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30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8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第38套

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题共六道大题,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时,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基础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兑付/税收瞋目/谨慎可汗/可意

B.险衅/抚恤陨首/陨石窈然/窈窕

C.遗送/遗范倜傥/惆怅炯炯有神/迥然不同

D.苍穹/茕孑宽恕/茹素色彩斑斓/波澜壮阔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唐时期,诗人另辟蹊径,有的诗作雄奇险怪,有的诗作通俗平易,都各具鲜明特色。

他们多姿多彩的创作,再一次让诗国的天空落英缤纷。

到了晚唐,风韵犹存。

诗人关注民生,抨击时政,感叹兴亡,讴歌爱情,为唐诗的落幕留下了色彩斑斓的一笔。

A.另辟蹊径B.落英缤纷C.风韵D.落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

B.甲流危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不仅甲流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发展。

C.广东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擅长生活环境的描摹,旋律流畅明快、悠扬悦耳,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流露着活泼的南国生活情趣的状况。

D.李、王两家有很深的家族矛盾,但是经过村委会的多次调解协商,两家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半点缓和,反而越闹越大。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舍,在佛教里面就是布施的意思。

,。

,,?

否则秋天怎么会有收成呢?

①所以我们在世间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

②你播没播下春种

③布施,就如同尼拘陀树

④首先要问问自己

⑤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文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遭闵凶                         闵:

通“悯”,此指所忧愁的事。

B. 至于成立                      成立:

成人自立。

C.形影相吊            吊:

安慰。

D.拜臣郎中                         郎中:

医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急于星火

项伯杀人,臣活之                          于人为可讥

C.有所希冀        D.臣以险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作者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作者从年岁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古来稀有,风烛瓦霜,瞬息可灭。

自己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分)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分)

(2)请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李密处在什么样的两难处境?

(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宿龙宫滩

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释: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长安附近饥旱,上书请宽免灾民租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

韩愈曾由阳山沿江赴连州府述职,夜宿龙王宫。

(1)诗的前两联写出了龙宫滩水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2)最后一句作者说“一半是思乡”,那另一半是什么?

试做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6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大众幸福学中的“自由”

徐贲

①幸福感是一个主客观结合的生存整体状态评估。

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他的积极心理学中提出一个幸福公式: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大众幸福学的前五方面都可以说是包含在“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中了,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先天遗传素质”的不足,是追求幸福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努力去实现的。

只有自由关系到幸福的“后天环境”,需要放在一个更广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和实现。

从社会学和经济学来说,这个大的环境是“福祉”,而从伦理学或哲学来说,就是“好生活”。

②从社会“福祉”和“好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幸福与自由的关系,在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作为自由的发展》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

阿马蒂亚·森特别关注的是,幸福到底是指什么?

幸福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他认为,如果财富能在社会中能得以公正分配,财富和GDP确实是人类福祉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能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但是,财富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财富能帮助人们得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财富本身并不是价值。

③阿马蒂亚·森强调的是与人的福祉和好生活有关的“发展”,而不只是财富或经济能力的“增长”。

阿马蒂亚·森认为:

发展的目标是扩展人的“能力”或者“取得有价值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又称为“实质性自由”,如长寿、经济交往、政治活动、食物安全、教育和就业的平等机会等,它们是好社会和好生活的相互联系的方面。

④幸福只是福祉的一个部分,而福祉则又只是好生活的一个部分。

阿马蒂亚·森提出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能力扩展理论,既不同于功利主义把幸福等同为主观的满足和快乐,也区别于市场主义把福祉简化为财富或收入的增长。

他强调的是提升社会的整体自由,以帮助所有人都能获得有价值功能的能力,追求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幸福。

⑤因此,必须把自由放到制度环境中去理解,“个人的可行能力严重依赖于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安排。

在制定适当的制度安排时,必须超越个人全面自由的基础性意义,去考虑不同类型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制度设计不仅要促进经济的繁荣,而且还要促进民主化,增强社会透明度和社会保障实效。

只有全面的制度设计才能同时兼顾多向度的个人自由,自由视角下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⑥以扩展大多数人的自由与能力为导向的发展,它的目标与其说是提升“幸福”,还不如说是改善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正如哲学教授怀特所说,“毕竟,幸福的概念在一些方面相当粗糙,也太笼统;而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经常对精细的研究结果更感兴趣。

他们经常想知道是那些特定的心灵状态引导人们有哪些具体行动。

例如,为某个特定的候选人投票,购买某种产品,接受某种社会态度等等。

为此目的,泛泛而论幸福并不是很有用处”。

⑦阿马蒂亚·森是一位印度裔的经济学家,他的发展观所表述的自由与幸福的关系,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伦理。

以发展“能力”和“自由”来形成政策框架的趋向,也反映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里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中。

