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648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用 《知识产权法》第15讲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docx

学生用《知识产权法》第15讲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

《知识产权法》知识竞答题

一、抢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的著作权在何种情况下产生?

(B)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C.在作品以一定物质形态固定后自动产生

D.在作品上加注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2.在下列选项甲,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有:

(A)

A.政府公告B.计算机软件

C.小说D.公共讲堂的演说

3.丙某写了一本书,名为《野性复归》,其中有大段色情、淫秽情节和暴力、凶杀场景的描绘。

该书出版后,恰逢“扫黄打非”,该书被文化管理德依法宣布为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数月后,丙某发现一出版社丁私自出版该书,认为丁出片侵犯了他的著作权,于是诉至法院。

问下列招某本案的观点中哪个是正确的?

(D)

A.丙对其作品《野性复归》享有著作权,因书已经出版

B.丙对其作品(野性复归》享有著作权,因为该书已被丙创作出来

C.丁出版社侵犯了丙的著作权,应承担赔偿主责任

D.丙对其作品(野性复归》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在非法性的客体上不能建立起合法的权利,同时丁出版社也未侵犯丙的著作权,丁的行为有关行政机关可另行处理

4.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作品是(C)

A.文字作品B.工程设计

C.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D.计算机软件

5.某电视台摄制电视剧(天龙八部》,编剧唐某根据金庸撰写的《天龙八部》创作了剧本,演员黄某在

剧中扮演乔峰,该电视剧的著作权归谁享有(B)

A.唐某B.电视台C.黄某D.金庸

6.著作权因(A)而取得。

A.创作B.发表C.公开D.主管机关的审核与授权

7.画家甲将其未发表的一幅绘画作品原件赠与好友乙。

乙将其挂于室内。

丙在乙家中做客时,向乙提出欲租该画展出30日,愿支付报酬500元,乙同意。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司考.2008.3.20)

A.乙和丙的行为均合法B.乙的行为合法,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发表权

C.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展览权D.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出租权

8.小说《一言难尽》的作者甲与话剧团乙签订一份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约定乙在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年内享有专有改编权。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司考.2008.3.21)

A.甲已将保护作品完整权在约定期限内转让给乙

B.乙获得的权利是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C.在约定期限内,甲无权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小说

D.乙可以将改编权再许可给第三人

9.下列职务作品中,由作者享有著作权的有(C)

A.某县县长在该县人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

B.某程序员利用公司的电脑及资料开发出的一套新型软件。

就该软件的质量,由公司承担责任

C.大学教师江某为便于教学,根据教研室安排多方查找资料,搜集整理了一套《民法学资料选编》

D.技术员宋某利用厂里的相关资料及设备,完成了某新产品设计图纸一套。

该图纸是该厂为另一厂家完成的一系列图纸之一

10.李某购得《毛主席在延安》油画一幅,则他(D)

A.一并获得该油画的著作权

B.一并获得该油画的复制权

C.一并获得该油画的发行权

D.一并获得该油画原件的展览权

11.红旗中学为了迎接建校50周年庆典,特委托某工艺美术院设计校徽,双方约定校徽著作权归红旗中学所有,工艺美术院在接受委托后组织实施中,因自己的设计人员设计稿不尽如人意,遂又委托在某广告公司工作的李某设计校徽,但对著作权的归属未约定。

后工艺美术院将李某的作品交给红旗中学,红旗中学十分满意,将其确定为校徽。

但是各方对著作权的归属发生了争议。

本案中著作权应归属于何人?

(C)(司考2003.3.10)

A.红旗中学B.工艺美术院C.李某D.三方共有

12.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

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

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

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

(B)(司考.2006.3.17)

A.归王某所有B.归李某所有C.归王某和张某共同所有D.归王某、张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13.甲、乙合作完成一部剧本,丙影视公司欲将该剧本拍摄成电视剧。

甲以丙公司没有名气为由拒绝,乙独自与丙公司签订合同,以十万元价格将该剧本摄制权许可给丙公司。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C)(司考.2010.3.16)

A.该剧本版权由甲乙共同享有B.该剧本版权中的人身权不可转让

C.乙与丙公司签订的许可合同无效D.乙获得的十万元报酬应当合理分配给甲

14.某“二人转”明星请某摄影爱好者为其拍摄个人写真,摄影爱好者未经该明星同意将其照片卖给祟拜该明星的广告商,广告商未经该明星、摄影爱好者同意将该明星照片刊印在广告单上。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司考.2010.3.22)

A.照片的著作权属于该明星,但由摄影爱好者行使

B.广告商侵犯了该明星的肖像权

C.广告商侵犯了该明星的名誉权

D.摄影爱好者卖照片给广告商,不构成侵权

15.小刘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九岁时写了小说《隐形翅膀》,并将该小说的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某网站。

