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96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0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第1课时    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教学内容:

教材1~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情境中初步理解南偏东、北偏西等方向的含义,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生经历探索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力。

 

3.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

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都乘坐过火车吧,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火车站的周围建了好多服务设施,谁能说一说在火车站的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

二、探索新知。

师:

习惯上,在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中心花坛的北偏东方向就是以中心花坛的正北方向为标准,向东偏的方向。

根据人们描述方向的习惯,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学生交流西北、东南、西南指的是什么方向。

 

生:

西北指的是北偏西方向。

 

生:

东南指的是南偏东方向。

 

生:

西南指的是南偏西方向。

 

学生用手演示。

(演示正确给予鼓励) 

师:

既然出站口和托运处都在中心花坛的北偏东方向,那它们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呈现P2含有角度的示意图。

) 

师:

观察一下这幅图,看一看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

这幅图花坛与出站口、托运处之间有连线,并且还分别标明角度。

 

师:

谁能用角度来描述出站口和托运处的位置?

(指名说一说)

生:

托运处在花坛的北偏东45°。

 

生:

出站口在花坛的北偏东30°。

 

师:

同学们刚才很准确的描述出了托运处和出站口的具体位置,考虑一下其他设施的怎样用角度来具体描述出它的位置。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说说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 

生:

售票处在花坛的北偏西45°。

 

生:

招待所在花坛的南偏东60°。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顺势理解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时间逐步探索出用角度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2题。

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学生先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同学家与东、西、南、北构成的角度,再填空。

 

同学之间交流测量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 练一练,第3题。

 

第1幅图。

学生观察示意图,连线并测量角度,用角度来具体描述物体的位置。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和用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

 

第2幅图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为什么两幅图中邮局的方向不同。

(观测点不同,物体所处的方向也是不同的。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方向。

谁能说说在平面图上怎么用角度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呢?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板书设计:

        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方向 

1.北偏东   北偏西    南偏东    南偏西  

2.托运处在花坛的北偏东45° 

3.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先交代观测点,再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到火车站,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火车站示意图开始,分别让学生指出周围设施所在位置。

再结合角度描述出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第2课时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4、5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进一步掌握用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线路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路图在表达和交流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难点:

能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大家都做过公交吧,来说说你对公交的了解。

生:

公交车有固定的运行路线,每天往返在固定的路线上。

 

生:

公交车里有运行路线图,标明途径的站点。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图问题。

 

板书: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例2的示意图:

某城市1路和5路的公交路线示意图。

师:

仔细观察这幅图,小组交流说说从这张图中你了解到的信息。

指名汇报。

 

生:

1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是蓝色的,从文化宫途径长途汽车站到火车站。

 

生:

5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是红色的,从体育馆经商场到火车站。

 

生:

从火车站到长途汽车站坐1路和5路都可以到达。

 

生:

从文化宫到体育馆中间要倒车才能到达。

 

师:

张大爷要从长途汽车站去火车站,请你给张爷爷指指路。

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生:

张爷爷可以坐1路车先往北走到邮局再往西走到火车站。

生:

张爷爷还可以坐5路车向西走到商场再向北走到火车站。

 

师:

在大家的指引下,张爷爷到了火车站。

 

师:

咱们来模拟一下出行,大家来根据路线图,说说自己的起点和终点,其他同学来描述一下所走的路线。

注意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生:

我想从少年宫去邮局该怎么走呢?

 

师:

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回答。

 

生:

坐1路车可以直接到达。

 

生:

我想从医院到游泳馆该怎么走呢?

 

师:

大家看看路线图,思考一下,指名回答。

 

生:

医院在5路车所经过的站点中,游泳馆在1路车所经过的站点上,所以从医院坐5路车到商场,换乘1路车,到游泳馆。

 

师:

大家描述的很详细。

那么怎样才能把路线描述的更准确呢?

 

生:

我觉得描述路线时要说明方向。

 (例如,向西走,向东走) 

生:

我觉得还要说明要走的距离(所经过的站点数)。

 

师:

大家说的不错。

我们在描述路线时可以根据这个模式来描述:

从(     )出发,向(   )走(    )站到达(       )。

在叙述时可以灵活运用这个模式。

 

师:

大家利用刚才的模式叙述一下从从医院到游泳馆该怎么走呢?

