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感受课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感受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感受课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感受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感受课教学设计
课型:
感受课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读全单元内容,初步确定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走进大自然。
2.通过对整个单元课文内容的感受,初步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日积月累内容。
3.读课文,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初学,或提出自己的困惑。
抓住自己的兴趣点大致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生字学习,学生已经可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独立完成,通过听写、检查初步巩固。
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初步感受到部分文字的美,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一些疑惑。
简单的当堂消化,稍难的留于认识课中细读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自然。
初步理解“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主题。
1.同学们,愉快的假期结束了,相信你们在假期内一定很快乐。
因为假日里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旅游,亲近大自然。
现在,老师将继续带领你们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们,带好你们的眼睛,带上你们的思维,出发——(出示大自然美丽图片)。
同学们,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
本组教材以优美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引领我们步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去领略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美好的感受。
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哪些景和物呢。
学生快速浏览本组课文并作出回答。
2.同学们,快速浏览完课文后,我们一定知道了本单元的主题,那就是——
3.明确任务、要求。
同学们,请把书打到第一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要求达到哪些目标?
学生翻书,找到答案后回答。
二、感受本单元字词。
1.生字感受。
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生字的经验识记生字,5分钟后进行听写比赛。
2.本单元词语你都了解了哪些?
你对哪些词语感兴趣?
三、围绕课文,形成体系
1.浏览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下面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成果(边说边板书本课要点)。
2.知识呈现。
学生逐课说自己以了解的或是自己的疑问。
简单的当堂消化,稍难的留于认识课中细读解决。
3.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部的风土人情,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大自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激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相关文章读读。
4.同时在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给我们展示了一句句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大家来读一读,初步感受。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1.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想一想,自己该怎样学习这一单元,并与同桌交流。
2.布置学习要求。
(1)出示学习要求的表格,让学生明确要干什么。
(2)出示大自然各种景物的图片,让说说自己的感受:
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大自然建立亲密的关系呢?
3.根据学习要求,说说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打算和成果展示准备并与同学交流。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课型:
认识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方法与过程: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交流解决字词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并在反复朗读、体味的基础上摘抄好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期用于今后的习作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揭题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的单元导语,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
(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A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
2.还知道了什么?
师:
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
总结:
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
3.揭题:
(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
一起读。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
(2)访的意思是?
(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
你怎么理解课题?
(到山中去拜访朋友)
再读题。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
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
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
第一组:
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
1.谁见过栀子花?
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
2.汩汩一般用来形容?
(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
】
3.犬吠就是狗叫。
嗅就是闻的意思。
第二组:
树冠、唱和
1.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
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
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叫——树冠,鸡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鸡冠。
2.唱和的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
总结:
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
第三组:
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
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
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
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
3.津津乐道:
很感兴趣的谈论。
津津的意思: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
(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
(板书:
古桥-树林)
2.师:
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
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
生交流(拟人)
3.师总结:
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特感受。
三、学习第3自然段,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
一个早晨,他又来到了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
作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
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生1:
德高望重的老人。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师:
德是什么?
望是什么?
生: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生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
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
总结:
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生3:
“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4:
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
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
谁来读。
生1读,师:
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什么?
生:
尊敬。
师:
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
生2:
怀念。
师:
还有吗?
生3:
老桥是他的朋友(朋友之情)。
师: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师总结:
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
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
生自由背诵,请2生背。
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
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1.师: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写过一篇名为《桥》的文章(投影)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喜欢哪一种表达?
桥
一条流得很急很急的河,切断了土地,是桥又把它连接了起来。
因为有了桥,我每天早晨,才能走向学校。
我在假日里,才能去河对岸的山上才来野花,送给我生病的老师。
我在中秋节,才能带上糕点去看望我的外祖母。
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怎样买着不稳的步子走过这座桥的;爸爸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第一次进城的;爷爷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去山上砍柴的。
相同点:
都对桥有很深厚的感情,都进行了联想。
师:
他们有没有写桥的外形,样子?