小刘的父母反对该转让行为。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司考.2009.3.14)

A.小刘父母享有该小说的著作权,因为小刘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小刘及其父母均不享有著作权,因为该小说未发表

C.小刘对该小说享有著作权,但网络传播权转让合同无效

D.小刘对该小说享有著作权,网络传播权转让合同有效

16.李某于2006年8月4日创作完成小说《别来烦我》,2007年3月5日发表于某文学刊物后被张某改编成剧本,甲公司根据该剧本拍成同名电视剧,乙电视台将该电视剧进行播放。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司考.2008.3.20)

A.李某从2007年3月5日起对小说享有著作权

B.张某对剧本享有著作权

C.甲公司将该剧本拍成电视剧应当取得李某和张某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D.乙电视台播放该电视剧应当取得甲公司许可并支付报酬

17.甲公司在报纸上向社会征集广告用语,声明被采用的应征者将获得奖金2000元。

乙设计的独特广告语应征后被选中,获得2000元奖金。

甲公司使用该广告语3年以后,乙对广告语的著作权提出主张,要求甲公司停止使用。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D)(司考.2008.3.19)

A.广告语属于商务用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B.甲公司享有广告语的著作权

C.乙享有广告语的著作权,但其主张已超过诉讼时效

D.乙享有广告语的著作权,但甲公司可以在其商业活动中使用该广告语

18.甲电视台获得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A队与B队比赛的现场直播权。

乙电视台未经许可将甲电视台播放的比赛实况予以转播,丙电视台未经许可将乙电视台转播的实况比赛录制在音像载体以备将来播放,丁某未经许可将丙电视台录制创该节目复制一份供其儿子观看。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司考.2006.3.18)

A.乙电视台侵犯了A队和B队的表演者权

B.甲电视台有权禁止乙电视台的转播行为

C.丙电视台的录制行为没有侵犯甲电视台的权禾

D.丁的行为侵犯了甲电视台的复制权

19.甲生前曾多次表示要将自己尚未发表的书稿赠送给乙,但一直未交付。

后甲立遗嘱由丙继承全部遗产,但甲临终前又将该书稿赠与丁并立即交付。

该书稿的发表权应由谁行使?

(B)(司考.2009.3.21)

A.乙B.丙C.丁D.丙和丁

20.甲、乙、丙、丁四人合作创作一部小说,甲欲将该小说许可给某电影制片厂改编后拍成电影,乙则想把它许可给某网站在网络上传播,丙对这两种做法均表示反对,丁则不置可否。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司考.2008.3.19)

A.如果丙坚持反对,甲、乙均不能将作品许可他人使用

B.甲、乙有权不顾丙的反对,将作品许可他人使用

C.如果丁同意,则甲、乙可以不顾丙的反对将作品许可他人使用

D.如果丁也表示反对,则甲、乙不能将作品许可他人使用

21.甲设计并雕刻了一尊造型别致的雄狮,置于当街店门口招揽顾客。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甲将雄狮置于公共场所,视为放弃著作权

B.乙以该雄狮为背景拍照纪念不构成侵权

C.丙可以该雄狮为范本制作和销售纪念品

D.丁可以该雄狮为立体造型申请注册商标

22.甲无国籍,经常居住地为乙国,甲创作的小说《黑客》在丙国首次出版。

我国公民丁在丙国购买了该小说,未经甲同意将其翻译并在我国境内某网站传播。

《黑客》要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应当具备下列哪一条件?

(D)

A.《黑客》不应当属于我国禁止出版或传播的作品

B.甲对丁翻译《黑客》并在我国境内网站传播的行为予以追认

C.乙和丙国均加人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D.乙或丙国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23.甲创作的一篇杂文,发表后引起较大轰动。

该杂文被多家报刊、网站无偿转载。

乙将该杂文译成法文,丙将之译成维文,均在国内出版,未征得甲的同意,也未支付报酬。

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D)(司考.2009.3,15)

A.报刊和网站转载该杂文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乙和丙的行为均不构成侵权

C.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丙的行为构成侵权

D.乙的行为构成侵权,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24.某企业在其生产的人用药品上使用“病必治”商标,但未进行注册。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司考.2008.3.22)

A.该企业使用该商标违法,因人用药品商标必须注册

B.该商标夸大宣传并具有欺骗性,不得使用

C.该商标可以使用,但不得注册

D.该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后,可以注册

25.甲于1999年3月1日开始使用“建华”牌商标,乙于同年4月1日开始使用相同的商标。

甲、乙均于2000年5月1日向商标局寄出注册“建华”商标的申请文件,但甲的申请文件于5月8日寄至,乙的文件于5月5日寄至、商标局应初步审定公告谁的申请?