在对今天世界上人类生存处境进行评估和量化测定时,具有政策指导作用的不是笼统的“幸福”,而是从“福祉”中挑选出来的一些方面或部分。

这些挑选的部分,如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社会机会不公正、环境恶化、缺乏民主和自由,由于它们与特定的发展目标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是有充分理由,也是特别迫切的。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幸福是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决定的。

福祉和好生活关乎人们的自由,而自由关系到幸福的“后天环境”。

B.追求幸福者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先天遗传素质”的不足,提高幸福指数。

C.虽然财富本身并不是价值,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财富得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可能获得幸福。

D.制度设计和经济繁荣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民主反作用于制度设计。

E.幸福不等于主观的满足和快乐,也不等于财富或收入的增长,幸福还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生存状态。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阿马蒂亚·森认为,如果财富能在社会中得以公正分配,财富和GDP确实是人类福祉的重要因素。

B.哲学教授怀特认为幸福的概念太笼统,泛泛而论幸福并不是很有用处,而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经常对精细的研究结果更感兴趣。

C.从“福祉”中挑选出来的诸如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环境恶化等在对今天世界上人类生存处境进行评估和量化测定时具有政策指导作用。

D.文章中大量引用阿马蒂亚·森及怀特的话,目的是使文章富有文采。

14.什么是幸福,文中有哪三种不同的看法?

(4分)

答:

15.我们的幸福由什么决定,请结合文章列举。

(4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①夜死了。

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

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

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

②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

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

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

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

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

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③在仆婢室里,一盏瓦油灯惨淡地发出微弱的亮光,灯芯上结着一朵大灯花,垂下来,烧得发出叫声,使这间屋子更显得黑魆魆的。

右边的两张木板床上睡着三十岁光景的带孙少爷的何嫂同伺候大太太的张嫂,断续地发出粗促的鼾声。

在左边也有一张同样的木板床,上面睡着头发花白的老黄妈;还有一张较小的床,十六岁的婢女鸣凤坐在床沿上,痴痴地望着灯花。

④照理,她辛苦了一个整天,等太太小姐都睡好了,暂时地恢复了自己身体的自由,应该早点休息才是。

然而在这些日子里鸣凤似乎特别重视这些自由的时间。

她要享受它们,不肯轻易把它们放过,所以她不愿意早睡。

她在思索,她在回想。

她在享受这种难得的“清闲”,没有人来打扰她,那些终日在耳边响着的命令和责骂的声音都消失了。

⑤她跟别的人一样,白天里也戴着假面具忙碌,欢笑,这时候,在她近来所宝贵的自由时间里,她也取下了面具,打开了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灵魂的一隅”。

⑥“我在这儿过了七年了,”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它近来常常折磨她。

七年也是一个长时期呢!

她常常奇怪这七年的生活竟然这样平淡地过去了。

虽然这其间流了不少的眼泪,吃了不少的打骂,但毕竟是很平常的。

流眼泪和吃打骂已经成了她的平凡生活里的点缀。

她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事,虽然自己不见得就愿意它来,但是来了也只好忍受。

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罢。

这便是她的简单的信仰,而且别人告诉她的也正是如此。

⑦可是在她的心里另外有一种东西在作怪。

她自己也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存在,但是它开始活动起来了。

它给她煽起了一种渴望。

⑧“我在这儿过了七年了,看看就要翻过八个年头罗!

”她突然感觉到这种生存的单调,心里有点难过,像那些与她同类的少女一样,开始悲叹起自己的命运来。

“大小姐在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起归宿,不晓得我将来的归宿在哪儿?

”她的眼前现出了一片茫茫的荒野,看不见一个光明的去处。

一张熟面孔在她的眼前晃动着。

“要是大小姐还在的话,那么还有个关心我的人。

她教我明白许多事情,又教我读书认字。

她现在死了。

真可怜。

好人活不长!

”她自言自语,说到这里,泪水湿了她的眼睛。

⑨“这样的日子我不晓得还要过多久?

”她悲苦地问着自己。

过去的情景带着恐怖回来了。

她的回忆是这样开始的:

七年以前:

也是在下雪的时候,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人从死了妻子的她父亲那里领走了她,送她到这个公馆里来。

于是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便接连地来了。

这一切成了她的生活里的重要事情。

平凡的,永远是如此平凡的。

这其间她也曾像别的同样年纪的少女那样,做过一些美丽的梦,可是这些梦只一刹那间就过去了。

冷酷、无情的现实永远站在她的面前。

她也曾梦想过精美的玩具,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像她所服侍的小姐们所享受的那样。

然而日子不停地带着她的痛苦过去了,并不曾给她带回来一点新的东西,甚至新的希望也没有。

(选自巴金《家》)

16.文章第一、二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7.“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

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

你在鸣凤打开的那一隅中看到了什么?

