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509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docx

滑县一中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考试试题1108

第四次理综试卷

本试卷共16页,共40题。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Al-27P-31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吐的一定是像胰岛素一样的大分子物质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不依赖膜蛋白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胞吐过程一定会有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多数储存在ATP中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中ATP的含量仍然保持稳定

3.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为0.3g/mL的(Ⅰ)蔗糖溶液与(Ⅱ)尿素溶液中,然后每隔5分钟用显微镜观察一次,并测量原生质体(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细胞部分,不含细胞壁)的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后20分钟,(Ⅰ)和(Ⅱ)两组的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

B.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Ⅰ)的细胞中必含蔗糖

C.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Ⅱ)的细胞中必含尿素

D.此图显示在细胞生活正常时尿素可通过细胞膜,而蔗糖却不能通过细胞膜

4.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95%酒精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

B.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要利用盐酸解离根尖,同时盐酸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了所需的酸性环境

6.下图所示的家系中部分成员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已知其中的Ⅱ-7不携带该致病基因,那么Ⅱ-3与正常人婚配的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

A.1/4B.1

C.1/3D.0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可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碘

B.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控制雾霾需要从控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着手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l2与过量的铁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B.1mol

U核素含有235NA个中子

C.1molN2与3molH2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

D.常温下,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3、+5、-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常温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10.组成和结构可用表示的有机物共有

A.24种B.28种C.32种D.36种

11.下列A—D四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Ⅰ)

(Ⅱ)

A

少量H2SO4滴入Ba(OH)2溶液中

少量NaHSO4滴入Ba(OH)2溶液中

B

少量NaOH滴入Al2(SO4)3溶液中

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氨水中

C

少量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D

0.1molCl2通入含0.2molFeBr2的溶液中

0.1molCl2通入含0.2molFeCl2的溶液中

12.mg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mol/LNaOH溶液,当滴加到V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g,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沉淀中OH-的质量为(n-m)g

B.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

的物质的量为aVmol

C.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D.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

13.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用甲苯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流程如下

已知:

苯甲酸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原理的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操作Ⅰ是蒸馏,操作Ⅱ是分液

C.无色液体A是甲苯,白色固体B主要成分是苯甲酸

D.无色液体A是苯甲酸,白色固体B主要成分是甲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

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

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υ1、υ2、υ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s1﹣s2=s2﹣s3D.

15.如图所示,在超市内倾角为θ的电梯斜面上有一车西瓜随电梯匀速向上运动,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西瓜,则在该西瓜随箱一起匀速前进的过程中,周围其它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为

A.沿斜面向上   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

16.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大量减少排放烟气中的粉尘.如图是静电除尘装置示意图,烟气从管口M进入,从管口N排出,当A、B两端接上高压后,在电场作用下管道内的空气分子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而粉尘在吸附了电子后最终附着在金属管壁上,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烟气中粉尘的目的.根据上述原理,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A端、B端都接高压正极

B.A端接高压负极、B端接高压正极

C.A端、B端都接高压负极

D.A端接高压正极、B端接高压负极

17.如图所示,身高约1.7m的高中男生在学校体育课完成“引体向上”的测试,该同学在1min内完成了15次“引体向上”,每次“引体向上”都使自己的整个身体升高一个手臂的高度,且每次“引体向上”都需要2s才能完成,则该同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约为

A.300WB.90WC.30WD.10W

18.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小

C.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19.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插入一对电极M和N,将两个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大地中形成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其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Q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场强比Q点场强大

B.P点电势比Q点电势高

C.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电势能大

D.电子沿直线从N到M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20.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科学家设想在赤道正上方高d处和正下方深为d处各修建一环形轨道,轨道面与赤道面共面.现有A、B两物体分别在上述两轨道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地球半径为R,轨道对它们均无作用力,则A、B两物体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周期之比为

A.

B.

C.

D.

2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长木板B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当长木板速度为v0时,将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放在B的右端并从此刻开始计时,最终A和B都停了下来,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从开始计时后

A.若μ2<μ1,A先向右运动后向左运动

B.若μ2>μ1,A运动的时间比B运动的时间长

C.若μ2不变μ1越大,A获得的最大动能越大

D.若μ1不变μ2越大,则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越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量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由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     mm,长度为     cm.

(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D、L表示,则用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     .

23.(9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小灯泡L,规格“4.0V,0.7A”;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为0.1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r2=0.2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rV=9kΩ;

标准电阻R1,阻值1Ω;标准电阻R2,阻值3k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O~10Ω,;学生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S及导线若干.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当通过L的电流为0.46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请问读数________V,此时L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2)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电压表指针指在最大刻度时,加在L上的电压值是____________V.

(3)学习小组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描绘出L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重新设计电路.请你在乙同学的基础上利用所供器材,在图4所示的虚线框内补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器材代号.

24.(14分)杭州滨江区的白金海岸小区吴菊萍徒手勇救小妞妞,被誉为“最美妈妈”.设妞妞的质量m=10kg,从离地h1=28.5m高的阳台掉下,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约为本身重力的0.4倍;在妞妞开始掉下时,吴菊萍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奔跑水平距离S=10m到达楼下,张开双臂在距地面高度为h2=1.5m处接住妞妞,缓冲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缓冲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不计.g=10m/s2.求:

(1)妞妞在被接到前下落的时间;

(2)吴菊萍跑到楼下时的速度;

(3)在缓冲过程中吴菊萍对妞妞做的功.

