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318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4古诗两首

使用日期

6.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1课时/总60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重点

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

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

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

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

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理解题意

 

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比喻句。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4古诗两首

使用日期

6.4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具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有关“西湖”的古诗。

2、查找有关荷花的图片及荷塘的视频,制作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

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

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朗读,指导正音:

“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

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先和同桌练一练。

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

给大家介绍介绍?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

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

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

“无穷绿”:

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

“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

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

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

(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回忆有关西湖的诗句。

 

读出诗句的韵味

 

理解诗意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竟、映”:

ing

无穷碧别样红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5.望月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五、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

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回忆有关月亮的诗句

 

提示给课文分段。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5.望月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

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

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

(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

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

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出示“讨论区”)

  六、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6灰椋鸟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教学重点

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15、灰椋鸟

  2、点明:

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

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

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

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

完全说出。

    栖息:

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

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

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

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

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

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理解课文词语

 

练习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6灰椋鸟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

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

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

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

(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

(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

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

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

“惊涛拍打岸滩”呢?

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二、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五、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重点内容,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理解“好像……又像……”句式并仿写。

 

句子练习: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7水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红生

执教者

第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

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

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

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③欣赏有关句子: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⑤各自朗读体会。

 

 

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