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031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1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

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认识方向”是在二年级(上册)教学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并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初步总结,也是进一步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

“认识角”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既可为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作准备,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统计”主要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学生巩固对简单统计表和“方块图”的认识,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增强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测定方向,是结合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对有关方位的认识,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你能跳多远,是结合“统计”单元的学习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

教材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线索安排活动,充分展示了数学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段,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

第三段,第5~7页的练习一。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所谓有余数的除法,是根据在整数集中除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情况,而对除法运算的意义所作的补充规定。

即,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

像这样的除法运算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

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

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

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

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

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

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要恰当把握第2页“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

第2页“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三道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

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3.借助直观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主要有三条:

一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二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已有知识;三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

要求7个桃,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就是求7里面最多有几个3。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7÷3的竖式,分别思考:

竖式中的7表示一共要分7个桃,那么竖式中的6呢?

6是怎样算出来的?

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

1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认识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4.在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水平。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试验和调整。

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试一试”时,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思考17÷5的结果;另一方面更要启发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思考:

因为5与3乘最接近17且小于17,所以计算17÷5时应商3。

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由此,再通过相关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强化这一思路。

5.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

但严格说来,“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则,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通过对几道题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后,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

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安排。

此外,还可通过一些典型错例的比较,以及类似□÷□=4……2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6.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5~7页练习一的第4、11、12、13、14题是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应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到:

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平均分),不管是否分完,都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和题意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确定答案。

如,搭一个棱长是2的正方体,需要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那么27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搭多少个?

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

1、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10根小棒,8个圆片,11个三角形,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5”。

提问:

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3)提问:

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

(没有)

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剩下的1根不够分)比一比:

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分的人数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得3根,还剩1根没分掉)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

(1)汇报操作的情况,把相应的课件演示,同时将表格依次填写完整。

(2)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哪几种?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况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

提问:

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

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

(1)提问:

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

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列式,独立完成。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

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个人,还剩几根?

(学生完整回答。

提问:

按要求,列式:

(板书:

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

(就是求10里有几个3。

)算式中的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提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

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

有没有全部分完?

还剩多少?

(板书:

……1(根)

说明:

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

这道算式就读作:

10除以3等于3余1。

(3)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

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6.

(1)通过刚的刚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并板书。

(3)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小结:

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进一步深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

(1)题,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提问:

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第

(2)题,学生先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提问:

为什么会有余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花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相应的再出示第

(1)、

(2)题。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

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人一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余数?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3……1

[教学后记]

第2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准备

11根(单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

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

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

7÷3)

提问: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提问:

分成了几份?

也就说明?

里面最多

有几个3?

商写几?

(扳书)

提问:

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

竖式中怎样算?

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

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

(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

(1)提问:

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

想一想:

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

(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2)小结:

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

为什么要用“最多”?

(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

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

学生计算。

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出:

在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

商就是几。

(3)出示:

(18÷5的竖式)提问:

这位小朋友算的对不对,为什么?

(余下的8里面还有1个5)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

提问:

这样算对不对?

为什么不对?

指出:

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又大了,那么我们怎样能找出合适的商呢?

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

(比除数3小。

“试一试”中的18÷5的余数3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一比这两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结语)

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9根小棒。

提问:

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

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学生们根据摆的过程,填写竖式。

(3)提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

表示什么?

余数1呢?

(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一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着说说是怎样得到商品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填写。

注意单位名称的不同。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怎样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

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2……118÷5=3……3

第三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8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79×62l÷33×4

24÷812÷235÷74×7

6×948÷818÷2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明确概念

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l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

怎样列式,(板书:

l0÷5=2(竖式))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7有余数吗?

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板书)

提问:

商为什么是27有余数吗?

是几?

为什么还是27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后,学生弄清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练习一第3题。

(1)请学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反馈时说说错误的原因。

(3)提问:

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必须得注意些什么?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1)请学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l0÷5=2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有余数出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7×79×62l÷3

24÷812÷235÷74×7

6×948÷818÷256÷7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怎样想,怎样才很快的算出商来?

4.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好。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扳演。

(1)63÷9=67÷9=

(2)40÷8=47÷8=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扳演。

②反馈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③提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

(没有余数的除法,一类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每组题中的第

(1)题没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地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3.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

(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小结出: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第

(1)题。

学生弄清图意,完整口述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这遭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其余3题,请学生弄清图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反馈时,说说各自的理由,注意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不同。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了解图意:

结合小猴的话观察左图,知道一共有27个小方块,再理解小兔的想法,想一想,如果每8个小方块拼搭成一个立方体,可以搭多少个。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

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1)63÷9=67÷9=

(2)40÷8=47÷8=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

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

课本第8一9页。

教学目的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信息整理

用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春天是万物新生的季节,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再过一些日子就到了3月21日的植树节,红星小学的二年级也组织了相应的活动。

(出示课本第8页插图。

(1)提问:

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相应的结果的。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刚刚通过开动脑筋,得知了一班、二班、三班的小朋友们各要植树的棵数。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又是怎样栽的?

(课件对话演示。

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提出各种问题,并有所选择的进行解决。

4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还有哪些时候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吗?

(小组讨沦、汇报。

板书:

实践活动

我们去植树

1班44人2班42人3班45人

4捆树苗7人一组栽5行

每捆8棵每组6棵每行6棵

共有?

棵共有?

棵共有?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认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七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材第8~1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第二段,教材第11~13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第三段,教材第14~1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读、写几百几十几;

第四段,教材第17~18页的练习二,是前三段内容的综合练习;

第五段,教材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段,教材第21~22页的练习三,是千以内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第七段,教材第23~25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的数→算珠表示的数→认、读、写”的过程,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掌握读、写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块(小正方体)是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另一种好的学具。

由10个小方块拼成一条、10条方块拼成一板、10板方块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不仅能使学生具体感知千以内数的多少,而且也直观地显示了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进一”的基本特点。

算珠表示的数,则介于直观与抽象之间,说它直观,每个数位上的数看得见、摸得着;说它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