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1.docx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方法:
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2.新课讲授
教师:
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
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
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
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
(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
请举例说明。
学生:
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
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二、课堂导学——合作也探究
探究学习一:
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
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
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
学生完善教材P4页的表格。
教师:
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
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
(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
)
教师:
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学生:
(天气预报。
)
教师总结:
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信息。
学生:
……
教师:
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实践学习二:
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做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
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各不相同。
四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教师:
总结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
学生:
请网虫组同学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
教师:
总结共享性。
讨论:
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
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
为什么?
教师:
总结信息的失真性。
讨论:
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
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广播、电视、电话、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
信息的编码方法。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引入:
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
课程表上写的是什么课?
做一做:
信息技术:
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
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说一说:
观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视频后谈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课堂导学——合作与探究
讨论学习:
请举例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分类填写到下表中:
类别
实际应用
科学计算
导弹核武器、原子能潜艇、超音速轰炸机、神州六号
辅助教学
远程网络实验课堂、虚拟生物实验
辅助设计
photoshop、3dmax,AUTOCAD
人工智能
机器人、网络围棋
自动控制
无人控制自动生产线,自动售票机
电子商务
电子商情、电子合同、电子贸易、在线付款
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1)发展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2)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寻找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
例如:
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以蛋白质分子作芯片的生物计算机。
让计算机具有处理模糊概念的本领。
虚拟现实
计算机功能强大,是不是比人更聪明?
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给予的,所以绝对不会超过人类。
讨论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将会消失,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后记:
这节课是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第二节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信息的编码有所了解。
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要求学生能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并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
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经常需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
信息的需求包括了信息的形式、数量、来源等,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信息采集卡”的运用使得信息需求分析这项工作表格化,从而养成规范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四.教学方法:
情意导入、演示、引导讨论
五.教学手段:
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一、复习:
1、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传播要素:
信息来源、信息载体、传播途径、接收方式
(2)信息基本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1)信息技术包括: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语言的诞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通讯技术的产生;电子计算机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4)信息技术的应用
(5)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消极。
以“提出问题->问题求解->归纳->练习->拓展”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
二、情境引入
前段时间很多学校开展了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周系列活动,现在假如我们也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自由回答:
首先要找资料、获取信息)
怎样搜集资料、如何获取你想要的信息呢?
能说说需要怎样做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观察一份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电子作品,名字叫“爱鸟仔”,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作品里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从那里获得作品中所需要的这些信息?
3、作品是以什么形式展示给我们看的啊?
课堂导学——合作与探究
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这个是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然后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再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将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列出来。
2、确定信息来源
信息需求确定后,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
哪里方便寻找所需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的三个方面去寻找:
通常信息来源的途径:
来源
示例
说明
媒体
报纸书刊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其他_____
包括各种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提供的是人们加工过的信息或转载信息,要考证其出处及权威性
他人
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业人员其他____
能为你提供所需信息或如何找到所需要信息的人
事物本身
动物山河风雨表情行为化学反应活动过程事件现场其他__
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人的各种特征等,可获取没有加工的信息
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
因此,应尽量拓展信息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选择的信息源应当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触及的。
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说服力,选择信息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同时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媒体、通过与他人交流息、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来获取信息。
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
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如学习上请教同学或老师,形式上有面对面或电话、网络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通过直接观察事物本身或事件发展过程获取信息
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1)主动及时原则;
(2)真实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4)全面系统性原则。
信息采集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外还可以使用更现代的工具,如:
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4、保存信息
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
我们可以按采集到信息的不同类别,将他们分类保存,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2.了解几种常用下载工具的特点并学会使用,利用多线程、断点续传等功能提高下载效率。
3.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其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等。
教学方法:
模仿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聊天、购物、看新闻、玩游戏等,应有尽有。
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教材推荐的网址,遨游一下精彩的网络世界。
在上网的过程中,记录上网的流程和对网站的印象。
2.新课讲授
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的重要途径是搜索引擎的使用。
(1)认识搜索引擎。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XX、雅虎等)。
熟悉搜索引擎界面:
输入XX网址,启发学生通过主页上的帮助文件,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代表这些说明的字样包括:
帮助、高级技巧等。
(2)初步搜索:
确定搜索的意图;选择描述搜索主题的关键字,并查询,验证结果和设想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
通过什么样的关键字搜索到的信息更准确。
(3)高级搜索:
优化关键字
参考以下网页,讨论空格、双引号、加号、减号和书名号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关键字的选择对搜索结果的影响,并总结搜索技巧。
XX搜索技巧:
(问天网,可查询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
(国家气象中心)
(本地热线,一般能查询当地天气情况)
师:
由此可见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网络是目前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网络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呢?
