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914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ocx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难点】

  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理解:

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

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⑵能力方面:

  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⑶觉悟方面:

  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请同学思考下,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长江洪水的几个数据

年份

最大流量

最高水位

城陵矶

1954年

44500立方米/秒

34.45米

xx年

36800立方米/秒

35.94米

比较

-7700立方米/秒

+1.49米

螺山站

1954年

78800立方米/秒

33.17米

xx年

64400立方米/秒

34.92米

比较

-14400立方米/秒

+1.75米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

  xx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

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

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

是  第一种。

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

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那个宋国人发挥没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结果又如何呢?

讲授新课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为什么要探讨今年长江洪灾的原因?

请同学们结合前四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

(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长江上两个水文站的两组数字,是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作指导,有效地预防长江洪水。

但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没有今年的洪水,没有这两组数字,没有这沉重的代价,大家就难以取得这个共识。

更何况,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的后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

可见,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其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我们刚才讲的,教材第6页最后一段还讲了两点,请同学看一下教材,想一想这三点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第一是从认识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三方面合起来,就是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

不能。

例如长江上游伐木的人,那个“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

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

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客观因素(板书)

  长江上游伐木的人,得到木材,有了经济收益,这是他们的目的;但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却是他们始料所不及的。

那个累坏了的宋人,更没想  由于他的努力,造成了禾苗的全部死亡。

造成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

这是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是不是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马到成功了呢?

客观因素中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上学期我们学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和条件有关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也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不失败的。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

(如我们过去那些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

)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

  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制约”的只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冒险、蛮干,岂止是“制约”,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则任君驰聘,“随心所欲”。

同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2)主观因素(板书)

  有哪些主观因素?

它们又是怎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请看投影或小黑板。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究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们赞成谁的观点呢?

为什么?

(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讲一点,智叟与愚公的观念不同,智叟对移山没有信心,而愚公却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愚公坚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则要另谋“出路”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与“智叟”之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和做)中,总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的认识,对想什么和做什么做出选择:

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

能不能做到?

值不值得做?

该不该做?

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去做。

但是,对于“对不对,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的判断,则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

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办成几件事,多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按主观因素后面板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板书)

  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那么,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否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同学们议论)。

  既然“制约”,当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它妨碍的只是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随意的冒险蛮干;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任何妨碍,反而因为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从而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实正如第7页的漫画所揭示的:

"人的能动性≠蛮干"。

小结:

  这一框我们学习了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正如教材第10页所说,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复习巩固:

  教材第33页练习中第一题之l、2。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教案1人教版

一、高考考点连接

1.内因和外因

(1)含义:

(略)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既然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要坚持内因和外因想结合的观点。

3.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有关系

(1)含义:

(略)

(2)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1)原理:

(略)

(2)方法论意义:

①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③重视量的积累。

5、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即席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2)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但并不是说新事物的成长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2)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二、命题特点及规律

高考考点

试题分析

题型

内因和外因

内因与外

因的关系

xx.全国文综39-(6)

xx.文综35

xx.春季高考38-(5)

xx.全国10

xx.春考17

问答

单项

问答

单项

不定项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xx.广东38

xx.江苏29

xx.春考25

论述

不定项

辨析

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的关系

xx.全国29

xx.北京39-

(1)

单项

问答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xx.全国19

单项

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xx.全国29

xx.全国12

不定项

单项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xx.春上海3

单项

三、本课的地位

本课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既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又回答了怎样变化发展以及变化发展的方向、道路等问题。

其中最后一框题还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因此,它与第二、三课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基本思想

1.围绕一个中心——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

本课集中讲述关于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问题,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去理解教材,把握各节、框之间的内存联系,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以进一步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并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

2.划清一个界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界限

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反对形而上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关于二者的对立,教材是放在本课的第三节第二框题中进行对比和论述的。

并且在二、三、四课各节、框具体讲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时,都注意体现了“划界”的思想,即在正面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时,都注意对照和批判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正面提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时,都指出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

因此,我们可以把本课第三节的集中“划界”看作是对二、三、四课内容的合乎逻辑的归纳和总结。

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加深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理解,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坚持一个统一——辩证法与唯物论是统一的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内在地、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在自己的整个体系中,而且在每一个概念和原理中都体现了这种统一。

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等。

五、重难点突破

1.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第一,树立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明确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二,明确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还会起“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外因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绝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

2.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基本的形式

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质变;另一种是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位置上排列组合的改变而导致质变。

特别是对后者应结合事例加以理解。

如“金刚石和石墨、田忌赛马、音乐符号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上述事例都是由于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而不是因事物的数量的增减所决定的。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即“两个对立“的关系

区别:

它们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状况问题的不同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属于辩证法;而如果采取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分。

联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制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因为:

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

第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思想观点从来都不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是因为:

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辩证联系和发展的,正确、如实地揭示世界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

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4.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与整体与部分地位、功能不同的三种情形是一致的。

(1)前者是指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2)这种质变的情形实质上就是后者的三种情形

1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功能。

2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当部分以无序的、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从而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六、易错点剖析

1.事物发展的动力和事物发展的源泉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即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事物发展的源泉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

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量变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

质变是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它们的力量增减和地位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导致双方依存关系破裂、统一体瓦解,从而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改变;量变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引起它们在力量上的增减,这种变化是在统一体内部进行,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破裂和统一体的瓦解,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但无论是质变还是量变,都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当然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的作用,将其割裂开来是错误的。

3.量变是变化,质变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只有那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

4.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理解

(1)量变和质变是珍贵文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非连续性,是事物连续过程的中断。

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了度就是质变。

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说明事物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量变不断积累着破坏事物质的因素和力量,旦超过度的界限,必然发生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使量变得以完善;质变还引起、促进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发生新的量变。

(3)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

质变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如同事物发展链条中和纽结一样,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把握质变这个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关键。

总之,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就是量变质变规律。

5.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前进的,所以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方向或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某一阶段、某一时刻、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因为事物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有可能是前进的,有可能是落后的或是倒退的,还有可能是停止的,只有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趋势和方向一定是前进的。

6.“矛盾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与“内因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存本质,抓住了事物的内因,也就可以确定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的主要依据”是一致的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存原因,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而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的观点则说明内因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存本质,抓住了事物的内因,就可以确定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主要依据,也只有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对此产生凝问,不明白这两种说法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因为每个不同的事物,其内部都包含有自身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是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运动之所以显示出千差万别的复杂情况的内存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这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能将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根本区别开来,正是由于其内部矛盾即内因造成的。

所以,尽管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本质和外在的各种特征,但要正确区分不同事物,关键是要抓住其内在的特殊的本质或内部矛盾。

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符合辩证法的观点有

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④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⑤事物是一成不变的⑥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⑤⑥

背景:

“我们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据此回答2—3题

2、“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体现了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扩大开放”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注意促成飞跃D、要重视量的积累

5、指出下列哪些是量变引起质变

①水滴百穿②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③将凉水加热为温水④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⑤银行存款增加

A、①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④

6、事物的量变指事物在

①程度上的变化②规律上的变化③性质上的变化④数量上的变化⑤规模上的变化

A、①②④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面迈了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了谬误。

”这说明

A、要坚持适度原则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D、要注意不让事物量变

8、“坚持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这是开发扶贫的真谛所在。

”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①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②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B.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C.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变化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0、据《半月谈》载文:

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它的兴起使美国出现了经济增长高潮,股市高涨,失业减少,但新经济也为美国经济衰退埋了祸根。

总之,新经济仍在发展,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