只写了自己与桥之间的感情。
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
不同点:
第一人称,文章中用了第二人称,把桥当成了朋友。
师:
有了一个字反复了3次——你。
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师:
你能学着李汉荣的样子,跟桥说说心里话吗?
用上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写这段文字,也可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桥啊!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写
3.学生交流
师评价:
我感受到了你对老桥的那份情谊。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
体会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联想与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还运用第二人称来写下自己的感受。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他的脚步,去——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散文山中访友
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
树林联想、想象
……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一起来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山中访友,同作者一起体会那山中的一切,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知己”之情
1.师:
古桥在他的心中是老朋友,那么树林在“我”心中是怎样的朋友?
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树林是他的——板书:
知己
师:
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
生交流
3.师:
知己就是至交,同意这样说吗,请看文中这2句话认真读读,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
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
生:
从鸟儿呼唤我的名字看出。
生:
从无边的青翠,每棵树都望着我看出。
生:
无边是无限的,把所有的都给知己。
(课件圈:
呼唤、交换眼神、迎面、望)
师:
在鸟儿的呼唤中,在默默地眼神里,在迎面送来的青翠里,在每一棵树的凝望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跟作者讲啊。
4.①师:
“走进这片树林”你体会到什么?
这片树林是作者是多么熟悉的呀,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生:
他在这里嬉戏。
师:
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生:
向树林和小鸟倾诉他的心事,好象能安慰他。
②师:
现在作者又回来了,又见到了这些知己,这些知己会说些什么知心话呢?
我就是作者李汉荣,你就是鸟儿,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师生交流
③师:
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
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男生读;
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女生读;
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齐读。
5.①师:
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望着每一棵树。
就这样,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读【课件:
“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
”】
师:
此时此刻,我和树已经已经——融为一体了。
②师:
就这样,我已不是我,我沉浸其中,陷入了遐想。
引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音乐)
③总结:
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样用想象的方法来写树林的与我的心灵相通,写得多么生动传神啊。
三、学习第5、6自然段,学习并运用写法
过渡:
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读5、6自然段,你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排比、第二人称)
2.读着这样的句子,有没有感受到它像一首热情的小诗,让我们带着满怀的热情和他们打招呼吧?
你想跟谁打招呼?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的声音像山泉一样好听)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是呀)
你吟诵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我感到了你雄浑的气势)
你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
(你果然很有气势)
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幽幽的白云!
(多么优美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
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你们一定是好朋友吧)
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
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拓展
师:
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朋友,你还想到了谁?
生交流
师:
还有很多很多,你愿意跟他们也热切地打招呼吗?
你想跟谁?
拿起笔来,跟他们热情地打打招呼吧!
你好,_______的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写,交流。
5.总结:
我发现你们已经跟李汉荣先生一样能利用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此时此刻,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山中的一切都成了他的朋友,难怪他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读),一片落叶(读),一块石头(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踏蕴含的生命的奥秘,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
2.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3.当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读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指的就是落花。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交流。
师:
是呀,再来读一读。
一朵花也有生命,请你把这句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4.总结:
两位诗人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同对生命有了相似的感悟。
因为他们都在——用心感受大自然。
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再来读一读。
四、总结回归,拓展延伸
1.现在你能再来谈一谈为什么他把“山中访友”作为题目?
生:
因为他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朋友
2.师:
能不能换一个题目?
为什么
师:
是呀,因为作者对山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板书:
情)
3.我们跟随者作者的步伐拜访了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等山中的一切,他的朋友多吗?