(B)(司考.2003.3.12)

A.同时公告,因甲、乙申请日期相同

B.公告乙的申请,因乙申请在先

C.公告甲的申请,虽然甲、乙同时申请,但甲使用在先

D.由商标局自由裁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甲在某网站上传播其自拍的生活照,乙公司擅自下载这些生活照并配上文字说明后出版成书。

丙书店购进该书销售。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CD)(司考.2006.3.58)

A.乙公司侵犯了甲的发表权

B.乙公司侵犯了甲的复制权

C.乙公司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书店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甲创作并演唱了《都是玫瑰惹的祸》,乙公司擅自将该歌曲制成彩铃在网络上供免费下载。

乙公司侵

犯了甲的哪些权利?

(AC)(司考.2007.3.59)

A.信息网络传播权B.广播权C.表演者权D.发行权

3.甲提供资金,乙组织丙和丁以乡村教师戊为原型创作小说《小河弯弯》。

在创作中丙写提纲,丁写初稿,丙修改,戊提供了生活素材,乙提供了一些咨询意见。

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BC)(司考.2007.3.60)

A.甲提供资金是完成创作的保障,应为作者

B.乙作为组织者并提供咨询意见,应为作者

C.戊提供了生活素材,应为作者

D.丁有权不经甲、乙、丙的同意发表该小说

4.甲电视台获得了某歌星演唱会的现场直播权,乙电视台未经许可对甲电视台直播的演唱会实况进行转播,丙广播电台经过许可将现场演唱制作成CD,丁音像店从正规渠道购买到CD用于出租,戊未经许可将丙广播电台播放的演唱会录音录下后上传到网站上传播。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D)(司考.2008.3.65)

A.甲电视台有权禁止乙电视台的转播

B.乙电视台侵犯了该歌星的表演者权

C.丁音像店应取得该歌星或丙广播电台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

D.戊的行为应取得丙广播电台的许可并应向其支付报酬

5.作曲家甲创作了一首歌曲《雪花飘飘》,唱片公司乙经甲同意并请歌星丙演唱,将该歌和其他歌曲一起制作成DVD唱片。

某酒店将合法购买的该正版DVD唱片在其咖啡厅播放。

关于该酒店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BCD)(司考2008.3.64)

A.侵犯了甲的表演权B.侵犯了乙的录制者权

C.侵犯了丙的表演者权D.合法行为

6.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愿者上钩》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

丙网站开发出专门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费下载了《愿者上钩》供个人观看。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司考.2010.3.63)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B.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C.甲公司已经丧失著作权人主体资格

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7.甲公司的一注册商标系乙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

甲申请该商标注册时未经乙的许可。

现乙认为其著作权受到侵害,与甲进行交涉。

乙对于此事可采取的正确作法有哪些?

(ABD)(司考.2002-3.43)

A.向甲公司所在地基层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

B.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甲的注册商标

C.如对法院判决不服可以上诉但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只能服从

D.采取许可方式使甲继续使用该注册商标,但甲应赔偿损失和支付报酬

8.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ABC)(司考.2002.3.54)、

A.某电视台为了报道油画展览的盛况,在电视新闻中播放了展览的油画

B.某教授在世纪论坛上的演讲词被电台全文报道

C.法院为了查证将张某发表的文章复制了3篇

D.出版社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发行

9.叶某创作《星光灿烂》词曲并发表于音乐杂志,郝某在个人举办的娠灾义演中演唱该歌曲,南极熊唱片公司录制并发行郝某的演唱会唱片,星星电台购买该唱片并播放了该歌曲。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司考.2010.3.63)

A.郝某演唱《星光灿烂》应征得叶某同意并支付报酬

B.南极熊唱片公司录制该歌曲应当征得郝某同意并支付报酬

C.星星电台播放该歌曲应征得郝某同意

D.星星电台播放该歌曲应征得南极熊唱片公司同意

10.下列哪些出租行为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BC)(司考.2010.3.64)

A.甲购买正版畅销图书用于出租

B.乙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用于出租

C.丙购买正版唱片用于出租

D.丁购买正宗专利产品用于出租

11.谢某为某电视台的著名栏目主持人,曾与何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何某为了炫耀,将谢某写给自己署有真实姓名的求爱信在互联网上传播,给谢某造成了不良影响。

关于何某侵犯的谢某的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D)

A.发表权B.信息网络传播权C.荣誉权D.隐私权

12.甲公司的游戏软件工程师刘某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四国演义”游戏软件被乙公司非法复制,丙书店从无证书贩手中低价购进该盗版软件,丁公司从丙书店以正常价格购买该软件在其经营的游戏机上安装使用。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CD)(司考.2006.3.64)