(5分)

18.小说中鸣凤的心态是矛盾的,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造成鸣凤矛盾心态的原因。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6岁时,朱自清被送进私塾。

儿时,他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中度过的。

看到老师给了好评,父亲就点头喝酒,顺手还会奖给他几粒花生米,若是看到评语不好,就会忍不住斥责,一把将卷子扔进炉膛。

父亲自小严格的传统文化、立志教育,铺就了朱自清的文学道路,就连他严肃、拘谨的性格也多半与此有关。

若说父子之间的嫌隙,后世研究者猜测,最主要的原因是朱自清的父亲喜欢女人。

1917年的冬天,朱自清回家为祖母奔丧,看到的是“败家的凶惨”和“一年来骨肉间的仇视”。

因为姨太间的纷争,父亲遭人举告,连烟酒公卖局的差事也丢了。

丧事是举债办的,料理完丧事,父子俩一起离家。

朱自清回北京读书,父亲则是去徐州谋生活。

在南京浦口车站,他们俩分手告别。

发生在1917年的这一别,经过整整八年的埋葬,在朱自清也有了四个儿女之后,父亲的种种化成了《背影》的文字。

《背影》发表以后,朱自清把这篇作品从北京寄到扬州的家中,父亲看后,感动得不得了,流泪了。

朱自清的散文美,流传广,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他是以新诗创作登上文坛的。

带着对新生命的感悟,他加入了新潮社。

此后人生境遇变迁、种种压抑,朱自清每每用诗歌记述。

南方的五年,是朱自清物质生活拮据窘迫的五年。

但这段日子里,他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联络,创办了《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

遗憾的是,以新诗闻名新文化舞台的朱自清,走上清华的讲台后,却很少写诗,多以散文的形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

朱自清曾说,他的散文可以分两类:

一种是有意为之,如《荷塘月色》;另一种是自然流露的,如《背影》,只是意在表现自己。

朱自清的文字常常是直抒胸臆,简单明了。

有后人就因为在朱自清的文章中找不到所期望的那种“思想”,而讥笑他的文章是小学生作文。

对此,朱自清早就做了说明,“能够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便是永久的。

永久的有《背影》,有《荷塘月色》,有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南京秦淮河,见“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烛波”,于是约定以所见所感完成的同题散文。

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打破了当时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竟开了16门课。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担任系主任多达16年,是对形成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当年,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开设《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后来的研究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这样评价,“当时的清华中文系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挑战已经蔚为奇观的北京大学。

所以,它必须有一个发展自己的方针和策略。

朱自清的《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不是平白出来的,他是对着当时北京大学国文系的日渐守旧,而发展出来一种新的论述策略。

但朱自清的探索在当时却遭到了一些老学究的非议,有人说在堂堂清华大学,讲授当代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不入流的学问,有辱大学门庭,到了1933年,中国新文学研究被停了。

或许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知道了朱自清的珍贵,80多年后,有人在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建了座凉亭,为以工科著名的清华大学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少见的是清华园有两座亭纪念朱自清,除“荷塘月色”外还有一座“自清”亭。

朱自清曾说,“人生上寿百年也做不了多少事情”,但他只活了50岁,朱自清走了,那一天是1948年8月12日。

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校长梅贻琦哽咽道,你20年来为了责任亏了身体。

清华教师送的挽联是“使顽夫廉,懦夫立,求经师易,人师难。

(节选自《城市晚报》)

1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朱自清的主要成就。

(4分)

20.分析文章标题“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有什么好处。

(5分)

21.朱自清说“能够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便是永久的”,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请结合文本和实际进行探究。

(6分)

五、语言运用。

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含标点符号)。

(6分)

清远日报讯记者黄妍今晚,当夜幕降临,全民狂欢时刻即将开启。

万众期待的201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今日将在清远拉开序幕。

19点30分,市区一河两岸8大广场,清新、英德、连州、佛冈、连南、连山、阳山各地的文艺活动同步上演,将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民间狂欢节。

20字

23.请以“中国梦,我的梦”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80字以内。

80字

六、作文。

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开始变馊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更加腐臭难闻;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秒都在继续增加它的香醇。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

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所选字词前半部分出自必修5和选修1的课下注释。

A项duì/shuì;chēn/shèn;kè/kě。

B项xìn/xù;yǔn/yǔn;yǎo/yǎo。

C项wèi/yí;tì/chóu;jiǒng/jiǒng。

D项qióng/qióng;shù/rú;lán/lán。

2.【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

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B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此处应为“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C项“风韵”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D项“落幕”,表演结束了落下幕布,形容活动完了、结束了的意思。

3.【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分句语序要调整,同时关联词的位置也要调整,应改为“因为甲流不仅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C项成分赘余,“流露着活泼的南国生活情趣”,意思已经完整,去掉“的状况”。

D项是结构混乱,前半部分的主语是“李、王两家”,后半部分的主语换成了“两家的矛盾”,这样前后脱节。

“但是”是转折关系,前后关系不对,改为“虽然”)

4.【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根据文段的提示,③“布施”应该紧接上文;和“秋收”对应的是“春种”,②紧承下文。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字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

郎中:

古今意义不同,这里是官职名,晋至南北朝是尚书省的属官。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

第二个“之”是代词,代“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