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778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docx

最新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

------------------------------------------作者xxxx------------------------------------------日期xxxx

 

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

1.经脉循环: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

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

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1)中府ZhōngFǔ

[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云门Yún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天府Tiānfǔ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4)侠白Xiábái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5)尺泽Chǐzé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2-1)。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6)孔最Kǒngzuì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解剖]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太阴经郄穴。

(7)列缺Lìeqūe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8)经渠Jīngqú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9)太渊Tàiyuān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10)鱼际Yújì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11)少商Shàoshāng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十二经脉二、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

1.经脉循行: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并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

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咽喉肿痛、齿痛。

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麻木等。

3.主治概要:

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商阳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图12-2)。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2)二间èrjiān

[定位]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直刺0.2~0.3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3)三间Sānjiān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配伍]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注为“输”

(4)合谷Hégǔ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过为“原”。

(2)《神应经》:

孕妇不宜针。

别名:

虎口。

(5)阳溪Yángxī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7)偏历Piānlì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配伍]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手阳明经络穴。

(7)温溜Wēnliū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阳明经郄穴。

(8)下廉Xiàlián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9)上廉Shànglián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直刺0.5~1寸。

(10)手三里Shǒusānlǐ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8~1.2寸。

(11)曲池Qūchí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直刺1~1.5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

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12)肘髎Zhǒuliáo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配伍]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

(13)手五里Shǒuwǔlǐ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解剖]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肘臂挛痛,瘰疬。

[配伍]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4)臂臑Bìnào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解剖]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主治]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配伍]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肩髃Jiānyú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伍]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6)巨骨

[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配伍]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0.5~1寸。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7)天鼎Tiāndǐng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配伍]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

(18)扶突Fútū

[定位]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配伍]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

(19)口禾髎KǒuHéLiáo

[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

(20)迎香Yíngxiāng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1)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2)《外台》:

不宜灸。

十二经脉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

1.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

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盘部直行的脉:

经乳头,向下挟剂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

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

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

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3.主治概要:

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承泣Chéngqì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配伍]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2)四白Sìbái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3)巨髎Jù1iáo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配伍]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4)地仓Dìcāng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配伍]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5)大迎Dàyíng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6)颊车Jiáchē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7)下关Xiàguān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8)头维Tóuwéi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平刺0.5~1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9)人迎Rényíng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法]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甲乙》:

禁不可灸。

(10)水突Shǔitū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直刺0.3~0.8寸。

(11)气舍Qìshě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

不可深刺。

(12)缺盆Qūepén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图翼》:

孕妇禁针。

(13)气户Qìhù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14)库房Kùf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15)屋翳Wūyì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16)膺窗Yìngchuāng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