是呀,他的朋友遍布全文,这叫——形散
但是这么多的朋友却紧紧围绕着一个字(友),这叫——神聚
4.形散神聚就是散文的最大特点。
不仅如此,散文取材广泛,语言优美。
老师想向大家推荐几位散文大家,他们是冰心、朱自清、余秋雨。
走进散文,你会领略到它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散文山中访友
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
形散树林知己联想、想象
……
神聚情
课后反思:
2.《山雨》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方法与过程目标
课堂仍以任务单导学,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使课堂在互动中展开。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描写“雨”的诗句,唤醒生活体验,积累经典语料。
注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丰富教材的触角,为学生提供积累中华优秀文学篇什的契机,帮助学生厚积薄发,练好诵读的童子功。
基于此,结合学校开展的诵读工程,课前预习请学生搜集诵读有关“雨”的诗作,课堂之上作为引子交流展示。
然后用字幕出示其中的部分诗句,配上轻音乐,课堂吟读。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吟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请学生自由吟读全文,边读边摸清文章的脉络。
然后汇报交流,通过反复会晤文本,抓住明显的语句,掐头去尾,让学生弄清楚这样一条清晰的文脉:
山雨来了——山雨之中——山雨停了。
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简约清晰的写作思路,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能够学习和借鉴。
三、课堂之上听雨,赏雨,读雨,醉雨。
围绕“最让你沉醉的是山雨的什么?
结合课文语言文字谈一谈。
”这个中心议题展开课堂细致地品读课文。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互动交流。
顺学生的感受,吸引全班同学的目光,共同关注,充分赏析之后再转入下一个讨论点。
1.用惊喜之情迎接山雨。
抓住“悄悄”“突然”体会山雨来得迅急,来得轻轻悄悄,在人们还享受着湿润的山风的抚摸的时候,在沉迷于头顶一缕缕如烟的云雾的时候,山雨这个不速之客就要造访人间了。
请学生怀着惊喜之情朗读山雨来了一段。
2.倾听山雨空灵的声音。
①用朗读再现山雨由远而近的神奇声音。
让我们都要用心倾听这悄然而至的山雨,听到了什么?
教师在课堂之上通过语调的强弱高低引领学生抓特点,想画面,入雨境。
请学生朗读课文中有关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哗啦啦,哗啦啦……”(轻轻的、低低的声音):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哗啦啦,哗啦啦……”(渐强的、渐高的声音):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哗啦啦,哗啦啦……”(轻快的、有节律的声音):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出了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
②用想象描述山雨的声音。
在师生的轻吟慢和中,复苏学生的想象,“在你的心里,这山雨弹奏的乐曲是一首( )的小曲,”请学生放飞想象,个性解答,逐步引领学生沉浸在山雨的世界之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学生无拘无束的尽情表达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乘着文字的魔杖,走进山雨的意境。
自然引入下文的学习。
3.享受山雨带来的色彩盛宴。
作者描述山雨中的所见“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绿’怎么样?
”为切入点,给学生自由搭建表达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呈现自己眼中山雨的色彩之美。
这绿水淋淋的,明艳欲滴;在丝丝山雨中,这绿仿佛在流淌一般;这耀眼透明的绿在雨雾中成了山林的主宰,满目青翠;因为这绿充满了生机,画家难调,令人心醉神迷,过目难忘。
而后把这种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4.想象体验,品味山雨的余韵。
山雨在我们沉醉其中的时候悄悄地停了,让我们深深地吸上一口这雨后山中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清新、湿润、畅快……)还闻到了什么气息?
(泥土的气息、花儿的芬芳、草儿的清香……)用耳朵听一听,听到了什么?
(蝉鸣、鸟语、溪水淙淙、雨珠丁冬……)置身于此,情不自禁地想干什么?
(唱山歌、哼小曲、大声高喊、画一幅画、吟一首诗……)
在以上创设情境,激活体验,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老师为学生配音(丁——冬——丁——冬——……),学生感情朗读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山雨的余韵。
之后回放上课伊始的描写“雨”的古诗名句,自由吟诵。
板书设计:
2.山雨
雨来了:
不速之客 声:
奇
雨下着色:
艳
雨停了:
余韵悠长
课后反思: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走进《草虫的村落》。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本文体裁:
散文
二、轮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每人一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