 

生:

从医院坐5路车向西走1站到天文馆然后向西北走,3站地到电影院,在向西走1站地到商场,换乘1路车,向西走3站地到游泳馆。

 

师:

叙述的很准确。

以组为单位,提出路线问题,大家用这个模式来叙述。

巡视指导。

 

三、巩固知新。

1.教材练一练第一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看图。

 

(2)学生交流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3)利用描述路线的模式来叙述教材中的第2小题。

 

(4)模拟出行,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交流解答。

 

(5)如何返回呢?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提示:

分清方向和距离。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答案:

第2题

(1)东  2  南  2  

(2)西  南  3  

(3)西  3  东  北  2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我知道了,描述出行路线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生:

叙述路线的模式从(   )出发,向(   )走(    )站到达(    )。

 师:

大家总结的很好,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

板书设计: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出行路线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叙述路线的模式从(     )出发,

向(   )走(    )站到达(  )。

 

教学反思:

认识出行路线,是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创设实际出行情景,模拟出行,让学生经历出行的过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学节奏过快,交流时间较短,放慢速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点位置变化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乘10、100、1000的乘法,会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

 

情景图、纽扣、课件、纽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纽扣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纽扣?

猜一猜这枚纽扣大概多少钱呢?

如果购买更多的纽扣,你知道应付多少钱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购买纽扣的问题。

(板书:

小数点位置变化) 

二、探求新知  

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 

1.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10枚、100枚、1000枚纽扣图。

师:

我们已经知道1枚纽扣5分钱,你能计算出买10枚、100枚、1000枚纽扣分别是多少钱吗?

用自己的方法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生:

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就是10个5,列式10×5=50(分)50分=5角;100枚纽扣就是100个5,列式100×5=500(分)500分=5元;1000枚纽扣就是1000个5分,列式1000×5=5000(分)  5000分=50元。

 

师:

如果我们把5分化成0.05元,你能计算吗?

 

生试着列式计算:

0.05×10=0.5(元)根据上面计算的5角可得到0.05元;0.05×100=5(元);0.05×1000=50(元)。

 

师:

观察上面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0.05乘10,0.05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0.05乘100,0.05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两位;0.05乘1000,0.05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三位。

 

师: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正确,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2.探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师:

下面请同学们应用上面的方法把3.8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学生试着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

3.87×1000时,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位数不够了,怎么办?

 

师:

想一想,把387扩大1000倍该怎么办?

 

生:

在387的后面填上1个0。

 

师:

对,把3.87扩大1000倍,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

 

3.探究名数改写 课件出示例2。

师:

你能把写字台的长和宽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吗?

生:

1.3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可以把1.3米分成1米和0.3米,1米是100厘米,0.3米是30厘米,100厘米加30厘米是130厘米。

即:

1.3米=100厘米+30厘米=130厘米。

 

生:

把米改写成厘米,直接乘进率,1米=100厘米,所以1.3×100=130(厘米) 

师:

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

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总结: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下面用这种方法把0.65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吧。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1题 

(1)出示表格。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把以千米/分为单位的速度改写成以米/分为单位的速度,该怎样计算?

(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三位。

) 

(3)独立计算完成,全班交流结果。

 

2.练一练第2题。

 

(1)出示题目。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

 

(2)单位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就用高级单位乘进率,把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换算) 

(3)独立改写,全班交流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谁能总结一下?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五、布置作业:

 

1.填空。

(1)把0.011扩大10倍,得(   );把0.001扩大100倍,得(   );把0.001扩大1000 倍,得(   )。

 

(2)5.3千克=(   )克 2.73米=(   )分米 

2. 一个游乐场原来面积是0.056公顷,现在的面积比原来扩大10倍,现在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变化

(一) 

0.05×10=0.5(元) 0.05×100=5(元) 0.05×1000=50(元) 

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87×1000=3870 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反思: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本着“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课程教学新理念,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开发与处理,以让学生有选择如何学习的权利,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因此,我在教学时以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成功。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第2课时  小数点位置变化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

1.经历自主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除以10、100、1000的乘法,会把低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间联系和学习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左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左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

 情景图、彩带、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谁能用自己的话或举出例子说一说这个变化规律?

