,固摄止带(足少阳、足太阴、任脉)

带脉、中极、白环俞、三阴交

湿热下注次髎、行间、阴陵泉;肾虚关元、肾俞;脾虚足三里、脾俞;

阴痒蠡沟、太冲;带下色红血海、三阴交;腰部酸痛腰眼、小肠俞;纳少中脘、天枢。

40、不孕症

【实证】理气化痰,行瘀通络(足阳明、足太阴、相应背俞穴)

实不孕肝归子丰三。

肝俞、归来、子宫、丰隆、三阴交

肝气郁结曲泉、太冲;痰瘀互结阴陵泉、膈俞;胸胁胀痛内关、膻中;

经行涩滞血海、合谷;白带量多次髎、水分;纳差脘闷中脘、足三里。

【虚证】补益肝肾,温通胞脉(任脉、足阳明、相应背俞穴)

虚不孕关气归子肾三

关元、气海、归来、子宫、肾俞、三阴交

肾虚太溪、命门;头晕耳鸣百会、然谷;腰膝酸软腰眼、阴谷。

41、缺乳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足阳明、任脉)

  膻中乳根少泽。

(膻中,乳根,少泽)

  

(1)气血虚:

主脾胃。

足脾胃(脾俞,胃俞,足三里);

(2)肝郁:

太内(太冲,内关);

  (3)食少便溏:

天中(天枢,中脘、足三里);失血多肝膈俞(4)胸胁胀:

期门;

  (5)胃脘胀:

足中(足三里,中脘、内关);

42、遗尿

健脾益肺,温肾固摄(足太阴、任脉、背俞穴)

  中计光输叫怨(遗尿)。

中极胱俞交元。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元)

  

(1)肾气不足:

肾俞、命门、太溪

  

(2)脾肺气虚:

肺气足(肺俞,脾俞、气海,足三里);心肾失交通里、大钟;

(3)肝经郁热:

蠡沟、太冲;梦多:

百神(百会,神门);小便频数列缺、百会×。

43、小儿惊风

【急惊风】醒脑开窍,镇惊息风(督脉、足厥阴)

急惊风勾引何冲

水沟、印堂、合谷、太冲;(印堂灯火灸、承浆灯火灸)

外感惊风风池、外关、曲池;痰热惊风大椎、丰隆、十宣;惊恐惊风神门、四神聪;

口噤颊车;痰多丰隆;热盛大椎、十宣↓。

【慢惊风】健脾益肾,息风镇惊(任脉、督脉、足阳明)

慢惊应肾气太足筋缩

印堂、筋缩、肾俞、气海、足三里、太冲

脾肾阳虚神阙、脾俞、肾俞;肝肾阴虚肾俞、肝俞、太溪。

百日咳肺列风(门)隆

初咳:

合外;痉咳:

天突、孔最;恢复:

太渊、太白、脾俞、足三里;

痰中带血:

鱼际、孔最、膈俞;

咳吐频繁:

内关、内庭;

羸弱:

气海、膏肓、足三里。

44、小儿积滞

健脾和胃,化积消滞(足阳明)

儿积下完天书朱山腹结

下脘、腹结、天枢、足三里

乳食内积中脘、胃俞;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腹胀痛气海、太冲;

呕吐内关;烦躁不安神门、三阴交。

45、小儿脑性瘫痪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督脉、足少阳、足阳明、夹脊穴)

小儿脑瘫夹脊合悬足三聪百

百会、四神聪、夹脊、合谷、足三里、悬钟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心脾两虚心俞、脾俞;痰瘀阻络膈俞、血海、丰隆;

语言障碍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软天柱;

上肢瘫肩髃、曲池;下肢瘫环跳、阳陵泉;腰部瘫软腰阳关。

4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育阴潜阳,安神定志(督脉、足厥阴、足少阴)多动百印神门风冲溪

百会、印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