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85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概 复习题汇总.docx

地概复习题汇总

地球概论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晨昏蒙影:

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叫晨昏蒙影。

2.历法:

所谓历法,就是如何方便地协调年月日这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即安排年,月,日。

3.引潮力:

地心所受的太阳引力,不论方向和大小,无疑都是全球的平均值,同这个平均引力相比较,各地实际所受的太阳引力,总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使地球发生潮汐变形的直接原因,因而被称为引潮力。

4.太阳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周年运动的同时,还表现为相对与天赤道的往返运动,具体地说,天球上的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是因为,黄道的一半在天赤道以北,另一半在天赤道以南,太阳的这种运动,是其周年运动的另一个侧面,称为太阳回归运动。

5.恒星年:

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天(360度)所需的时间。

365.2564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

6.世界时:

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

7.食限: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切)于黄日交点的那段黄道。

8.极移: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9.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的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10.回归年:

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

1回归年=365.24219879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5.975456秒。

11.月蚀:

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12.日食:

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简答题

一.阴历的编历原则:

(1)阴历的首要成分是历月

(2)阴历其次才参照回归年的长度来定它的历年。

阴历以12个历月的累积为它的历年。

阴历年是历月派生出来的,并非独立的计时单位(3)概括的说,阴历的基本原则是:

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朔望月*12

二.我国传统历法有哪些特点?

1.强调逐年逐月推算;以月相定月序:

以合朔为初一;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

2.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气为闰月;

3.二十四节气与阴阳历并行使用;

4.干支纪法

三.比较极移和进动:

1.极移

(1).概念: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2).原因:

地球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

(3).后果:

①.造成两极在地表的移动

②.各地经纬度的微小变化

③.极移不改变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地球的空间指向不变)

2.进动:

(1).概念:

地轴绕着一条通过地球中心,并且垂直于黄道面的轴线,缓慢而不停的做周期性的圆锥运动,亦称岁差。

(2).原因:

①地球的形状:

扁球体;②黄赤交角;③地球自转

(3).周期:

25800年

(4).进动的后果:

①天极的改变;②极星的变迁;③春分点的西移;

④赤道坐标和黄经发生微小变化

四.简述月相变化过程及其成因

 

(1).月相变化:

新月(朔)——上弦——满月(望)——下弦——新月(朔)

 

(2)月相的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

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①太阳照射地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五.简要说明大陆轮廓和大洋的海底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大陆轮廓特征:

1各大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角形;

2较大的岛屿群大多位于大陆东岸;

③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

④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一个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是另一个大陆的凹进部分;⑤大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高山,中部有低陷的平原。

大洋的海底地形特征:

①大洋边缘,有一个海陆之间的过度地带—大陆架。

大陆架的深度和坡度都很小,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在0.2%上下,宽度为10千米到1000千米不等。

②在大陆架向深海的一方,有一个深度不很大而坡度特大的地带—大陆坡,是陆块与洋底的真正界限。

3大陆架与大陆坡之外是海盆,深度很大而坡度很小,是大洋的主体部分。

海盆隆起的部分叫海岭,深陷的部分叫海沟。

海岭一般位于大洋中部,世界各大洋的洋底贯穿着一条高大的海岭,彼此首尾相接,叫洋中脊,洋中脊的轴部有断裂谷把洋脊劈开。

海沟的位置往往同岛弧邻近,典型的海沟常位于大洋边缘。

六.为什么历法要分阴历,阴阳历,和阳历三类?

为什么各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问题?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关系较复杂,彼此间也不能通约。

所以历法难以同时协调这两个周期。

因此历法在制定时,由于协调的侧重面不同,于是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历法;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称阳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称阴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关系的称阴阳历。

由于历法制定时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求等于回归年,但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于是,不管哪一种都是一个协调历日周期的天文周期的关系。

七.简要说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开普勒经过对前人观测记录的严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即:

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二个焦点之一。

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即面积速度不变。

开普勒第三定律:

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的立方之比。

八.我国传统历法有何与众不同的特点?

1.强调逐年逐月推算:

以月相定日序:

以合朔为初一;以两朔间隔定大小月;2.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气为闰月;3.二十四节气与阴阳历并行使用;4.干支纪法

九,填表

面积

面积所占百分比

平均高(深)度

最大高(深)度

海洋

陆地

十.简要说明五带性质及划分

答:

划分依据:

①以纬度为唯一标准(即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不考虑实际的气候差异。

②有无直射阳光;③有无极昼(夜)现象

划分界限:

回归线极圈

划分: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分别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北极以北,南极以南分别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性质:

五带是季节地带:

每一个地带具有特定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带是天文地带:

各带划分完全依据天文特点,而不考虑实际的冷暖差异,强调太阳辐射的因素。

五带是纬度地带:

五带划分以纬度为唯一的标准,不考虑实际的气候差异。

十一.说明时刻与时段?