A.甲公司应当对刘某进行奖励

B.丙书店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C.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D.乙公司、丙书店应当承担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

1.知识产权(知识产权:

是指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

2.作品(答案: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城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3.署名权(答案:

署名权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又称性名表示权。

包括署名或不署名的决定权、署名方式决定权、署名排列方式决定权、署名指示权。

根本目的是在于保障不同作品来源于不同作者这一事实不被人混淆。

4.保护作品完整权(答案: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改的权利。

所谓歪曲,是指曲解作者原意,歪曲、破坏作品的观点的行为;所谓基改,是指违反作者意图的增加、删节、改动或利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作者依此权利,有权禁止任何人对其作品的歪曲、基改,以维护作品思想和表现形式的完整,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不被贬损。

5.集体商标

答案:

集体商标是指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集体组织自身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用以表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属于一组织,集体商标的所有权属于一个集体组织,其商标由这个组织的成员共同使用。

集体商标不得转让,也不得许可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使用。

6.证明商标

答案:

证明商标是指一些社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提供给他人使用的用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使用的原料、制造方法、质量和其他特征的商标。

四、名词比较(每题10分)

1.知识产权与所有权

答案: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权利的对象和标的不同,所有权的对象是动产、不动产和其他物权法上的物,知识产权的对象是无形智力成果。

(2)所有权的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强于知识产权。

所有权往往通过占有来实现部分权能,知识产权不发生有形占有。

知识产权兼具人身权和赌产权双重性质,所有权只具有财产权的性质。

(3)知识产权有法律规定的期限,所有权没有法律规定的期限,其期限与所有物的自然寿命相竞合。

(4)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所有权不受地城限制。

2.产品发明与方法发明

答案:

产品发明(包括物质发明)是人们通过研究开发出来的关于各种新产品、新材料、新物质等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上的产品,可以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设备或仪器中的零部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

制造品,如机器、设备以及各种用品;材料,如化学物质、组合物等;具有新用途的产品。

方法发明,是指人们为制造产品或解决某个技术课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操作方法,制造方法以及工艺流程等技术方案。

方法可以是由一系列步骤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步骤,它主要包括:

制造方法,即制造特定产品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如测量方法、分析方法、通信方法等;产品的新用途。

要严格地区分产品和方法是很困难的。

有的发明既可以作为产品,也可以作为方法。

3.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

答案:

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产品的内部形状、构造、内部连接关系、零配件、电路的工作原理等都可以通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来取得保护。

实用新型也保护产品的外部形状,但是要求产品的外部形状应是出于改进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等实用的目的而做出的。

“外观设计专利”指付产品的外部形状、外部图案、外表色彩或者这些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项综合的新设计,而这些设计全是为了美观而做出的。

简单地说,“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一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产品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产品的外观。

五、简答题(8分)

1.简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北京大学2009年考研真题)

答案:

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及其邻接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记;生物新品种(或植物新品种);未公开的信息(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艺。

2.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如何确定自然人为作品的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考研真题)

答案:

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规定: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为作者。

根据此条规定,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为作者。

如果提出与署名状况不同的主张,法律要求主张人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

因署名问题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简述邻接权的内容。

答案: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邻接权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录像制品制作者的权利、录音制作者的权利、电视台对其制作的非作品的电视节目的权利、广播电台的权利。

六、案例分析题

1.案情:

甲公司于1995年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9518号实用新型专利权证书,后因未及时缴纳年费被国家专利局公告终止其专利权。

1999年3月甲公司提出恢复其专利权的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同年4月作出恢复其专利的决定。

2000年3月,甲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对乙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诉讼过程中,乙公司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宣告9518号专利权无效。

2001年3月1日,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该专利有效的审查决定并通知乙公司。

(司考.2003.4.7)

问题:

1.如乙公司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其是否具有原告资格?

为什么?

2.如乙公司于2002年4月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是否超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为什么?

3.2000年8月25日修正的《专利法》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的效力是如何规定的?

4.1992年9月4日修正的(专利法》对专利权的恢复未作出任何规定,假设被告在诉讼中提出“恢复专利权的行为属于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你认为是否成立?

为什么?

案例题参考答案:

1.乙公司具有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或乙公司有权对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因为专利局恢复甲公司的专利权对乙公司将要或必然产生损害,乙会司与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专利法》第57条规定: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

(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

”由于专利局恢复甲公司的专利权对乙公司将要或必然产生损害,乙公司与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乙公司具有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2.乙公司于2002年4月提起行政诉讼已经超过起诉期限。

因为乙公司自孚的1年3月1日起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起行政诉讼的诉权或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的起诉期限为三个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

《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第1款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3.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不服的,专利申请人或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