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100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推广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推广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推广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推广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推广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学1.docx

《农业推广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学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推广学1.docx

农业推广学1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2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推广人员B.农民

C.推广项目D.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 B  )

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D  )

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B  )

A.创新B.创新的扩散

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农民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D )

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

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C )

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11."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

1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D)

A.物化产品B.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D.技术性产品

13.计算推广的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B)

A.总面积B.推广面积

C.适宜推广面积D.常年播种面积

14.“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 C  )

A.实用性B.时效性C.实践性D.普及性

15.大众传播在信息沟通上(B)

A.主要是双向沟通B.基本上是单向沟通

C.直接面对农民D.需要投入的成本高,效益低

16.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D)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D.试验、示范和推广

1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于(C)

A.70年代B.80年代

C.90年代D.近两年

18.下列方法中属于个别指导方式的是(B)

A.方法示范B.访问农户

C.现场参观D.黑板报

19.我国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公布的时间是(C)

A.1862B.1914

C.1929D.1993

20.由农村居民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家庭建立的一个社会文化体系叫(C)

A.行政村B.乡(镇)

C.农村社区D.农民协会

21.评价推广对象的经济效益状况时,需要比较总收入与总支出之(D)

A.和B.积

C.比率D.差额

22.对有经验但没有受过训练的推广人员,适宜的培训形式为(B)

A.系统培训B.专题培训

C.以会代训D.座谈讨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 B CD   )

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 BC    )

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

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

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

3.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 A C   )

A.信息传播速度快B.信息传播成本高

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AB  )

A.成果产出系统B.成果扩散系统

C.成果采纳系统D.成果沟通系统

5.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AB C  )

A.目标B.推广对象C.推广策略D.组织

三、判断改错题(3`×6,判断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改正)。

1.农业推广的直接功能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直接功能改为间接功能

2.创新决策类型有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权威决定型三种。

(√)

3.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组成。

(√)

4.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改为过失误差

5.按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性质改为表现形状

6.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

四、简答题(5`×4)。

1.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2.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3、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4、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10`×2)。

1、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

2、如何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六、计算题(10分)。

甘蔗是制粮原料作物,通常采用早中晚熟的甘蔗品种搭配以延长榨糖间,提高糖厂的生产效率,一般认为甘蔗品种早中晚熟的熟性结构以3:

4:

3最为适宜的。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

常年的甘蔗种植面积为26.67万hm2,其中滇西南蔗区是云南的三大蔗区之一,约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80%,是云南甘蔗主产区。

近年来,引进的甘蔗品种新台粮22号,是一个中熟高糖,适宜于在云南西南蔗区种植的品种,2004年种植面积2.97万hm2计算2004年新台粮22号的推广度。

答案要点:

四、1答:

(1)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3)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2答:

(1)系统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3答:

(1)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2)条件要有代表性(3)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4)结果要能够重复4答:

(1)电子农务

(2)农业科技家教(3)科技专家大院5答:

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转让、入股、开发、公司(企业)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

五、1答:

(1)选择理想目标市场,确定策略目标。

(2)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

(3)定位竞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

2答:

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分以下几个步骤:

调查现有人力状况;调查基本服务范围;确定服务对象及估计人力需求;确定职业工作的优先程度;确定人员培训需要;估计总人力需求;调查培训资源和人员状况;估计潜在人员供给;比较人员需求与供给;决定财政负担;编制人员规划方案。

六、解:

应推广规模=26.67万hm2×80%×40%=8.53万hm2

推广度=(2.97÷8.53)×100%=34.82%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1`×22)

1.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C)

A.动机B.目标价值C.期望概率D.激励力量

2.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评议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D)

A.从众B.模仿C.感染D.相容

3.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B)

A.杂音B.噪声C.反馈D.趋异

4。

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咱沟通形式可称之为(B)

A.链式沟通B.轮式沟通C.扩散型沟通D.全通道型沟通

5.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合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C)。

A.单串型B.车轮型C扩散型D.全通道型

6.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C)

A.单向沟通B.双向沟通C.正式沟通D.非正式沟通

7.信息可以同时为我们所采用,这是指信息的(C)

A.价值性B.可传递性C.共享性D.主导性

8、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中,皆包括(B)

A.数据库B.3S技术C.多媒体D.模型库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D )

A.1993年7月3日      B.1992年7月2日

C.1992年7月3日D.1993年7月2日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二条规定: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要经费由(A)

A.政府财政拨给B.单位自筹

C.农民给付D.社会赞助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D)

A.因地制宜原则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推广人员B.农民C.推广项目D.信息

13.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 B  )

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

14.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D  )

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

15.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B  )

A.创新B.创新的扩散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

16.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1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农民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

18.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

19.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20.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D )

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

21.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C )

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22."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性可概括为(A BC D   )

A.互益性B.同类相聚性C.民间性D.非盈利性

2.大众传播媒体包括( ABCD    )

A.报纸B.农业杂志C.广播D.电影、电视

3.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 B CD   )

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