25.(18分)如图甲所示,A、B是真空中的两块面积很大的平行金属板,相距为L,加上周期为T的交流电压,在两板间产生交变的匀强电场.已知B板的电势为零,A板的电势UA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UA最大值为U0,最小值为-2U0.在靠近B板的P点处,不断地产生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微粒,各个时刻产生带电微粒的机会均等,这种微粒产生后,从静止出发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设微粒一旦碰到金属板,它就附在板上不再运动,且其电荷量同时消失,不影响A、B板的电压.已知上述的T、U0、L、g和m等各量正好满足等式

,若在交流电压变化的每个周期T内,平均产生400个上述微粒.求(不计重力,不考虑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从t=0开始运动的微粒到达A板所用的时间.

(2)在t=0到tc=T/2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微粒中,有多少个微粒可到达A板.

 

26.(14分)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目前常见的熏蒸杀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

卫生安全标准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含量≤0.05mg/kg。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进行研究: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KMnO4溶液(H+)

F

E

D

C

B

A

C中盛有200g原粮;D、E、F各盛装1.00mL浓度为1.00×10-3mol/L的KMnO4溶液(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以磷化铝为例,写出磷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止水夹夹紧C装置,取下上口活塞,漏斗中加入水,打开下口旋塞,观察到,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反复抽气的目的是。

(4)A中盛装KMnO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填“还原”或“氧化”)性气体;B中盛装新制FeSO4溶液的作用是;

(5)已知D、E、F中发生同一反应,实验中PH3被氧化成磷酸,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收集装置D、E、F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E、F,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25mL,用浓度为5×10-4mol/L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mg/kg。

27.(15分)氟及其化合物的发现史充满艰辛,现在氟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造福人类。

(1)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但是在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成功地合成了次氟酸后,这种论点被彻底动摇,他们是在0℃以下将氟化物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毫克量的次氟酸。

①写出次氟酸的电子式

②次氟酸能被热水瞬间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18e-物质M,该物质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写出次氟酸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氟单质极其活泼,化学家于1986年首次制得氟气,三步反应原理如下:

①KMnO4+H2O2+KF+HF=K2MnF6+O2↑+H2O

②SbCl5+5HF=SbF5+5HCl

③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反应①、②里氟元素化合价不变)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配平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

B.反应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③中K2MnF6一定是氧化剂可能还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D.生成0.5mol的F2整个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是4NA个

(3)工业上制备氟气通常采用电解氧化法,如图是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F2-+2e-═H2+4F-,则电解的总反应为

②出口1处的物质是(填化学式),随着高温电解的进行,有一种物质会不断被挥发而消耗,需要从入口处进行补充,则从入口处加入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4)巴特莱特制得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

Xe﹢PtF6﹦XePtF6,该化合物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氙、氧气和铂的+4价氧化物等,已知生成物氙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试写出XePtF6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牙齿表面有一层釉质,其组成为羟基磷灰石Ca5(PO4)3OH(Ksp=6.8×10-37),容易受到酸的侵蚀,为了防止蛀牙,人们常使用含氟离子的牙膏,其中的氟化物可使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更难溶的氟磷灰石Ca5(PO4)3F(Ksp=1.0×10-60),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8.(14分)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与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脱氢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上述乙苯与CO2总反应的△H=;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填序号)A.高温下自发  B.低温下自发C.任何温度下不自发 D.任何温度下自发

(2)在温度为T1时乙苯与CO2反应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

①该时刻化学反应CO2的v正v逆(填“>”、“<”或“=”)

②乙苯与CO2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的反应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序号)

a.体系的密度不再改变    b.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c.c(CO2)=c(CO)

d.消耗1molCO2同时生成1molH2O  e.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3)在温度为T2密闭容器中,乙苯与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mol/L,3.0mol/L,设起始压强为P0,平衡后总压强为P,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乙苯的转化率为,(用含有P、P0符号表示)

(4)写出由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苯乙烯的方程式:

29.(12分)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叶肉细胞内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光强减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_减少。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表中四种植物中___________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3)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光强为1255μmol·m-2·s-1_____1455μmol·m-2·s-1时,苦槠的气孔开放程度减小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同光照条件下,石栎植株增重(干重)显著大于马尾松,但石栎结籽实量(干重)并不高于马尾松,可能的原因是:

石栎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石栎的果实是非绿色器官)

30.(7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鲈鱼处于该食物网的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幽蚊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

(3)该示意图中缺乏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

(4)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1357J.m-2.a-1

(5)鱼塘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柳等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调查鲈鱼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______法。

31.(10分)果蝇长翅、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长翅:

残翅=3:

1。

果蝇翅形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

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

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

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

黑体。

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

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

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

(注:

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____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32.(10分)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用某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进行育种实验。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和多害性这三个特点。

(3)该植物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晚熟(B)对早熟(b)为显性,请利用现有的纯合子品种,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新品种。

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时,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从长出的水稻中选出表现为大穗早熟的植物,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______是符合育种要求的。

(4)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

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杂合基因型共有______种。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黑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上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省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一简谐横波沿x轴负向传播,t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时刻___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点A的速度向下

B.质点B的动能为零

C.从该时刻经过半个周期,质点C将移动到质点B的位置

D.从该时刻经过

个周期,质点D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E.B、D两质点的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