(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1.访问专业、专题网站:
小组合作完成书本P17的实践学习,浏览一些特色网站。
2.使用搜索引擎:
师:
通过刚才的实践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网络资源丰富,存在大量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呢?
生:
利用XX搜索……
师:
2008年奥运会主题是什么?
怎样找到?
学生操作
讲解:
1、可以用分类目录的方法
2、可以用关键词索引的方法
总结: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式
1、分类目录型检索
2、关键词索引型检索
提问:
何时用“分类目录”?
何时用“关键词索引”?
回答:
如果查找某一类型的网站信息可以用分类目录的方法;如果查找的是某一个指定信息,可以用关键词索引的方法,在这里,我们比较适合用关键词搜索。
提问:
在关键词索引中,如何即快速又准确的找到信息呢?
回答:
用多个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选择适当的关键字
讲解(利用书本P18的实践学习进行讲解):
1、利用搜索引擎中逻辑命令提高搜索结果的精确性,常用的命令符号“+”(和)和“-”(排除);或AND(和)、OR(或)和NOT(排除)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3、强制搜索的方法:
加英文双引号
4、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
布置任务:
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搜索基本方法和技巧,搜索张骞
的生平,他的贡献,并保存下来(分小组,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同样的关键字进行搜索,比较搜索结果)。
学生操作。
结束后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人介绍自己小组搜索到的内容,不足的其他小组加以补充。
讨论:
1、学生说出自己在利用搜索引擎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分享利用搜索引擎过程中自己顿悟出来的窍门或者经验;
3、学生谈谈使用当前这些搜索引擎时的感受,对这些搜索引擎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小结:
在明确信息需求的前提下,信息的来源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获取途径,使用搜索引擎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信息的管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用应用程序的图标及文件类型
(2)运用压缩与解压缩软件
(3)科学有效地管理磁盘中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动手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信息的管理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日常生活中应用对常见文件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别常用文件的文件类型以及它们的格式
2、压缩与解压缩应用
3、有效管理磁盘中的软件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
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2、讲解演示法
运用电子教室,将压缩与解压缩软件的应用步骤详细讲述给学生,结束后,请同学们自己将磁盘中的文件进行压缩与解压缩,体会压缩软件的优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活动:
“连连看”游戏,在黑板上排列出常用文件图标、文件格式及文件类型。
师:
请几位同学们将这些图标与文件格式、类型连接起来,看谁连又快又准。
生:
踊跃举手,到黑板连线。
老师对连线的又快又准的同学进行表扬
目的:
创设连线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的感观认识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活动:
展示几组相同文件名、不同类型文件的文件夹、压缩包
师:
请一位同学分辨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
生:
文件名相同,但是图标不同。
师: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能不能再找一找还有什么不同。
(提示)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属性
生:
通过比较,找出了文件大小的不同。
师: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压缩软件的作用会是什么呢?
(生进行思考或小组讨论)
生:
总结压缩软件的用途。
目的:
通过对比各种文件的压缩比例,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思考问题也变得更加积极。
师:
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老师刚才展示的几组文件夹和压缩包,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老师指导生打开文件夹看其中的文件,生观察并回答)
生:
文件夹名与其中的文件是一致的,譬如:
文件夹名是“音乐”的,它包含的文件全是音乐格式,文件夹名的“电影”的,它包含的文件全是电影格式。
师:
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放置文件?
(生思考或小组讨论)
生:
便于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文件。
师:
对,管理文件需要有条理,像同学们平常管理各门功课一样,需要分类归总,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了。
生:
对,今后我们也要这样管理文件。
师:
请将你们磁盘中自己的文件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吧。
生进行实践操作。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的心得,简述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结论与成果
4、作用布置
课后思考讨论:
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一台计算机供许多的同学使用,磁盘里的文件非常的杂乱,假如你是信息教室的管理员,你将如何科学地管理这些文件呢?
第二单元管理计算机
认识我的计算机
(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
(1)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
(2)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竞赛学习、启发引导学习、任务驱动学习。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
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老师展示教学课件,展现第四代计算机精彩图片,并小结计算机的发展史。
练习与提高:
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新课讲授
老师引入: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
模拟学习:
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合作竞争学习:
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师生互评。
体验学习:
学生接触实物部件,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老师板书:
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练习与提高:
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
师生探讨:
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称为拜特;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换算关系:
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
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信息;双击“我的电脑”,单击盘符,在左边“详细信息”项中查看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
讨论本节的“讨论学习”部分,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师生互评,老师小结。
3.课堂小结
小结任务:
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知识?
课堂评价:
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