物理时刻和钟表时刻的含义?

时刻:

时刻表示时间的迟早或先后。

时段:

时段表示时间的久暂或长短。

物理时刻:

即时刻本身,是钟表时刻所标示的迟早程度。

钟表时刻:

是物理时刻的表达形式。

同一物理时刻可以有不同的钟表时刻

十二.什么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对研究地理形状意义是什么?

答:

大地水准面:

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意义:

(1)大地水准面是地球表面实际形状一种很好的近似。

(2)大地水准面远比自然表面平滑、单纯、易于观察。

(3)由于水准面同重力密切相关,大地水准面可以作为进一步测定和表达大陆地表和海洋底部形状的良好基础。

十三.绘图说明日全食过程:

一次完整的日全食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

偏食—全食—偏食。

以及五个食相,即: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如下图所示)

十四.什么是行星的会合运动?

会合周期长短取决于什么?

在会合周期中,地内行星与地外行星表现有何不同?

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二者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被称为会合运动。

会合周期起决于两天体公转周期之差,差愈大,它们的会合周期便愈短。

地内行星的公转速度大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东行,其会合运动的表现为上合-东大距-下合-西大距-上合的依次出现和反复循环。

地外行星的公转速度小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太阳是西行,其会合运动表现为合-西方照-冲-东方照-合的依次出现和反复循环。

十五.我国的历法中有何与众不同的特点?

答:

1、我国传统历法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阴阳历和24气并行阴阳历用于一般记事,24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24气按太阳黄经划分,自春分点起,每隔黄经15o为一气。

24气为节气和中气两组。

24气与黄经严格对应,纯属阳历范畴。

因此我国传统历法,实质上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称为阴阳合历,在世界历法史上独树一帜。

十六. 已知1979年日月合朔的阳历日期有:

4月26日,5月26日,6月24日,7月24日,8月23日,9月21日。

有关中气的阳历日期:

小满5月21日,夏至6月22日,大暑7月23日,处暑8月24日,秋分9月23日。

试排中国农历有关历月的历表。

农历月序

初一的阳历日期

有关中气(阳历日期)

大小月

4月

4月26日

(  5 月21   日)

 大

5月

5月26日

(  6 月  22 日)

 小

6月

6月24日

(  7 月 23  日)

 大

6月

7月24日

(   月  日)

 大

7月

8月23日

( 8  月  24 日)

 小

8月

9月21日

(   9月  23 日)

 

 

十七.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

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十八.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

 民用 晨昏蒙影、 航用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十九.潮汐现象:

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白天的海水上涨为潮,夜间的海水上涨为汐,合称潮汐。

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朔望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方照潮。

按潮汐类型分:

半日潮型:

一个太阳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

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

一个太阳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

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

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

二十.格里历的规则是:

400年置闰多少次,闰年多几天,加在几月份,其具体做法是凡是公元年号能被几整除的为闰年,否则为平年.凡是世纪年能被多少整除的为闰年,否则为平年.

二十一.太阳时;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是太阳时。

真太阳:

一个真实存在的太阳,或称视太阳。

平太阳:

假想的太阳。

真太阳时:

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或称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平太阳时:

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简称平时。

太阳时:

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

真太阳(或称视太阳):

真实存在的太阳(沿黄道运行,非均匀)

平太阳:

即是假想的太阳(沿天赤道运行,均匀)

真太阳时或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平太阳时(简称平时):

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时差:

视太阳和平太阳存在赤经差或时角差,也即视时与平时的时刻差:

视太阳和平地方时与世界时。

二十二.日食的过程:

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此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分为四种,包括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及全环食,其中较罕见的是全环食。

二十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面”,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它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为“黄道”。

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14,900万千米,半短轴为14,958万千米。

其偏心率为0.0167%,说明地球公转轨道非常接近于圆形。

太阳就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最上位于靠近太阳的一点,称为近日点,它距太阳14,700千米。

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离太阳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它距太阳15,200千米。

地球公转轨道全长94000万千米。

二十四.标准时包括标准时区和日界线。

二十五.太阳赤经两方面因素:

黄赤交角和地球的椭圆轨道

二十六.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赤纬和地理纬度,次要因素有太阳视半径、大气折光作用和眼高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