 

生: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生:

一个小数乘10,就将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乘100,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乘1000,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师: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同学们学得很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  

二、探求新知 

 1.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根彩带,(出示彩带)你们估计一下这根彩带有多长?

 生估一估彩带的长。

 

师:

看来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根彩带是5米长。

现在老师想把它平均分成10份,你知道每份是多少米吗?

 

生:

5米是50分米,50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5分米,5分米是0.5分米。

师:

说的很好。

谁能列出除法算式?

 

生:

5÷10=0.5(米)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10=0.5(米) 

师:

如果把5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多少米?

 

生:

5米是500厘米,500厘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5厘米,5厘米是0.05米。

 

师:

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生:

5÷100=0.05(米)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100=0.05(米) 

师:

如果把5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00份呢?

 

生:

5米是5000毫米,5000毫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5毫米,5毫米是0.005毫米。

 

师:

我们一起列出除法算式吧。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1000=0.005米。

 

师: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三个算式的特点:

5除以10,5的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5除以100,5的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两位;5除以1000,5的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三位。

 

师总结: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

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1,小数点向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1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探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师:

下面请同学们应用上面的方法把53.8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01、1001、10001,各是多少?

学生试着计算。

 

师:

在计算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

53.8÷1000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了,怎么办?

 

师:

想一想,把538缩小1000倍该怎么办?

 

生:

在538的5的前面填上1个0。

师:

对,把53.8缩小1000倍,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

即:

 53.8÷1000=0.0538 

3.探究名数改写 课件出示例4。

 

师:

你能把梅花鹿的身高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吗?

 

生:

85厘米=10085米=0.85米。

 

生:

可以用除法计算85÷100=0.85(米) 

师:

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

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总结:

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下面用这种方法把练一练第1题完成吧。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题目。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把以千克为单位质量改写成以吨为单位的质量,该怎样计算?

(因为1吨=1000千克,所以小数点要向左移动三位。

) 

(3)独立计算完成,全班交流结果。

 

2.练一练第3题。

 

(1)出示题目。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

 

(2)一个数乘10、100、1000和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计算?

(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3)独立改写,全班交流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谁能总结一下?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1,小数点向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1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五、布置作业:

 

1.填空。

 

(1)把29.7缩小10倍,得(   );把2.97缩小100倍,得(   );把297缩小1000 倍,得(   )。

  

(2)240米=(    )千米     6毫升=(    )升  

2吨50千克=(     )吨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65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

小数点位置变化

(二)

1.5÷10=0.5(米)   5÷100=0.05(米)   5÷1000=0.005(米) 

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53.8÷1000=0.0538 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反思: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本着“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课程教学新理念,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开发与处理,以让学生有选择如何学习的权利,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因此,我在教学时以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成功。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第3课时小数乘法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顺利准确的完成课后小数乘整数的练习题,学会运用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处理好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交流超市购物和其他商店购物得不同。

讨论:

用什么办法避免带的钱不够的事情发生?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说明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呈现教材上五种商品的信息图,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实物和价格信息。

出示情境中的商品及价格。

师:

这是超市中的五种商品,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有自动铅笔、圆珠笔、挂面、早餐饼和芝麻酱。

自动铅笔,每枝1.8元;圆珠笔,每枝2.62元;挂面,每包0.95元;早餐饼,每盒6.9元;芝麻酱,每瓶4.28元。

二、探求新知  

1.提出“买3支自动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

我们书中的同伴亮亮要买3支自动铅笔,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帮他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吗?

试一试!

2.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重点关注把1.8元看成18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师:

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先按每支2元算,3支就是6元;每支多算2角钱,3支多算6角钱。

6元减去6角得5元4角钱。

算式是:

           2元×3=6元

           2角×3=6角

           6元-6角=5元4角 

           5元4角=5.4元

(2)我把1.8元看成18角,18角乘3是54角,54角是5元4角。

算式是:

           1.8元=18角

           18角×3=54角

           54角=5.4元

(3)我把三个1.8元连加,结果是:

5.4元

(4)先算元,再算角。

每支1元,3支3元,每支8角,3支24角,24角是2元4角,一共是5元4角。

 第

(2)种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参与交流。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